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魏对外的十大战役对手是谁,这十大战役是哪十场

众妙之门 2023-06-27 01:15:44

曹魏对外的十大战役对手是谁,这十大战役是哪十场

曹魏对外的十大战役对手是谁,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自从近代以来,曹魏王朝就被冠以“篡汉”的身份,世人都不怎么喜欢这个王朝。但是在古代,对曹魏王朝却有着不一样的评价。

晋朝并不是作为汉朝的复仇者而建立起来的,而是曹魏的继承者。随后鲜卑建立了北魏,并且自称是继承了曹魏的法统。因为北魏有传国的玉玺,便嘲笑晋朝是假天子。在南北朝发生的这段历史事件恰好是都在争当曹魏的继承者。

在历史上,曹魏王朝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可以使他的后代如此吹捧它呢?我想这种魅力除了曹魏本来就有的朴质气质,更多的是他对外的赫赫战功吧。三国时期曹魏王朝用分裂的形式重现了汉朝的威仪,威震四方,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是很少出现的。下面小编来给大家讲讲曹魏对外最具有代表性的十大战役吧。(排名不分前后)

十、田豫守北方之战

敌方是鲜卑与乌桓诸部,指挥官是田豫

作战过程:鲜卑轲比能率领大军进攻田豫,把他包围了起来。田豫只好严加防守,叫人树立起了旗帜,并奏起了战歌,带着骑兵从南门出发,一路杀出去。鲜卑大军的注意力在哪里,他们就向哪里发起进攻。田豫只好带着精兵从北门杀出来,随着鼓声一路进军。鲜卑军两面都被进攻,阵脚变得很乱。田豫一路带兵冲击了二十多里,鲜卑军可谓是伤亡惨重。田豫只带了一百多名士兵直达乌桓的军营,骨进直接被斩杀了,乌桓诸部就这样败下阵来。

简评:田豫是北方地区保卫边疆的大臣。诸葛亮曾经北伐,并于鲜卑族结盟,想要夹击曹魏,但鲜卑当时已经难有作为了。

九、内黄之战

敌方是匈奴于夫罗部,指挥官是曹操

作战过程:当时曹操还处于年幼期,但他竟打败了匈奴,并且驱逐了想进入中原重要地区的叛军。

简评:前赵政权建立者刘渊,他的祖父就是匈奴王于夫罗。前赵便是后来五胡乱华中第一个异族政权,也是后来灭亡了西晋的王朝。

八、平阳之战

敌方是郭援和匈奴联军,指挥官是钟繇率领的关中各位将士

作战过程:钟繇把匈奴围在平阳地区,袁绍拍了郭援率领大军前来解救匈奴。张既提议马腾可以帮助曹操解除困局,马腾立马派兵支援。之后曹军发起进攻,一战击败了敌军,郭援阵亡,匈奴全部被歼灭。

简评:作为钟繇的外甥,这场战役是郭援和自己舅舅打的,最后是马家大军将士庞德击杀了郭援。

七、平诸羌之战

敌方是诸羌氐族,指挥官是郭淮

作战过程:诸羌氐族和蜀汉连和,一同进攻河西,郭淮带兵征讨,打败了蜀军姜维和夏侯霸,就这样攻破了胡族。

简评:在五胡时代,羌族在长安建立了后秦,氐族建立了前秦,氐族的苻健侄子是苻坚,就是他发起的淝水之战。郭淮是魏国的名将,他威震四方,镇守边疆。但是在三国名著中被黑,书中写道他被姜维射杀。

六、武威之战

敌方是三种胡,指挥官是郝昭

作战过程:魏太守被三胡所劫持,而且割断了河西。郝昭带着军队在西边增加援手,三个部落中的胡人都被降服,河西就此重新恢复了安宁。后来郝昭镇守了河西十几年,再没发生过大的动乱。

简评:郝昭是魏国的名将,三国名著中说诸葛亮攻破了他所镇守的陈仓,最后因为太过于惧怕才死了。其实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攻破他的陈仓,他是得病死的。

五、代郡血战

敌方是代郡乌桓部,指挥官是曹彰

作战过程:乌桓部发动了叛乱,曹操命令曹彰前往讨伐乌桓。曹彰刚出发就遭遇了乌桓军队的打击,曹彰只有一千多名步兵和几百名骑兵。但曹彰用了田豫的计策,击退了敌方。之后率兵追击,说半天之内射杀了很多敌军。之后手下劝他适可而止,但曹彰仍要追赶,在一天一夜之后追上了敌军,并大获全胜。

简评:曹彰在血战代郡的时候,一旁的鲜卑族见曹军如此勇猛,都很害怕,于是主动投降。

四、魏明帝征鲜卑

敌方:鲜卑族步根度和轲比能部,指挥官是秦朗

作战过程:鲜卑十几万的大军直达魏国的为方便经,边防军很难防守,魏明帝便派了秦朗从中央出击,之后鲜卑大败。

简评:秦朗作为曹操的养子,很受曹操的喜欢,曹操待他就像亲生的一样。

三、征高句丽

敌方是现在的朝鲜和韩国的异民族,指挥官是毌丘俭

作战过程:高句丽趁着中原正在混战,于是联络了东吴和蜀汉,想对曹魏进行夹击。毌丘俭带着上万的士兵讨伐高句丽,先后两次战役使得高句丽主力全无。

简评:曹魏讨伐高句丽的战役是中原对东北来讲最远的一次战役。至此之后,高句丽再也不敢进入辽东。

二、平陇右凉州

敌方是马超韩遂和匈奴、氐、羌各组的联军,指挥官是夏侯渊

作战过程:在建安的第十九年,马超不甘心失败,和韩遂一同卷土重来,带了十万大军攻打关中。夏侯渊带着曹军迎击,一举歼灭敌军。

简评:夏侯渊此次出击,扫荡了河西一直存在着的反叛势力,并打通了河西走廊。

一、曹操北征乌桓之战

敌方是乌桓,指挥官是曹操

作战过程:曹操为了扫荡塞外的袁氏与胡人的反叛势力,亲自带兵出击,大破乌桓,并攻占了柳城。

简评:乌桓的凶暴程度甚至超过了鲜卑,曹操若不清除掉,必为中国的大患。

三国演义所有战役资料

抄的

黄巾之乱
(全国性爆发)
184年、188年
张角 张角、张梁、张宝、张曼成、波才、彭托
东汉 皇甫嵩、朱隽、曹操、卢植、董卓
获胜方 东汉
为了打击黄巾叛乱,政府给于州牧兵权,许多州牧趁机坐大,中央政府影响力开始下降。

讨伐董卓
(关中)
190年
袁绍 各路地方军
董卓 华雄、吕布、胡轸、徐荣
获胜方 袁绍
董卓挟天子迁都长安,地方诸侯内斗更深

易京之战
(河北北部)
198年
袁绍 公孙瓒
获胜方 袁绍
袁绍于此战中基本统一河北,再无后顾之忧,意欲南向以争天下。并于此后第二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河北南部)
200年
袁绍 袁绍
曹操 曹操
获胜方 曹操
袁绍势力衰退,曹操统一中原成为最有实力的诸侯

赤壁之战
(荆州南部)
208年 9月19日–20日
曹操 曹操
孙刘联军 周瑜、程普、刘备
获胜方 刘备
曹操统一全国的计划挫败,刘备趁机取得荆州,形成三分局势的雏型

夷陵之战
(荆州南部)
222年
蜀汉 刘备
孙权 陆逊
获胜方 孙权
蜀汉国力大衰,无力夺回荆州,形成三国鼎立最后形态

诸葛亮北伐
(雍州)
228年——234年
蜀汉 诸葛亮
曹魏 曹真、司马懿、张郃
互有胜负
蜀汉诸葛亮病逝,曹魏司马懿抬头

姜维北伐
(雍州)
253年——263年
蜀汉 姜维
曹魏 司马昭集团
互有胜负
蜀国国力消耗,间接导致蜀汉亡国

魏灭蜀之战
(益州)
263年
曹魏 邓艾、钟会、诸葛绪
蜀汉 刘禅、姜维、诸葛瞻
获胜方 曹魏
蜀汉灭亡。邓艾、钟会、姜维及一些蜀国遗臣在叛乱中被杀

晋灭吴之战
(荆州南部、扬州)
280年
西晋 贾充
孙吴 孙皓
获胜方 西晋
孙吴灭亡,西晋统一中国。

三国大事件年表
184年
2月 黄巾起义。
10月 张角病死。

187年 曹操任东郡太守。

189年 9月 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12月 曹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190年 1月 各路诸侯起兵反董卓。董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少帝) 卒年15岁。
2月 董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191年 孙坚破董卓,斩华雄。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192年
4月 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死董卓。
6月 李傕、郭汜围长安,杀王允,败吕布。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得以壮大。孙坚攻击刘表,战死。

193年 曹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

194年 吕布攻击曹操。陶谦病亡,刘备领徐州牧。

195年 10月 曹操领兖州牧。孙策攻打江东大败刘繇。李傕、郭汜争夺献帝。

196年 7月 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下,回长安。吕布占徐州,刘备投曹操。曹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

197年 袁术在寿春称帝。曹操讨伐张绣,失败。袁绍占领冀、幽、青、并四州。

198年 9月 吕布攻打刘备,破小沛。
12月 曹操擒杀吕布。周瑜同小乔成亲。

199年 11月 张绣投降曹操。 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曹操。孙策袭取庐江,败刘勋。刘备讨伐袁术,袁术病死。

200年 曹操诛杀董承等。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10月 曹操偷袭乌巢。

201年 曹操败袁绍于仓亭。刘备投奔刘表。

202年 5月 袁绍病死。

203年 孙权讨伐黄祖。

204年 曹操平定冀州。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

205年 曹操平定青州。

206年 曹操平定并州。

207年 8月 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曹操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

208年 6月 曹操封为汉丞相。
7月 曹操南征刘表。
8月 刘表病死。曹操杀孔融。
9月 刘琮投降曹操。
11月 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209年 10月 刘备与孙权之妹成亲。

210年 曹操建成铜雀台。周瑜亡。

211年 曹操攻破马超。刘备入川。

212年 10月 曹操南下进攻濡须口。刘备驻扎霞萌关。孙权移治秣陵,改名建业。

213年 5月 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214年 5月 孙权攻破宛城。
7月 孙权进攻合肥,被张辽击败。
10月 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曹操,事泄,曹操诛杀众人。刘璋投降刘备,刘备自领益州牧。

215年 7月 曹操征张鲁。
11月 张鲁降曹操。逍遥津之战。曹操在濡须打败孙权。

216年 曹操称魏王。

217年 2月 曹操进攻濡须口,孙权败。

218年 曹彰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 7月 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水淹七军。
10月 关羽失荆州,被孙权杀害。

220年 1月 曹操病亡。
10月 曹丕称帝,建魏国。

221年 4月 刘备称帝。刘备伐吴。张飞遇害。

222年 孙权称吴王。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

223年 4月 刘备死于白帝城,刘禅继帝位。
8月 曹丕五路伐蜀。蜀吴重修和好。雍闿叛乱。

225年 诸葛亮南征。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蜀国南方。

226年 曹丕病亡,曹睿继位。
12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孙权围攻江夏,兵败。

227年 诸葛亮上书北伐。
228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姜维降蜀。马谡失街亭。周鲂诈降诱曹魏攻吴,陆逊大败曹休。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229年 孙权称帝。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230年 吴派卫温、诸葛直航海到夷洲。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真病亡。

231年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234年 诸葛亮六出祁山。
8月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吴大举攻魏合肥。

235年 1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太傅。马钧制造司南车和水转百戏。

237年 ,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238年 ,司马懿平辽东,杀公孙渊。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

239年 1月 曹睿亡,曹芳继位。

240年 ,蜀将张嶷平定蛮族之乱。

241年 ,魏国在淮河兴修水利。

242年 ,孙权派军攻打海南岛。

244年 ,曹爽派兵攻打蜀汉不利,伤亡惨重。

245年 ,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忧愤而死。

246年 ,毋丘俭两度攻破高句丽。

247年 ,蜀姜维出陇右攻魏,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

248年,司马懿封为丞相。

249年 1月 司马懿杀曹爽一伙。夏侯霸降蜀。姜维伐魏。

250年 ,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庶人,赐鲁王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姜维攻魏西平失败。

251年 ,魏国太尉王凌阴谋叛变,被司马懿平定。
7月 司马懿亡。

252年 ,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为大将军。孙权亡,孙亮继位。司马昭攻吴,失败。

253年 ,诸葛恪进攻魏国,无功而返。姜维攻魏狄道失败。吴孙峻诛杀诸葛恪。

254年 ,9月 司马师废曹芳。
10月 曹髦继位。吴孙英谋杀孙峻未果。

255年 ,镇东将军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司马师。司马师亡。司马昭为大将军。姜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

256年 4月,司马昭讨伐诸葛诞。姜维伐魏被邓艾击败。吴孙峻死,弟孙琳专吴政。孙綝杀死滕胤等人。

257年 ,魏诸葛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姜维出骆谷攻魏失败。

258年 ,魏军攻破寿春,斩诸葛诞。孙綝废吴帝孙亮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为帝。孙休与丁奉设计杀死孙綝。

260年 5月, 贾充、成济杀死曹髦。
6月 曹奂继位。

262年 10月, 姜维攻魏,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263年 ,司马昭三路伐蜀,蜀亡。

264年 ,钟会和姜维密谋失败被杀。司马昭称晋王。孙休亡,孙皓继位。

265年 ,司马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
12月 司马炎废曹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

271年 ,吴孙皓出兵攻晋,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 ,司马炎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支持战略要地西陵。陆抗大败杨肇,杀步阐。

277年 ,晋文鸯击破鲜卑人。

278年 ,羊祜死、杜预驻扎襄阳。

279年 ,西晋出动六路兵马攻打吴国。

280年 ,西晋消灭吴国,吴帝孙皓投降,吴亡。
回答者: jeff3291 - 经理 四级 1-31 22:15
黄巾之乱
(全国性爆发)
184年、188年
张角 张角、张梁、张宝、张曼成、波才、彭托
东汉 皇甫嵩、朱隽、曹操、卢植、董卓
获胜方 东汉
为了打击黄巾叛乱,政府给于州牧兵权,许多州牧趁机坐大,中央政府影响力开始下降。

讨伐董卓
(关中)
190年
袁绍 各路地方军
董卓 华雄、吕布、胡轸、徐荣
获胜方 袁绍
董卓挟天子迁都长安,地方诸侯内斗更深

易京之战
(河北北部)
198年
袁绍 公孙瓒
获胜方 袁绍
袁绍于此战中基本统一河北,再无后顾之忧,意欲南向以争天下。并于此后第二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河北南部)
200年
袁绍 袁绍
曹操 曹操
获胜方 曹操
袁绍势力衰退,曹操统一中原成为最有实力的诸侯

赤壁之战
(荆州南部)
208年 9月19日–20日
曹操 曹操
孙刘联军 周瑜、程普、刘备
获胜方 刘备
曹操统一全国的计划挫败,刘备趁机取得荆州,形成三分局势的雏型

夷陵之战
(荆州南部)
222年
蜀汉 刘备
孙权 陆逊
获胜方 孙权
蜀汉国力大衰,无力夺回荆州,形成三国鼎立最后形态

诸葛亮北伐
(雍州)
228年——234年
蜀汉 诸葛亮
曹魏 曹真、司马懿、张郃
互有胜负
蜀汉诸葛亮病逝,曹魏司马懿抬头

姜维北伐
(雍州)
253年——263年
蜀汉 姜维
曹魏 司马昭集团
互有胜负
蜀国国力消耗,间接导致蜀汉亡国

魏灭蜀之战
(益州)
263年
曹魏 邓艾、钟会、诸葛绪
蜀汉 刘禅、姜维、诸葛瞻
获胜方 曹魏
蜀汉灭亡。邓艾、钟会、姜维及一些蜀国遗臣在叛乱中被杀

晋灭吴之战
(荆州南部、扬州)
280年
西晋 贾充
孙吴 孙皓
获胜方 西晋
孙吴灭亡,西晋统一中国。

三国大事件年表
184年
2月 黄巾起义。
10月 张角病死。

187年 曹操任东郡太守。

189年 9月 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12月 曹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190年 1月 各路诸侯起兵反董卓。董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少帝) 卒年15岁。
2月 董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191年 孙坚破董卓,斩华雄。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192年
4月 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死董卓。
6月 李傕、郭汜围长安,杀王允,败吕布。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得以壮大。孙坚攻击刘表,战死。

193年 曹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

194年 吕布攻击曹操。陶谦病亡,刘备领徐州牧。

195年 10月 曹操领兖州牧。孙策攻打江东大败刘繇。李傕、郭汜争夺献帝。

196年 7月 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下,回长安。吕布占徐州,刘备投曹操。曹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

197年 袁术在寿春称帝。曹操讨伐张绣,失败。袁绍占领冀、幽、青、并四州。

198年 9月 吕布攻打刘备,破小沛。
12月 曹操擒杀吕布。周瑜同小乔成亲。

199年 11月 张绣投降曹操。 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曹操。孙策袭取庐江,败刘勋。刘备讨伐袁术,袁术病死。

200年 曹操诛杀董承等。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10月 曹操偷袭乌巢。

201年 曹操败袁绍于仓亭。刘备投奔刘表。

202年 5月 袁绍病死。

203年 孙权讨伐黄祖。

204年 曹操平定冀州。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

205年 曹操平定青州。

206年 曹操平定并州。

207年 8月 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曹操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

208年 6月 曹操封为汉丞相。
7月 曹操南征刘表。
8月 刘表病死。曹操杀孔融。
9月 刘琮投降曹操。
11月 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209年 10月 刘备与孙权之妹成亲。

210年 曹操建成铜雀台。周瑜亡。

211年 曹操攻破马超。刘备入川。

212年 10月 曹操南下进攻濡须口。刘备驻扎霞萌关。孙权移治秣陵,改名建业。

213年 5月 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214年 5月 孙权攻破宛城。
7月 孙权进攻合肥,被张辽击败。
10月 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曹操,事泄,曹操诛杀众人。刘璋投降刘备,刘备自领益州牧。

215年 7月 曹操征张鲁。
11月 张鲁降曹操。逍遥津之战。曹操在濡须打败孙权。

216年 曹操称魏王。

217年 2月 曹操进攻濡须口,孙权败。

218年 曹彰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 7月 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水淹七军。
10月 关羽失荆州,被孙权杀害。

220年 1月 曹操病亡。
10月 曹丕称帝,建魏国。

221年 4月 刘备称帝。刘备伐吴。张飞遇害。

222年 孙权称吴王。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

223年 4月 刘备死于白帝城,刘禅继帝位。
8月 曹丕五路伐蜀。蜀吴重修和好。雍闿叛乱。

225年 诸葛亮南征。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蜀国南方。

226年 曹丕病亡,曹睿继位。
12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孙权围攻江夏,兵败。

227年 诸葛亮上书北伐。
228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姜维降蜀。马谡失街亭。周鲂诈降诱曹魏攻吴,陆逊大败曹休。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229年 孙权称帝。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230年 吴派卫温、诸葛直航海到夷洲。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真病亡。

231年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234年 诸葛亮六出祁山。
8月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吴大举攻魏合肥。

235年 1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太傅。马钧制造司南车和水转百戏。

237年 ,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238年 ,司马懿平辽东,杀公孙渊。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

239年 1月 曹睿亡,曹芳继位。

240年 ,蜀将张嶷平定蛮族之乱。

241年 ,魏国在淮河兴修水利。

242年 ,孙权派军攻打海南岛。

244年 ,曹爽派兵攻打蜀汉不利,伤亡惨重。

245年 ,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忧愤而死。

246年 ,毋丘俭两度攻破高句丽。

247年 ,蜀姜维出陇右攻魏,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

248年,司马懿封为丞相。

249年 1月 司马懿杀曹爽一伙。夏侯霸降蜀。姜维伐魏。

250年 ,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庶人,赐鲁王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姜维攻魏西平失败。

251年 ,魏国太尉王凌阴谋叛变,被司马懿平定。
7月 司马懿亡。

252年 ,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为大将军。孙权亡,孙亮继位。司马昭攻吴,失败。

253年 ,诸葛恪进攻魏国,无功而返。姜维攻魏狄道失败。吴孙峻诛杀诸葛恪。

254年 ,9月 司马师废曹芳。
10月 曹髦继位。吴孙英谋杀孙峻未果。

255年 ,镇东将军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司马师。司马师亡。司马昭为大将军。姜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

256年 4月,司马昭讨伐诸葛诞。姜维伐魏被邓艾击败。吴孙峻死,弟孙琳专吴政。孙綝杀死滕胤等人。

257年 ,魏诸葛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姜维出骆谷攻魏失败。

258年 ,魏军攻破寿春,斩诸葛诞。孙綝废吴帝孙亮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为帝。孙休与丁奉设计杀死孙綝。

260年 5月, 贾充、成济杀死曹髦。
6月 曹奂继位。

262年 10月, 姜维攻魏,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263年 ,司马昭三路伐蜀,蜀亡。

264年 ,钟会和姜维密谋失败被杀。司马昭称晋王。孙休亡,孙皓继位。

265年 ,司马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
12月 司马炎废曹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

271年 ,吴孙皓出兵攻晋,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 ,司马炎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支持战略要地西陵。陆抗大败杨肇,杀步阐。

277年 ,晋文鸯击破鲜卑人。

278年 ,羊祜死、杜预驻扎襄阳。

279年 ,西晋出动六路兵马攻打吴国。

280年 ,西晋消灭吴国,吴帝孙皓投降,吴亡。

给我好吗?求你了大哥

三国十大战役的夷陵之战

发篇以前写的夷陵之战解析
参考资料
(1)三国志——《曹丕传》《孙权传》《刘备传》《陆逊传》《朱然传》《黄权传》《马良传》等
(2)裴注——《魏书》《傅子》等 蜀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七月御驾亲征伐吴以雪荆州之恨,孙权求和落空。刘备击破陆逊、李异、刘阿等,占领巫、秭归,又劝降武陵蛮夷,附近各县以及五溪百姓皆倒向蜀国。此时出现一个问题,依《三国志》“夷陵之前”相关人物记载,可发现蜀军的行动到此为止,双方进入相持阶段,直至明年一月陆逊先动手(由此可见东吴准备充足),刘备才返回秭归,率大军压进。这难免要问了,其东征目的何在?若真想拿回荆州,当于七月乘胜追击且东吴大军未至,这不是最好的机会吗?何必送出半年时间让孙权麻痹曹丕,专于西线呢?两种解释。
(1)无意荆州——
其一、荆州交兵是沿长江作战,没有水军就没有立足之地,而蜀国水战主力皆在关羽手中,随着荆州被夺也全部丧失,那益州水军如何?刘备用之却抛在夷陵以西而“舍船就步”,足见薄弱。至于东吴则不必多言,其水战之盛为当时之最。
其二、蜀军从益州向东存在优势。东吴长江防线(当时还未完成)的最大缺陷就是西部脆弱,只有联盟蜀国使其成为屏障,才能近乎完美。反之“屏障”成为“敌人”则对东吴极具威胁,但这无须多说,因为刘备没有曹魏那么多兵力,也不打算用水军保护侧翼,却跟东吴沿长江作战,还有何优势可言?
其三、损兵折将丢地,严重损害了刘备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他取回荆州也吃不起,横跨荆、益只会两头遭危,曹丕、孙权更不会给时间让他慢慢消化。除非天降奇迹,刘备在短时间内国力猛增,足以站稳荆、益,但这太遥远了。
所以刘备攻克巫、秭归,止步不前。若再往东就到夷陵(也就是西陵)了,这是荆州西面门户,刘备要是碰一下,就如同孙权敲永安(益州东面门户)一样,对方无法接受势必引发一场大战。刘备是英雄不是匹夫,他就是有再大的怒气也要掂量一二,到底要不打?敢不敢碰?答应偏向否定。
(2)等候曹丕——
虽然刘备半年不进军,但他并不知道孙权会成功麻痹曹丕,或许他还等着魏国出兵呢。如此一来,吴国两面受敌,蜀国形势大转足以弥补水军劣势,刘备就有可能将损失压制最小而夺回荆州。当然这只是我根据蜀不进军而做出的猜想,且存在漏洞:孙权两面受敌则必危,其若一蹶不振对刘备也没好处,因为还有强势的曹魏。以上总体来说,刘备“无意荆州”的可能性更大。
(3)使吴军军民人心涣散,看着大军压境,而吴国屡战屡败,人心自然不齐。刘备想在此期间,使吴军内部产生矛盾,从而产生内乱。这样他就可以减少自己的兵力损失。 起初,鲁肃借地给刘备以图天下三分,而刘备则以连续诈骗还之。孙权四次让步,第五次忍无可忍(下有补充),双方一番冲突又握手言和,划界分地。后东吴不宣而战,夺取荆州杀关羽。刘备怒而东征,孙权求和遭到拒绝。对东吴来说,得失巫、秭归都没多少意义,但家门口让刘备放了一群人马,还能安心睡觉吗?倒不如抓紧时间准备,既然已经动手就该破其主力,彻底粉碎刘备夺回荆州的念头,而后讲和才会实现,唇齿关系,联盟会再次降临。孙权正是如此。吴黄武元年(222年)正月,陆逊派宋谦攻刘备五处屯地,皆破之,斩其将领。刘备返回秭归,挥师东进。
补:
孙权第一次忍让——依《三国志 鲁肃传》载,借地之前。益州牧刘璋政治颓弛,周瑜、甘宁都提议取蜀,孙权派人询问刘备,刘备说:“我与刘璋皆汉室宗亲,希望能凭借高皇帝的英灵,辅佐朝廷。今刘璋得罪左右,我很替他担心,不敢顺从你的意见,望能宽恕他。若你执意取蜀,我当散发归于山林。”孙权顺其言。
孙权第二次忍让——依《三国志 刘备传》载,借地之后。孙权派人和刘备商量,一起出兵入蜀。手下劝其同意,因东吴不能跨荆州有蜀地,蜀地可据为己有。荆州主薄殷观却说:“若为东吴做先锋进不能克蜀,退军之时必被其乘虚而入,则大事去矣。今可先许之,再以新得诸郡还没巩固为说法,称暂时不能兴兵,则东吴必不敢跨荆州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收吴、蜀之利。”刘备从其言,孙权只好打消念头。
孙权第三次忍让——依《三国志 鲁肃传》载,刘备西图刘璋,以关羽守荆州。孙权闻之怒骂:“狡虏乃敢挟诈!”鲁肃跟关羽接境,彼此互相猜疑,界限划分不清,但他常以欢好安抚之,双方保持和气。
孙权第四次忍让——依《三国志 刘备传》载,孙权听说刘备得益州,于是派人索要荆州。刘备说:“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孙权恼怒。或者依《三国志 孙权传》载,孙权听说刘备得益州,遂派诸葛瑾索要荆州诸郡。刘备拒绝说:“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还吴耳。”孙权很生气,说:“此虚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两者意思差不多,皆能看出刘备先前许过“得益州则还荆州”的承诺。再依《三国志 刘备传》载,孙权降低要求,改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孙权忍无可忍——依《三国志 孙权传》载,改要荆南三郡,刘备还是不给。遭到拒绝后,孙权直接任命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官吏,结果全被关羽赶走。遂向刘备宣战。 刘备东征兵力不见于《三国志》,但裴注《傅子》有载,陆逊大破刘备,杀其兵八万余人。《傅子》可信度很高,其作者傅玄生于217年属三国时期,比陈寿大十六岁,年代更近。在“夷陵之战”中,陆逊所杀数目与蜀军总兵力不会相差太远,因为猇亭之战、涿乡之战、马鞍山之战全是大破,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由此支撑,先将其东征兵力定为八万,然后暂掷一旁,待分解蜀军各部,自有分晓。
前部——张南军,依裴松之注引《魏书》载孙权表,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
中部——刘备军至少三万。依《三国志 陆逊传》载,陆逊围攻刘备于马鞍山,蜀军“死者万数”。这个数字指其中部,因为冯习军四万余人在此之前几乎全军覆没。
北部——黄权军兵力无载,于江北监视曹魏,保护刘备侧翼。
南部——马良军兵力无载,负责进武陵招纳五溪蛮夷。
东征总兵力——结合上文再加胡王沙摩柯(入蜀军前部)及后勤等,《傅子》八万一说可信,前部加中部 就已经七万了。
刘备舍弃船只,陆路进军,连营五十余处分守险要。曹丕听闻对众臣说:“刘备不懂兵法,军队分散七百里安能击敌?”其实刘备连营是正确的,单说军事能力他比曹丕强多了。深入敌境当然要连营,再依《三国志 陆逊传》载陆逊火攻刘备,破其前部四十余营。由此可见,其军营有五分之四都扎在前方,哪里分散兵力了?反看曹丕千里之外,听闻蜀军七百里有五十余营,尚不知扎于何处,就敢乱下结论取笑刘备,这太武断了。
另有《三国演义》说,诸葛亮得知蜀军布营情况,指其错误。这是典型的混淆视听,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价值,间接减少陆逊破蜀的技术含量,特意虚构这段内容,给三国爱好者制造“若诸葛亮在军中,刘备就不会犯错,陆逊就不会赢”的错觉。再强调一次,史实刘备连营无错,其兵败另有原因见下文。 吴军兵力很明确,依《三国志 陆逊传》载蜀军东进,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假节,领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拒之。
陆逊后撤,把领土白白让给刘备,表面上是暂避锋芒,以逸待劳,但实际并非如此。若陆逊想守,根本不需要后撤,以五万兵力拒八万人没问题。可若想粉碎刘备军,那就不得不撤,否则就没有“乘流断围”的条件,单纯正面突破很难。撤军后,诱敌深入对峙于猇亭。那么,蜀军分守险要看似无懈可击的连营,就会暴露出薄弱环节——沿江。陆逊以退为进,巧借地势,充分挥发沿长江作战的水军优势,上演了一场大型歼灭作战。 刘备以冯习为大都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彤等各为别督,先派吴班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挑衅。吴军诸将欲击之,陆逊说:“此必有诈,暂且观察。”刘备料计不成,收回山谷中的八千伏兵。陆逊说:“之所以不采纳各位攻打吴班的提议,正是料敌有这般举动。” 陆逊上疏对孙权说:“夷陵是国家之要害,易得易失,失则危急荆州。今争此地,应使诸将同心协力。刘备违反天命,不守窟穴自来送死。我虽不才,凭借您的尊威顺势讨逆,破敌之日不远。观刘备前后用兵败多胜少,照此推论不足为惧。我本以为他会水陆并进,如今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局应无变化。您高枕无忧,不必担心。” 诸将对陆逊说:“攻刘备应在当初,如今他深入五、六百里,首尾相连七、八月,各处要害皆已封死,我军攻之必败。”陆逊说:“刘备狡猾,经历多事很有经验。进军初期他心思精密,不可与其抗衡。而今相持已久,刘备计穷,军队疲惫士气低落,破之正在今时。”陆逊攻敌一营,军败。诸将说:“你这是白白浪费兵力。”陆逊说:“我已知晓破敌之术。”依《三国志 陆逊传》载陆逊“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翻遍“夷陵之战”相关人物传记,都找不到类似于“风势正猛”、“火势蔓延”的记载。由此可见,刘备并没把军队扎在树林密集区域,再次证明连营无错。这同时也引出一个问题,既然火势没有迅速发展,那蜀军前部为何死伤惨重,诸将或降或死而不撤退呢?答案只有一个,陆逊用了两栖登陆作战,前后包抄。依《三国志 朱然传》载“然别攻破备前锋,断其后道。”又《三国志 黄权传》载刘备“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及吴将军陆议(陆逊)乘流断围,南军(黄权在北,南军是指刘备)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
说到此处,陆逊的全盘指令已经很明确了。其先命将士每人手持茅草准备火攻,再以朱然领五千人走水路,绕到刘备前部没有水军保护的沿江侧翼,登陆作战,断其退路。连营最怕切断,蜀军必定大乱。“一尔势成”,陆逊率诸军四万余人全线出击,前后放火,冯习军无处可退(漏网之鱼应在少数),四十余营破。此亦可见,没有水军保护侧翼才是刘备兵败的原因。尽管益州水战薄弱,可如果水陆并进,至少会对陆逊“乘流断围”造成干扰,冯习军就能提前做好准备,分兵拒敌不至于大乱。然而刘备却忽略了这一环节,以为陆军分守险要就能高枕无忧。 陆逊继续向西,刘备合兵于涿乡决战,陆逊大破之。刘备西逃马鞍山,陆逊四面围攻,蜀军阵亡士兵以万计。刘备趁夜逃跑,火烧铠甲等阻断追兵,奔回白帝城。此次东征军资尽丧,兵卒尸体漂流,塞满大江。刘备惭愧愤恨,说:“竟被陆逊折辱,莫非天意?”
徐盛、潘璋、宋谦等各自上表说刘备可擒,请求追击。孙权问陆逊,陆逊与朱然、骆统都认为曹丕聚集兵力,假指西蜀,实意在东吴。于是撤军,后曹丕果然南下攻孙权。 起初,孙桓攻刘备前锋,军败被围于夷道,急求支援。陆逊不同意,诸将说:“孙安东与吴王同族,身遭围困,因何不救?”陆逊说:“安东有军心,且城池坚固粮草充足,不必担忧。等我计划实行,其围自解。”今破刘备果然如此,后孙桓见陆逊说:“之前怨恨你不发援军,时至今日,才知你筹划有方。”
在抵御刘备时,诸将或是孙策旧部,或是王族贵戚,各个骄矜自负互不听命,更看不起陆逊。陆逊按剑说:“刘备天下有名,曹操所惮,今犯我国界是为强敌。诸位蒙受国恩,理应齐心协力除敌报国,怎能互不和睦呢?我本书生,国家之所以委屈各位听命于我,是因我略有可赞之处,能忍辱负重。各尽其职不可推卸,军令如山不可冒犯。”后破刘备,陆逊之谋,众人心服。孙权听闻说:“初有违抗军令者,你为何不告诉我呢?”陆逊说:“我深受国恩,竭尽所能也难以回报。而诸位将领,或心腹忠良、或国之猛刃、或功勋在身,都是帮助您完成大事的人才。我虽愚笨但私下很羡慕相如、寇恂,也想屈身容忍以成国事。”孙权乐而赞之,任陆逊辅国将军、荆州牧、江陵侯。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混乱,出现了农民大起义和地方势力割据与混战的局面。在混战中,曹操“明设赏罚,逐间设奇,昼夜会战”,广招贤士,势力发展最快,在兖州建立了根据地。
192年冬,曹操击败了从北方来袭的公孙瓒军,次年又击败了从南方来袭的袁术军。193年秋,曹操率大军征讨曾助公孙瓒攻打曹军的徐州陶谦,连下十余城,杀男女数十万。194年四月,曹操第二次讨伐陶谦,时刘备在陶军,派使与操讲和。恰在这时,曹军留守张邈、陈宫勾结吕布造反,吕布袭破兖州,占据濮阳。曹闻内乱,撤军北回,打败叛军,杀死很多叛将,重新巩固自己的阵地。
194年八月,曹操率军进攻濮阳,陈兵于野。吕布出兵迎战,曹军不利,退兵三十。曹与众谋,趁吕布得胜易娇,夜袭濮阳西塞,恰吕布有防,曹军屡被围截,幸有乐进、典韦拼命冲杀,才得脱围。
吕布与陈宫(东郡人)谋,令濮阳城中巨户田氏,以诈降作内应,引曹如城。曹操果中其计,率兵杀入城来,未至郡府,只听炮声一响,金鼓齐鸣,四方火起,喊杀声如番江倒海。曹操知中计,直走北门,被截杀,又趋南门,被拦阻。复转北门,吕布跃马杀来,戟指曹盔曰:曹操何在?”曹指前曰:“骑黄马者是。”吕布鞭马追赶,曹操拨转马头,望东门奔去。时东门城楼大火燃起,幸有典韦来救,冒烈火浓烟冲出东门,曹操左臂已被烧伤。
曹操败回营中,将计就计,许称曹操被烧伤身亡,全军挂孝发丧,埋伏军营四周,引吕布来战。吕布果然率军杀来,被伏军团团围住,折损很多兵马,吕布死战得脱,逃回濮阳城中。是年秋,蝗虫忽起,食尽禾谷,东郡斗米五十贯,人民相食,两军粮绝,暂且罢兵。
195年春,曹操重振旗鼓,收复兖州失地,先下定陶,继克钜野,杀死吕布战半李封、薛兰,接着进攻濮阳。吕布出城迎战,曹军许褚、典韦、夏侯憞、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共战吕布,吕布不能支,拨马回城。城中田氏恨吕布暴戾,投降曹操,将门关闭。吕布不得回城,只得率残军向东南逃去,降奔徐州刘备去了。这时东郡兖州尽归曹有,朝廷正式任曹操为兖州牧。 1 陷阵营VS虎豹骑
作为吕布军与曹操军的王牌部队,陷阵营和虎豹骑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不可小视。
陷阵营是东汉末期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全军仅有七百余人,各各骁勇善战,装备配制精良,士兵以一敌百。奇袭兖州曾带给曹操极大的恐慌,甚至曾经使曹操萌生退兵的念头陷阵营曾经击败过拥有关张的刘备,凶猛可见一斑。但最终其结局是悲惨的,陷阵营在冲杀中最终覆灭。
虎豹骑是曹操手下的精兵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是有这么一支精锐骑兵的,称其为“虎豹骑”是因为他的战斗力极强,作战时像虎豹一样勇猛。虽然史书记载不多,《三国志》只在《武帝纪》和《诸夏侯曹传》有过记载。说他是曹操的精锐部队是有依据的,据《三国志》裴松之注记载,《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成员皆是百里挑一,夸张一点来说,在普通部队中可以担任将领的人在“虎豹骑”中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战斗力之强是三国部队中顶尖的,一般由曹氏将领。虎豹骑在濮阳之战中是曹军攻坚的利器,所到之处无往而不胜,对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体来说,在这次交锋中,陷阵营与虎豹骑达成了平手。
2 夏侯吞眼
濮阳之战期间,张邈叛迎吕布。夏侯惇出走鄄城,不过在途中中计,被伪降的吕军劫持,夏侯惇的部将韩浩声称按照国法将不考虑人质的安全,做出了要出兵攻击劫持人质者的姿态。劫持人质者害怕,于是放弃人质投降。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将攻击劫质者不用顾忌人质定为法令,于是以后就没再发生劫持人质事件。与荀彧、程昱力保三城,反攻吕布时却被曹性流矢射伤左目,败北而回,从此被人称为“盲夏侯”。
3 辽来也
濮阳之战期间,作为吕布军前锋的张辽冲锋过程中高喊”辽来也“,使得沿途曹军士兵闻风丧胆,甚至一直攻到了兖州南门。张辽的勇猛深受曹操的赏识,此役后,张辽投降曹操,随曹操走南闯北,替魏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4 水淹下邳
水淹下邳是演义中精彩的一部分。198年9月,曹操采纳郭嘉之谋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 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 曹操见士兵疲惫, 准备放弃。这时, 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 提出“ 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 便不久于败亡” 的观点, 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 一面攻城, 一面决堤水淹下邳,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邳, 擒杀吕布,一举奠定了曹操胜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0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