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襄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宋襄公在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想把太子之位让给自己的兄长目夷,公子目夷是庶出,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还出国躲避弟弟的谦让。宋襄公即位后,请回自己的哥哥目夷做宋国的国相,这在当时以及后世也是一段佳话啊!
公元前643年,一代霸主齐桓公去世,齐国内部因权力斗争陷入混乱,太子昭逃到宋国避祸,向宋襄公求救。宋襄公一直有争霸之心,加上曾经对老大哥齐桓公的承诺,就向各诸侯发出通知,召集大家一起送太子昭回国。
然而宋襄公并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大部分诸侯国就没有理会宋襄公,只有卫国、曹国和邾国三个小国派了一些人马和宋国一起送太子昭回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对太子昭还是有同情之心的,加上也不清楚宋国的实力,就都迎接太子昭回国即位,齐国国君就是齐孝公了。
宋襄公除了帮助齐国立了国君,还收拾了不听话的曹国,讨伐了鄫国,杀了鄫国国君,以威慑东夷。宋襄公自己觉得他已经是在做一个霸主在做的事了,于是公元前639年春,宋襄公在鹿上(今安徽阜南)首次会盟诸侯,宋襄公的以盟主自居引起了齐国和楚国的不满,又在没有经过齐楚两国同意的情况下决定当年秋天在盂地(今河南睢县)再次会盟诸侯。
齐孝公虽然对宋襄公的做法不满,但是人家帮助过自己,所以也不好发作。可是楚成王就不一样了,楚国历任国君都有图霸中原的野心,齐桓公太厉害,惹不过,可这小小的宋国居然也不把楚国放在眼里,真以为楚国是蛮夷吗,所以这次准备好好教训一下宋国。
去盂地前,公子目夷劝宋襄公带上军队,以防万一,宋襄公却说不带军队是自己提出来的,作为盟主怎么能不讲信用呢。他不知道楚成王早就在会盟的地方埋好了伏兵,宋襄公一到盂地,楚军就将宋襄公抓了起来,然后绑着宋襄公去攻打宋国。
楚成王威胁宋国要杀宋襄公,希望宋国投降,但是没有得逞,一时半会儿也攻不下宋国,就押着宋襄公回楚国了。同年冬天,楚成王为了找个台阶处理掉手上的鸡肋宋襄公,就含蓄的委托鲁国紧急召集各诸侯会盟于薄地。盟会上聪明的鲁僖公请求楚成王释放了宋襄公,楚成王假装教育了一番,就放了宋襄公。
宋襄公回国后,并没有痛定思痛,反思自己,而是听说郑国很支持楚国称霸,于是打算攻打郑国,公子目夷也劝阻不住。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率兵攻打郑国,郑国向大哥楚国求救,楚成王就派人攻打宋国国都。宋襄公担心国都有失,就从郑国回撤部队,双方在泓水(在今河南柘城)相遇。于是历史上最经典的一幕出现了。
在楚军开始渡河时,公子目夷向宋襄公建议现在是攻打楚军的好时机,楚军多,宋军少,现在攻打还有可能取胜。宋襄公却说自己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之危呢。等到楚军过了河正在岸边列阵,公子目夷又建议现在攻打,宋军不至于输得太惨,宋襄公仍说等楚军列好阵。
等楚军布完阵,楚兵一拥而上,宋军大败,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撤回宋国养伤。第二年,宋襄公腿伤发作,不治而亡。
后世评价宋襄公的仁义是蠢猪式的仁义。泓水之战的失败也是让人贻笑千年,对于宋襄公的仁义有人赞美也有人批评。但是我认为这种仁义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当时的诸侯属于周天子的诸侯,大家一直遵循的礼法是周礼,虽然周天子的威势大不如前,但是周礼还在。对于战争更像是今天的竞技比赛,或者是比武挑战,基本上是点到为止,展现一下肌肉,就像阅兵。
即使真的打仗,也要约好时间、地点,基本上都在城外,不能影响百姓。打赢的一方也不能穷追不舍,对于年龄大的士兵不能俘虏。对于中原诸国来说,战争不是最主要的,主要还是展现自己的实力。
所有的这些礼仪在周天子威慑下,都是严格遵守。然而随着周天子的威慑不在,逐渐的“礼崩乐坏”,不管是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还是诸侯与士大夫,都不在遵循这些君臣礼仪了。所以春秋是一个礼仪变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谋略和诡计也渐渐出现。
所以宋襄公的行为,特别泓水之战时的做法,在当时也不算是很奇怪。但是一千多年后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中类似宋襄公的行为就是真的愚蠢之极了。宋襄公的争霸就在这样自不量力,让国人又气又无奈的情况下结束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0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