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元璋最善待百姓,为什么后来成了暴君的形象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7 00:49:15

朱元璋最善待百姓,为什么后来成了暴君的形象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给地主刘德放过牛,给皇觉寺的和尚撞过钟,行过乞,自然深知民间疾苦。于是建国伊始他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官吏的贪腐,加强监督,善待百姓,而他所采取的措施更是在历朝历代中无出其右者。那么为何在后世却成了暴君模样,到底是得罪了谁?

朱元璋的善待百姓措施,主要有三点:

1) 法令的严苛

朱元璋有鉴于元朝官员贪腐造成的严重后果,制定了封建社会史上最为严苛的法律《大诰》——“凡贪墨六十两者,一律杀无赦”“剥皮实草,鞭杀”。

而对盗匪流寇,抢劫者亦是严厉惩处。

《大明律》中“凡窃盗已而不得财,笞五十,免刺” “三犯者绞。以曾经刺字为坐”。 “凡强盗己行而不得财者,皆杖一百、流三千里;但得财者,不分首从皆斩”。

而也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法令,从法律基础上保证了百姓的安居乐业,生活环境。

2) 监察制度建设

在法令的基础之上,朱元璋更是从地方到中央的完善的监察体系,1582年,朱元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司职弹劾百司。而又在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御史的“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

1373年,朱元璋又在六部之中设置监察科,每科给事中二人,品秩虽然为七品,但六科的指责:“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

提刑按察使司设置。作为地方主管司法的行政机构,按察使,兼具弹劾之事。

设置锦衣卫。1382年,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从事侦察、逮捕、审问、判刑等活动,而蓝玉案的告发者便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

在官吏的监察之上,不仅仅如此,朱元璋还史无前例的将监督权下放,赋予了底层百姓监督权,凡有贪腐者,底层百姓可以直接捆束送往京师,有阻拦者一律杀无赦。从监察制度上确定了对官吏的监督。

3) 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的设置

养济院,顾名思义便是收容鳏寡孤独的福利院。洪武元年,朱元璋便下诏:"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官为存恤"(《明太祖实录》卷34)。洪武五年,"诏天下郡县立孤老院"。 更是对于不收容的官司,明确规定要处以杖刑,克扣粮草者,以监守自盗论。而规模之大,更是达到天下府州县俱有。

漏泽园,便是官府设置的免费埋葬过世死者的制度。始创于宋朝,而在明代建立伊始,朱元璋便下令民间设置义冢。

惠民药局,乃是由政府免费给穷困患病之看病、免费领取药品。诞生于宋朝的惠民药局,在元朝时继续发展,到了明代时期朱元璋对医药也非常重视,1370年在北京设"惠民药局",行使对全国药业的管理职权,各地也相继设立惠民药局主管当地的药业。各地地方官员参与惠民药局,并能够使得贫苦百姓生病之时,能够 病有所医,有所治。

朱元璋的利弊得失:

封建社会一直存在着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这对孪生子也一直伴随整个封建社会演进。而在构建了古代中国最为严苛的法令以及监督体系之后,朱元璋几乎事无巨细的为底层群众,百姓,量身定做了最为完美的制度。

但在后世的众多书籍之中,朱元璋似乎与“残暴、暴君”如影随行。那么到底是得罪了谁?

任何措施的实施,无有不是实现动量平衡的相互妥协。而作为对立的阶级,农民阶级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便会损害地主阶级的利益。而历史书又是谁书写的呢?官吏、文人,更遑论清修《明史》。

在洪武四大案之中,“空印案”“郭恒案”对贪墨的官吏进行了大规模的镇压,而胡惟庸案、李善长案、蓝玉案,正如人之双面,事之可否,胡惟庸等人有功于社稷,但亦均涉及贪墨等枉法之事实。更遑论狡兔死,走狗烹,历朝历代皆有。刘邦一样诛杀韩信等。

诚然朱元璋为官吏设置的俸禄也随着社会发展,而显得更加捉襟见肘。为地主阶级代表的文人,官吏,在仕途之上,因为条件严苛,求而多不得,也自然而然会导致贪腐问题会日渐加重,一如严嵩者也便层出不穷。而作为回馈,他们自然而言的会为他们的行径,找寻遮丑布。于是,对百姓最好的朱元璋便成了他们笔下弑杀功勋,滥杀大臣的暴君。

为什么赵匡胤被赞为“仁主”,朱元璋却被说成“暴君”?

后人对赵匡胤的评价多为“仁主”,对朱元璋的评价多为“暴君”,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朱元璋得罪了文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你可以得罪皇帝,可以得罪大臣,甚至可以得罪任何人,但是唯独不能得罪文人,因为文人写历史,笔杆子是掌握在文人手里的。只要你损害了文人的利益,不管你是不是拯救了天下,是不是善待了百姓,他们通通不管,一定要骂得你狗血淋头。赵匡胤为什么被推崇?朱元璋为什么被“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者善待士大夫,而后者苛薄文臣。

历史上被文人黑得最惨的皇帝,无疑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史学家们提起朱温,几乎全无正面评价,全是荒淫无耻、恶之极矣这样的用词,把朱温与侯景、安禄山之流相提并论。

可问题是,朱温犯的错,很多历史名人都干过,比如说朱温睡了儿媳妇,可唐朝的李隆基不照样睡了儿媳妇杨玉环,凭什么后者就是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朱温篡唐的确不地道,可宋太祖赵匡胤欺负旧主柴荣家的孤儿寡母,岂不是性质更加恶劣?朱温性格残暴,杀人无数,可三国时期的曹操动不动就灭人三族,凭什么现在为曹操唱赞歌的人多如牛毛?

所以说,中国的文人是得罪不起的,即便你贵为皇帝,面对文人的笔杆子,你照样得低头,照样得迎合,否则就要骂死你,所以朱元璋就成了文人口中的“暴君”。


朱元璋对文人差,但对老百姓好

朱元璋出身低贱,小时候放过牛,年轻的时候吃不上饭还做过和尚,要过饭,身上或多或少的带了些匪气,尤其对贪官污吏格外痛恨。所以,朱元璋登基之后,实行了最为严厉的“反腐”政策。

在开国之初,朱元璋制定了一系严酷刑法,用以威慑贪官。对贪污腐败者则施以重刑,比如官吏贪污60两以上者,一律剥皮斩首。朱元璋还在各州县的衙门左侧的土地庙建立“剥皮厂”,所有要剥皮的官员都会在这里剥皮,以此来警示其他官员。整个洪武年间,朱元璋对贪官痛下杀手,据统计,被杀掉的贪官多达15万之多,几乎将全国官员杀了个遍。毋庸置疑,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文人。


朱元璋的另外一大罪名是杀功臣,尤其是胡惟庸党案,几乎将开国功臣中的文臣一网打尽。如果反贪杀的主要是中下层的文人,那么胡惟庸党案中杀的就大部分是高层文人了。这也是后世文人批判朱元璋的最主要罪状,可是真的细究起来,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骄兵悍将居功自傲,容易篡位。文官言官勾心斗角,更是误国谗言。朱元璋大杀功臣固然不好,但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大明江山的稳固,也为儿孙清除将来治理国家的障碍。这一点,历史上哪个皇帝没做过?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说朱元璋不该杀那么多功臣,可如果没这么做,最后导致谋反篡逆,刀兵四起,百姓涂炭,是不是又可以转过头来说朱元璋面慈心软,遗留大患,不配为一代开国之君呢?

其实,朱元璋只是对大臣、贪官大杀特杀,对老百姓反而是极好的。为了让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朱元璋登基之初便精心谋划,为此制定了律法,并且对百姓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一系列的便民政策。

朱元璋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百姓不仅对土地拥有所有权,而且还免三年的赋税,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官府还把耕牛和种子租给百姓使用,使得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提高。在中国封建王朝中,明朝的税收是最低的,农业税每亩只相当于宋朝的八分之一,清朝的四分之一,商业税降至三十而一,甚至在街上摆摊的小商小贩都不需要缴税。

最值得称赞的就是,明朝在救济贫苦百姓上的制度,明朝设立了很多的济养院,这里不仅接收那些老无所养的老人,也接收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儿,对于那些连埋葬都是问题的人,朝廷会拨发专项银两进行赞助,等等诸多的惠民福利。


反观赵匡胤,他对文人极好,但对老百姓并不怎么友善。

赵匡胤的“仁主”之名,大部分来自“杯酒释兵权”,这一点似乎和朱元璋大杀功臣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事情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北宋刚刚建立的时候,地盘并不大,只占据了北方地区,更北边虎视眈眈的辽国先不说,南方的南唐、南汉等国势力也不弱于北宋,北宋实际上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在这样的形势下,赵匡胤即便是有大杀功臣的心,他也不敢,只要激起一点点兵变,瞬间便是皇位易主。五代十国期间,朝代入走马灯般轮换,赵匡胤深知其中的利害,选择了“杯酒释兵权”的办法,既是政治上十分高明的一招,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并不能说明赵匡胤就是多么的仁慈。


另外,赵匡胤一生对文人极好,并留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历来被历代文人所称颂。但这也只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众所周知,宋朝奉行的国策是“重文抑武”,为什么呢?

文人犯罪大不了贪污受贿,武人犯罪那就可能是谋朝篡位,两害相权取其轻,于是赵匡胤决定用文人压制武人。这最后也导致了宋朝虽然是历史上最为富有的朝代,但国富兵弱,无论是先期的辽、金,还是后期的蒙古,宋朝都打不过,受尽了欺负,最后被灭亡。当然,文人对这些是“看不见”的,如果能看得见,那么给予赵匡胤的评价就不是“仁”,而是“软”。


在对待老百姓方面,赵匡胤并不厚道。当宋朝老百姓要交汉唐明平均税负水平5倍的税收,小孩上学率只有汉唐明平均水平的20分之一,老百姓贩卖5斤盐就要被杀头,老百姓赤贫穿纸衣服,妇女缠足大规模普及于宋朝这个黑暗朝代;用纸币掠夺民众财富也是在宋朝,毫不客气的说,在老百姓眼里,赵匡胤就是个昏君!



综上所述,赵匡胤对文人“仁”,对老百姓“暴”;朱元璋则恰恰相反,对文人“暴”,而对老百姓“仁”,只不过因为笔杆子向来掌握在文人手里,所以才导致赵匡胤被“粉”而朱元璋被“黑”的结果。如果不能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那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0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