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出家当和尚为何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你以为和尚想当就能当的吗

众妙之门 2023-06-11 23:43:24

古代出家当和尚为何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你以为和尚想当就能当的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出家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现在社会中,许多家长训斥自己的孩子说,现在不好好学习,难道准备以后出家当和尚么?可是话是这么说,一般不会有人愿意自己家的孩子去当和尚的。不仅如此,在现在想要出家也是要有许多要求的,无论是身心还是个人经历,可以说和尚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不过大家要知道是,在古代,当和尚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啊

大家对当和尚方法的理解大多是来源与电影和电视剧中,《少林寺》中,李连杰所扮演的角色为了报仇,才来到少林寺拜师,后来主持让他当了和尚,并留在少林寺,之后发生了之后的事。再有就是像《西游记》中国,小时候的陈祎被父母不得已抛下,后来被寺庙所收留,他自然一辈子当了和尚。以上的情况都是有可能的,毕竟佛家一直推崇慈悲。不过,一般人想要当和尚,那可真的不是容易事。

一般人想要出家可不想大家想的那样,穿个僧袍,剃个秃头,嘴上说着自己看破红尘就可以常住在寺院的。古时候的和尚,可是都有官方发给他们的从业资格证的,那就是度牒。度牒具体的来说,上面写了每个僧人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自己的真名、法号、出生地、住在哪里、出家后在哪个寺院、念何种经文等,不仅如此,还要有官方的印章,这才算是一个合法的僧人。

听到这里,大家是否觉得,在古时候,和尚十分像是一个职业呢?在古代,当和尚的好处,那真是相当的多。古时最困扰平时老百姓的两件事,一个是税收,一个是服兵役、徭役。不少家庭被这两个东西搞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不过,僧人们就完全不用考虑这件事情。此外,僧人们可以带着自己的度牒四处游行,到了一座城门前后,只要展示随身携带的度牒,就可以被允许进入城中。最重要的是,僧人受国家的保护,也就是说,哪个山头的寺院被山贼抢了,那么朝廷立马会派兵灭了这群贼人。

听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这么诱人的条件,古代应该人人都会出家吧,其实不是这样的,出家除了要求人的内心有很大的觉悟,并且能好好控制自己外,还需要一样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钱,而且所需要的银两并不少,这样才能够得到一份小小的度牒,这可不是谁都能给的起的。到了宋代,官方发行的度牒非常的少,这样一来,价格也就涨了上来,这也成为宋朝主要的经济收入之一。现在大家应该就懂得了,出家人是多么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当的。

古代做和尚的特权,古人为何要青灯古佛

古代做和尚有什么特权 古人为何要青灯古佛

佛教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受到了中国人的抵制,因为佛教剃度、出家不能结婚等规矩与中国传统社会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思想相冲突。不过,随着佛教的中国本土化以及它的一些思想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佛教慢慢在中国发展壮大。伴随佛教的发展,和尚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

这个群体有时十分庞大,庞大到令皇权忌惮;有时也饱受迫害,被迫还俗或者丧命。但不管怎么样,和尚这个群体在过去千百年中一直顽强地活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

我们不禁要问,古人为什么要出家当和尚,与青灯古佛相伴,忍受孤寂和清规戒律呢?真的是崇信佛法,真的是心怀普度众生的崇高愿望吗?也许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我更相信另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因素。

让我们看看古代和尚(寺庙)的特权吧,换做是我,也许我也会出家当和尚。

1、富有的和尚

古代和尚(寺庙)是相当富有的。我第一次知道和尚富有,是我们村有一个寺庙,有一次听老人们闲聊,说现在寺庙左右的民房,原来都是庙产,庙前的几百亩地也归庙里所有,有些老人年轻时还给庙上做长工。哇,几百亩地,我当时想,我们一家四口人才七亩地。

长大后我才知道,我们村寺庙的这点财产与全国著名的大寺庙的财产相比,简直就是不值得一提。

笃信佛教的梁武帝三次出家当和尚,第二次群臣用1亿钱将其赎回,第三次用2亿钱赎回。梁武帝曾有一次向寺庙捐地八十顷。

隋开皇年间,皇帝赐嵩山少林寺田地一百顷。唐太宗李世民为答谢少林寺出兵相助,一次性捐田四十顷。唐初更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僧授田三十亩,尼授田二十亩,到了武则天时期,天下田地房产多归寺庙所有。

除了皇家赐田给寺庙,权贵、大地主也会捐田给寺庙。寺庙除了接受捐赠的田产,也会收到善男信女捐的钱财,寺庙经常用这些钱购买附近的田地,更有甚者,一些寺庙还会强行兼并附近土地。

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看寺庙有多少土地。唐武宗时期,寺庙占有的土地和人力资源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帝国的统治。因此,唐武宗开始了规模巨大的灭佛运动,收良田千万顷,其它如铜像、钟、罄等物我们在这里不再叙述。寺庙富了,和尚自然也就富了。

和尚通过各种手段,掌握了大量的私人财富。富有的和尚也开始享受生活,蓄养奴婢、触犯佛规养妻,与世俗社会的富人生活几乎无异。

2、赋税、兵役徭役与我无关

在封建社会,寺庙拥有的土地是不纳税的,和尚也不服兵役徭役。换句话说,封建政权对百姓的任何盘剥手段,都不会影响到寺庙、和尚。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愿意出家当和尚,特别是在社会环境不好的年代。而那些无法出家的人,也想尽办法与寺庙产生关系,以逃避封建剥削。比如有些农民,他们原意租种寺庙土地,以逃避赋税;有些人则到寺庙里做仆役、净人,为僧侣服务。他们也是不纳税和服役的。

这样一来,和尚连同与他们有关的人口数额巨大。究竟有多大呢?北齐时,国家有僧尼二百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0%。北周时,僧尼的人数是三百万。唐朝时期,唐武宗强迫还俗的僧侣有二十六万五百,另有奴婢十五万。

除了正式的和尚,还有一部分人伪造度牒,以获取僧侣特权。唐朝时期,很多人口大户、富商巨贾都私自购买或者伪造度牒。这部分人的数额没有准确记录。

3、逃避刑罚

我们在看《水浒传》时,会读到如下细节:鲁提辖打死了镇关西犯了人命官司,官做不成了,只好匆匆逃命。到了代州雁门县,遇到了曾经搭救的金翠莲。娶了金翠莲的赵员外听说鲁智深逃难,于是将自己购买的五花度牒给了鲁提辖,这样他就有资格做和尚了。

武松逃难时,在十字坡遇到菜园子张青。张青有一张年龄相貌与武松相当的度牒。于是武松扮成行者模样,路上再没有遇到麻烦。

为什么出了家当了和尚就能逃避法律制裁呢?因为和尚、道士在法律上受优待。宋代法律明文规定:僧尼道士女冠,有罪许减赎。这样一来,有些重犯为了逃避罪责就出家当了和尚。相应地,一条帮助别人出家的产业链就出现了。

唐朝时,有些寺庙不顾朝廷规定,私自为人剃度。宋朝就更直接,政府明码标价地公开卖度牒。只要有钱,谁都可以买一张度牒,以备不时之需,赵员外就是这类人,只不过自己没用上,送给了鲁提辖。就这样,俗世间少了一个杀人犯鲁达,五台山的寺庙里多了一个法号“智深”的和尚。

我想当和尚 不知道有什么要求 求解答

为什么要出家呢?生活中有什么困难还是怎么了?出家只会要你越来越迷茫并糊涂,会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而不自知。逃避解决不了任何的问题,听过掩耳盗铃的故事吧,出家和这一个类型。你现在要做的不是捂上你的耳朵,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障碍,做个一个自己的铃。别忘了你还有很多的义务呢~

真正的信仰必定是要带领信者尽力造福人类的,在科学上,在人类文明上,在社会秩序上引导人积极向上进取。但是某些信仰只会要人闭门修炼,与世隔绝,甚至连肉都不沾嘴,把人与牲畜混为一谈,消极,厌世,会把你的积极性消灭的一干二净的~

相信一切因缘所生这虚无漂渺的话,科学永远都不会有开端,人也不会有进取心,讲因果报应的,会去建立法治去维护公平和惩治邪恶吗??怪不得独ca1者们都喜欢,典型的yu民工具。。

佛教起初传入中国时,是依附老庄思想而立足的,这种格义佛教方法,对于一般普通人民似无问题,但对于儒家人士便没那么简单了。儒家讲孝,中国家庭重孝,「孝」在中国几乎成了一种宗教似的教理。孝经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疾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道三大思想可总括如下:(1)、父母在世,尽责奉养,和颜悦色,敬爱顺服,死后则居丧守孝,慎终追远(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慎重嫁娶,传宗接代,繁荣宗族,族谱相传(3)、敦亲睦族,敬长扶幼,做好人好事,显亲扬名,但中国人一做僧尼后,却彻底地破坏了这三个原则了,

当佛教到了东晋,开始脱离格义阶段,进入独树一帜,自立门户,广收人民成为僧、尼后,佛教便从儒家受到猛力攻击与批评,特别是「孝」方面,因为佛教极端反孝:(1)、僧、尼剃发,损父母(2)、僧尼出家后不能再孝敬奉养父母(3)、僧尼不结婚,断绝子孙,无族谱(4)、僧尼与原有亲族断绝关系,不能敬长扶幼,显亲扬名。佛教为了生存,保护自己起见,曾先后纷纷著书,自圆其说,强调唯有劝父母信佛教,为死去父母念经超度,才算是真正大孝;至于物质上的供养,并非真孝云云。大概在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徒不惜与中国孝道思想妥协,陆续地伪造了「盂兰盆经」、「父母恩重难报经」、「孝子经」等经典,强调劝信佛教,才算是孝子,至于物质精神供养与否,都不重要,如重物质,且属不孝。根据「父母恩重难报经」对孝的定义来看,那么,那些不信佛教的儒家信徒都变成「不孝之至」了。佛教的这一招可真利害!不单封住了儒家的口,也为自己解开了「孝」的死结,而且慢曼地像是成了「名正言顺」及地,佛教讲孝,讲得比儒家更孝!至此,佛教也开始高喊佛教岂不也讲孝?而且比儒家孝得更彻底!

「盂兰盆经」,梵名ULLABANA SUTRA,内容是讲释迦弟子目连看到亡母在饿鬼道中受苦,请教释有何方法可以拯救亡母?释迦告称,只要在七月十五日请佛僧来为亡母念经超度,以及用各种美食供养诸僧,亡母便得超度出苦云云。经上记载,目连依此而行,亡母遂得脱苦,经曰:「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状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高僧…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途之苦,应时解脱…」结语说:「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佛教教义讲「业力」(Karma),讲「因果报应」,如果活人只有花钱请和尚、尼姑为死去父母念经超度,而他们居然能立即脱去轮回之苦,那么中国佛教便是在打倒释迦牟尼了,再者,要「尽世甘美」供养佛僧,这不是孝顺父母,而是在「孝顺和尚」了,不必说,主要就是这本所谓「盂兰盆经」救了中国佛教的命,大概自唐代以后,中国民间更广行盂兰盆会,人民个个成了「孝子」,佛僧由此也获得财源(需付钱给僧尼),双方皆大欢喜!

但稍有思想的佛教徒一定会对「目连救母」一事疑窦丛生,佛教徒谢碧玉写信问菩提树月刊主编李炳南居士,问:「佛教说众生随其业障投胎,任何人都无法阻止(任何人,包括佛在内),如果业障重,口念阿弥陀佛,手执菜刀不自修,佛也无法救他,但目连之母为何能得救?他的母亲业障沉重,堕落地狱,目连救母心切,借诸佛功德愿力救其前往生天堂,怎么没有随业障投胎?这与自作自受或因果律不符,难道成了种豆得瓜?诸佛是慈悲的,若能如此,怎么不协力把天底下有可怜众生度到西方?目连之母是一个例,当然我们亦可以,不是吗?」再如佛教徒张弓也发问:「既然因果律是自作自受,为何超度可使亡人业责减轻或上生?果尔超度之『影响』力及他人,系何种原理而使然?」

儿女出家做了和尚、尼姑后,当然绝对再不能赚钱孝敬供养父母,年父母如无生活能力,只好活活饿死。但佛教为了为自己辩护起见,居然强词夺理,说什么只要为父母写经、念经、超度及请僧人饮食(供养三宝)…便成「孝顺之子」。明眼人一看便知其荒谬绝伦至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