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对王爷一向比较严格,为何醇亲王能有三座王府

众妙之门 2023-06-27 00:24:00

清朝对王爷一向比较严格,为何醇亲王能有三座王府

清朝入关之后,封了相当多的功臣爵位,当然,这些人基本上也都是宗室子弟。在古代的皇室当中,一般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够被封为亲王、郡王,被称为王爷,显赫一时。但是清朝吸取了明朝王爷勤王的教训,为了防止王爷到以后有威胁朝政、起兵造反的威胁,清朝对于王爷的权力分管相当的严格,一律只封王不封地,而且所有的王室成员都只能在京城居住,想要离开京城必须上报朝廷,批准了才可以。

所以朝廷在京城的各个地方都给王爷们分封了封地,让他们建造自己的府邸,基本上都是相当的富丽堂皇的,尤其是亲王府,更是其中的翘楚,其豪华程度和建设精巧,都是其他的王爵没有办法相比的。但是一般来说,王爷府再豪华,也只能有一座,一个王爷不可能在京城到处买地置办物业,不然别人怎么住呢?不过清朝的醇亲王府在这个方面却有点特殊,它和别的王府比起来,并没有更大或是更加豪华,而是更多。

醇王府一共有3座,分别位于北京西城区的太平湖东,北京西城区后海北和中南海的西北角。其中位于西城区太平湖东的醇王府是最早修建的一座,它的前身是康熙皇帝时期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宅院,明珠的长子很有名,就是清朝著名的大词人纳兰性德。不过到了乾隆皇帝时期之后,明珠一家渐渐败落,当时的权臣和珅对于他们家的宅院是早有觊觎,想办法弄到了手。但是嘉庆皇帝没多久就把和珅给收拾了,因此这座宅院就充公了,后来被上次给当时的成亲王,变成了成王府。

因为是亲王,所以成王府获得了扩建,占地达到4万平方米,其中建筑精巧,还有庭院,很是豪华。直到同时皇帝时期,这座庭院被赏给了醇亲王奕譞,从此就成为了醇王府。醇亲王的第二个儿子载湉被慈禧选为社稷的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清朝的规定,皇帝登基之后,他出生的地方或者是居住地将被改造成宫殿或者是庙宇,来保留龙气,因此醇亲王一家子不得不搬出来,在后海的北沿修建新的醇王府。

因为位置靠北,这座新的醇王府又被称为北府,1891年奕譞逝世,他的第五个儿子载沣继承了醇亲王爵位。载沣也是个比较有名的晚清贵族,当时清朝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第一条就要求清朝政府派遣亲王级别的贵族去德国向德国皇帝道歉,当时就是由载沣负责这个事情。载沣很有骨气,坚决不肯向德国皇帝下跪,赢得了朝廷的好评。

载沣的长子被慈禧再一次看中,成为了后来的宣统皇帝,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由于家里又出了一位皇帝,因此载沣等人又不得不重新从北府里面搬出来,于是朝廷又在中南海的西北角划了一块地给载沣用来修建新的醇王府。慈禧在当时还让载沣任摄政王的职位,因此第三座醇王府又被称为摄政王府。

醇王府终究是亲王府,规模和建制都是不能低于之前的两座王府的,因此也是一项非常好大的工程,一直到清朝灭亡都没有修建完工,也可以看出来一直到清朝覆灭,满清贵族们对于物质上的享受都是没有一个下限的,修建一座亲王府,需要消耗的钱财岂止数十万,醇亲王一脉就拥有3座醇王府,所以封建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了中国在近代历史上落后挨打的原因,为了满足他们的私欲,国库当中大量原本要用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资金都被用来当作了修建宫殿、王室活动的经费等,他们的灭亡也就不奇怪了。这就是晚清历史上数量最多的一个王府:醇王府。

清朝的王爷不允许参加政治,为什么还能过得那么好?

清朝当王爷可比当皇帝舒服多了,以清朝醇亲王为例,一年俸禄20000两白银,禄米10000石,这在清朝王爷中是什么规格呢?

一个正常的王爷俸禄,一年是10000白银,禄米5000石,也就是说当时的醇亲王享受的是双亲王待。

清朝中晚期一两白银,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00~220块左右,也就是说王爷每年的薪水,按照今天的物价水平来算,大约在100万到400万之间。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北京的普通百姓,每个月的收入大约是2~3两银子,其实这样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那么清朝一个王爷每年上百万的收入,究竟都花在了哪些地方?我们根据这些钱的开支方向,其实就能够明白清朝王爷是究竟如何消遣时间的。

不要以为当时王爷的俸禄很高,就可以为所欲为,其实仔细算一算,这笔钱真的不算多,最后一代醇亲王,后期的生活也相当拮据,一度到了典当家产的地步,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细节,来看看当时清朝贵族对于钱财的态度。

大家知道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还有一个弟弟名叫溥杰吗?尽管兄弟两人都是皇族后代,但是就因为一字之差,两个人的命运也是天差地别,溥仪享受的帝王待遇咱们暂且不谈,先看看当时身为王爷的后代溥杰,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到了溥杰那一代,尽管当时的醇王府已经逐渐走上没落之路,但是我们也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为了能够真实的了解那段时间的历史,溥杰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毕竟小时候的溥杰还算是过过一段时间的风光日子的。

溥杰曾亲口说:曾经问过母亲一件家中珍宝的价格,母亲只是嫌弃的告诉他,你应该有更加远大的志向,怎么能够花心思打听钱的事儿呢?

其实在当时的清朝王府中,尽管各种事物都离不开钱,但是身居高位的清朝王府贵族,内心里是抵触钱的,他们自己本身不直接接触钱财,认为直接拿钱或者是接触钱有碍于自己的身份和面子,专门有管钱的大管家,或者是有专门管钱的机构。

其实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古代的阶层划分要有士、农、工、商这一说?自古以来贱商的说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问题,贵族在心底里就不愿意做钱的奴隶。

清朝末期摄政王载沣女儿韫铄:就曾经这样说过,他的二哥,也就是溥杰,小时候他们想要什么东西?基本都是直接告诉仆人,让仆人买回来就是了,从来没摸过钱,也没有见过钱长什么样子,相信这个时候,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初溥杰问母亲物品的价格之时,母亲会有那样过激的反应。

清朝末年,整个国家都处于危急动荡之中,所以王爷的生活也出现了天与地的差距,作为当时比较有排场,比较有威望的王爷,摄政王载沣对于这一切感受最真切。

醇亲王王府中的金钱耗尽之时,就是变卖家产之日,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王爷,随着国家的衰败,再也享受不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没有了稳定的俸禄收入,但还是要养活全王府一大家子人,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绝望?

当然这形容的只不过是落难后的王爷,如果是巅峰时期的王爷,生活究竟又该有多精彩呢?单单就从衣食住行来说就足够令人羡慕。

清朝的王爷是怎么来的?实际上这个问题也很好理解,皇子们在没有成年之时,都住在皇宫里,一旦皇子在成年之后,就需要搬到外面居住了,不在皇宫,但是清朝王爷都在北京城。

清朝王爷根据地位高低分为亲王、郡王,再下来就是普通的王爷了,王爷的身份比较高贵,作为仅次于皇帝的存在,因为与皇帝沾亲带故,血统比较高贵,享受的待遇自然也非同寻常,一般王爷的物质生活是非常丰富的,除了自由活动能力没有特别强之外,其他方面比起皇帝也差不了多少,甚至要比皇帝好很多。

首先王爷不用上朝,也没有皇帝那么多的政务需要处理,国家治理的好不好?王爷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会关心的,王爷们更多关心的是自己项上人头保不保,每个月的俸禄能不能及时发放到位?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好办。

尽管当时清朝的王爷只能待在京城,但是他们还是有各种消遣时间的办法。

正常的吃喝拉撒一个人有正常的七情六欲,也免不了吃喝拉撒,王爷也不例外,清朝的王爷对于生活需求规格要求还是挺多的,月薪几十万的清朝王爷,每天吃饭的时间花的还是挺多的,像寻常百姓家,因为吃的东西很少,所以也就没必要摆太大的阵仗,但是王爷则不同。

清朝皇帝每餐的标准,满打满算120道菜,堪称满汉全席,吃遍山珍海味也不过如此,而清朝的王爷呢?比起皇帝吃的上就差远了,但是要比起寻常百姓,那也是丰富多彩,多姿多味,具体王爷就餐规格有多大?咱们可以这么想象:

如果皇帝的用餐标准是我们婚丧嫁娶那样的标准,那么王爷的日常标准,就相当于我们正常的外出聚餐,规格降一降,档次低一低,但也不差,皇帝每天吃饭一顿花两小时,那么王爷至少一小时是有的,身为贵族,狼吞虎咽显然不可能,都是细嚼慢咽。一天两顿饭就是两小时。

清朝王爷比皇帝幸福的一点,自然就是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这些方面相对自由一点,粗略算一下,王爷每天吃喝拉撒,需要花费的时间在4~5个小时。

多多少少的工作与学习身为王爷,身为贵族,还是有必要接受教育,提高自身修养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强制性的,自古以来,帝王之家对于教育都很重视,王爷可以不喜欢读书,但是不能不读书,然而现实情况是,当时读书确实是一种消遣时间的好方式,如果读的书少了,也会显得这个王爷没有格局,所以王爷们每天读点书还是有必要的。

如果太久不读书,可能连皇帝给的诏书都看不懂,那这可就不行了,王爷的什么事情都可以找人代劳,但是没有读书与接受教育这事儿,王爷都必须亲力亲为,少少算,每天2~3个小时。

有必要的交际应酬古代王爷也有交际应酬,比如说哪个亲王家里,婚丧嫁娶,大摆宴席,也是很正常的事,王爷外出有点应酬也很正常,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

当然王爷也不是每个应酬都亲力亲为,也要看对方是否与自己的地位所匹配,这种事情自然无需多言,懂的都懂。

每逢佳节送个礼什么的,过年的时候拜个年。

这也会占据王爷休闲时间的一大部分。

各种祭祀典礼尤其是贵族,特别讲究礼仪这一块,古代的各种祭祀典礼,也还是很多的,比如正常的帝王登基大典,这个王爷那个王爷的册封仪式,再加上每年一度还要去拜拜祖先,看看祖坟,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对先祖保持基本的尊重与孝顺。

这也会花费一部分的时间,每年在这些方面所花费的银两,基本都是按几千两计算。

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干完了,正事儿,才是王爷们的休闲娱乐时间,这里面可就有说道了。

王爷不说三宫六院,但是三妻四妾还是可以的,所以王爷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或者是干完了正事儿,也会抽时间陪陪家人,看看妻儿,再与自己的小妾亲热一番。

这些事也完成之后,王爷们都会有点兴趣爱好,比如养个宠物溜个鸟啥的,这样的精神陪伴还是需要的,清朝的王爷尤其对骑马射箭,基本上都有着共同的爱好,而且这种是骨子里天生自带的,自然无需多言。

王爷们经常也会相约一起去打个猎,完事了约个酒,都是可以的,当然大家还不要忘了,我国还有众多的文化艺术瑰宝,比如戏曲、评书,就跟我们今天的看各种电影,电视剧以及舞台节目一样,这也是王爷们每天晚上只要有空闲时间乐此不疲的项目。

至于王爷们还干什么事儿?剩下的时间就要凭个人习惯爱好了,以上列举的都是大部分王爷的生活习惯,仅此而已。

总结:然而无论如何,王爷生活的多姿多彩程度,实际上还是要取决于自己手上钱财的多少,为了避免王爷的生活过于奢侈无度,每朝每代,对于王爷的工资水平,也都是做了一定的规定的,既保证了王爷的正常开支需求,但也不至于到那种招兵买马的程度。

当然以上所描述的仅仅是经济状况比较好,而且相对比较理想的一种王爷状态,虽然也有生活状况比较窘迫的王爷,也有那种喜欢饱读诗书,洁身自好的王爷,咱们有时间再一一探讨。

百家讲坛讲到清代八王爷家门口有一副对联,好像是有家大业大心大祸大一类词,整副对联是怎么说的?

醇亲王王府正堂对联是这样写的:家大业大财也大,子孙后代祸也大。

在醇亲王奕譞的治家格言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财也大,产也大,后代子孙祸也大;

借问此理是若何?儿孙钱多胆也大,

天般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财也少,产也少,后来子孙祸也少;

若问此理是如何?子孙钱少胆子小,

些微产业知自保,省吃俭用也过了!

光绪之父醇亲王奕譞,为何被慈禧视作“最靠得住的附和者”呢?

这个皇帝,大家可谓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他在?执政?了三十四年,比他的哥哥同治,他的伯父咸丰还有他的侄子宣统三朝加起来的时间都长,近代史一系列大事,比如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海战、《马关条约》签订、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乃至同盟会成立都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陌生,是因为光绪虽然名义上是?九五至尊?,但是他并没有操控这个帝国的实际权力。真正决定这个国家命运的,是光绪的?亲爸爸?慈禧太后。上段所列出的大事,大部分都有慈禧参与的影子。

(慈禧皇太后)

观其一生,光绪无疑是不幸的。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光绪并不想做亡国之君,也曾为国家复兴奋斗过,但是受制于自身目光的局限性和所用非人,在他死后仅仅三年,曾称雄世界近三百年的大清帝国轰然倒塌。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为之人是如何在枷锁中挣扎的,虽然这种挣扎是无力的,但是依旧让人心中感到震撼。

好,书归正文。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同治十年,也就是公元1871年的北京城。

据史书记载,这一年的夏天非常酷热。特别是八月份,被烈日烘烤的的空气更会让人觉得窒息。

北京城内西南角有个太平湖,湖边有座醇亲王府。虽然气候很炎热,但是醇亲王府中依旧却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不过,醇亲王却没有心情和众人寒暄,他的心思全部放到了妻子叶赫那拉氏身上。叶赫那拉氏,这个名字大家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位醇亲王福晋,就是当朝太后慈禧的亲妹妹。

(奕譞与叶赫那拉氏)

这是晚清历史上非常有意思的一幕。简单的来说,就是亲哥俩咸丰奕詝、醇亲王奕譞,娶了一对亲姐妹,也就是慈禧姐妹。论起来,对于咸丰,奕譞既可以喊?哥哥?,又可以喊?姐夫?。

咸丰为什么让弟弟娶自己的小姨子?现在史学界并没有定论。笔者擅自揣测,这可能是咸丰想重用奕譞,用以抗衡他另一个弟弟恭亲王奕?。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都清楚,相对于脚有点跛的咸丰,奕?因不俗的外表,非凡的谈吐、过人的才干,在朝臣心中评价更高,曾被视为太子的不二人选,有些清代的笔记小说更是称,道光皇帝也曾属意奕?做太子。

有这样的弟弟在身边,咸丰当然不会自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清朝最后一个有实权的皇帝,咸丰让七弟奕譞挑些重担,以分奕?之势,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咸丰究竟想干什么,我们已无从知晓。在咸丰给奕譞指婚后的第三年,这位庙号为?文宗?的皇帝,就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的枪炮声中,死在了承德的避暑山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9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