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蒙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亡,臣不得不亡。这个可能就是蒙恬临死前的状态了,但是他说的话不是这句话。在秦始皇死后,赵高已经篡位了,辅佐秦二世当作真正的皇帝。蒙恬见此情况,想要去推翻秦二世,但是公子扶苏不愿意做一个乱臣贼子,最好选择服毒自杀。既然公子都已经死了,再加上自己是食君之禄这么多年,蒙氏家族一直都尽职尽责,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也是天命,最后说了一段话就自尽了。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蒙恬临死前也不愿做一个乱臣贼子,这个让曹操非常的敬佩。
蒙恬当时可是掌握着秦朝最尖锐的部队,就连当时最强大的匈奴,也因为蒙恬驻守在边疆而闻风丧胆,至今不敢去和蒙恬相争。而当时蒙恬听到了扶苏自杀的消息,虽然内心非常的气愤,但是有秦始皇的遗诏在这里,他不敢多做些什么。毕竟他一生都是为国尽忠,就连自己祖先蒙氏家族一直都受到秦朝的重用,如此大恩大德,蒙恬怎么敢造反呢? 从当时的事件上来看,蒙恬也怀疑这个遗诏是假的,最应该当皇帝的人就是扶苏公子。可是蒙恬要是起兵,就算是造反,算是乱成贼子,这个对于蒙恬来讲是不公正的。可是当时的局面就是这样子,蒙恬真能够忍受下去,将自己的兵权交出来。
蒙恬临死的时候都已经说自己有30万大军足以改变当时的局面,要是蒙恬真的帮助扶苏公子重新的夺回权力的话。或许秦朝就不会灭亡,在扶苏公子手上越来越好,可是扶苏公子都已经选择死亡了,他蒙恬又不怕死,自然是要跟随扶苏公子。这个让后世的人对蒙恬敬佩有加,但是同时也认为他是愚忠。
而到了三国时代,曹操也是有着相同的遭遇,当时的汉献帝想要曹操死,衣带诏事件爆发了,曹操瞬间的非常生气,曹操成为了真正的乱臣贼子。从前他可是为了汉室的复兴一直奔波,刺杀过董卓,差点只有把自己的命都交代在上面了。就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忠臣,信奉着儒家的传统观念,一定要忠君爱国,可是现在皇帝都不要曹操了,而想要杀曹操以除之而后快。
曹操现在也有蒙恬一样的遭遇,但是他却不愿意做蒙恬。
曹操可是乱世之英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在真正的自己利益面前,当然要站在自己的面前,而不是皇帝面前。既然皇帝要自己死了,那曹操可是不会手下留情的,他首先就杀死了当时的国舅,并且杀死了皇帝当时最爱的妃子,甚至妃子都有了几个月的生育。
当时汉献帝跪在曹操面前,请求曹操放过这个妃子,甚至让他把孩子生下来也可以,但是曹操却不屑一顾,说难道是想要让他这个孩子替母亲报仇吗?曹操立刻就将人将这个妃子带下去,直接杀死了。要不是因为这些人不听话,他们也不会死得这么惨。而作为罪魁祸首的汉献帝,自然是受到了曹操的更加严密的监禁,以前更加的没有自由,如同笼中之鸟一样。
还有一个罪魁祸首就是刘备,曹操可是非常的生气,一直都在追杀着刘备,想要赶尽杀绝,最后将刘备打的落花流水,刘备最后投靠了袁绍。这个结果已经是让曹操能够冷静了下来,凡是阻挡他的面前的人都应该要除掉。 但是他内心中还是有自己的信仰,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每当想到自己这些遭遇,其实跟蒙恬相比,蒙恬也是非常可怜。自己是一个多么忠心的人,为何落得如此下场,他始终是想不通,就是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到曹操就是一个乱臣贼子,都是为了一己之私,但是曹操却认为自己做的都对。
他只有心中默默的流泪,就像他在短歌行中所写的那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只有喝酒的时候,才能够安慰自己那颗脆弱的心。喝酒的时候都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曹操感到非常的孤独。其实这也是曹操自作自受,而真正想要了解他的人,比如杨修都会死去,成为一方霸主,必须要孤独终老。
一代战神蒙恬的死亡,敲响了秦朝的丧钟。所谓的自毁长城,指的应该就是这种状况吧。
蒙恬出身名将世家,秦朝统一之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打得匈奴人望风而逃,驻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一直是汉朝强敌的匈奴,在那个时代压根不敢跟蒙恬叫板,只能艰难求存。他是当世战神,守护着秦朝的边疆。
(影视剧中的蒙恬)
而他的弟弟蒙毅也不逊色,很有才干,极得秦始皇的信重。
电影《神话》讲述了一个曲折哀婉的爱情故事,蒙毅就是故事里的主人公,不过真实的他应该没空和玉漱公主谈恋爱。
蒙氏兄弟的分工通常是这样的,蒙恬领兵在外,蒙毅在秦始皇身侧出谋划策,外出时和秦始皇同乘一车,内室中则陪伴左右,是真正的天子近臣。
而他们家和赵高的仇就是蒙毅结下的。
《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中这么记载: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意思是说,赵高犯下了大罪,秦始皇命令蒙毅依法制裁,蒙毅法治严明,从不偏护权贵,判了赵高死罪,免除了他的宦职。但秦始皇又觉得赵高平时办事还是很给力的,赦免了他的罪。
如果秦始皇死后有灵,一定万分后悔这个决定吧。
(电影中的蒙毅和公主)
赵高从此就恨上了蒙毅。但他知道只弄死蒙毅一个是不行的,必须把他哥哥蒙恬也一起弄死,再进一步,公子扶苏也得死,他们都是一党的,都看他赵高不顺眼。
正常情况下,赵高是没有这种机会的,哪怕再得秦始皇信任,他也只是个太监,有什么能力弄死高高在上的公子扶苏和手握军政大权的蒙氏兄弟?
但是,老天很照顾赵高,给了他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本来蒙毅是随时陪在秦始皇身边的,可秦始皇巡游途中生了病,就命蒙毅返回会稽祷告山川为他祈福。
蒙毅奉命而去,还没回来秦始皇就病逝于沙丘,近身服侍的只有赵高,他灵机一动,想出个胆大包天的计划,联合丞相李斯,封锁秦始皇的死讯,矫旨赐死扶苏和蒙恬,扶植和自己交好的胡亥登基。
(电视剧中的蒙毅)
事情超乎想像的顺利,正和蒙恬镇守长城的扶苏以为真是父亲想要自己死,悲伤的自杀了。
蒙恬却疑惑重重,皇帝和公子向来父子情深,怎么可能下这种旨意呢?他不自杀,请求面见皇帝,赵高就让李斯接管了他的兵权,把他囚禁于阳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石湾乡曹家坬一带)。
至于蒙毅,赵高是不可能忘记他的,早已囚禁于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
胡亥得到扶苏已死的消息后,本想释放蒙恬,毕竟他真的是世上难得一见的战将。
但赵高担心蒙氏家族再次得宠,就拿蒙毅说事儿,对胡亥说:?亲,你不知道吧?其实你爹早就想立你为太子了,都是蒙毅那小子在说你的坏话!
蒙恬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员大将,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就是这么一位手握重兵,能力出众的将领,最后却蒙冤而死。而在蒙恬死前留下的两句话,却让后来的曹操深有感触,曹操每读一次就哭一次,那么这是何故呢?
蒙恬死前说的这两句话是:“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意思就是说从蒙恬的祖父开始,蒙家三代深受秦国君王的重用,而蒙恬手握重兵,却从没有想过去谋反,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蒙恬也能坚守道义,没有因为想要活下去而去做谋反之事,蒙恬之所以不这么做就是不想辜负祖辈们的教诲和皇帝的恩情。
蒙恬的这番话表达出了蒙恬的作为臣子的忠义以及舍生取义的精神,所以曹操对蒙恬的这两句话深有感触。因为曹操的情况与蒙恬的情况相似,到曹操这代是第四代。而且在曹操五十六岁的时候,对自己的大半生进行总结,表示自己没有想要取代汉朝并自立的意思,也就是说他对汉朝是忠心的。
曹操在读到蒙恬这两句话的时就“未尝不怆然流涕也。”他本人也在《述志令》就有说出原因:“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所以对于曹操而言,他更希望自己对汉朝的忠臣能够被认可,这在《述志令》中也有反映,其中有写道:“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曹操看到蒙恬的两句话,就联想到自己当下的境遇,被世人所非议为乱臣贼子,被汉室所怀疑,以此拿蒙恬自比,大有感同身受之意。
秦国兼并六国以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击溃匈奴,收复三十多个县!但是作为秦朝的大功臣,他最后的结局却是吞药自杀,这都是当时的赵高所陷害。胡亥继位后,只信赵高的话,向蒙恬下手。
我们先看下蒙恬死后留下的两句话是什么。蒙恬生前,留下壮言,其中有两句用白话文表述是这样的:”从我祖父到我子孙,我们侍奉秦宫三代,都以忠义二字立足。现在我领兵30余万,我的军威军势足够支撑我背叛,但是我在明知必死时却坚守节义,原因是不敢辱没先祖的忠贞教诲和辜负先皇的信任。”
为什么蒙恬这两句话会让曹操痛哭?先来看看曹操自己是怎么说的“如果这国家没有我在,不知道有多少人回来称帝,有人见我实力强大,又不信命,就私自评论我,说我有不忠企图当皇帝的意图,这是在是毫无根据的无端猜测,经常让我心神不宁。”
结合当时背景,当时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天下三分,孙、刘两家联手抗曹,并散布曹操“欲废汉自立”的流言,骂他是是汉贼。所以这种境遇下曹操读到蒙恬的临终所言,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境况,觉得自己被世人所非议,被自己忠于的汉室所怀疑,所以看到这两句话就会哭。不过这哭也多被后人非议,觉得太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8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揭秘,三国名将有几位死于乱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