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被袁绍视作头号大敌之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以史为鉴 2023-06-26 22:04:52

被袁绍视作头号大敌之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袁绍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汉末时期,群雄并起。在这个时代早期,最先在中原地区扬名的当属袁绍、袁术兄弟。而袁绍比他的弟弟袁术,还要强大,在其巅峰时期,袁绍集团掌控了青、冀、幽、并四个大州。此时的曹操,名义上还是袁绍小弟,而荆州刘表,更是袁绍盟友。这样一位枭雄人物,要说他没有真本事,是不太现实的。

而纵观袁绍的发迹史,他也遇到过不少强敌,如南阳太守袁术、黑山军领袖张燕、以及后来的曹操等人。要说到袁绍的最大敌人是谁?相信不少觉得会是曹操。但袁绍对曹操的态度,还停留在以前的印象上,从他官渡之战中的轻敌表现,不难发现袁绍并没有将曹操放在心上。在笔者看来,能被袁绍视作是头号大敌并全力以赴的,当属割据幽州的公孙瓒。

恩怨情仇——两人矛盾由来

袁绍和公孙瓒的关系,除了都参与过关东联军外,便是妥妥的仇敌关系了。当然,袁绍和公孙瓒的矛盾由来,其实有多方面因素影响。首先,是袁绍和公孙瓒的理念不同。说来也巧,袁绍和公孙瓒都是庶出子弟,他们两个的生母都很卑微。但不同的是,袁绍拉拢人心很有一套,他凭借庶出身份,都能让自己的声望高过嫡出的袁术。而袁绍能顺利起家,靠的便是袁氏家族多年积攒下来的名望和人脉。

反观公孙瓒,他并没有选择家族势力,反而凭借自己的能耐,通过积累军功,一步一步走上了政治舞台。据《三国志公孙瓒传》记载,公孙瓒在起兵之后,对一些世家子弟很看不起,反而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商贾走卒青睐有加。不仅如此,公孙瓒还主动与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结拜成了兄弟。《后汉书公孙瓒传》亦有记载,说公孙瓒平生的口头禅便是“衣冠皆自以职分富贵,不谢人惠。”由此可见,公孙瓒其实是打心眼里瞧不起袁绍的。

其次,两人的政治立场不同。袁绍曾与韩馥合谋,打算将幽州牧刘虞拥戴成新的皇帝。但公孙瓒本就和刘虞有仇,于是率军攻杀了后者,自己接管起了幽州牧。除此之外,袁绍和公孙瓒的利益有冲突。公孙瓒威震北疆多年,他对冀州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瓒遂引兵入冀州,以讨卓为名,内欲袭馥。馥怀不自安。”裴松之注引《英雄记》提到,谋士逢纪曾对袁绍提议,令其派人联合公孙瓒,一同进攻冀州,“公孙必至而馥惧矣,因使说利害,为陈祸福,馥必逊让。於此之际,可据其位”。袁绍从之,令荀谌前去说降,果然成功得到了冀州。

交战多年——双方各有胜负

公孙瓒被袁绍算计了一次后,终于令幽州铁骑挺进了冀州地带。在交战前期,公孙瓒一度占尽上风。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公孙瓒转战中原。当时青州有三十万黄巾贼余党正在攻打渤海,公孙瓒率军两万余人,便在东光等地大败这支贼军,斩首三万余人。公孙瓒乘胜追击,趁着贼兵渡河之际发动突然袭击,斩首数万贼兵,俘虏了七万多人,还得到了大批的粮草军械。

在这场战役中,公孙瓒发了一笔战争财。他不仅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力量,还扩大了自己的领土范围,成功将自己的势力拓展到了青、冀二州,成为汉末北方地区的霸主。公孙瓒此举,也直接威胁到了袁绍进取中原的战略目标。不久之后,公孙瓒私自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并借口堂弟公孙越之死,向袁绍发起了猛烈进攻。此时的袁绍也很头疼,因为冀州腹地内还有黑山军作乱,一旁的袁术也是虎视眈眈。在此期间,公孙瓒一度处于上风,袁绍只能暂避其锋芒。

就在公孙瓒进军到界桥之时,形势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袁绍手下的大将鞠义,竟然靠着八百先登,用三千张重弩大破了公孙瓒手下的王牌部队——白马义从。就连公孙瓒手下大将严纲,也被鞠义给生擒了。当然,这也和公孙瓒的指挥失误有关,毕竟重弩兵是轻骑部队的头号克星。界桥之战,公孙瓒的军事实力遭到了严重打击,后者不得不暂时退出冀州地区。不久之后,公孙瓒在青州的部署也被袁绍击破,青州刺史田楷也被袁谭赶出了青州地界。至此,公孙瓒退出了争霸中原的舞台。

头号强敌——公孙瓒终败亡

公孙瓒败退幽州以后,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他强行攻杀了幽州牧刘虞,彻底掌控了整个幽州。不过,就在公孙瓒以为自己能慢慢恢复实力之时,他的横征暴敛却引起了幽州境内诸多势力的严重不满。上文中提到,公孙瓒瞧不起世家子弟,所以他为了筹集军费,选择和商人结拜,以换取巨大的财富支持。不过在那个时代,商人的地位是远远比不上豪族世家的。据《后汉书公孙瓒传》记载:“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

另外,据《三国志公孙瓒传》记载,刘虞的旧部鲜于辅、齐周、阎柔等人,为了给旧主报仇,也选择起兵反抗公孙瓒。“柔招诱乌丸、鲜卑,得胡、汉数万人,与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大破之,斩丹。”可以看到,公孙瓒仇视外族的性格,也为他带来了祸端。在刘虞旧部、冀州豪族集团、外族鲜卑乌丸等部、袁绍部将鞠义等多方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公孙瓒屡屡败退,最终被困守在了易京。

公孙瓒并没有放弃挣扎,他还派人向袁绍的另外一个敌人——黑山军求援。不过,公孙瓒此时已经是负隅顽抗的状态,就连他的求援信件,也被袁绍的手下截获了。为了尽快解决战斗,袁绍将计就计,在城外设置伏兵,将公孙瓒最后一支力量给摧毁掉了。公孙瓒不愿意做袁绍的俘虏,他将自己的家人悉数杀死,随后纵火烧掉了自己的行宫。曾经威震北疆的一代枭雄,就这样葬身在了火海之中。

如果官渡之战袁绍命人偷袭濮阳,结果会如何?

结果会有些许改变,但是官渡之战还是会以曹操胜利结束。因为袁绍官渡之战之所以失败不仅仅只是因为没有听从许攸的建议偷袭濮阳,诸多因素才造成了袁绍的失败。官渡之战失败可以说对于袁绍自己来说是毁灭的打击,不仅仅只是从军事资源上的失败,主要还是袁绍的心态崩了。当然这都是后话,咱们先说说袁绍除了没有偷袭濮阳失败的其他原因。袁绍的性子是官渡之战失败的关键。

一,骄傲自负,狂傲自大;

袁绍自己本来就是四世三公出身,所以他有很强的优越感,加之又占据整个河北,不可一世。在讨伐曹操的时候就藐视曹操,觉得自己坐拥百万大军,胜负一目了然,看不起曹操。他麾下的谋士建议他发兵偷袭曹操大军,采用敌疲我扰的战略。不要把命运都压在一场战役上,为了一个区区曹操不值得。不过此时的袁绍过于膨胀,不听劝阻,非要以压倒性的兵力正面对决,让曹操可乘之机。

二,亲小人,远贤臣;

许攸本是重臣,却投降了曹操。以他为袁军的了解,袁绍应该多加防范才是。但是此时的袁绍依旧在小视曹操。并且他还听信麾下一个二流谋士的错误建议,居然大军攻打曹操的大本营,粮草防守上并没有给予多少的支援。这一个决定彻底让袁绍走向了失败。曹操抓住战机,亲率大军突袭袁绍屯粮之地,一把火烧掉了袁绍的所有粮草。并且当时袁绍自己手下田丰那些顶尖谋士,他们的建议袁绍一概不听。

三,轻视后勤,轻视敌手

袁绍对于曹操一直都是瞧不起的态度,并且觉得官渡之战只不过是他人生中有一场小的胜利之战而已。由于这种心态,他根本没有做什么具体的准备,后勤更是如此,觉得能速战速决便忽视了后勤。最后让曹操有机可趁。

袁本初注定是属于走不远的,除非他能改变他的性格,否则就算是偷袭濮阳成功,也还是会失败。

东汉末年军阀袁绍,他在三国前期属于什么水平?

公元200年冬天之前,即官渡之战前,袁绍是天下最大的军阀。这首先得益于他的显赫家室,自四代祖袁安担任司空、司徒之后,袁家四代人共有五人位列三公,百年积累,袁氏一门成东汉望族,权倾天下,号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满天下”。

当袁绍宣布起兵反抗董卓的时候,很快就有十万大军聚集,推举他为盟主,表示服从他的号令,魏武帝曹操当时就在袁绍麾下。

冀州牧韩馥在面临公孙瓒的进攻时,考虑到袁绍实力强大,有背景,人又优秀,于是在荀彧之弟荀谌的劝说下,主动把当时天下最强的州之一冀州让给了袁绍,袁绍从此做了冀州牧。

兴平元年,曹操遭到吕布和陈宫军队的偷袭,帐下主力青州兵溃逃,袁绍派人劝曹操加盟自己,曹操险些同意,幸得程昱极力反对,才没酿成大错。

不仅如此,北方的胡人也与袁绍关系密切,承认袁绍对当地的主导地位。袁绍自此成为第一大诸侯,实现了他曾经对曹操所说的统一天下所需要的基础条件:

南据黄河,北靠燕、代,兼有戎狄之兵,向南以争取天下。

到了官渡之战前,袁绍能够调动的兵马有11万之多,是曹操的数倍;天下大乱,袁绍所控制的冀州、幽州很少受到兵乱祸害,因此粮草充足;且战马资源充沛,兵源数量、质量也是最好的。

如日中天时,却被轻视

轻视袁绍的人,都是些有识之士。

建安四年,曹操刘备喝酒,盛赞天下英雄只有自己和刘备两个人。然而曹操在这一历史时刻,还不忘记把他对袁绍的评价也钉在史书上: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著名的大谋士荀彧,在曹操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堪称首功,曹操把他当作自己的萧何。袁绍刚刚成为冀州牧的时候,曹操还在为了一块落脚之地而苦苦挣扎,更别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袁绍在诸侯中一家独大。而袁绍也以上宾的礼节对待荀彧。除此之外,上文说的荀彧的弟弟荀谌以及同乡辛评、郭图等人,都在给袁绍做事。但是荀彧却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并投靠了刚刚成为东郡太守的曹操,而曹操这个东郡太守,还是袁绍给他的。

而另一位大谋士郭嘉,对于袁绍的轻视更甚。最初郭嘉也在袁绍帐下做事,后来看到袁绍不能成大事,宁可在家赋闲六年,也不做官。不仅自己不愿意为袁绍出谋划策,而且还劝说袁绍帐下的辛评、郭图等人:袁绍愿意招收人才却不能任用人才,喜欢谋划却缺乏决断,根本不靠谱。

程昱说袁绍:夫袁绍据燕、赵之地,有并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济也。

官渡之战,验证了曹操、荀彧、郭嘉等人的过人见识

官渡之战对于三国历史的走向是决定性的,孝廉出身的曹操,父亲本是太监的养子;四世三公的袁绍,一生最恨太监,正是他建议大将军何进诛杀太监,才引发了东汉末年这场大动乱。

二人无论从出身还是实力上看,袁绍都占据上风,但是曹操却凭借少量的兵马,出奇制胜,成就传奇,战后2年,袁绍郁郁而死。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并称为三国三大战役,袁绍在历史舞台上亮相时带着主角光环,离开这个舞台时,却成为太监后人的一块垫脚石。

袁绍真的很差吗

要知道荀彧、郭嘉等人看不好袁绍的时候,袁绍还没有打过败仗。不仅如此,实力还在不断的扩张。冀州、幽州这些地方本来并不是袁氏家族所有,而是袁绍靠自己的本事拿下的。可见袁绍的本事也有有的,既然如此,荀彧、郭嘉等人对于袁绍的前瞻性评价,依据又是什么呢?

史书中曹操、荀彧和程昱三人看不好袁绍,却没有提具体原因,最多程昱说他智力不够,也是泛泛而谈。只有《三国志·郭嘉传》郭嘉对郭图说了具体原因: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简单的说,即袁绍是个投机主义者,只会胡乱地谋划,却不能下定决心做事情,缺乏行动力。

从袁绍的失败过程中,基本也验证了郭嘉的看法:

建安五年,曹操征讨刘备,这对于袁绍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从背后击败曹操的机会。而曹操帐下的大臣,除了曹操和郭嘉两个了与袁绍相处过的人之外,其余的人都认为袁绍一定会从背后偷袭。结果袁绍却以小儿子生病为理由推辞。本质上,袁绍是希望以不变应万变,凭借自己最强的实力静待天下变化。

袁绍在战略上的判断并没有错误,只是预料之外的机会出现了。

官渡之战,袁绍却改变了自己最初的战略判断,执意要与曹操决战。帐下谋士田丰一再阻止,并且准确预言了袁绍的失败结局,居然被袁绍所杀。

官渡之战的过程中,又屡屡不听沮授之言,导致优势条件下惨败。

战败后,本来仍然作用广阔的土地和众多并将,居然心胸狭隘郁闷而死。

这些都验证了郭嘉的看法。

官渡之战许攸为什么要背叛袁绍?他是怎么想的?

官渡之战许攸背叛袁绍,首先是因为许攸献计没有被袁绍采纳,这让他觉得自己得不到重用,对袁绍心灰意冷;其次,许攸是一个贪财好利的人,袁绍却只让他做一个普通的谋士;另外,是因为审配抓捕了许攸家人,但是袁绍坐视不管。

首先是因为许攸献计没有被袁绍采纳。许攸这个人一向善于心计,在官渡之战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建议袁绍派一支军队连夜奔袭曹军的后方许都,然后出其不意攻打许都,再讨伐曹操。他还指出就算失败了,许都没有被攻陷,也能够让曹操手忙脚乱,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是袁绍没有采纳,直接拒绝了他的奇计。许攸觉得自己有才华,有能力,但是却得不到重用,也因此对袁绍的刚愎自用心灰意冷!

其次,许攸是一个贪财好利的人,袁绍却只让他做一个普通的谋士。许攸虽然有超群的智谋,但是也被很多人称为是一个贪财好利之人,连荀彧也曾指出许攸贪而不治,认为这个人贪得无厌,心胸狭隘,格局太低!在袁绍这边,许攸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利益。官渡之战的时候,他认为如果自己帮助曹操打败袁绍,应该能够得到重用和赏赐!这也就是为何许攸会出卖袁绍,投靠曹操!

另外,是因为审配抓捕了许攸家人,但是袁绍坐视不管。当初许攸家人被告犯法,于是被审配抓捕。许攸听说家人被审配抓捕之后,曾向袁绍求情,希望他能够帮自己,让审配放了自己的家人!但是袁绍没有帮他,拒绝了他。许攸因此内心一直记恨,非常气愤,认为在袁绍这边实在太憋屈了,于是就叛变了!这件事可以说是他叛变的导火索!

以上就是许攸之所以会背叛袁绍投靠曹操的原因!仅供大家参考,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三国演义中有关袁绍的情节

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因袁绍不听手下谋士劝告,毅然进兵攻打曹操,他的手下许攸认为袁绍高傲必定败,于是投靠曹操,献计烧乌巢(乌巢乃袁绍存粮重地),没有粮食袁绍退兵了,曹操趁势追击,打败袁绍.

  首先,袁绍不善于用人。
  这个尽起冀、青、幽、并四大州兵马,拥有七十万大军的兴兵征讨曹操的袁绍,手下本来有许多有本领、有能耐的勇将,比如张郃就是一个武艺精纯、身怀绝技,能独当一面的猛将,但他不用张郃来守屯粮的乌巢,却将一个嗜酒如命的淳于琼派到了这个极其重要的岗位上,怎能不误事。
  其次,袁绍不用良才,更不采纳良谋,怎能不失败,怎能不众叛亲离。
  田丰、沮授这些有谋略的忠义之士要么被贬,要么获罪;还有张郃、高览这些勇将由于不被重用,一个个离他而去投到曹营。实力派谋臣许攸在关键时候(截获曹军情报后)向袁绍献上的妙计不被采纳,反倒遭到袁绍一通大骂,后来许攸投降了曹操,给曹操带去了袁军的一些重要的军事机密情报,促成了曹军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计划,使这场战役出现了重大的转机,从而一举扭转了战局,使曹操这一弱势军事集团转败为胜。
  本来有许多好的谋士,大部分都不被任用,只剩下审配和郭图。在官渡之战的开始和相持阶段,审配还出了几个好主意,比如他曾建议堆筑土山、打地道打击敌人,使得曹兵寸步难行、防不胜防,还说得过去。至于这个郭图,我看纯粹是纸上谈兵的主儿,他拘泥不化,生搬硬套什么“围魏救赵”的经典之计,遭到了大败,他看到自己的过失害怕获罪,于是又玩起了阴谋诡计,不仅在袁绍和将领(张郃、高览)之间拨弄是非,而且反复无常、阴险狡诈,实为一个卑鄙小人!袁绍用的是这样的小人和庸才,他怎能战胜曹操?!可怜这个满腹经纶的沮授了!战争刚刚开始,他就献了一个良谋,希望搞持久战,以消耗对方的粮草然后取胜!但这不符合急于求胜、气势汹汹的袁绍的心理,袁绍带着那么多的精兵强将就是想一举歼灭曹军、攻克许昌的,因此他认为沮授的良策是“慢我军心”是可想而知的。沮授因这一次献计而获罪,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军中。但这个可怜而忠义的沮授还是能以大局为重,他在被拘禁的牢笼里尚且时时关注两军的战况,当他夜观天象发现“忽见太白逆行,侵犯牛、斗之分(意即贼兵劫掠之害)”,于是他冒死向已醉卧的愚蠢的袁绍进谏:“乌巢屯粮之所,不可不提备。宜速遣精兵猛将,于间道山路巡哨,免为曹操所算。”言说乌巢粮草的重要性和保护粮草的重要意义。可惜袁绍不仅没有采纳他的合理化意见,反而将他大骂了一顿,而且还丧心病狂地以“玩忽职守”的罪名斩了监押沮授的兵士。
  最后,袁绍不善于用兵,多疑而优柔寡断,不会抓住有利战机,以致白白坐失良机。
  当两军在官渡相持了近乎两个月的时间后,谋士许攸忽然截获了曹操军粮告竭的重要军事情报,于是他向袁绍献计说:“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审时度势,这是那么厉害的妙计啊,兵贵神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当时袁绍采纳了许攸的这一计策,我看历史将会重写,那时统一北方的将是袁绍而不是曹操了
  但这个骄傲、多疑而又愚蠢的袁绍,就在这个关键时候,不仅没有采纳谋臣许攸的妙计,反倒将许攸这个很有实力的谋臣拱手相送给敌人。还不仅仅如此,这个被骂出去的谋臣许攸还带走了袁绍的若干军事机密。许攸后来告诉了曹操嗜酒无备的将军淳于琼守把袁绍的军粮库乌巢(绝密情报),曹操当机立断,立即实施夜袭乌巢的军事行动,完全烧毁了袁绍大军的储备粮仓,兵无粮自乱。你说袁绍愚蠢不愚蠢?袁绍怎能不失败呢?这是怎样的战役啊?
  后来袁绍的谋臣许攸投降曹操后,向曹操和盘托出他曾向原来的主子袁绍献的计策,曹操听后大惊,几乎被惊出了一身冷汗说:“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可见许攸的计策是多么得厉害,但就是这个良策却被愚蠢而蛮横的袁绍说成是:“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军耳
  这个看似庞然大物的袁统帅啊!真是好谋无断、色厉内荏的草包,就这样,白白丧失了一个置曹操于死地的大好时机,他怎能不失败。
  曹操为什么能大获全胜?
  袁绍所欠缺的,正是曹操所拥有的。正是袁绍的缺点和失误成就了曹操的胜利!曹操会用人、知人善任、善于笼络人才,而且办事当机立断,敢于毫不犹豫地采纳谋臣的良谋,他能不胜利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6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