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蜀汉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开国前期,在刘备等人的励精图治下,蜀汉蒸蒸日上,先后在汉中打败了实力强大的曹操,又在荆襄打败了大将曹仁于禁,还杀了夏侯渊和庞德,让世人叹服汉室江山匡扶有望了。一时间,曹魏和蜀汉接壤的地区纷纷揭竿而起,希望蜀汉阵营能够派兵支援他们,这也是关羽率兵北伐的原因。
没想到的是,关羽实力不足,只是拿一个小小的荆州和曹魏抗衡已经捉衿见肘,再被孙权背后偷袭,自然被孙权和曹操联合搞死了,损失了不少荆州兵。刘备得知关羽死了,不顾一切地带兵亲征东吴,在猇亭之战被陆逊打得大败,不几年就郁郁寡欢地去世了。刘备死后,诸葛亮掌管朝政,但他依然不怕曹魏和孙吴,迅速地收拾了蜀汉的残局,稳住了朝廷的局面。但蜀汉常年征战,地盘不大,诸葛亮是拿什么打仗的呢?
蜀汉有一些非常抢手的土特产,如蜀锦、中药材、野生动物等。这些东西是身处平原地区的曹魏和孙吴所生产不了的,还是不少王公贵族所急需的抢手货,更是蜀汉换取其他急需物品的宝贵物资。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授意蜀汉政府成立了生产蜀锦和中药材的机构,更派不少人打猎,获得了不少猎物的珍贵皮毛,制作了名贵的衣物,把这些东西通过各种渠道卖到其他地区。所以说,蜀汉虽说身处三国时期,还是有先进的经济观念,并不是一味地打仗。
诸葛亮虽然要打仗,可他不像曹操动不动就带兵几十万。他知道蜀汉国力不大,每次带的兵不多,最多十万大军,并且经常速战速决,很少打持久战。在诸葛亮辅政时期和姜维带兵的蜀汉后期,无论是南征还是北伐,这样小规模的作战还是蜀汉阵营能够承受得了的,因为蜀汉好歹有成都平原、云贵高原、汉中小平原这样的好地方,能够养活得了这些军队的。
南征的时候,诸葛亮想彻底降服孟获,就花了不少时间,费了一些钱粮。但是,他害怕蜀汉耗费多了会出事情,总是就地取材,能节省就节省,根本没有消耗蜀汉多少国力。南征结束后,诸葛亮知道柴米贵,勤俭持家,想办法节约各种开支,更向刘禅建议缩减宫廷开支,为蜀汉政府的运转省掉了很大一笔钱,比当时奢靡的曹魏阵营和孙吴阵营强多了。
小编以为,诸葛亮不仅带兵打仗,还带兵搞种植,这才是诸葛亮打仗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不仅在成都平原种地,还依靠军队在汉中地区开垦了大量荒地,后来,姜维借鉴诸葛亮的做法,在汉中长期屯田,没有再麻烦蜀汉阵营调拨物质,为蜀汉的长期发展做出了贡献。
从228年春到234年冬,诸葛亮先后进行了5次北伐。再从238年到262年,姜维又先后进行了11次北伐。
但遗憾的是,蜀汉的这十几次北伐并没有获得什么重大战果,反倒还损耗国力,加重了益州百姓的负担。从这一角度上看,蜀汉的多次北伐,实际上是失败的。但不管怎么说,蜀汉北伐不成功,肯定不是因为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行。
那么蜀汉为什么会北伐失败呢?总结来看,原因有这么几个。
第一,蜀汉国力弱小,远远比不上曹魏。
三国时期,天下被分成13个州。其中,孙吴占据荆州、扬州、交州,曹魏则占据了司隶、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幽州。反观蜀汉,却只拥有一个益州。
更别忘了,在三国时期,天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都是在北方,也就是曹魏手里,因此在各个方面,曹魏的实力都要远远的超过蜀汉。
最重要的,就是人口问题了。刘备在夺取西川时候,益州就损失了不少人口。汉中之战时,西川都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这又让西川损失了一大批人口。即便后来刘备占领了汉中,但他也只是得到了汉中的土地,并没有得到汉中的人口。
因为曹操在撤军之前,就强行迁走了汉中的全部人口。
再加上后来的夷陵兵败,这更是让蜀汉失去了一大批的青壮劳动力。在这种常年征战的情况下,更是让益州的人口数量远远的低于曹魏。
正所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的谋划都是浮云。在这种实力对比过于悬殊的情况下,哪怕诸葛亮、姜维再怎么呕心沥血,也不可能是曹魏的对手。
毕竟,曹魏家大业大,失败个三次、四次都没有关系。
第二,蜀汉内部派系林立,内耗太过严重。
虽然蜀汉国力弱小,只拥有一个益州,但他的内部却分成了好几个派系。每个派系的利益诉求都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这就导致蜀汉上下并不能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在这种不团结的情况下,蜀汉又怎么可能北伐成功呢?
在蜀汉,第一大派系是荆州派,第二大派系便是东州派。可尴尬的是,在益州他们都是外来者,都是进入益州,抢夺益州本土派利益的。
为了让自己在益州站稳脚跟,不管是荆州派还是东州派,他们都是要打压益州本土派的,这也就导致,蜀汉得不到益州本土势力的支持。
得不到益州本土势力的支持也就算了,尴尬的是荆州派和东州派之间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利益冲突。在这种内部不稳、无法团结的情况下,本来就十分弱小的蜀汉,北伐就更不可能取得成功了。
第三,蜀道难,难于上前天。
蜀道崎岖,蜿蜒曲折,这让外来者很难进入益州,但也让蜀汉很难离开益州。崎岖难行的蜀道,不仅让曹魏难以攻打蜀汉,也让蜀汉的北伐,额外增加了许多难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蜀汉的每一次北伐,都要面对运粮极其困难的问题。在这种粮草难以运抵前线的情况下,将士们能否吃饱肚子都成了问题,又何谈打仗、北伐呢?
在这几点原因的影响下,即便蜀汉再增加几次北伐战争,那也会是无济于事。
我认为诸葛亮的北伐的确是为了蜀汉,但是姜维的北伐却是为了秉承诸葛亮的遗志,相比于蜀汉而言他更尊敬诸葛亮。
很多历史学家都说,蜀汉政权前期靠法正,后期主要靠诸葛亮。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说法很有道理。蜀汉经过夷陵之战大败之后,军队人数损失很厉害,而将领们有些投降曹魏有些投降东吴,一时之间人才凋零。从土地面积来讲只占有一州之地,人口也只有九十多万。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当中所讲,蜀国已经到了存亡之秋。但好在军事人才还有魏延,王平,以及老将赵云等。刘禅作为国君在很多事情上都听诸葛亮意见,自己很少会拿主意,整个国家重担也都压在诸葛亮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诸葛亮努力与东吴搞好关系,并不断进行北伐以保证蜀汉内部目标一致,同时还要努力培养与发现人才,姜维,董允都是诸葛亮发现与培养出来的。在诸葛亮死后蜀汉政权也就进入了苦苦支撑阶段,最终被曹魏所灭。
1、积极发现与培养人才
蜀汉政权前期可谓是人才济济,但在短短几年内军事将领当中那些老将们逐渐都死去。年青将领主要以姜维,魏延,王平为主。马谡虽然是诸葛亮用心培养之人,但第一次出战就闯了大祸。文官方面主要有董允,费袆等人,但论才能和诸葛亮相比还是差很多。
2、与东吴交好并加强蜀汉内部管理
诸葛亮坚持认为,蜀国一定要和东吴搞好关系才能对付曹操。夷陵大败后经过诸葛亮努力,两国关系恢复如常。此时蜀汉内部人心不稳,为了稳定人心诸葛亮进行了大量人事安排调整,让刘备起家班底与荆州老班底,以及益州班底官员相互协作,共同为?恢复汉室?而努力。
3、鞠躬尽瘁直到死去
刘备死前将蜀汉政权托付给诸葛亮,某种程度上讲虽然刘禅是皇帝,但诸葛亮才是真正掌权者。但也正因为如此,诸葛亮身上压着沉重负担。几次北伐都无功而返,最终使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在北伐前线,但自从他死后蜀汉政权就逐渐走向没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