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周延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周延儒的梅开二度。
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周延儒终于下定决心再到到京城复任大明的首辅。
第一次出任内阁首辅距今虽然已是相隔十二年,但对于周延儒来说,如同一场大梦般的恍惚。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在文华殿受到崇祯帝召见,君臣二人密谈了很长时间,旋即,崇祯下诏拜周延儒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令其入阁参预机务,次年二月加太子太保头衔,改任文渊阁大学士,同年九月升任首辅,可谓火速提拔。刚刚出任首辅之时,他与崇祯慷慨激昂谈论天下大事,让崇祯听了激动的握着他的双手,谁知仅仅四个月,周延儒在担任首辅仅四个月后为温体仁所排挤,不得不引病回乡。
退隐日子对周延儒来说是痛苦愤恨的,他以为自己一定因此终老,安享晚年,虽然宦海浮沉早已司空见惯,然而只是四个月的首辅,无疑成了他内心的最大遗憾。
命运仿佛在跟他在开玩笑。
十二年后,大明帝国的首辅位子再度向他敞开了大门,虽然斑白的头发的周延儒还是在兴奋之后陷入了深思。
因为内阁首辅夏言和薛国观先后被赐死,显然这个首辅位置已经成了高危岗位。此前的首辅不是弹劾回乡就是身败名裂,想到这儿,周延儒陷入了矛盾与困惑。
然而欲望如同心底的大火,不断对他进行诱惑,虽然已经老了,却依旧未能摆脱名位二字,何况他本人曾经是何等的追逐功名。要不要报当年的仇?要不要展示一下他多年谋划的谋略?最终他决定再度出山。
或许因为矛盾,他在接到出山的旨意当晚还梦到了已经死去十年的夫人。在梦中,这位夫人极力阻挡夫君出山,周延儒不明其意,夫人说:“不信吾言,可同我暂至一处。”周延儒跟着走看到一个老僧,脖子上系着铁链,为此突然惊醒。
梦究竟是梦,他还是决定出山赴任,让那些曾经看他落难的同僚们看一看他周延儒依旧可以东山再起,你们这些曾经对我人走茶凉的人如何再度面对大明的首辅!
二、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要报复温体仁。
不管如何,在宦海多年的周延儒如同一颗老树,在朝廷盘根了许多昔日的门生与旧友,也正是这些人最终再度将他推向深渊。
九月的大明,显得秋高云淡,崇祯看到周延儒出山很是高兴,很快就加封他为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终极殿大学生,希望这位老臣不计前嫌能够为他效命。
很大程度来讲,大明此时的朝廷内部充斥着多处的拉帮结派,周延儒得到当时名士集团为代表的复社首领张溥的支持,在周延儒上任后给他写了一封信,内容主要是针对大明的内政问题“救时十余事,要他再出必行。”
周延儒颇为仗义地回复:“我很快就把这些事推动落实,以谢诸公。”《明史》
“老官上任三把火”,周延儒把隐居十二年的所有想法都报告给崇祯,对大明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向崇祯做了条理清晰的汇报,包括减税和大赦。崇祯听后非常高兴,以至于回到宫内,少见的面带笑容对身旁人说:“还是他做”。
这十二年,崇祯挑来挑去终于还是认为他周延儒才是最合适的首辅。
此后崇祯对以他为代表的阁老们给予了许多优裕,一次在开会时竟然主动给阁臣们作揖说“:修身也,尊贤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并对周延儒不无深情地说:“自古君臣志同道合,而天下治平,朕于先生有厚望焉。”
然而遗憾的是,周延儒显然辜负了崇祯对他的期许,接下来他就是通过改变温体仁时期的政令以此作为报仇出气的方式,显然让没有将家国安危放在最高位置。
党同伐异成了此时很长时间的主流态势,由此不久,周延儒遭到弹劾。行人司官员熊开元首先向崇祯措辞激烈暗示周延儒不适合出任内阁首辅。熊开元在向崇祯进谏时,看到他所针对的周延儒在场,于是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请辅臣暂退。”虽然周延儒表示要回避,崇祯却怒上心头偏偏不叫周退场。熊开元也不得不当着周延儒的面说:“陛下求治十五年,天下日以乱,必有其故。”
崇祯故意反问道:“那是什么原因呢?”
熊开元干脆豁出去了似的说:“就现在所谋划的就是兵饷和流寇,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重点。就算终日忙活不吃饭不睡觉,可是对于天下的治理却一点帮助也没有。陛下登基以来,辅臣已经数十人,不过是陛下认为的左右这几个贤人而已,未必整个天下人都认为他们是贤人。如果天子让庸人占据高位,且相继为奸,人祸天殃,没有尽头,长期下去,必然败坏到无可挽救的地步。”崇祯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却反问说:“既然这样,那你打算用谁呢?”熊开元否认说没有人选,却一边频频地向着周延儒望去。
尴尬之余后,久经宦海浮沉的周延儒主动无辜地向崇祯谢罪,没等他说完,崇祯打断他说:“天下不治皆朕过,于卿等何与?”
熊开元一看话都说到了这个地步干脆挑明得了,于是就指责说:“陛下令大小臣工不时面奏,而辅臣在左右,谁敢唱反调招祸?”随后熊开元又直接指出周延儒上任后的几大缺点,崇祯叫他回去写清楚再交上来。
礼部官员和兵部侍郎私下埋怨熊开元说,就算你说的对,但是周延儒并无大错,他在,还能替朝廷做点事,你今天把这事捅破,皇上必然怀疑首辅不称职,如果因此将他革退,另用一班小人,则后果更为严重。
此时熊开元才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因此他开始左右为难,迟迟不知如何下笔整理周延儒的“错误材料”。在崇祯的催促下,他不得不上了一个闪乎其词,含糊不清的奏折,崇祯收到奏折一看完全是模棱两可,不阴不阳的话,于是大怒命令锦衣卫将熊开元逮捕。负责处理熊开元的案的叫骆养性,是熊开元老乡,又与周延儒不对付,于是草草将事情审讯,打算给他大事化小。没想到崇祯却想将此事抓住不放往深里究,认为熊开元谗言首辅大臣,目的让自己孤立无援,这其中一定存有阴谋。于是训斥骆养性,必须将主使者查出来,另外要对熊开元进行拷打用刑。最终这件事牵扯大量官员,包括为之说情的儒学大臣刘宗周。虽然熊开元得以不死后罢职,他由此心灰意冷竟然遁入空门为僧。
崇祯的过敏一时之间再度让朝政出现震荡,而此时大明的外围愈加险恶起来。
周延儒不久也逐渐失去了崇祯的信任,最简单的原因是崇祯认为他开始耍滑。
不久前,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清朝秘密议和不成却泄露出来,周延儒明知道这是崇祯意思,却不愿挺身与崇祯共同担责,由此引起崇祯的厌恶,说他“朕恨其太使乖”的话来。这话传到周延儒处,周竟然说起风凉话:“事如此英主,不得使乖不得也。”
崇祯十五年的十一月,清兵的铁骑更为凶猛起来,京师不得不戒严,周延儒等内阁竟然惊慌失措到念经祈福的地步。不久,崇祯命他前线督战,他此前从无这种经历,更乏出将入相的能力,为了安慰崇祯竟然玩起来谎报军情诡称连战皆捷,可知这个人的滑头已经到了何等地步。不久这件事被锦衣卫获悉报告给崇祯,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崇祯虽然异常震怒,却对他宽宥处理,对廷臣说:“廷儒功多罪寡,令免议。”安排他体面回家退休。
仿佛事情到此,周延儒的结局还算不错,可是崇祯放了他,那些言官却不能放过他,终于在他的门生处找到了周延儒罪行的突破口。这个被周延儒推荐提升的范志完竟然不出去打仗却纵兵祸害百姓,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并找出了周延儒收受大量贿赂的证据。
崇祯觉得事态严重,于是亲自审问范志完,由此牵扯出周延儒的“招权纳贿”。加上查出周延儒亲信吴昌时更为严重罪行时,崇祯开始决定要抓捕周延儒了。
当周延儒知道锦衣卫前来拿问他时,预感在劫难逃,临行前把自己搜刮的珍宝付之一炬,据说火焰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烈皇小识》
经过联合调查,五十五岁的周延儒被崇祯下令自裁,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姑念首辅一品大臣”。据说在锦衣卫的看管下折腾许久才被迫上吊,由于生前服食野山参补品,气绝后四肢还暖润如生,锦衣卫官员担心不死,用铁钉钉入脑门,才去复命。
崇祯之所以对周延儒恨之入骨,是因为他当时所重用的周延儒对他隐瞒重要的军情。在历史上,总会有一些人虽然被皇帝重用,但最终却不得善终,周延儒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曾是崇祯极其信任的一名官员,但后来因谎报军情而被崇祯处死。
周延儒从小就非常聪明机智,因为他擅长写文章,在中了状元之后,就直接被分到了翰林院。崇祯即位后,他非常渴望有一些人才来帮助自己。周延儒作为一个思想细腻、洞察力强的人,很快他就被提拔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并被提升为内阁官职。虽然周延儒被提拔的时间很早,但他的仕途也是相当曲折。
这期间,因为他遭到同朝官员的嫉妒而被诬陷,甚至被削去官职。到后来,由于崇祯的念及旧情和国家的需要,他又被重新恢复官职。当他回来的时候,他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革,比如免除受战争蹂躏地区的人民所欠的钱、允许人民用其他东西代替粮食、赦免囚犯、以及使用一些曾经有名的官员。在一定程度上,他实施的这些措施确实使政局稳定,深受崇祯的赞赏,但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缺乏长期规划,这些措施最终使局势无法控制。
事情真正发生到无法控制是在清兵打来的时候,当时迫在眉睫的时候,崇祯才下令让周延儒参战。可是周延儒却没有一丝战斗精神,他整天和同事喝酒、玩耍。他还向崇祯谎报了自己的军事情况,并告诉崇祯清军没有进攻京城的计划。结果,清兵很快就打进了城。当崇祯知道周延儒欺瞒自己的行为后,崇祯非常生气,最后命令将其斩死。
明朝周延儒
明朝最后的记载,只要对明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就是周廷儒。周廷儒生于1593年。在他的童年,他有一定的声誉。他从小就能写出好文章,相当有个性。
周廷儒肖像
据说周廷儒4岁的时候,他爷爷背着他逛市场,看到一个老许歌徐普的碑,就问:“许歌当了第一任助理员以后,就把碑立在这里了。如果我将来成为第一助手,我该把纪念碑放在哪里?”他爷爷大吃一惊:“你还小,怎么能说这么大的话!”于是,我匆匆离开了纪念碑。此时,周廷儒再也没有走过许歌的旧纪念碑下,他宁愿多走几步。可见他从小就有野心。
40年来第一次参加省考,成功了。第二年,他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用智慧赢得了会议。一个月后,他立即参加了宫廷考试,再次获得第一名,成为状元。那时候他才21岁,十几岁,跟翰林院一样。
崇祯皇帝登基没多久,周廷儒就被破例重用,任命为礼部右侍郎。那时候他已经35岁了,已经当官14年了,不再是那个青涩的孩子了。
之后周廷儒受到重用,一年后成为礼部尚书。他的仕途并没有因此而终结。一年后,他被任命为记录,这是稳步上升。但是,周廷儒作为一个记录,应该是忠于皇帝的。但清兵入关后,假捷报被用来蒙骗皇帝。崇祯皇帝不知情,被加为太师。然而,他却遭到罗的谴责,并被流放到边疆。不久后,崇祯皇帝下令周廷儒自杀,时年51岁。
历史上的周延儒是怎么死的?
周廷儒被前同伙出卖后被罢官回国。之后,文体仁成为多年的记录。在他的控制下,朝廷腐败,清军即将入关。国家危机时,崇祯皇帝想念周廷儒,以为他是首辅。也许国家的情况会好得多。
周婷如,谁欺骗了你
所以周廷儒回来了,继续担任首辅,并赋予他很大的地位和权力。周廷儒的第一个想法是废除文体仁时期的政权制度,免除饱受战祸的人民的粮食税。他赦免了许多因谏而被降职的大臣,任用了许多朝中有名望的大臣,使百姓有了修身养性的空间。至少这个国家看起来不像以前那么悲惨了。因此,周廷儒获得了崇祯皇帝更多的器重。
1643年,清兵入关后,作战的明军无法抵抗。他们一路打到沭阳,沿途掠夺了大量钱财。直到第二年春天,清兵才满载而归。对于清军的入侵,引起了明朝的震动。为了安抚朝廷,周廷儒恳求自己的军队进攻清军,得到了崇祯皇帝的高度赏识,赏赐了大量的金钱。
周廷儒到了通州之后,不敢前进,就整天在帐内和幕僚喝酒玩乐,天天往北京送捷报,用来迷惑崇祯皇帝。直到清兵撤退,周廷儒才把部队调回朝鲜。在崇祯皇帝看来,只是凯旋而归,赏赐而已。
满清欢呼庆祝的时候,锦衣卫吩咐罗保持良心,举报周廷儒的恶行,揭露真相。结果所有的官员都附和他,纷纷弹劾周廷儒。崇祯皇帝知道自己上了周廷儒的当,欺骗了自己。1643年给周廷儒本人。
所以,历史上的周廷儒不是被谋杀或斩首,而是上吊自杀。
周延儒为什么被杀?
周廷儒墓碑
在电视剧中,王承恩要回家探亲,并帮助皇帝挑选他的妃子。正好在逸香园看到名妓陈圆圆,就带她回了北京。崇祯皇帝很喜欢这个女人,但是陈圆圆认为他是妓女,配不上皇帝,导致崇祯皇帝大怒。朝中大臣周廷儒认为吴承恩是朝中唯一能与自己抗衡的人。他利用陈圆圆事件陷害吴承恩,说:让妓女入宫就是玷污皇宫。于是,崇祯皇帝一棒子打死了吴承恩,差点把他打死。至此,两人结下了恩怨。
后来皇太极试图用伪书陷害袁崇焕将军,但他发现这是反阴谋,于是带着伪书回京,并极力声称自己是主校。崇祯皇帝拿到这份假书,就动了心思,想看看朝中大臣的心思,分清谁是忠臣,谁是奸臣。为了陷害周廷儒,王承恩伙同洪承畴向周廷儒传递假消息,告诉周廷儒崇祯皇帝要和主媾和,周廷儒中计了。在场上,他宣扬主和,却没有人认同他,这让周廷儒陷入了危险之中。让多疑的崇祯皇帝觉得周廷儒有外遇的嫌疑,把他关进监狱。
事后,王承恩进宫向崇祯皇帝求情,认为周廷儒一家是无辜的,恳求赦免。但崇祯皇帝如果觉得赦免了,就显得不够体贴,就派人在狱中毒死了周廷儒。
历史上,周廷儒被崇祯皇帝下令上吊。
形容古代的一些奇人,常说几百年才出一个。明朝有这么一个奇人。崇祯自己也说这个人是三百年才出生的。结果这个人惨极了,被拷打后被斩首。这个人在明朝历史上的知名度极低,知道他的人很少。他既不是名臣,也不是沙场名将,只是明朝朝廷的一个普通科员。但他有着惊人的特殊才能,这让崇祯皇帝很恼火。
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的一次科举考试中,状元周延儒脱颖而出。21岁时,周延儒已经成名,开始了他的仕途。崇祯皇帝继位后,在明廷生活多年的周延儒终于抬起头来,受到崇祯的赏识,视他为当世奇才。于是,他踏上了人生的快车道,一路平步青云,直到成为大学士的首辅,相当于宰相的职位。
周延儒文才出众,聪明机敏,对明朝的危局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崇祯很倚重他。崇祯十六年,清兵突破长城进入中原,在河北、山东大肆烧杀抢掠,甚至深入沭阳。崇祯担心的就是这个。但当时连续十几年,能随部队打仗的将领已经没有了。崇祯大怒,叫嚣亲征。据记载,周延儒不得不要求自己和他的部队一起出去,驱逐路虎,并分担你的忧虑。
毕竟周延儒是个书生,没上过战场,对出去打仗一无所知,根本不敢接触清兵。他的部队出征后,驻扎在通州,不敢离开一步。他想尽一切办法拖延时间,想等清军退兵,哪怕有所作为。然而,性急的崇祯一再催战。周延儒是如此无助,他不得不谎报自己的军事情况,敷衍了事。明明没有打一仗,却向朝廷上报了一份又一份的成功文书,这让崇祯非常高兴。
谁知纸包不住火,很快真相大白。崇祯大怒,大明生死,大学士首辅畏敌如虎,满口谎言欺骗皇帝,当即罢官下狱。在法庭上,所有的大臣都靠在墙上,他们写信参加。平日里,那些巴结周延儒亲友的人也纷纷落马,被撤职查办。其中一人吴昌石引起了崇祯的注意。
《文选》吏部郎中吴昌时是《史记周延儒》的心腹。这个人虽然职位不高,但是能量大的吓人。吴昌石善于敛财,为了名利,无所不用其极。背靠周延儒这棵大树,结交朝廷的文武大臣,人脉四通八达。连崇祯身边的太监都有他的眼光。朝廷里什么事都没有,官员任免出征。吴昌石第一时间就能知道,他经常以此作为炫耀资本和自尊的手段。大家都知道这个吴大人是手眼通天,拿他没办法。
光是刺探朝廷的秘事,就足以让崇祯暴怒。更可气的是,吴昌石利用人脉直接插手朝廷组织的科举考试,从中大捞一笔。他大肆收受考生的金银,然后出面为考官打通关节,让所有不识字的人登顶,胡作非为。但平时,人们对《周延儒》的凶残心存敬畏,没人敢管它。如今周延儒失陷,无恶不作的吴长实暴露无遗。
崇祯皇帝大怒,决定亲自审理吴昌石的案子。这是大明开国以来少有的大事。《明季北略》这本书详细讲述了审讯吴昌石的过程。16年7月25日
谁知这个吴昌石不仅狡猾奸诈,还有些胆识。面对皇帝的冷漠和无畏,他一口咬定不存在别人诬告的事情。崇祯皇帝下令证人对质,但吴昌石依然态度强硬,甚至狂妄地说:“皇上硬要我担这个罪。我怎敢违抗圣旨?但如果我想违心地表白,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见他如此强硬不堪,崇祯当即下令锦衣卫动用酷刑。
谁知旁边混惯了的大臣们赶紧上前劝阻,声称在内廷惩罚他们有违惯例。建议由法三庭按正常程序审理。崇祯觉察到朝廷上下官员的相互保护,当即表示:“这种人权力很大。他若离宫三尺,谁能治他?”大臣们还说,“寺庙使用刑罚,这在300年来是史无前例的。”崇祯立刻怒喝道:“吴昌石,这厮,也是三百年不见的人!”结果吴昌石马上就被腿胫骨打断了,差得不能再差了。他请求宽恕,并在法庭上认罪。
三个月后,这个三百年前才出柜的“奇人”被崇祯皇帝下令拖到西施,当众斩首。作恶多端的吴昌石,罪有应得。不得不说,崇祯虽然不是君主,但这件事还是很有水平,很受欢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6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