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众所周知,朱元璋作为草根出生的皇帝,不仅创下了放牛娃荣登天子之堂的彪炳千古之记录,更是在当政时期因大肆屠杀功臣而被扣上了“暴君”的帽子。不过这确实不假,仅胡惟庸一案,朱元璋就屠杀3万人,当事人胡惟庸被诛九族,李善长一家70多口全部被杀;蓝玉一案,朱元璋一次性屠杀1.5万人,当事人蓝玉被剥皮,死相可谓极尽惨烈。
为何朱元璋如此这般残忍?好歹这些文臣武将为他打下了大明江山,他就一点人性没有吗?
仔细审视这些文臣武将的行为就会发现:他们之所以被杀,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他们自己作死。
以蓝玉为例,公元1731年他便开始了军旅生涯,为朱元璋南征北战、建功无数,最为人称道的是1388年,在补鱼儿海大破元军,俘获众多元朝贵族。朱元璋封其为凉国公。
但随着功劳的积累、爵位的提升,蓝玉日渐骄纵跋扈、目无皇帝。深夜过关,守门侍卫按规定未给其开门,蓝玉便派兵攻破;凯旋而归之时,面对朱元璋的受封他嫌太低配不上他,公开宣称他应受封太师。之后他的跋扈愈演愈烈,竟然勾结锦衣卫结成朋党,拥兵自重、意欲谋反。因此事发之后,朱元璋对其剥皮、诛九族,可谓恨得咬牙切齿。
李善长早先很受朱元璋礼遇,朱元璋一口一个“先生”称呼之,可谓对其极其敬重。而从小便有远大志向的他经过仔细调研,发觉朱元璋乃帝王之才,于是一门心思追随朱元璋开拓伟业,为其出谋划策、总揽军务,堪称朱元璋的萧何。朱元璋对其也是极度信任,面对朝中之人对李善长受封为相的不满,朱元璋当着文武大臣的面为其辩护道:“我既为君,善长当为相。”并时时称赞他“处事果断”、“为朕分忧”。
只可惜年纪越大,李善长脾气也见长。李善长的亲信李彬犯了贪污罪,被上报至了刘伯温,刘伯温经过审理,证据确凿、按律当斩。李善长闻之赶紧跑至刘伯温那里,又是送礼又是求情,甚至拿出了胡搅蛮缠的本领逼迫刘伯温释放李彬。刘伯温没吃他这一套,将李彬问斩。这让李善长非常恼火,于是他立马奏报朱元璋,诬告刘伯温滥用职权,并且事后频频排挤打压刘伯温,逼得刘伯温告老还乡。
经此以后,李善长思想越来越狭隘,也越来越跋扈,开始培养起了同乡人组成的淮人集团,就因为胡惟庸是他的同乡,便在他的偏心举荐下入朝为相。
在此期间朱元璋也对其多有提醒,并且当面斥责他“独断专行”、“目无皇上”,以予警醒,可惜李善长均未有所改变。最终因过于嚣张跋扈,裹进了胡惟庸案,引起朱元璋的愤怒,77岁高龄之际,附带全家70余口被推上了刑场,真可谓罪有应得。
由蓝玉和李善长的所作所为可知:他们二人在朱元璋事业成就之前,尚能谨小慎微、一心为公,一旦天下大定、功成名就之后,他们便显露出了自身狭隘的一面。蓝玉作为一代功勋卓著的武将,便开始骄纵跋扈,堪比天高、目无皇帝。当然让朱元璋最不能容忍的是,他竟然有谋权叛逆的不臣之心,这飘飘然得还真不知道了何种地步。
李善长早先时候绝对属于品德才能兼备的好臣子,也是朱元璋的好帮手,每一件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恰到好处,不愧为饱学诗书、深富涵养之人。等到其功成名就之后,内心的魔鬼便释放了出来。开始抛弃了以解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良好夙愿,转而开启了自私自利的小圈子,大肆培植淮人为主的同乡势力。并因一件私事,对同为朱元璋打下天下的股肱之臣刘伯温胡搅蛮缠、排挤诽谤。刘伯温都怕了,不得不告老还乡,可见其心胸有多狭窄。
因此,朱元璋诛杀蓝玉,灭门李善长全家70多口,不全是因为朱元璋的“暴君”性格,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自己作死。
朱元璋杀掉蓝玉,并制造?蓝玉案?,其中既有蓝玉自己作死,也有朱元璋心狠手辣体现。双方所处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同,使得他不可能学赵匡胤和李世民,善待自己的武将功臣,让其和自己共享天下。
蓝玉作为明初著名将领,虽然不如徐达、常遇春有名气,但也是深受朱元璋器重的悍将。战争时期蓝玉立下汗马功劳,到了和平时期,蓝玉这样悍将,就成为了威胁朝廷安全存在。
朱元璋这位农民起家皇帝,害怕自己和后世子孙权力,受到威胁和挑战。随着太子朱标陨落,一众功臣结局也便尘埃落定。朱元璋杀蓝玉,离不开下面这两个原因。
蓝玉被封赏后,不仅不约束自己行为,夹起尾巴小心做人,更是连带自己家仆、亲戚,也仗着他的势,开始欺负百姓。蓝玉玷污元朝皇妃做法,触怒了朱元璋底线,也让朱元璋起了杀心。
蓝玉为人骄纵,他内心真正臣服的人不多,太子朱标能够算做一位。朱元璋留着蓝玉,最初目的就是给朱标留下能征善战大将,随着朱标的死,一众文臣武将,也就失去了作用。蓝玉被朱元璋杀掉,也在情理之中。
李世民和赵匡胤,自身还年轻,有能力镇压一众武将。朱元璋已经迟暮,朱允炆还很年幼,他害怕兵变发生,阻止这种情况最好方法,就是让危险源消失。
要论大明第一功臣究竟是谁,很多人会说是徐达,然而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开国功臣却是李善长,朱元璋曾经这样评价李善长:?当年萧何有馈饷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一句话说明了李善长的能耐。
事实上李善长比起萧何的确是分毫不差,当朱元璋攻占应天,其他的将士都在争抢金银珠宝的时候,唯有李善长将应天府的赋税、人口等珍贵典籍悉数保存,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将来朱元璋立足的资本。而朱元璋在外征战之时,还是李善长将后勤管理的井井有条,所以朱元璋从来不用为后方担心。
然而李善长可以说是有萧何之才,却无萧何的智慧,萧何死后家族一直繁荣,到了南北朝时期萧何的后人萧道成更是当了一把皇帝,而李善长就没有这个运气了,七十多岁的时候李善长全家都被朱元璋所杀,只有长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侥幸逃过一劫。
那么李善长当时已经七十多岁啦,且李善长没有造反的野心,为何朱元璋还是要将这个年近古稀的老人置于死地呢?
勾结胡惟庸,威胁到了皇权
其实李善长和萧何唯一的区别就是,李善长太贪恋权位了,洪武帝朱元璋平定了天下之后,李善长是当时的?开国六公之首?,而刘伯温当时仅仅被封为一个?诚意伯?,这背后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然而李善长对此还是并未满足,因为刘伯温当时深受朱元璋宠幸,他怕刘伯温将来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和原来淮西帮的将领组成了明朝初期的?淮西勋贵?,而刘伯温等人就是当时的?浙东党?。
从朱元璋的角度来说,朝堂之上有两派势力,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乐于见到的,因为这样子两派势力互相牵制就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然而洪武八年,随着刘伯温的病逝,浙东党一下子群龙无首,而朝堂气氛一下子变成一家独大,这个时候对于朱元璋来说原来替他打天下的?淮西党?已经成了一个炸弹,因为他们随时会威胁到皇权。
所以在这之后不久就牵扯出了明初的?胡惟庸案?,按理说李善长当时已经退下来了根本没他什么事了,可是这李善长人老心不老,一把年纪了还想着遥控朝堂,为此他命令自己的弟弟李存义和胡惟庸联姻,想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这一点后来也成为了李善长的?催命符?,若非他和胡惟庸的这层关系,朱元璋还不至于要杀他,可以说就是他的人老心不老害苦了他。
没有自知之明
李善长这个人比起萧何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缺陷就是没有自知之明,可以说萧何就是刘邦肚子里的蛔虫,刘邦在想什么他都知道,刘邦想杀韩信,他甘当下手,刘邦要杀他,他自污名节保全生命,所以这才侥幸逃过一劫。
而李善长比起萧何来说这境界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朱元璋平生的几个忌讳李善长一个都没落下,你说朱元璋能不杀他吗?比如朱元璋平生最恨的就是结党营私,尤其是文臣和武将结合在一起,那么两股势力的结合势必会威胁到自己,而李善长偏偏在这一点上犯冲。
当时李善长想要翻新宅院,钱有了,但是没有人啊。所以这个时候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向当年淮西的将士们借兵,其实以士兵代替工匠是常有的事。然而到了李善长这就不同了,首先他的身份不允许他和武将私下联络,而且他一借就是300人,人数不算多但也不算少。
而李善长的这个举动可把当时的汤和给吓坏了,汤和打小是跟着朱元璋长大的,朱元璋这个人汤和比谁都清楚,所以他也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但是李善长的请求又不能驳回,所以汤和还是将兵借给了他,但是汤和私底下还是暗中将这件事报给了朱元璋,至于朱元璋怎么想就是他的事了,不过汤和因为这件事也并不好过,本来汤和的关系和军功都足以成为公爵,然而最后朱元璋也只给他封个候,直到几年后才封他信国公。
可以说这件小事也透露出了李善长没有自知之明,胡惟庸案了解后,朱元璋饶了李善长一命,可是李善长不但不谢恩在这之后还颇有微词,也让朱元璋从此记恨上了他。
心胸狭窄,睚眦必报,行为不知检点
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然而在这一点上李善长还是比不过萧何,李善长曾经有一个手下犯了贪污罪,求李善长出面解决,李善长不得已之下去求刘伯温,可是刘伯温不买他的账,把他打发走了。
也是因为这次事情,让李善长在这之后对刘伯温频频发难,最终逼得刘伯温告老还乡,有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李善长这个人的心胸十分狭隘。
逼走刘伯温之后,李善长便推荐了自己的老乡胡惟庸,行事也越来越嚣张,朝中大臣也越来越怕他,这已经引起了朱元璋的忌惮,朱元璋几次提醒他,他都置若罔闻,最终也是因为过于嚣张跋扈导致自己卷进了胡惟庸案。
所以综合来看,李善长之死与其说是朱元璋剪除功臣,倒不如说李善长自己作死,有萧何之才却无萧何之智慧,最终七十多岁了都未能幸免于难。
01.他是最大的开国功臣
李善长是在朱元璋平定安徽那一会加入他的部队的,并且一跃而起成为朱元璋身边最为亲近的人。之后的李善长就负责整个军队的核心任务,驻守根据地以及掌控粮草,简而言之就是部队的后勤工作。
当然,李善长还是朱元璋的军师,在战场上不断为朱元璋出谋划策,立下不少功劳。建国之后,朱元璋更是将他放在?开国六公?之首,来表示李善长对自己的贡献之大,随后又和李善长结为亲家。但是物极必反,位高权重的人在朱元璋这里一般都没有好下场,所以作为最大的开国功臣,李善长逃不过这个命运。
02.参与胡惟庸谋反
李善长最后被处死的罪名就是参与了胡惟庸的谋反事件,虽说李善长看上去人畜无害,但是他手段还是非常强硬的,遇到抵抗自己的官员,李善长就直接利用自己职务之便来贬他们职。后来权力达到顶峰后,甚至有些傲慢了,朱元璋自然是看不惯他这种态度。在别人举报他参与胡惟庸谋反时,朱元璋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了。
03.丞相之位让李善长不得不死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善长那个丞相的位置,这也是根本原因,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时,就特地为了明朝的帝国体制和刘伯温谈过话,意思就是丞相这个位置过于强大,权力过于集中。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朱元璋杀了李善长也是想告召天下别再贪图丞相这个位置,在处死李善长后,朱元璋也就废除了中书省,彻底取消了丞相这个位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5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