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韫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谢安在雪夜见识了亲侄女谢道韫的才华后,寻思着一定要为她找到一个才华相配的如意郎君。然而,虽然晋朝名士辈出,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附庸风雅假风流之辈。当时王谢两家的名声和地位在当时首屈一指,而他两大家族之间的联姻自然是门当户对、顺理成章。刚开始,谢安本来颇中意的是王羲之的长子王徽之,他风度翩翩才华横溢。但是无奈的是王徽之是个随性子有个性之人。
一天雪夜,夜色迷人。他一边喝酒一边吟咏左思的的诗——《招隐诗》。这时脑海里突然想起了许久未见的好友戴逵。虽然戴逵的家离得很远,但王徽之却执意来一场“率性的旅行”,马上乘船前往。经过一夜寒风跋涉,终于到了戴家门口,但是徽之却命船家掉头返回。驾船夫大惊,他却神情自若地说:“我乘着兴致而来,兴尽了就走,何必一定要见到戴奎呢?”这就是名士,不是你我一般人能理解的。
不过,这还不算最诡吊的。他还对竹子爱如痴狂。他听说某户人家院子里的竹子极为稀有名贵,于是专程前往观赏,站在人家院子里呆看了一天,连主人的招呼也没听见,直至夜幕降临,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过后不久又觉意犹未尽,于是立刻原路返回,无可奈何的是院门已关,他竟然隔着门缝观赏,甚至命人秉烛夜观。后来当他游历四方之时,每到一处就命人栽种竹子,说是“我一天没有它不行。”足以想见,王徽之确实是个性情中人。
谢安想到,要是在夫妻生活中,王徽之也“乘兴而聚,兴尽就散”,那岂不是耽误了侄女的一辈子的幸福。于是只好在王兼之的七子当中思来想去。他们个个是社会的名流才子,无不身怀绝技。谢安最终选中的是王凝之,他的性情老实忠厚、文学造诣又深,还是书法大师,擅长草书隶书。凡此总总正合谢安之意。
但王凝之和其他兄弟们比起来还是逊色了不少。谢道韫的眼光极其高,婚后对丈夫极为不满。甚至回娘家时,和谢安诉苦道:“没想到天底下,居然耗油像王徽之这样的人物啊!”明显是反语,可见谢才女对丈夫的挑剔程度极为严苛了。
谢道韫虽然才华横溢,有点自视清高,看不起丈夫王徽之的才能。但是她毕竟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情商也高,嫣然一个大家闺秀模样。在王家她也总是为人随和温顺,受到王家上至长辈下至丫鬟仆人的爱戴。
谢道韫的才华在《晋书》中也有记载。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次当谢道韫散步经过书房,听见里面的王献之(王徽之之弟)与友人在谈论文章、比试文采。谢道韫便驻足隔着屏风静静偷听。
发现王献之处于下风。于是技痒难耐的谢道韫主动表示愿意帮王献之一把。就隔着一道轻纱珠帘,首先称赞与肯定了王献之的评说,然后再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发表出自己读到的见解,并且立意深刻大气。最终王献之和友人都佩服的五体投地,自叹不如。
王凝之在政治仕途上自然是顺风顺水。他从刺史开始,荣升到左将军,甚至后来还做到掌管军政大权的会稽内史。谢道韫与丈夫王徽之的生活就这样简单而又幸福,直到孙恩起义的爆发。
《王凝之妻》谢氏传文言文翻译:王凝之的妻子姓谢,字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她聪明,有见识,有才华,能言善辩。叔父谢安曾经问她:“《毛诗》哪句最佳?”谢道韫回答说:“是《大雅烝民》中的‘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说她有高雅的人的深刻见地。一次,谢安把家人聚在一起,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安问:“这大雪像什么呢?”谢安哥哥的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谢安非常高兴。
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曾经与客人讨论切磋问题,将要理屈词穷了,谢道韫叫婢女告诉王献之说:“想替小弟解围。”于是放置青绫屏障把自己遮挡起来,申述王献之前面的议论,客人不能使她理屈。
等到后来遭受孙恩作乱,她的行动一如既往,不久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孙恩杀害,就命令婢女抬着轿子拿着刀出门突围。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了,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她的外孙刘涛当时才几岁,孙恩又想杀害他,谢道韫说:“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宁可先杀了我。”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因谢道韫的大义凛然而折服,改容相待,于是没有杀刘涛。
王献之因为新安公主一事不得不与青梅竹马的表姐郗道茂离婚,引以为生平最大遗憾。可见当时世家大族对于晋室还是有所顾及的。再者,个人觉得谢道韫与王凝之的结合更像是世家大族之间的联姻。以谢家的地位,未必甘心让谢家才女嫁给王献之为侧室(要知道除了晋朝公主之外,王献之与郗道茂的感情可是相当深厚的。)
如果让你用一个事物比喻满天飞雪,你会用什么比喻?
古时候的一位才女,把飞雪比作被风吹散的柳絮,是不是很唯美?这位才女就是谢道韫。
她说的原话是“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是她7岁时,与叔父兄弟一起,对着满天雪花,临时举办的文学座谈会。
因为这个比喻精妙,而被后世称赞,也出现了“咏絮之才”用来称赞有才华的女子。
这一典故,更被记录在《三字经》中,即“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谢道韫到底是一个怎么的女子呢?
她是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这样的家庭环境,她的文化教育自然不低,她的整个谢氏家族中,人才辈出,她的同辈兄弟中,个个都是人才。
即使这样,她在他们之中,也毫不逊色,甚至更有才华。谢道韫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一直是由叔父谢安抚养。
这个谢安也是真心疼爱谢道韫,他看到自己的侄女如此优秀,也想帮她找个匹配的夫君。
他一开始选中了王羲之家的五公子王徽之。那个时代“谢王”可是贵族,王羲之又是有名的书法家,他的儿子王徽之是他们七个兄弟中最有才学的,跟自己的侄女很相配。
可惜,王徽之是一个“浪荡不羁,爱自由”的野性男人,生性傲慢,又不爱功名利禄,只喜欢自由自在的逍遥生活。
所以,谢安看起是王徽之,这个胸无大志,无所作为的男人。他多番考虑后,又选中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真是好心办坏事,谢安以为自己为侄女选了门好婚事,却不想,这是谢道韫悲伤的起点。
王凝之与他的五弟没法比,除了家传的书法绝学,他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谢道韫这样的一个才女,本想着婚后可以更自己的老公吟诗作对,过过才子佳人的肆意人生。
却不想面对的是如此不解风情的老公,不仅这样,王凝之还迷上了道学,对她更是视如无睹。对此,她内心苦呀!
婚后,她回到娘家,闷闷不乐,叔父谢安就问她“王郎也是名门之后,不是庸才,你为什么不开心?她回答:“家中无论是叔父辈,还是兄弟辈,个个都有不小名气,而王郎与之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世间,怎么会有王郎这样的人?
即便对丈夫非常的不满意,接受传统思想的谢道韫,还是无怨无悔的为他生育了四男一女的孩子。
就这样,她在王家平淡的度过了数十年,这样平淡无趣的生活,对谢道韫这样的才女来说,肯定是异常难忍的,但她也无可奈何,丈夫毕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她也不是爱找事的人。
虽然丈夫不给力,但是至少娘家还有一众有才学有文化的兄弟,她的生活,倒也能得过且过。
她人生最悲剧的转折点,是孙恩、卢循叛乱,祸及全国,史称孙恩之难。
那时候,她的丈夫是会稽内史,在孙恩对会稽进攻时,她那个痴迷道教的老公,不想着如何杀敌,而是在家三柱清香的拜神。
谢道韫多次劝老公,你要想想办法呀,不能光拜神呀,她老公都不搭理她,她只好自己训练家丁,以求保卫家门。
不久后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谢道韫看到老公子女惨死,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拿着剑,冲出去杀贼。
混乱之中,她竟然也砍了几名士兵,她见到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孙恩之前就听说过谢道韫,知道她的才名,今日又见她不畏生死,敬佩她是女中豪杰,就放过她和她的外孙,将她们送回了会稽。
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只是打理内务,没事写写诗文,过着隐士般的生活。
不知道她回想起幼年时,满堂欢笑的论雪时光,会不会感叹世事无常,毕竟经过孙恩之乱后,王家灭绝了,谢家人也死得差不多了。
也许,她这一生最快乐的时光,便是与家人兄弟相处的那些往日时光了,只是这些,对于晚年的谢道韫而言,只是一场不可追忆的似水年华而已。
纵观历史上的才女,谢道韫并不算晚景最凄凉的,毕竟,她还有外孙的陪伴,不是孤身一人,这大概是她晚年里最大的安慰了吧。
由于谢道韫的才学比王凝之高,所以谢道韫对王凝之不满。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晋代时期,有名的女中豪杰谢道韫嫁给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由于她的才学比王凝之高,十分不称心。叔父谢安经常安慰她,希望她不要轻视他,夫妻要和睦相处。可谢道韫还是忍不住叹息:“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原意是谢道韫在家里长辈面前撒娇式地对丈夫王凝之的不满。
扩展资料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
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壤王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