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刺字是一种刑罚,为何“纹身”能在唐朝时期流行起来?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连自己的头发都不愿意剪,更别说往身上刻字了。所以古时候刺字是一种比较严肃的刑罚,会让人产生不孝以及羞耻感。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刺字反倒成了一种潮流,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纹身”。其实哪怕是今天这个社会,对于纹身存在偏见的也大有人在,就更别说古人了。那“纹身”在当时为何还会流行起来呢?今天就为大家简单讲讲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黥(qíng),这个字的意思是“刺字、镌刻”。在古代对待犯人时常常会用到的一种刑罚被称之为“黥刑”其表现方式通常在人的脸上刻字留下记号。这种刑罚最早可以追述到上古时期,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刑罚。其一方面是为了惩罚犯罪者,给其身上留下记号方面辨认。另一方面是对待士兵施行,避免出现逃兵出现。
关于这种刑罚《周礼·司刑》一节中有记载:“墨罪五百”一句后,郑玄注云:“墨,黯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言刻额为疮,墨窒疮孔,令变色也”。
黥刑的起源很早,发展历史也很悠久。在其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黥体”文化。黥体的意思就是在身体上刻上花纹或者文字,也就是我们现如今所说的“纹身”。在唐朝以前黥体主要的对象还是罪犯,除此之外在民间还有“缕身以避蛟龙之患”的说法。在进入唐朝以后,社会的包容、开明以及经济的发展使得黥体文化开始出现变化。对于普通民众而言黥体竟然也成为了一种社会风俗,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时尚。为此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专门开一章节名为“黥”,来讲述“纹身”在唐朝流行的故事。
唐朝人嫣然将黥体当成了一种时尚的社会潮流,当时纹身技艺也相当高,尤其是蜀中地区。对其曾有“蜀人工于刺,分明如画”的赞誉。因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纹身”在唐朝的流行,到底体现在哪?
纹身群体的扩大
前文我们也说过黥体在唐朝以前主要是用来惩罚罪犯的。在进入唐朝以后它更广泛的演变为一种文化风俗。当然,其惩罚的功能依旧是存在的,在《旧唐书》中记载了上官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的故事。后来上官婉儿为了掩饰自己面部的“黥”,便用剪贴而来的花将其遮挡住。后来在唐朝有的妇女会用彩纸剪成花子贴在眉心处,装饰自己。这种妆容后来也开始在唐朝流行起来,这对于上官婉儿来说也算得上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后来唐代妇女也曾流行的在脸颊处点上丹青,以作装饰之美。
《酉阳杂俎》中记载蜀中小将韦少卿“嗜好劄(zhā)青”;在长安城也常有众多百姓围看纹身的场景,正如书中所载“长乐里门有百姓刺臂,数十人环瞩之”。除此之外,在长安还有一些经常侵扰百姓的小年轻也在纹身,当时京兆尹薛公一次便捕杀了三十余人,可见纹身者众。唐朝诗人张建封曾有一首诗名为《竞渡歌》,是对江南一代端午赛舟景象的描写。在诗中有这样两句“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纹)请书上”,这两句诗表明了当时的竞赛健儿们也都是有纹身的。
纹身从最开始起源与“黥”的刑罚到唐朝逐渐演变为一种风俗爱好。从早期只针对犯罪者到唐朝时期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老百姓等人群纷纷将纹身视为社会的流行风俗。他们用纹身来装饰自己,用纹身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想法。
在唐朝能纹的真的很多
唐朝是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文化的富足为人们纹身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容形象。在唐朝,人们在纹身时往往会选择以下这些内容:
1. 诗词歌赋
众所周知,唐朝最不缺的就是伟大的诗人与作品,而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也成为了人们纹身时的首选内容。《酉阳杂俎》中曾记载:“荆州街子葛清,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诗,凡30余首,体无完肤,被世人称之为白舍人行诗图”。书中又记赵武建一人全身共有一百六十多处纹身,在其左右胳膊上刺有“野鸭滩头宿,朝朝被鹘梢。忽惊飞入水,留命到今朝”的诗文。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唐人对诗歌喜爱,为了表示对诗人的敬重他们选择在自己的身体上刺上诗歌内容。
2.山水花鸟
除了诗歌鼎盛之外,在唐代以阎立本、吴道子等人为主也让唐代的绘画成为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画中时常出现的山水花鸟也是人们在纹身时热爱的内容。长安王力奴不惜出价五千钱请来工人为自己纹身,在其胸腹之上“为山、亭院、池榭、草木、鸟兽,无不悉具,细若设色”。如此纹身,有山有水,有花有鸟,可谓与一副令人赏心悦目的山水画一般。当然也可以看到当时在长安已经有专门的职业纹身师而且价格不菲。
3.佛教之物
唐朝时期佛教文化盛行,人们对佛教之物常怀敬仰之心。有的人想要通过纹身来获得力量。段成式的门下驺路,力大无穷,他的背上便纹有佛教天王,他常常认为是天王给了自己神力。所以,每到初一、十五,他会备好祭品,焚香而坐,让他的妻儿们对着自己背上的天王行祭拜之礼。
信仰是一种力量,在唐朝人们在庙宇之中祭拜佛像希望神佛能够满足自己内心的祈求。当然为了昭示这种对佛的信仰与敬畏,将其与自己的肌肤合为一体在当时也成为了流行之风。
除了这些内容,日常我们所见之物例如,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傀儡戏文之类均可是唐朝人手中的“可纹之物”。
唐人有趣的纹身出发点
唐朝时期时期各色各样的人都会选择纹身,不同人也会有不同的出发点。下面我们就说说唐人纹身都会有哪些出发点。
1. 单纯为了好看与喜欢
前文我们提到过葛清因为喜欢白居易的诗而在自己的身体上总共纹有三十余首白居易的诗;另外长安王力奴将山水之色纹于自己的胸腹之上为的就是好看。这两位纹身的里有很简单就是喜欢与好看,他们将纹身看作是一种对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2. 开玩笑,戏弄他人
崔承宠是黔南观察使,他年轻的时候在身上纹有一条大蛇。这条蛇“始自右手,口张臂食两指,绕腕匝劲,龃龉在腹,拖股而尾及骭”。他常常酒兴大发后,突然伸出手臂露出大蛇之口,捉住优伶等人说:“蛇咬你”。以此故意戏弄他们,博得一乐。
3. 逃脱惩罚
前文说过唐朝民众对佛教的敬仰,有人将佛教天王纹在身上,期望获得神力。但也有人钻空子以此来逃脱惩罚,蜀中有一人名为赵高,是一市井无赖之徒,其“满背镂毗沙门天王。吏欲杖其背,见天王辄止”。意思就是赵高背上纹有佛教金刚,当官吏想要对他进行杖责之罚时却因为对佛教的敬仰而没能动手。
上面讲述的几点都是主动去选择纹身,当然还有被动的接受。在唐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发,一些藩镇的割据者为让士兵们死心塌地的追随自己竟然采用黥体之法。《旧五代史》中记载燕王刘守光“尽率部内丁夫为军伍,而黥其面”。
所谓的纹身能够在唐朝风靡一时与唐王朝兼容并包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莫大的关系。不同的民族文化在唐朝相互交融,加上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们内心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也不断增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起源于“黥刑”的“纹身”也逐渐的成为了唐朝人日常生活中的流行之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4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