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说起明英宗朱祁镇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明成祖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马上天子”,他在军事方面的成就非常突出,除了人所共知的“靖难之役”外,五次亲征漠北打击蒙古各部势力也给后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明史》中称之为“六师屡出,漠北尘清”。
在朱棣去世二十多年后,又有一位明朝皇帝打算效仿当年永乐大帝横扫漠北的雄风,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1449年)8月,朱祁镇带着20万大军(一说50万)御驾亲征。然而这支宣称汇集了大明朝举国精锐的王者之师却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遭蒙古瓦剌部的突袭,20万精锐折损过半,所有随军出征的明朝高级将领和朝臣都在当场被杀,朱祁镇本人也成了瓦剌人的俘虏。历史上将这一明朝最大的军事惨败事件称为“土木之变”。那么问题来了,同是御驾亲征,朱棣当年能横扫蒙古,朱祁镇为什么还在关内就被吊打呢?
大部分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将“土木之变”惨败的原因归结到皇帝朱祁镇和大太监王振身上,认为正是这两人胡乱指挥才导致了全军溃败。然而夜读史书认为,从当时的客观情况来看,明军惨败是注定的结果,虽然朱祁镇、王振胡乱指挥导致局势全面恶化,但即便他们在指挥上没有出错,此战想要翻盘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因为明朝还是那个明朝,明军却再也不是当年的明军了。
朱棣在位时期,明军的规模维持在250万左右。但到了朱祁镇在位时期,军队人数已只有当年的一半。虽然125万人的军队也是非常惊人的数量,可是明朝幅员辽阔,边界线很长,一百多万人的军队分散到全国各地,那就所剩不多了。
如果仅仅是军队人数减少,那么问题倒不是很大,毕竟一百多万人的常备军在当时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可关键问题出在明军兵员素质下降到了不忍直视的程度。明朝军队实施的是兵农合一的卫所制度,每个卫所中的士兵都分成两拨人,一部分专门负责作战,一部分专门负责屯田。明太祖朱元璋曾不无得意地说道:“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然而随着国家承平日久,军队又不想养闲人,于是原来负责作战的士兵也都被分配去种地了。到了朱祁镇在位前期,明朝的军屯制度已彻底变质。军官一方面报称军粮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将大量军屯种出的粮食装入私人腰包拿出去售卖,士兵则沦为免费的劳工。
此外,在明军中服役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除了那些被迫参军的军户子弟外,明军中还充斥着大量因犯罪被判罚参军的人员。这些人打心眼里对统治阶层充满敌意,想指望他们来保家卫国显然不太现实。
艰苦的生活,军官的盘剥让普通明军士兵苦不堪言,以至于彻底丧失了战斗意志。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选择逃离军队。正统年间明军之所以比永乐年间减少了一半,并非朝廷精兵简政,而是大量士兵逃亡造成的。
虽然逃兵的现象日趋严重,但明朝军官们却乐见其成。因为士兵逃走后,他们在兵部花名册上的名字仍在,朝廷还得照样发放粮饷。而这些逃兵的粮饷自然就被军官们给笑纳了。
因此,“土木之变”的惨败虽然明英宗朱祁镇和太监王振都难辞其咎,但明军本身实力不济才是导致彻底崩盘的主要原因。一群羊永远打不过几只狼,朱祁镇所率的明军虽号称精锐,但在战场上一触即溃,连羊都不如,他们又怎么抵挡得住瓦剌军队如狼似虎的进攻呢?
明英宗朱祁镇时期的蒙古进攻是以占领中原为目的的战争,蒙古一方是倾巢而出,而朱祁镇御驾亲征又根本没有做好战争前准备,是持一种娱乐的心态上的战场,蒙古军队一夕得手,马上大军压境,战斗的方式与纳粹德国的闪电战如出一辙,但是军事奇才于谦通晓了他们的目的,北京保卫战只守不攻,使得蒙古的入侵失败,急速撤兵,这也表明了蒙古军队单兵能力虽强,可军队数量过少的硬伤;也因为如此,事后,也先自己的事情也不顺利,加之朱祁镇已没有利用价值,于是就放他回国,其实就是给大明埋了地雷;祸水南引而已;土木堡一役之后,大明和蒙古都重新修正了自己的战略政策,蒙古放弃了征战中原的野心,改以骚扰战为主,从明军手里讹诈点利益,之后各大汗将疆域拓展转移到西部,战略征服西域及青藏;而明军除了整肃边疆战事之外,也无奈输送一些利益给蒙古,求个相安无事,在这个大前提下,开始了边疆拉锯战,蒙古大汗时不时扣关大同,然后轻飘飘的打几下,然后要一批粮食、布帛、茶叶,铁器;明武宗时期达延汗看似大兵压境,实际上还是打秋风为主,可是此一时彼一时,虽然大明的边疆政策还是以安抚为主,可毕竟警戒之心早已树立,防御仗打起来顺风顺水,根本不会给蒙古以便宜,这时明武宗朱厚照御驾亲征,只是战事上的点缀罢了,而且前车之鉴,即使强攻抓了朱厚照也无济于事,本着见好就收的道理,这次打谷草蒙古草草收场了,这次全局性的试探打击摸清了大明的军力,从此,蒙古不再大面积的再次试探,而是回到了明英宗之后的打讹诈战的状态,但意外地造就了明武宗御驾亲征大获全胜的英名;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进犯。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朱祁镇决定率20万大军(一说50万)御驾亲征迎击瓦剌。临行前,朱祁镇任命他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监国,代替他在出征期间管理朝政事务。
朱祁镇原本的设想是带着明军主力与瓦剌人决战,毕其功于一役,然而这支宣称汇集了大明朝举国精锐的王者之师却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遭遇瓦剌骑兵部队突袭,数十万明军折损过半,皇帝朱祁镇也因战败被俘。历史上将这一明朝最大的军事惨败事件称为“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朝遭遇了自开国以来最大一场危机。关键时刻,朝臣们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拥立朱祁钰登基称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后世称朱祁钰为景泰皇帝。
在此后八年时间里,朱祁钰作为明朝的最高统治者,带领全体臣民共克时艰。虽然这段时期算不上辉煌,但好歹也把大明王朝从泥潭深陷中一步步拖了出来。总体来说,朱祁钰的治理成绩并不算差。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皇帝朱祁钰突患重病,不能上朝听政,新年庆典也因此被取消。为了维护政局稳定,景泰帝的心腹大太监兴安试图掩盖皇帝病情的严重性,但此事还是被一些消息灵通的大臣们得知了。
正月十六日晚,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集结了约400名禁军赶到位于紫禁城东南方向的南宫(洪庆宫),众人合力砸开南宫宫墙,从里面迎接出被景泰帝软禁七年之久的太上皇朱祁镇,之后一行人簇拥着朱祁镇直奔紫禁城。当时的紫禁城守卫以为发生了兵变,吓得不知所措。朱祁镇上前表面了太上皇身份要求入宫,守卫不敢阻拦。朱祁镇就这样被众人抬着进入皇宫,并在奉天殿(今故宫太和殿)上宣布登基复位。后世将这一事件称为“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是明朝历史上一次典型的政变事件,后世许多人认为“夺门”事件违背了礼制,其严重程度仅次于明成祖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然而与历史上其他政变所不同的是,“夺门之变”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一切都是以相对温和的方式完成了皇位替换。那么问题来了,“夺门之变”为什么能轻易取得成功呢?
有人认为朱祁钰德不配位,因此才会导致丢了皇帝宝座。这种观点的重要依据就是朱祁镇复辟后发布的废帝诏书,其中直指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然而要知道,朱祁镇与朱祁钰之间因皇位之争而彻底决裂,因此他们对对方的指责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和个人恩怨,可信度并不高。事实上,导致朱祁钰失位的重要原因其实还是与皇位继承问题有关。
朱祁钰当初被拥立为帝,实在是迫于形势危急,并不怎么符合礼法。为了使这种非正常皇位继承变得稍微合理些,朱祁钰在登基的同时,册封了朱祁镇的儿子,时年刚满二岁的朱见深为皇太子。如此一来,等朱祁钰百年之后,皇位就要交回到朱祁镇一脉子孙的手中。
朱祁钰最初登基时表现得十分勉强和犹豫不决,因为当时瓦剌大军眼看就要杀至北京,大明王朝危在旦夕,万一抵抗失败的话,作为亡国亲王受到的处罚总比亡国之君要轻一点。然而当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后,朱祁钰显然感受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美妙体验,因此决定保持他的权力,而且还要将皇位继承权留在自己的子孙手中。
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下诏废掉了侄子朱见深的皇太子之位,同时册封自己的独子朱见济为太子。此外,他还废掉了原配妻子汪皇后,改立朱见济的生母杭妃为皇后。这一系列出于私利的举动严重损害了朱祁钰的威望,更不幸的是,朱见济在景泰四年(1453年)就死掉了。朱祁钰费尽心机,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朱祁钰在立储问题上一意孤行,甚至动用酷刑迫害反对者,这使朝廷中对他感到不满的大臣越来越多。而且由于皇位继承人问题悬而未决,一些在景泰朝逐渐失意的大臣便开始在一起酝酿取代朱祁钰的阴谋了。
阴谋的主要策划人石亨是当初北京保卫战的主要功臣之一。然而由于石亨为人贪得无厌,最终与另一功臣于谦分道扬镳,彻底决裂。而于谦又深受朱祁钰的重用,因此石亨便决定铤而走险,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重新打开一片新天地。
司礼监大太监曹吉祥与石亨有类似的野心。都御史徐有贞早年因主张南迁而受到冷落。另一位都御史杨善则因从瓦剌人手里迎回了太上皇而陷入职业生涯的停滞期。这群对现状感到极度不满的大臣们聚到一起,一场颠覆景泰朝的阴谋便成型了。
当时石亨、曹吉祥控制着京城的军队,徐有贞、杨善控制着负责监察的都察院。明朝中央最重要的“三驾马车”,有“两架”都掌握在了阴谋者的手中,因此在随后发生的“夺门之变”行动中,几乎没有造成什么流血冲突就完成了帝位更替。
景泰帝朱祁钰费尽心思想把皇位掌控在手中,结果却是挖了个坑把自己给埋了,最终落得个凄惨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因为当时的明代宗朱祁钰和明英宗朱祁镇的感情还是不错的,朱祁钰不太舍得杀掉自己的哥哥,而且当时朱祁钰也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杀了朱祁镇,所以朱祁镇回国后就软禁了他,并没有杀了他。
朱祁钰和朱祁镇虽然说是亲兄弟,但是在皇权面前仍然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因为朱祁镇在土木堡战役中御驾亲征被瓦剌所俘虏,宦官王振也因战争失败被杀。之后明朝的朝廷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祁镇被俘,本来应该是努力的将朱祁镇救回来,但是弟弟朱祁钰不但没救哥哥,还自己做了皇帝。
但是让朱祁钰没有想到的是朱祁镇竟然回来了,这下朱祁钰就尴尬了,因为在朱祁镇出征之前,吩咐朱祁钰监国,结果朱祁钰自己做了皇帝,朱祁钰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一时间竟然不知道怎么办,就把朱祁镇安排在了一座破落的宫殿里,这样就等于变相的软禁了朱祁镇。当时的朱祁钰就朱祁镇这么一个兄弟,而且这两个人从小感情很好,朱祁钰不舍得杀了朱祁镇。
而且当时的朱祁镇明白因为战争失败自己已经失去了民心,便没有了做皇帝的心思,只想和自己的皇后安度余生。朱祁钰看到哥哥这种想法,心里也打消了对哥哥的顾虑。同时朱祁钰害怕落下一个杀了先帝的罪名,而且也怕得罪朝中的大臣,便放弃了杀朱祁镇的想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3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最后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