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法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法正(176一220年),字孝直,右扶风郧人(今陕西眉县)。建安初年,为避战乱与同郡人孟达徒益州归附刘璋,后以璋庸转从刘备,为刘备代璋入益、妥理蜀政、据有汉中数度竭力筹策,任尚书令、护军将军,其地位与诸葛亮、庞统相当。法正因奇策惊人,甚为刘备侍重,引为股脓大臣,陈寿比之为曹操良佐程呈、郭嘉。
入蜀后,刘备对法正的信任程度远远超过了诸葛亮。对此,诸葛亮自己也十分清楚。刘备东征,“以复关羽之耻”,群臣纷纷劝谏,刘备一概不听,“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对刘备发动的彝陵之战,诸葛亮是否谏阻,因史无记载,无从得知。但从诸葛亮这番言语中,即可知,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是诸葛亮难以企及的。
法正是引刘备入川的关键人物,极得刘备信任。刘备入川主要倚靠法正的规划,法正不仅助备取益州、定汉中,建立了卓越功勋,且“智术有余,能回人主之意”。 法正为人,性格刚强,同刘备在一起,既忠心耿耿,又敢坚持己见。 “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由此足见,法正对于刘备可谓以身相助,事事取信于备。攻取成都后,刘备“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法正一身兼内外要职,这是刘备对其绝对信任的充分体现。
公元217年,曹操收降张鲁,平定汉中,益州门户洞开,对刚夺得益州、立足未稳的刘备构成了空前严重的战略威胁。就在这事关蜀汉政权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法正深刻地分析了形势,准确地预见了汉中对于蜀国未来的战略地位,提出了著名的《汉中三策》:“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奇谋、策划亲率大军进兵汉中,击败曹操,不仅为蜀汉立国创造了基础,而且刘备称汉中王,其一生事业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法正还与诸葛亮、刘巴、李严和伊籍共制《蜀科》,有力地抑制了益州大户的专权自志,把弱小的蜀汉治理得初露小康之景。诸葛亮虽然反对法正的宽刑之议,但付其躺佐刘备的杰出谋虑叹服不己,“法孝直为之(刘备)辅翼,令翻然栩翔”,足见蜀汉前期政权呈现出刘备亲主蜀政、诸葛亮法正庞统共赞王业的决策格局。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
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全三国文》辑录有其文一篇[1] 。
法正从来不追求道义上的最优解,而是给出最现实而有效的方案。 刚烈,狠辣,豁得出去,现实,残忍,精确。 当然,还有著名的“睚眦必报”。 不是正人君子,但有豪侠之风。 也许这就是刘备一直喜爱的、也希望自己成为、却始终无法成为的,另一个自己。
刘备和诸葛亮,鱼水情,天下知。白帝托孤,史传说,天下至公,古今盛轨。但这段君臣情,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者,众所周知:关羽死后,刘备东征吴国报仇,诸葛亮没劝住,道:
如果法正在,就能劝住刘备不东行;就算东行,不至于遭殃。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不恰当的比方:
诸葛亮的口吻,好像贤惠的正房在回忆已故的爱妾,又像是阿紫在跟萧峰感叹:
“如果是我阿朱姐姐活着,你一定听她话……”
法正跟刘备,关系恁好呢?
法正是扶风郿人。郿是董卓筑城的所在。法正是建安年间进四川的,可以想见,之前在长安一带,一定见识了血雨腥风。就像诸葛亮在归隐南阳前,在山东的少年时期,多半见识过曹操屠城。
他不是西川本土人,所以也看不上刘璋。他和张松一起谋划,自己以结好外援为名义,去荆州见过了刘备,回来了,就劝张松一起迎刘备入川。这件事当然算不得光明正大,说他是蜀奸都不为过,但他根本没表现出在乎来。
之后刘备入川,前前后后,基本是法正和庞统在谋划。庞统半途夭亡,法正接手到底。他对西川了如指掌,为刘备省力不少。《三国志》载了他两个关键的进言。
其一,郑度劝刘璋:直接坚壁清野,放弃百姓,对付刘备。刘备听了都心虚,法正却说没问题,刘璋不会这么办,被他猜中了。这个例子,法正猜人心思极准,仿佛郭嘉一样。
其二,法正给刘璋写了劝降书。文辞颇佳。开头先照例自谦兼剖白,说怕您左右说我坏话,我才躲远点儿;现在局势危急,必须跟您谈谈。您形势如何如何糟糕,刘备这里张飞如何把巴东解决,孙权正在给我们做后援,您麻烦大了;蜀地三分已丢其二,这事我都明白,您左右英才济济怎么可能不知道?因为他们想自保啊,不愿意跟您说。现在我说了,您看着办吧——话说得看似客气,其实凶狠直接,威胁带离间,让刘璋深感孤立无援:刘备孙权都要来对付我,我手下的人都不忠心!
——如是,法正是个心狠手辣、锋芒毕露之人。和郭嘉一样有恐怖的判断力,而且,他很擅长让对手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当时,蜀地形势不佳;刘璋门下的老牌流浪名士许靖,想逾城投降刘备,未遂。后来成都取下了,刘备不喜欢许靖的为人,法正就劝刘备重用他,意思是:
许靖是个有名无实的货,但他确实有名。您现在不重用他,大家都觉得您不尊重贤士。您就摆摆样子吧!
(“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
这段话极妙,后面还透出三点。
A 法正非常看不上虚名之辈。
B 法正很现实:虽然许靖是虚名,但物尽其用。
C 法正对容易被虚名哄骗的“天下之人”,其实颇抱小觑之意——他又浓浓的智商优越感。
法正非常清醒的,对全世界都怀有智商的优越感。
后来,又是他劝刘备攻打汉中,为刘备出策解决夏侯渊。跟夏侯渊相持近年,最后是他出了计策:急袭张郃,逼夏侯渊分兵一半去救,然后袭夏侯渊,斩杀之。对这套战略最高的评价,出于曹操。曹操不相信刘备做得到,“一定有人教啊!”
(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因为法正的策谋,不只是刘备做不到,而且是想不到——因为法正的计策,果决狠辣,精准现实,带有贾诩的黑暗和郭嘉的灵感。
翌年,法正去世。人生闪光,不到十年。
法正不只和刘备的关系好,和诸葛亮的关系也很微妙。法正和诸葛亮爱好不同,但彼此敬重。除了诸葛亮“法正一定能哄住主公”之外,诸葛亮和法正还有两个段子。
其一:诸葛亮立法严峻,法正有异议;诸葛亮认为乱世用重典。
其二:法正睚眦必报,有人劝诸葛亮控制一下他,诸葛亮说了非常有名的一段话,大意是刘备当年苦哈哈时,四处树敌,如今终于翻然翱翔,怎么能不让法正自由自在?
这两件事上,把诸葛亮替换成荀彧、法正替换成郭嘉、刘备替换成曹操,看起来毫无违和感。
在所有这些故事里,法正都是这么个形象:率性、现实、狠辣、直击人心、睚眦必报、狭隘但锋锐。
刘备为什么喜欢他呢?——身为三国唯一没有屠过城、向来以长厚著称的刘备?他甚至比法正还大了十五岁,都该有代沟了。
说刘备。
周瑜和陆逊给孙权写信时,说刘备是“枭雄”。
刘备少年时,爱声色犬马,不爱读书,喜欢交结豪侠——豪侠都是些江湖人物,不是读书人。
《三国演义》里,张飞怒鞭督邮,其实是冤枉了。这事是刘备自己干的:求见督邮,未遂,大怒,禁区绑起督邮来,打了二百杖。这是年轻时的刘备:戾气未除,比张飞还透着残暴。
他是能折节下士之人,但不是老好人。刘备一直喜欢陈登这样的豪气之士,而且越到晚年,性子越辣。年近半百,还感叹髀肉复生,野心十足。
遇到了法正,就像遇到了另一个自己——刘备骨子里也有戾气,也狠辣,但没法正做得这么绝;这有点像是刘备老来,遇到一个“我想成为的家伙”似的。实际上,跟法正一起去打汉中时,刘备老夫发少年狂,放出“曹操来也不怕,我必得汉中了”的豪言。
(“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这是他以往不太会说的。
刘备要娶吴懿的妹妹了,忌惮吴阿姨的前夫也姓刘,跟自己同族;法正来了句:
“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於子圉乎?”
晋文公曾为了大业,娶了自己侄子子圉的老婆。这事当然不光彩。法正这么说,其实逻辑等于这样:
“哎呀不好,我和女朋友拍了鸳鸯戏水照流出了!”
“怕什么?你还能比陈冠希过分么?”
法正是个喜欢试探底线的人。
于是出了这档子事:
刘备跟曹操对决时,局势不妙,刘备不肯退,无人敢谏。法正过去,挡在刘备面前,刘备心疼了:孝直躲开!
法正:你亲自在前,何况我?
刘备:孝直我们一起走!
(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这一招苦肉计,玩得很绝,就是敲中了刘备的心。
所以了,这就是法正:
他非常现实,和贾诩一样现实,深明人心的脆弱所在。
他不相信虚名,鄙视普通人,就像一切愤世嫉俗的天才。
他有郭嘉级的恐怖判断力和口才,所以刘备无法拒绝他的提案。
要劝刘备躲避,就先把自己暴露在箭雨中。
法正从来不追求道义上的最优解,而是给出最现实而有效的方案。
刚烈,狠辣,豁得出去,现实,残忍,精确。
当然,还有著名的“睚眦必报”。
不是正人君子,但有豪侠之风。
也许这就是刘备一直喜爱的、也希望自己成为、却始终无法成为的,另一个自己。
为什么法正对刘玄德如此一见钟情?除了刘备一向有的“能得人死力”的人格魅力,还有其他么?
答:法正的爷爷叫法真,为当时名士,中平年间过世,活到八十九岁。他老人家死后一年,就发生了董卓闹京事件。
而法真爷爷他老人家的号,叫做 玄德先生。
不骗你。就这么巧。
所以对法正而言:
“玄德公就是我亲爷爷!”
刘备是一个固执的人。在蜀汉集团内部,更是一言九鼎的存在。如果说,有谁能够劝得住刘备的话,那么这个人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在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就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法正还活着的话,就一定能够劝阻刘备东征。
也就是说,在诸葛亮看来,刘备对于法正的信任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那么问题来了,法正毫无疑问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相反品德还很有问题,可刘备却还是对他很信任,这是怎么回事?表面看,刘备可能是出于笼络人心的需要,所以才对法正比较亲近。因为蜀汉集团的内部结构很有意思,刘备属于是外来户,他不仅拉来了荆州派的文臣武将,还要重用自己起兵时的中原派。而法正,则是东州派的代表。
刘备作为蜀汉集团的当家人,自然要平衡内部的结构稳定,因此要对法正好一些。所以,刘备委任法正做了蜀军太守,既是一种信任又是做给蜀汉集团的东州派看的。再者,法正对刘备有恩。刘备之所以能够夺占益州,除了要感谢张松之外,法正也是很大的功臣。因为法正是益州内部最早倒戈刘备的人,他的引路和内应让刘备以最小的代价成功进入益州腹地。而且,把自己掌握的益州军事机密全部都告诉给了刘备。就凭这一点,刘备的蜀汉集团就要回报法正。
而也正因此,当有人在诸葛亮面前告法正的状时,诸葛亮把法正狠狠夸赞了一顿。不是诸葛亮不知道法正的品德堪忧。毕竟,在诸葛亮这样的正人君子眼中,法正就等于是卖主求荣的叛徒啊!但是,相比较法正为刘备集团所带来的益州之地,那些个人品德上的瑕疵根本就不叫事情了啊!可想而知,刘备自然也是内心感激法正的。
当然,要想被刘备重用,法正的才干也是公认的。内政方面,法正拉拢了益州本地的士族和豪门,减少了刘备治理蜀郡的阻力。另外,法正还与诸葛亮等人制定了《蜀科》,算是从法律上为蜀汉王朝完成恶劣雏形塑造。军事方面,法正更是出类拔萃。汉中之战时,刘备让法正辅助黄忠,在定军山斩首了夏侯渊,一下子获得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为刘备最终获得汉中这块战略要地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后,法正的性格也很符合刘备的喜好。正史中的刘备,并不是那种忍气吞声的家伙,反而是会怒、会喜的存在。而法正也是有仇必报的性格,这一点令刘备觉得法正很真实。应该说,其实刘备和法正都是相对感性的人,有热血有冲动,敢爱敢恨。所以,刘备既把法正当谋士当下属,更当成了知音。从这一点来说,对法正的信任自然超过了诸葛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3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赵孝争死是什么样的故事兄肥弟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