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人的主食都吃什么,每个时代主食都各不相同

众妙之门 2023-06-26 19:02:53

古人的主食都吃什么,每个时代主食都各不相同

还不知道:古人的主食都吃什么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想吃什么,一日三餐吃什么越来越讲究了,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古人的主食。

先秦以前每天就吃两顿早上九点的朝食和下午四点的补食,那时食物虽然天然但提取工艺粗糙。主粮有稻、黍(shǔ,黄米)、稷(ji,小米)、麦、菽(shū,豆类),俗称五谷。

稷是中国人第一种驯化成功的重要作物,其野生种即为中国地区广泛分布的狗尾草。后来中国人造了一个词——国家社稷,社是指土地之母,稷就是指谷物之神。土地和粮食,就是一个国家的全部含意。有些史书里认为粟和黍是同一种。其实两者并不完全相同。粟的种子带有一层硬壳,脱壳之后称作小米,而黍的种子煮熟后有粘性,在今天通常称为黄米。

菽,也就是豆子,古代重要粮食的作物之一。战国时代,大豆开始取代黍,成为粮食的代名词之一。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直到明清时期大量外域作物的引进,豆类不在作为主食而成为佳肴。

在小麦刚出现的时候,由于加工手段的限制,人们吃不上馒头、面条。我国面条起源于汉代,东汉时期已经有了麦粉面条的雏形,当时所有的面食皆称为「饼」,因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早期的汤饼呈片状,后来逐渐演变成条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基本形成如今的样子。相传馒头是蜀相诸葛亮平定南蛮时,过江受冤魂之阻,遂向河神祭祀保佑,不忍用人头而发明了蛮头替代。

随着汉代以后石磨的推广,小麦的种植面积日渐扩大,进而推广到南方地区。中唐以后,粟麦轮作推广,小麦逐渐取得了与粟并驾齐驱的地位,其标志为,唐德宗建中元年实行的“两税法”已明确将小麦作为赋税征收的对象。到了宋代,虽然主粮仍为粟、麦、稻, 但北方小麦生产消费已远超小米。

我国是稻子的原产国,万年前先民由狩猎发展为刀耕火种,现在的大部分稻子都是有野山稻子培育而来的。唐代以前北方一直是经济政治中心,黄河流域也是当时最富裕的,北方人口占据了十之七八,直到唐中后期战乱致使人口大量南迁,人口膨胀战乱军需,南方大规模种植水稻应运而生。京杭大运河的贯通更多是基于经济和政治因数考虑。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官方漕运粮食每年约600万石。小米虽然好吃、耐旱,但产量较低,亩产不过百十来斤。水稻亩产则高得多(三四百斤),加之南方气候水土可多熟种植,可以供养的人口就多得多。

明清时期传入我国的作物中除瓜果、蔬菜外还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重要粮食作物。由于它们高产、耐瘠、耐寒,一些边远苦寒山区和边际土地得以开发利用,扩展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和时间配置, 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17世纪初,江南水患,五谷不收,饥民流离。 徐光启从福建引番薯在上海、江苏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救荒作用。 准确的说番薯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从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的。明清时期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

古代主食的变化告诉我们,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脱离自然而生存天、地、人缺一不可。 正如中国古代农圣贾思勰所言:“顺天时,量地力,用力少,成功多。 任情反道, 则劳而无获。”

中国古人的主食是什么?为什么以这些为主食?

粟。也就是俗称的小米子。黄色小圆形颗粒。这玩意是富点得人才能吃得。亩产100多斤。但口感好除此之外还有麻稷麦豆。合在一起也就是俗称的五谷。另外南方那时候也有稻的种植。但规模不大。属于极少数人才能吃到的。此为档次最高者。那时候也有麦。但麦不是磨成面粉吃得。是直接像蒸米饭一样的吃。因此口感很差。属于次点的食物。最差的就是各种根茎类了。由于红薯还没从美洲传道我国。因此根茎类是是指其他东西不是红薯。具体啥就没印象了。只记得有这玩意。恩。古时候的大豆产量蛮高的。加上能补充蛋白质当肉吃。因此豆类食物也挺多。这玩意管饱啊。石磨虽然很早就出现但只是用于把食物磨成液体。后来才演变成把小麦磨成面粉。这一演变直接推动了后来的小麦成为主食。因为相对其他食物来说小麦的产量高。植物对环境要求低。口感好。而稻谷的环境就需要水田。这种水田的土壤粘合度要高。就是灌下水后水不渗透到下面。而我国大部分土地都不行。像北方的土地灌上水后半天就不见了。没法蓄水。所以稻谷的产量不高。另外古时候能大量种稻谷的地方的南方属于未开发地段。属于南蛮不毛之地。所以后来麦子能磨成面后直接成为老百姓吃得最多的东西

古代都吃什么主食

我国自进入农业社会后,就以粮食作物为主食,所以自周秦以来,诗文中关于粮食的记述很多。粮食作物古代统称五谷或六谷。至于五谷六谷所包括的品种,则历来说法不一,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黍、稷、麦、菽、麻为五谷,六谷即再加上稻。现在依次叙述。

黍即现代北方的黍子,又叫黄米,状似小米,色黄而黏。稷是今天的小米,现在北方称其作物为谷子。我国西北地区适合谷子的种植,在“靠天吃饭”的古代,谷子也较能适应风雨不时的干旱气候,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稷是最重要的粮食。古代以“社稷”代表国家,例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服于有礼,社稷之固也。”社为社神(参看第三编),稷为谷神。《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等于说堆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稷的这一突出地位是由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古代黍与稷还经常连在一起说。例如《诗经》屡言“黍稷重穋”(《豳风七月》、<鲁颂閟宫》。重穋, tóng Lū,童陆。详下),“黍稷方华”(《小雅出车》),“黍稷彧彧”(《小雅信南山》)、“黍稷薿薿”(《小雅甫田》)等等。其他文献中这类现象也不少。由此可见,黍在古人生活中的地位仅次于稷。《论语微子》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路遇见隐者,隐者“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按照当时的伙食标准看,这顿招待饭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麦子的地位似乎没有黍和稷那么突出。麦子有大麦小麦之分,古代称大麦为麰(móu,谋)。 《孟子告子上》:“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种)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指夏至)之时,皆孰矣。”“麰麦”即大麦。《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麰,帝命率育。”这两句诗是说,天帝赐给周小麦(“来”)、大麦,命令武王遵循后稷(周的始祖)以稼穑养育万民的功业。来、麰进入神话传说并与周之延续与扩大联系起来,可见这类作物与人们生活关系之密切。

菽就是豆子,原指大豆,又作豆类的总名。《说文》:“尗,豆也。”尗即菽,段玉裁说,“尗、豆古今语”,“此以汉时语(豆)释古语(菽)也。”《诗经豳风七月》:“禾麻菽麦。”又《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麻之所以列入谷类,是因为麻籽可以充饥。麻籽叫黂(fēn,分)、苴(jǖ,居),又叫枲(Xǐ,喜)。《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大)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称赞)之。乡豪取而尝之,蜇(zhé,哲。等于说疼)于口,惨(也是疼的意思)于腹,众哂(Shěn,审。笑)而怨之,其人大慙(同惭)之。”可见麻籽在贫苦人看来味道还可以,而富贵人是难以下咽的。《诗经七月):“九月叔(拾取)苴”。夏历九月正是麻籽成熟的时候,拾起来“食(Sì,四)我农夫”,可见麻籽甚至是农民们的主要食品之一。(苴、枲又用以指麻。这种植物及其果实同名的情况在古今语言中都是很常见的。)

古书中还时常见到一些有关粮食作物的名称,如粟、粱、稻、禾、谷等。

粟是黍的籽粒。《诗经小雅黄鸟》:“交交(鸟鸣声)黄鸟,无(勿)集于谷,无啄我粟。”后来,则用粟作为粮食的通称。《史记项羽本纪》:“章邯围钜鹿,筑甬道而输之粟。”《韩非子显学》:“磐石千里,不可谓富;象人(俑人)百万,不可谓强……磐不生粟,象人不可使距(拒)敌也。”又:“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

粱是稷的良种。《小雅黄鸟》:“交交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后汉书五行志》:“桓帝之初。京都童谣曰:‘……以钱为室金为堂,石上慊慊舂黄粱。’ ”黄粱则是粱中的上品。

稻在中原地区的种植比上述几种作物要晚,大约起于周代。稻类有黏与不黏的分别,“稻”最初专指黏者,不黏的叫秔(jīng,京。同梗、粳),又叫稴(Lián,廉)、秫(shú,熟)等等。黏稻适于做酒,《晋书陶潜传》:“潜为彭泽令,公田悉令种秫。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稻,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稻。”“稻”作为稻类的总称是稍后的事。

因为稻与粱都是“细粮”,所以二者常常连言以代表精美的主食。例如,《诗经唐风鸨羽》:“王事靡盬(指徭役没完没了。盬:gǔ,古),不能执稻粱,父母何尝(吃)。悠悠苍天,曷(何)其有常。”杜甫《壮游》:“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这是说明唐明皇的斗鸡、舞马所耗费的都是上好的粮食。

禾本来专指稷,后来成为粮食作物的通称。《诗经七月》:“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其中第二个“禾”字即专指稷,而第一个“禾”字则是泛指, “禾稼”二字包括了后两句开列的八种作物(重是早种晚熟的稻,穋是晚种早熟的稻)。人们熟知的李绅《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其中的“禾”字也是泛指。再往后,“禾”又成为稻的专称。黄庭坚《戏咏江南风土》:“禾舂玉粒送官仓”,玉粒即大米,则禾即稻。至今南方仍然保留着这种称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3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