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犬戎族是匈奴吗犬戎后来去哪里了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6 18:51:34

犬戎族是匈奴吗犬戎后来去哪里了

犬戎族是匈奴吗?犬戎后来去哪里了?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其他国家民族与中原地区汉族统治为敌对的情况,最著名的可能就是匈奴了,匈奴在秦汉时期非常活跃,但是自从经历了汉武帝之后,匈奴基本上也就销声匿迹了。不过,很多人比较好奇的是,匈奴的前身会不会是古书上记载的犬戎族?历史上犬戎和匈奴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犬戎,古代部落名,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到西周末期,由于周幽王废嫡立庶,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结果周幽王被野蛮强悍的犬戎族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被犬戎占领。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王朝覆灭。

后世中原王朝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类比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间,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说:“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在唐德宗年间,大臣柳浑对德宗说:“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

‘犬戎’之得名,有一些传说可以追溯。但抛开那些人为的编造,应该是该民族的先祖以犬或者狼为图腾,这才应该是真正的原因。在周朝鼎盛时期,周穆王曾经远征西部。获“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这应该就是俘虏了以白狼、白鹿为图腾的部落。说明在华夏民族的周边,以犬或狼这类动物为图腾的民族是大有人在的。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为秦国的强敌。后来犬戎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研究中国周边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精神和游牧民族的图腾,也必须从古匈奴荤粥和犬戎开始。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于夏末商初被北迁之夏族淳维兼并为匈奴,世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区。匈奴在西汉前期强大起来,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了强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后为汉武帝所败,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公元前119年,将军霍去病在汉军及投降的匈奴人簇拥下“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今贝加尔湖)"。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率众投降西汉。汉元帝刘奭竟宁元年即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王昭君嫁与其为妻,此后60余年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在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匈奴。公元48年,南匈奴醢落尸逐鞮单于率众投降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北匈奴的叛服不定,让东汉下决心摧毁北匈奴。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即公元89年,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封燕然山铭》纪功。 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铁弗人建立过胡夏。

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的历史进程,《史记》、《汉书》均留有些记载。近代西方主流历史学家一般认为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欢以马征战与结盟的混合游牧民族,但只是民族集团而非同种族群。

在历史书上,我们经常看到犬戎。这个民族曾经冲击了西周王朝,最后导致西周国力下降。那么,犬戎后来去哪了呢?是不是后来的匈奴族?

根据文献记载,犬戎族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活跃于今陕、甘一带,是炎黄族先祖的近亲。早在炎黄时期,犬戎族就是炎黄族的劲敌。西周末期,犬戎族十分强大,而这个时候西周却出现了政治危机。

大家肯定知道“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当时,西周的周幽王为了博得爱妃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果真来了,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台,各路诸侯国都不信了,结果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王朝覆灭,中国进入了东周时代。

这里有个故事,就是秦国的诞生。当时,周幽王所在的镐京在今日陕西境内,犬戎攻破镐京后,辖区都被犬戎占领了。那时的秦国还是很小很小的诸侯国,国君秦襄公一路护送周平王抵达东方。周平王非常感激,就给秦襄公开出了一个空头支票,就把犬戎占据的陕西等地划归给秦国。后来,秦襄公就是有了这个合法背书,开始拼进全力打击犬戎。因为 那个时候,不再是为周天子打天下,而是在为自己打地盘。经过秦国几代人的努力,最后将犬戎打败。打败犬戎后,秦国也有了今日陕西的广袤土地。

那么,打败后的犬戎去哪了呢?犬戎的去向主要有三部分。

1、犬戎被秦国打败后,大部分来到了中原,接受了农耕生活,逐步融入到秦国。

2、部分犬戎西迁与秦国继续开战。经过秦穆公、秦昭王几代人的打击,西迁的犬戎继续分化,一部分投降,演变成羌族。还有一部分向北逃窜,到了蒙古高原后,变成了后来的匈奴。

3、还有一部分犬戎余部向南迁移,遭到中原诸侯国的攻击,而最终消亡。

通过匈奴人的迁移过程,我们就知道,犬戎和匈奴是关系很复杂,既有区别,还有联系。

先秦时期的“戎族”为何要来中原,最终又去了哪里?

01什么是“戎”?人们脑海中,“西戎”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新华字典中,“戎”也被解释为“中国古代的西部民族”。

不过,按学界的传统观点,“戎”在早期所指并不明确,更多是一种对族群的泛称,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并不局限于西方。西周时期,关于“戎”存在一些零散的记载,但“戎”族在历史舞台上真正活跃的时期,要数春秋战国。

《春秋》中详细记录着当时“戎”族的存在与分布。北戎、山戎、无终之戎、扬拒之戎、阴戎、骊戎……除了数量繁多、分支丰富外,此时的“戎”族和中原诸国也逐渐“亲密”了起来。据现代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此时的戎族分布于中国内地,东方有鲁西之戎、北方有北戎和山戎,西方有犬戎、骊戎等。离得近了,交往自然也多了,根据史料记载,此时诸戎并没有乖乖待在自己的地盘过小日子,反而和周王室、秦、晋、齐、楚、郑等国都打上了交道。

学者考证中春秋时期的“戎”分布

比方说,在燕山北麓出现的山戎,就曾侵伐燕国,不过也没捞到什么好处,齐桓公称霸后,就借口山戎的入侵行径,大举征伐山戎,结果是“山戎走”。打打杀杀之外,也有一些交融,比如活跃在大原(当今太原市附近)的无终戎,和晋国之间便是有和有战,甚至还曾派遣使者游说晋襄公,最终和晋国达成短暂的结盟。以今陕西省临潼区新丰镇为据点的骊戎则更近了一步,把骊姬献给晋献公做妾,骊姬不仅为夫君生下了奚齐,更是在晋国激起内乱。

“戎”族这样的影响力没能持续太久,到了战国时期,伴随着列国兼并战争,夹在诸侯国之间的戎族或是消亡于烽火狼烟下,或是融于中原族群之中。《后汉书》中清楚记录着戎族的湮灭:

“赵亦灭代戎,即北戎也。韩、魏复共稍并伊、洛、阴戎,灭之。”

此后“中国无戎寇,唯余义渠种焉”。

电视剧《芈月传》中,翟骊虽能带着一众人马,肆意穿梭于列国间,骚扰他国,搅动政局,但是义渠戎也没逃脱悲剧结尾。公元前272年,义渠戎被彻底消灭,原有的领地也被秦昭襄王设成了北地郡,成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到了两汉时期,戎族基本消失。

电视剧《芈月传》截图,义渠王

《左传》中还记录着一个故事,周大夫辛在伊川看到有人披发而祭,痛心感叹这是戎人的行为,此地的礼仪已经消亡。这个故事被后世称为“伊川叹”,用于指华夏礼仪的衰微。这么来看,“戎”族相对于中原诸国来说,像是“野蛮人”般的存在。

但是,戎人真的如此“落后”吗?据考证,“戎”这个族称在起初并非恶称,只是用于区分族群来源的不同,不带什么情感色彩。再者,“戎”的文化水平并不落后,他们在和华夏杂居、通婚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交流,甚至戎族的上层也能得到很好的教育。

戎族的生产、礼仪、饮食、服饰等也都有独特之处。比如,相较于中原的农耕经济,戎族处于农、牧、狩猎混合的复合经济形态,但更侧重游牧。戎人饮食结构上也更喜欢肉类而非谷物,服饰上也出现了被发衣皮、戴覆面饰等不同于华夏民族的习惯。

不过,当下学界对“戎”族的出现、发展、变化等还没能形成完全统一的观点,等待更多考古发现的佐证。

换句话说,戎族,依旧神秘。

02戎人,为何来中原?中国人素来眷恋故土,喜欢念叨一句“安土重迁”。但对戎族而言,迁徙不是什么稀罕事。历史上戎人曾大大小小迁徙多次,基本上都是朝着中原来。他们迁徙的原因,按现在的话说,一是“天灾”,二是“人祸”。

所谓天灾,也就是气候的变化。干旱等突变性气候条件被视为迫使戎人举族迁徙的首要因素。也有一种观点,西周初年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寒冷期,干冷的气候极大程度上干扰了戎人的生活生产,他们不得已向东南迁徙,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戎族对中原的入侵自然也就发生了。

“人祸”则指向中原诸国和戎族的“相爱相杀”了。一般认为,戎族和诸侯国的互动频繁而丰富,二者的关系也涉及敌对、朝觐、结盟、归附、婚姻等等。但其中,“战争”是绝对的主线。戎族时不时骚扰中原诸国,掠夺财物,列国也曾征伐、驱逐戎族。春秋之际,中原本就是群雄割据、诸侯争霸,戎族这么一掺和进来,不免卷入各国争斗。

其中,陆浑戎的迁徙和登台很具有戏剧性。陆浑戎,最早栖居在瓜洲(今日的敦煌),由允姓戎和姜戎两支组成,公元前638年,陆浑戎迁徙到了伊川。《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文载:“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伊川大致位于今天的洛阳市附近,山遥路远的,陆浑戎为何举族跋涉千里?

《左传·襄公十四年》中记载着陆浑戎首领的血泪控诉:

“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也就是说,当时秦国为了发展实力,扩展疆域,从而驱逐陆浑戎。

好在“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惠公便是晋惠公,也就是说,晋国不仅接纳了陆浑戎,还将他们安置在了伊川。

据考证,被晋国安置的是陆浑戎中的姜氏部族,而另一支允姓部族也迁移到了今天的嵩县伊河岸边的田湖镇东北。

纪录片截图,陆浑戎大致的位置和处境

至于晋国接纳陆浑戎的原因,学界有着不同揣测。有的说,这是晋国的战略布局,企图“西以塞秦人东下之路,南以御楚师北上”;也有说法是,陆浑戎东迁,秦国是最大的受益者,至于晋惠公,纯粹是因为曾经战败被俘,被释放后不得不答应秦国的要求,接下这块“烫手山芋”。

被迫也好,自愿也罢,晋国的确应该为这个决定感到庆幸,事实证明,陆浑戎归晋后,成为晋国有利的同盟伙伴,为晋国后期称霸提供了很大帮助。

“崤之战”就是一个例证。在这场秦晋争霸的战役中,曾受晋国恩情的姜氏陆浑戎和晋国联合作战,帮助晋国最终获胜。据考证,陆浑戎所占据的地区,是今河南陕县至嵩县,黄河以南秦岭山脉以北的一大块地盘,这正是秦国东出的要道,一方面有着庇佑恩情,另一方面晋国国君也不时赠给陆浑戎财物,这让早期的陆浑戎“死心塌地”地做着晋国的“小弟”。正是凭借和陆浑戎的友好关系,晋文公才能够全力追逐霸业,而不担心腹背受敌。

不过,夹在秦、晋、楚三个大国之间,陆浑戎的日子也不大好过,有人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夹缝中求生存。陆浑戎充分发挥了游牧民族的圆滑,周旋在列国和周王室间,曾被周天子封爵。但楚国非等闲之辈,楚庄王更是借征伐陆浑戎之际,“观兵于周疆”,顺势陈兵在周天子的国都之下,这才有了后世闻名的“楚王问鼎”一说。春秋末年,权衡局势后,陆浑戎开始亲近楚国,晋国一看,这哪儿成,顺势找了个借口,兵指陆浑戎。公元前525年,陆浑戎被晋国攻灭。

据估算,陆浑戎在伊川差不多生活了一百一十余年。2013年以来,洛阳市伊川县附近的徐阳墓地现世,让“陆浑戎”的名字穿透历史的浓尘厚土,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专家们推测,伊川徐阳春秋墓地,有可能是姜姓陆浑戎聚族埋葬的场所。2020年8月初,又一座陆浑戎王级大墓在徐阳墓地被发现,一同出土的编钟、编磬等珍贵文物,不仅再次证明了几千年前陆浑戎的东迁,也悄然耳语世人,戎族于浩瀚的中华历史而言,绝非“来过而已”。

陆浑戎大墓出土的编钟

03戎,去了哪里?汉代之后,史书中很难再找到各个戎族的记载。秦统一中国后,曾出现将匈奴、西羌等部族一并算作“戎”的现象,但这被视为称呼的沿用,也就是秦国先兼并诸戎后讨伐匈奴,所以干脆把“戎”这个称呼顺便用在了其他部族之上。伴随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代表的四夷观念的出现和成熟,“西戎”基本上成了西方异国、异族的代称。

也就是说,正儿八经的戎族已然不在。那他们去了哪里?

多数学者认为,各戎族要么被诸国所灭,更多是融合在了中原族群之中。

其实,虽然国度覆亡,但不少戎族的族人还是存留了下来。比方被晋国消灭的陆浑戎,史料记载,其民众逃亡到了甘国(今洛阳市宜阳县东南)安身。此外,今天四川什邡市西北的蓥华山(古称章山)有“女几山”之名,从章山流经广汉到金堂县会合湔水而流入沱江的鸭子河,其实被称为“洛水”,而这很可能就是陆浑戎迁居四川广汉地区后所带去的名号。

蓥华山风貌

逃难避险、迁徙求存,戎族终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

还是拿陆浑戎来说,虽然湮灭在兵刃之下,但其后三家分晋,原本被晋国占据的陆浑领地归属到了韩国之下,而秦灭韩国后,这些领地又到了秦国手中。西汉之时,这些领地被设立成县,史书记载,正是因为“本陆浑戎所居”,得名“陆浑县”。《水经注》有文“伊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陆浑西山,即陆浑山者也。”

考古学家考证,当今伊川、宜阳县交界处的顺阳河就是古代所说的涓水,而今宜阳县的黑山就是陆浑西山,也就是古时的陆浑山。到了南北朝时期,陆浑县被分成了南、北陆浑县,虽然宋时的记载相对混乱,但根据明清时期的史志记述,北陆浑大致位于县东北40里的古城村(今田湖镇古城村),南陆浑则在陆浑村(今田湖镇陆浑村)。而在今天的地图上,仍然可见“陆浑镇”“陆浑村”“陆浑水库”等地名。

当今地图上的陆浑镇、陆浑水库

区位之融外,中原族群和戎族的文化也走向共融。一方面,在交往中,华夏诸国的封建制度逐渐影响戎族的社会发展,戎族也开始学习中原人的生产方式,甚至于学习中原文化,戎子驹支在迁入中原后还曾赋《清蝇》一诗。另一方面,戎族带来的牲畜、畜牧知识、骑射技术也化为奉与中原的物资和文化馈赠,而伊洛地区出现的洞室墓则反映了戎人丧葬习俗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有趣的是,学界曾围绕戎族和华夏的区别展开论争。有一种观点,从起源来看,殷商、周也是戎族,那戎族也可以算作华夏。甚至有学者直接论断,春秋时代的所有异族,都和黄帝同出一系。争论的一种结果是,戎族的起源确实和华夏有关,但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帮助分析他们的归属。

那个令汉帝国畏惧的草原帝国匈奴,后来怎么样了?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匈牙利人,就是西汉时期,被汉武帝吊打的匈奴人。除了名字有点相似外,其实这是没什么根据的。之所以他们这么认为,那是因为现在的匈牙利人,也喜欢吹唢呐,也喜欢剪窗花,这跟我国陕北地区的习俗十分相似。除此以外,根本找不到任何匈奴人和匈牙利人之间的联系。按照历史记载,被汉朝打残了的匈奴人,一部分向西迁徙,去了欧洲,还有一部分南下,与中原民族逐渐融为一体。
?


匈奴在先秦时期崛起,西汉初期最为壮大。其实早在先秦时期,我们就已经知道匈奴的强大。最早要追溯到西周的犬戎族,那个时候周幽王为了让自己的媳妇儿笑一笑,玩起了烽火戏诸侯的把戏。学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馀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尚矣,其世传不可得而次云。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其世传国官号乃可得而记云。

《史记》诸侯王们屁颠屁颠地赶过来镐京,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周幽王对抗犬戎族。结果发现周幽王居然在骗他们,狼来了的孩子上演了,这帮诸侯不愿再来。
?


等到犬戎族真的来了以后,周幽王的烽火再也起不了作用,周幽王被杀,镐京被犬戎族攻占,西周自此灭亡。这里的犬戎族就是匈奴的前身。到了战国时期,赵国、燕国和秦国都曾经为了防备匈奴,各自建立起了长城。尤其是赵国,正是因为与匈奴人的交战中,学会了匈奴人的战法,赵武灵王根据这些东西做出改革,实行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军力强盛了起来。战国时期的匈奴人,所统治的范围包括了现在的蒙古国、西伯利亚、东北等地。

在赵国李牧的打击之下,匈奴人安稳了十多年。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匈奴又被他给打击了一波,河套地区被蒙恬攻占,由蒙恬镇守,匈奴人为此长期不敢南下。始皇帝更是将各国长城连为一体,以此抵挡匈奴人南下。西汉初期冒顿单于杀父自立,开始了匈奴的扩张之路。在击败了东胡大军以后,冒顿单于所统治的匈奴异常强大,甚至再次攻占了河套地区,并以此为基地,不断南下骚扰汉朝。刘邦刚刚一统天下,哪里答应,立刻带兵亲征。结果被冒顿单于给重重围困,差点被活活饿死。最终只能选择与之和亲。
?


汉武帝时期,匈奴人被胖揍了一顿。70年以的时间里,汉朝一直跟匈奴以和亲的方式相处,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可是到了汉武帝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汉骠骑将军之出代二千馀里,与左贤王接战,汉兵得胡首虏凡七万馀级,左贤王将皆遁走。骠骑封於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

《史记》汉武帝是匈奴的煞星,他上台以后,为了夺取权力,主动开始了对匈奴的战争。由卫青和霍去病等人领导的北伐军,打得匈奴丢盔弃甲。
?


卫青收复了蒙古河南地区,霍去病夺回了河西走廊地区。十多万匈奴人望风而降,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立了武威、酒泉、敦煌以及张掖四个郡,以此作为与西域沟通的渠道。此后卫青和霍去病更是分兵两路,全歼匈奴左贤王7万多人,封狼居胥山,从此匈奴一蹶不振,在汉武帝时期,再也不敢南下。漠南之战、河西之战以及漠北之战,打得伊稚斜单于彻底失去了与汉朝争雄的想法。

不过由于他们是游牧民族,而汉朝是农耕社会。汉朝始终只能以防守为主。到了汉武帝晚年,他意识到怎么打都无法彻底消灭匈奴人,这才想到了止戈为武,重新恢复了和亲制度,而匈奴被汉朝打得老实了以后,终于也放弃了南下,与汉朝结好。
?


内乱不断,匈奴没时间南下。伊稚斜单于在位期间,匈奴人被汉武帝打得丧失了民族优越感。这个时候一部分匈奴人已经进入汉朝的领地,与汉民族融为一体。剩下的一部分,则继续在北方,不过这个时候的匈奴开始了内乱阶段。公元前60年,虚闾权渠单于死后,右贤王屠耆堂被立为握衍朐鞮单于。结果导致匈奴内讧不断,他本人也被击败后自尽。

公元前58年,虚闾权渠单于的儿子稽侯栅被立为呼韩邪单于,他上任以后,击败了握衍朐鞮单于,并且逼死了他。屠耆单于自立为单于以后,击败了呼韩邪单于。不久之后呼揭王又自立为呼揭单于,右奥鞮王自立为车犁单于,乌籍都尉亦自立为乌籍单于。这么一来,匈奴同时期出现了5个单于。公元前54年,郅支单于击败了呼韩邪单于,占据了漠北王庭。呼韩邪单于无奈之下,只好向汉朝称臣,这就是南匈奴。

北匈奴郅支单于退到了中亚康居,也就是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地区。呼韩邪单于这才重新得以占据漠北王庭。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带兵出征北匈奴,击杀郅支单于,清除了北匈奴对西域地区的干扰。此后东汉时期,南匈奴多南下向汉朝称臣,而北匈奴始终与西域都护之间,在西域互相征讨。
?


?东汉西晋以后,匈奴人纷纷南下,逐渐落寞。东汉末年,南匈奴人多生活在河套地区。董卓时期,南匈奴内乱再起,汉朝也没时间管他们,他们一部分南下趁机到中原抢掠了不少百姓。曹操一统大北方以后,南匈奴再次归附曹操。曹操将南匈奴一分为五,安置在了平阳郡,单于王朝宣告结束。

西晋时期,爆发了八王之乱,这个时候匈奴人南下,五胡乱华的局面终于出现。五胡中匈奴人的数量是最多的。元海寝疾,将为顾托之计,以欢乐为太宰,洋为太傅,延年为太保,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事,置单于台于平阳西,以其子裕为大司徒。元海疾笃,召欢乐及洋等人禁中受遗诏辅政。以永嘉四年死,在位六年,伪谥光文皇帝,庙号高祖,墓号永光陵。子和立。

《晋书》公元4世纪,匈奴人刘渊在并州起兵,建立了汉国,占领了不少地盘。此后他的儿子刘聪更是攻占了洛阳和长安,灭亡了西晋王朝。公元318年,靳准又杀死了刘聪的儿子刘粲,刘曜在长安称帝,改了国号为赵,并且灭了靳准一族。羯族人石勒又擒杀了刘曜、刘熙父子灭了赵国。匈奴人自此衰落,鲜卑族人逐渐强大,并且攻占了蒙古高原,匈奴人逐渐开始分散,从此没了气候,逐渐与各族人民融合在了一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2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