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为什么去四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石达开从天京出走后,历时7年,转战了15个省,最后决定去四川。但是石达开还没有进入四川,就在大渡河边全军覆灭。
(石达开剧照)
说起来,石达开去四川,并不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历史上在四川建立的政权,没有一个能够发展成全国性的政权(当年刘邦从汉中出发,最后获得了天下。但严格地说,汉中并不属于四川,同时刘邦获得天下也有些侥幸),而且这些政权没法长久就会灭亡。在石达开之前,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件事,石达开本人也是很清楚这一点的。可以,为什么他还要贸然去四川?以至于还没有走进四川,就全军覆灭。石达开这样做,不是自取灭亡吗?
要搞清楚石达开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错误选择,我们得看看石达开从天京出走的一些情况。
其实,石达开虽然从天京出走,和洪秀全分开了,但是他的做法一直非常奇怪,是历史上别人从来没做过的。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者,如果离开了之前的首领,一定会选择称王、称帝之类。比如武臣离开陈胜,自封为赵王。刘秀离开刘玄,也是明确地亮旗帜称帝。
为什么离开了之前的首领,要选择亮旗帜称王称帝呢?因为这样一来,才会给世人一个明确的信号,世人才知道,跟着你干,是有奔头的。将来你做大当皇帝了,好歹自己可以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就算战死了,妻子儿女也可以沾光得福荫。
可是,石达开一直没有明确亮旗帜。这实际上也是石达开最后力量越来越小,队伍越来越少,以至于全军覆灭在大渡河边最重要的原因。
(洪秀全剧照)
那么,石达开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我认为,这是由石达开自身的性格决定的。
石达开是个很讲江湖义气的人。当时他之所以加入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就是因为洪秀全亲自上门邀请他。他出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想法,支持洪秀全而加入了。虽然加入了,但其实他从来不信洪秀全拜上帝教那一套。在天京事变中,洪秀全猜忌、限制,乃至打击他的做法,让他非常生气,因而才负气离开。
总之,石达开身上更多的是江湖义气,而不是古代知识分子具有的那种忠孝思想。如果他有忠孝思想,那么他就应该极力拥护洪秀全。不管洪秀全做得对,还是不对,他都不该评判。而且,他还要反复收敛自己,树立洪秀全的权威。就像当年萧何为了树立刘邦的权威,“自污”自己一样。如果他这样做,洪秀全一定不会猜忌他,他也不用离开天京了。
具有忠孝思想的人,还有一个反面极端,就是自己做大当王,让别人忠于自己。石达开要是这样,他离开洪秀全后,就应该明确亮旗帜,称王或者称帝。
但是,因为石达开是江湖义气,他觉得他离开洪秀全,是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如果离开洪秀全后,自己占山头,亮旗帜,那样的话,别人一定会说他动机不纯。他可不想受别人这个话。
因此,石达开离开天京后,一直以太平天国“通军主帅”的名义作战。而且,他的每次作战,都是为了配合太平天国的主力部队来进行的。包括他进攻浙闽,包括他发动宝庆会战,都是为了牵制清军,让清军无法一心一意地围剿天京。
石达开这种配合太平天国主战场的行动,所起的效果是明显的。太平天国能够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等重大胜利,都是因为石达开牵制了清朝大量兵力的缘故。
(李秀成剧照)
不过,石达开虽然极力牵制清朝的兵力,为太平天国主力减压。但是,洪秀全却并不买石达开的账。无论是石达开进军浙闽,还是宝庆会战,洪秀全都没有派军援助石达开。不但没有派军援助他,而且还把李秀成、陈玉成、杨辅清等大将纷纷从石达开身边调走,让石达开越来越缺少大将,因此多次打仗都不胜。
就算这样,石达开也从来没有埋怨过洪秀全,依然想办法积极配合洪秀全作战。而他之所以去四川,也正是配合洪秀全的表现。
虽然去了四川后,无法做大。但是石达开从来没想过要做大。他想的也就是去了四川后,能够把战场拉开,和太平军主力互为犄角,从而有效地牵制清军。同时因为有山川之险,他可以确保不败,再不会出现宝庆会战那样的惨败。只要太平军主力能够做大,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石达开实在是一个无私的人。但是他的无私,却并不能在战场上转化为胜势,以至于最终全军覆没。而直到全军覆灭之际,石达开依然在讲江湖义气。他毅然自行前往清军军营,和清军谈判。希望用自己的命,保护最后的两千将士不被清军屠杀。
可惜,虎狼一样的清军,最终不但杀了他,也杀了那两千将士……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史》《清史稿》)
石达开折戟之战?10万精锐被打残狼狈逃回老家避难
1855年1月,翼王石达开督师湖口,在城上指挥千军万马,将曾国藩、胡林翼等中兴名臣打得怀疑人生,西征军全线反攻,三克武昌。1856年3月,石达开坐镇樟树,指挥水陆两师,击败周凤山领导的湘军陆师主力,将曾国藩围困在南昌孤城,可谓是战神一枚。
1857年5月,自认为功劳大、威望高、能力强的翼王石达开(时年26岁,年轻气盛)受不了洪仁发、洪仁达两位草包之掣肘,偷偷溜出天京,来到安徽无为州,并发布告示:“为此行谆谕,遍告众军民;依然守本分,照旧建功名。
或追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一统太平日,各邀天恩荣。”可知,石达开对自己能力还是非常自信,他认为可以打开一片新天地,一统天下。翼王如此雄心勃勃,追随者自然很多,曾锦谦、张遂谋、赖裕新、傅忠信等已声名显赫之战将,悉数追随,麾下精兵10余万。
李秀成在《自述书》中如是说:“带走合朝文武,精兵良卒”,搞得自己在桐城无兵可用。召集兵马后,石达开首先进入江西作战,去挽救自己打下的基地,可进展不大。林启荣在九江战斗,黄文金在湖口镇守,两者均希望翼王能够前来协助,可石达开硬是不理会,也许是讨厌他俩不追随自己创业吧。
石达开跑去江西腹地,去玩攻坚战,自然是没戏,毕竟所部缺乏攻城利器。接着,石达开跑去浙江混。去浙江干嘛?学界有两种说法:一是建立闽浙根据地,与天京互为犄角,同时打开海外通道。二是去浙江裹挟民众,积蓄物资,然后去四川建立根据地。从后来翼王之事迹看,后者可能性比较大,他终极目标是四川。
浙江也不好混。石达开聚众10余万杀进浙江,首战是四省枢纽衢州。,衢州守军区区5000余团练,援军则是三流将领周天受所部2000余人,根本不足为惧。若是不出意外,石达开纷纷拿下衢州,可结果大跌眼镜,石达开攻坚战稍微遇到挫折,直接采取长围战术,试图困死守军。
这就有意思了,石达开带着10余万兵马,在没有固定基地与充足给养之情况下,玩“长围战术”,只能是将自己陷入绝地,结果惨败,被反杀。浙江混不下去,石达开去福建,去找自己的部下杨辅清。
杨辅清在福建进展顺利,一路高歌猛进,战果累累,与上司翼王形成鲜明对比。如此,两者在进军策略上存在分析,杨辅清害怕石达开夺权乃至谋害性命,于是跑回天京。洪秀全也够意思,直接授予杨辅清“中军主将”职务,明摆着是在拉拢人心,与石达开抢夺人力资源。
浙江混不下去,福建也是一样,石达开不但未能打开局面,还将杨辅清辛苦打下之地盘丢光,他只好返回江西,回到曾经给自己带来无限荣光之处。不过,石达开并未伤及元气,还乘着陈玉成、李秀成与湘军大战湖北、安徽之际,得到休整、补充,并在赣南取得不小战果。江西并非久留之地,更不是建立基业的地方,石达开决定去四川,效仿刘备,建立川蜀根据地。
翼王石达开进入四川之计划,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湖南巡抚骆秉章、师爷左宗棠等人早已获悉,并做好相应部署,准备在衡阳截击石达开军团。但是,翼王石达开进军速度太快,又多次变更进攻目标,时聚时散,大范围内玩机动;刘长佑、刘坤一叔侄俩被耍得团团转,被牵着鼻子走。
1859年5月,翼王石达开三路大军云集宝庆城下,麾下兵马30余万,左宗棠被打得措不及手。当然,石达开打宝庆也是战略失误,本来打算去四川,非要半路攻城,真是搞不懂他在想什么。
石达开30余万兵马,自然是吹嘘出来,其中非战斗人员很多。那么,石达开在宝庆城下究竟有多少兵马呢?最多也就10万,其余就是随军家属。屯驻宝庆城下,石达开三路合围:西路是赖裕新部骑兵,骁勇无敌;东路是傅忠信,主要是步兵,少量骑兵协同;石达开、曾锦谦率南路,为绝对主力,也是大本营。
宝庆三面环水,有资江阻隔,易守难攻,所谓是“纸糊之长沙,铁打之宝庆”,这对拥有水师协助的左宗棠相当有利。不过,宝庆城内兵马不多,算上新招募的团练也就2万出头,压根不是太平军对手。
所以,交战初期,石达开屡屡获胜,守军一旦主动出击,必然会被吊打。官文在奏折中说:“湖南各军,皆百战之余,尚不能决其必胜。”并上奏咸丰,希望曾国藩再次出山协助,当然不是来两湖,而是去四川,准备去哪里截杀翼王。
顺带说,还好石达开失败,否则曾国藩就彻底玩完了;去四川,攻破金陵之重任自然轮不到他,也就没那么“曾吹”了。从5月围攻宝庆到7月初,石达开明显占据上风,可缺乏水师,攻坚战损失还是蛮大。
石达开再次犯下大错,他犹犹豫豫,没有强攻宝庆,拿出必胜之姿态,不惜一切代价攻破城池,活捉骆秉章、左宗棠,而是采取“长围战术”,效仿湘军围困九江之经验。
这就有意思了,石达开大军没基地、没后勤,一天粮食消耗120000斤,弹药数千担,怎能玩“长围”?所以,七月初开始,石达开便不再攻坚,而是“打援”,与增援宝庆的刘长佑、李续宜所部百战精锐2万余人浪战。
可以说,石达开是在玩“围点打援”,此战术虽妙,可不适合没有后勤与增援的太平军。陷入拉锯战后,太平军士气低落,屡次出击均无多少战果,还被湘军击杀不少。7月底,李续宜留下部分军队协助刘长佑屯驻大营,抵御石达开正面进攻,自己则亲率精锐骑兵配合水师,成功渡过资江,杀向太平军防御薄弱的北面,连踏营垒十余座,打通宝庆与外界之联系。
李续宜渡过资江,抄袭翼王后路,石达开匆忙派赖裕新率骑兵回援,可还是晚来一步,西面营垒被踏平48座,阵地丢失。石达开仅剩下南面、东面两座大营,合围宝庆计划失败。然而,石达开依然呆在城下,继续浪战,没有及时撤离,结果被李续宜、刘长佑击败,数万精锐阵亡。悍将刘长佑对其展开追击,将石达开赶回广西贵县老家。
此战,石达开麾下10万精锐耗尽,还被刘长佑赶回老家,丢尽颜面,也宣告翼王军事生涯走下谢幕。不久,童容海等率20余万将士(多是散兵游勇、天地会之流)北上,脱离翼殿,石达开差点成孤家寡人。
翼王石达开的自述中, 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达开久想占据四川省”。这是石达开入蜀思想的一个明确的表白。当然,石达开夺取四川的努力最终是失败了, 石达开本人也于一八六三年六月在成都英勇牺牲。
从历史的角度看,四川虽然有过许多军事割据、独立称雄的例子,但是,历史上四川军事割据成功的先例都是建立在在中央政权遭到极大削弱、无暇西顾,或是根本就没有中央政权的情况下,取得成功的。例如:汉高祖刘邦、三国时期刘备、西晋时期的李特、五代时期的王建孟知祥以及明末的张献忠等。
其实石达开在很早就提出四川的重要性,有记载说: “ 杨秀清出广西全州时,,已有窥窜江宁之计,石达开劝令先行入川,再图四扰。”以后, “ 洪秀泉(应为全, 笔误) 等王贼兵马统至, 围困常( 长) 沙。…… 天王洪秀泉( 全) 心欲到南京, 杨、维( 韦)、石三王察复:“南京长江浩荡,四围涌水, 现在并无船只,寸步难行。”洪秀泉( 全) 云:”如是何处安身?“三王云:”只好到四川。“这应该是第一次提出到四川。
天京事变后,只剩下石达开和洪秀全,洪秀全在利用石达开稳定了夭京的政局和困难的军事形势之后,就以“ 翼主劳苦功高,宜留辅弼” 为名,逐渐“ 不授以兵事, 留城中不使出” , 而“ 专用安、福二王。”对石达开采取了两面派的手法和软禁性的措施。
后来为了避免革命队伍内部的再一次大火拼,石达开才不得不离开洪氏集团,逃出了天京城——不逃想等死差不多。他在给洪秀全的一封信中说: “ 臣虽西奔, 仍为天朝戮力, 苛得于川、滇、黔、湘之间, 扬天朝之族, 而宣太平之威德。” 石达开出走,为何是选择四川呢?
从整个战略全局来分析,石达开那时挥军入蜀恰到好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成战场的情况下,四川,客观上成为了清政府必守的战略重点。
在经济上, 四川是维持清军主力的重要地方。在军事上当时的川军, 则是比较差的,,不能打,也没有打过较大较硬的仗。要以如此川军来抵挡石达开部太平军,其获胜希望微乎其微了。所以,当石达开西进战略企图明朗化之后, 清政府官员纷纷断言: “ 蜀中兵力恐不足以当此矩贼”,咸丰皇帝也看到了这一点,,说是: “ 川兵疲玩已久, 毫不足恃。”
一进四川,有钱拿,对手又不是湘军,如此划算的买卖,石达开肯定会做的。
石达开在大渡河的失败,有其必然性。因为这是一支没有先进阶级领导, 不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农民起义军,最终是要失败的。另外石达开在抵达紫打地后,因为连日大雨,河水暴涨,无法及时渡河这一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2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