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北京天安门本来叫什么名字朱棣为什么要建造天安门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6 18:07:05

北京天安门本来叫什么名字朱棣为什么要建造天安门

北京天安门本来叫什么名字?朱棣为什么要建造天安门?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我们知道现如今的故宫是修建于明朝时期的,也是明清两朝的皇宫,而故宫有多处大门,其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天安门”了。天安门算是正门,不过天安门这个名字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吗?故宫在最开始修建的时候,这个门叫什么名字?明朝时期又为什么要修建这样的一个天安门,有什么寓意吗?

紫禁城最初是朱棣建造的,他夺取了侄儿朱允炆的皇位以后,声称朱允炆将南京的宫殿全都烧毁了,所以便迁都北京,在这里仿造南京的宫殿格局,打造了后来的紫禁城。

至于天安门,其实也是仿造南京的承天门建造而成。朱棣称帝以后,明朝实行两都制度,所以南京和北京都是名义上的都城,都有相应的官员建制。只不过南京这边大多都是打酱油的。天安门的雏形,其实就是承天门。

朱元璋在南京打造的辉煌宫殿,真的被朱允炆烧了?

要么说朱棣这个人还是比较无耻的,他从北京一路打过来以后,不仅灭了朱允炆,而且还剥夺了南京政治权力中心的地位。但是他不好明说啊,所以在进入南京以后,将几个重要的宫殿都给烧毁了,而且还声称,是朱允炆为了自焚,所以才顺带着烧毁这些宫殿的。

有些电视剧为了吸睛,居然还将这件事拍了进去。所以说南京的故宫原本规模宏大,完全不输给北京的故宫,现在去看看,就只剩下一几间小房子了。

当然朱棣也没有把所有建筑都给烧毁,他还是留下了一些建筑,方便在这里的大臣们办公。其实这哪里是办公的地方,简直就是受罪的地方。

一来在南京办公的这些尚书、侍郎一点权力都没有,寒窗苦读十多年,如果被派到南京来,就算是比较倒霉的了。

二来因为明朝政府的不重视,所以导致南京的故宫建筑两百多年都没修葺过一次,破败不堪的样子实在是令人心酸。

南明弘光政权成立以后,朱由崧连忙要求大兴土木打造宫殿,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过去的宫殿已经成了两百多年的危房,让皇帝住危房有点不合适吧?

朱棣仿造南京承天门,打造了北京承天门。

朱棣建都北京以后,逐渐开始扩大规模修建故宫,这就是明清两朝沿用了五百多年的故宫。不过建成以后,朱棣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满意,原来是少了一个承天门,所以缺少相应的霸气。

所以朱棣就吩咐手下人,开始打造一个跟南京一模一样的承天门。据说规模和建制要比南京那个宏伟气派的多。

这个承天门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天安门雏形。承天门历经两百多年风霜,一直等到李自成打入北京城以后,他原本想要子这里做皇帝,所以不仅没有损毁宫殿庙宇,反而打算着手修葺。

结果山海关一战战败以后,李自成连滚带爬地退出了北京城。他在退出北京城之前,做了一件让人恶心的事情,那就是焚毁故宫。

所以李自成必须要钉在耻辱柱上,光这件事也看得出来他不可能成为一国之君。李自成一把大火,把偌大的紫禁城烧的就剩下个武英殿,不过幸运的是这把大火没烧多久,所以承天门也是保留下来了。

顺治入关以后,重修紫禁城,也重修了承天门,并且将承天门改名为天安门。于是天安门一直被沿用至今日,成为世界著名的古建筑。

天安门屹立600多年,见证了明清两代历史。

说起来,能够一直屹立不倒的建筑,长达600多年的还真不多。天安门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所以天安门的历史地位多么重要,可想而知。

从明成祖朱棣夺取了天下,在北京建都,天安门就已经出现。一直到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没有毁坏天安门。顺治皇帝入京以后,将承天门的名字改成天安门,预示着改朝换代的意思。

一直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他们这些强盗架着大炮炮轰天安门,使得天安门损毁严重。此后慈禧太后也无暇去修复天安门。新中国建立以后,才开始着手修葺工作。

我们现在见到的天安门,是中华民族600多年历史的见证者。它一直屹立不倒,就是想看到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崛起的那一天。

天安门是哪个朝代建的 “天安门”是什么时候建造的?

1、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2、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后,曾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和20余万民夫,修建南京城。洪武25年,朱元璋着手在金水桥外建造端门和承天门。朱元璋死后,朱棣以“靖难”之名,挥师南下,用武力夺取了侄儿朱允炆的皇帝宝座。

3、为了对付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朱棣萌生了迁都北京的念头。永乐十四年,他召集工匠开工修建北京宫殿。永乐十九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

4、也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北京的天安门得以修建。天安门原名为承天门,寓“奉天承运,受命于天”之意,建于永乐十八年,其设计者是当时的建筑大师蒯祥。

天安门的来历?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作为北京和中国的象征,为全国和世界人民所瞩目和向往,它的庄严肃穆的图形是我国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

扩展资料:

地位价值

天安门在明、清两朝是皇帝颁发诏令之地。称为“金凤颁诏”,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和皇帝父母进宫,都要启用天安门。只有每年祭天、祭地、祭五谷时,才由此门出入。

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秋审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同时,还是“金殿传胪”的场所。

天安门城楼外观稳健持重,又不失美丽的曲线,实在是古代建筑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其结构布局巧妙、建筑工艺精湛,凝聚了中国上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创造,集中体现了他们高超的建筑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史上辉煌的杰作,也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象征。

1949年以后,天安门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并被设计入国徽。天安门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还是新中国的象征和无与伦比的政治瞩目和神往,成为了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安门

天安门的来历

天安门名称的由来
天安门,作为北京和中国的象征,为全国和世界人民所瞩目和向往,它的庄严肃穆的图形是我国国徽的主要组成部分。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它的设计者是明代著名的建筑匠师蒯祥。蒯祥出生于苏州吴县的鱼帆村,世袭工匠。明永乐十五年,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年仅21岁的蒯祥作为朱棣的扈从人员也来到北京。他根据皇帝旨意,经过4年努力,在1421年设计并建筑一座雕梁画栋的木构牌楼,这是最早的天安门,原名承天门。1457年7月,承天门被大火所焚。8年后,明英宗命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白圭请蒯祥出谋划策,建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明末,承天门又被焚毁。1651年,又重新修建,新建城楼高33.7米,广9间,进深5间,以示皇帝的尊严,并改称“天安门”。这个名称沿用至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1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