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真的没有科学家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提起清朝,大家一定会想起闭关锁国、积弱积贫、科技落后的晚清形象。的确,科技是清朝的一块短板。清朝入关后,科技加速衰落,已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清朝没有杰出的科学家。
——清朝有数学家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枯燥无比的学问,对逻辑思维有着极高的要求。习惯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的中国人,似乎在学习数学上没有格外突出的地方。
但是清朝依然有杰出的数学家。
比如,明安图。明安图,字静庵,蒙古族人,生于1692年。明安图18岁时被选入钦天监,跟随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和天文学。之后50多年,明安图一直在钦天监进行科学研究,这让他成为一名很有成就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在数学上的最高成就,是论证了三角函数幂级数展开式和圆周率的无穷级数表示式等九个公式,成功地解析了九个求圆周率的公式,写成《割圆密率捷法》一书。
比如,汪莱。汪莱,字孝婴,安徽歙县人,生于1768年。汪莱毕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在方程根、弧三角形、勾股形、 平圆形、弧矢关系、代数方程理论等方面研究颇深,特别是提出在求解方程时方程根不只有正根,还有负根,并设96道例题加以证明,是中国数学史上关于方程根研究的一个突破。
比如,李善兰。李善兰,字竟芳,浙江海宁人,于1811年。李善兰创立了二次平方根的幂级数展开式,研究各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代表着19世纪中国数学界最重大的成就。他还提出了著名的“李善兰恒等式”,驰名中外。
——清朝有化学家
虽然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就创始和应用了将药物加温升华的制药方法,即“炼丹术”,但毕竟这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化学。18世纪以来,近代化学在欧洲出现,中国在这方面却是一片空白,直到清朝化学家徐寿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
徐寿,字生元,江苏无锡人,生于1818年。徐寿出身富裕家庭,但从小对科举考试没有兴趣,迷恋起了科学研究,“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他长大后,来到上海,认识了数学家李善兰,并通过学习《博物新编》,走上了科研之路。
徐寿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从事翻译工作17年,期间翻译了大量化学著书籍。为了把化学元素翻译成汉语,他创造性地把化学元素的英文读音中的第一音节译成汉字,作为这个元素的汉字名称。徐寿采用的这种命名方法,后来被中国化学界接受,沿用至今。
1881年,徐寿在大名鼎鼎的《自然》刊登了一篇题为“声学在中国”的文章,文章以实验为根据,推翻了著名物理学家约翰·丁铎尔在声学中的定论,纠正了伯努利定律。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自然》发布论文。
徐寿还在江南制造总局火药厂,成功地采用铅室法研制出硫酸和硝酸——这是生产无烟火药的主要化工原料。
徐寿的化学研究事业,影响和传递给了他的次子徐建寅。
当徐寿死后,徐建寅于1900年被张之洞邀请到湖北汉阳钢药厂。经过几个月的研制,徐建寅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无烟火药。
1901年3月31日,徐建寅在研制火药时,因发生意外引发爆炸,与在场的其他15名员工同时罹难,时年57岁。徐建寅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殉难于事业的科学家。
——清朝有发明家
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对发明创造有着近乎狂热的追求,可在整个清朝来看,发明创造依然逃脱不了“奇技淫巧”的命运。所以,清朝的发明家并不多。黄履庄算是其中之一。
黄履庄,广陵(今扬州)人,生于1656年。黄履庄很小就聪明能干,动手能力特别强,还在七、八岁时,他就制作了一个小木人。把小木人放在桌子上,只要将桌子一边抬高,它就能沿着斜面一步步走下来——简直就像一个低配版的智能机器人。
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第一次制成了自行车。但是,早在康熙年间,黄履庄就制造出了自行车:“黄履庄所制双轮小车一辆,长三尺余,可坐一人,不须推挽,能自行。行时,以手挽轴旁曲拐,则复行如初,随住随挽日足行八十里。”每天能行驶80里,不算慢了。
——清朝有地理学家
如果说明朝有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那么清朝就有著名的地理学家刘献廷和梁份。
刘献廷,字君贤,祖籍江苏吴县人,生于1648年。刘献廷从1690年开始,在祖国各地游历。他著有《广阳杂记》一书,对古今气候变迁、各地物候的异同、河流侵蚀作用、地理位置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均有独到见解。
梁份,字质人,江西南丰人,生于1641年。梁份对科举考试没有兴趣,不入仕途,而是在家潜心著述。1691年,50岁的梁份开始游历生涯,陕西、宁夏、青海、云南、贵州等地都留下他的足迹,并将沿途见闻写成《西陲亥步》《图说》《西陲今略》,共40卷,成为后人研究西北边疆地理的重要资料。
——清朝有医学家
中国有悠长的医学研究和实践历史,早在上古时代,就流传着神农氏尝百草而始有医药的传说故事。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有《扁鹊仓公列传》,则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史记载。但是,这都不算现代意义上的医学研究和实践。
清朝中期的王清任,是一名有现代医学理念的医学家。
王清任,字勋臣,直隶玉田(今属河北)人,生于1768年。王清任出身医学世家,因此选择了以行医为终生职业。王清任一生研读了大量医书,深感中医解剖学知识的不足,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在那以后,王清任进行了20多年的解剖学研究活动。
为了印证自己的研究,王清任多次到死刑处决现场,观摩人体内脏结构。此外,王清任还多次进行动物解剖实验。正是有了这种严禁的医学研究态度,王清任才发现了古代解剖学中的许多讹谬,并著成《医林改错》一书(两卷),进行修正,刊印发行。后来,还被翻译成外文,促进了世界医学的发展,成为世界医学研究宝库的珍贵遗产。
清朝还有一名值得一提的医学家,叫陈司成。
陈司成,字九韶,海宁盐官人。陈司成特别擅长外科。当时,世界上治疗梅毒普遍使用汞剂,陈司成创造性地使用砷剂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现代医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朝野史大观》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1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