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范文程身为汉臣,范文程为什么会投靠清朝

众妙之门 2023-06-26 17:42:25

范文程身为汉臣,范文程为什么会投靠清朝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范文程和清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文程是清初著名汉臣,但是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贰臣”。

范文程,作为在明亡清兴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清朝汉臣,所收获到的评价也是极为的复杂。有人说他是“清初第一汉臣”,因为他从皇太极时期开始辅佐清朝的统治者,为大清王朝挥师入关、定鼎天下可谓是居功至伟;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称他为“第一汉奸”,作为一介汉臣,看着自己的民族被统治,自己的故土被占领,同时自己的同族同胞被屠戮,却是坐视不管,反而是助纣为虐。

然而,最让许多人感到意外的是,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编撰《贰臣传》的时候,竟然将范文程排除在外。毕竟,在清朝及其前身后金政权统治时期,背明降清的武将和官员中,孔有德、尚可喜这些被封为王爵的人赫然其中,钱谦益、孙可望这些名望、德行饱受争议之人也被编写。而范文程却没有被打上“贰臣”的标签,难道真的是因为范文程功劳太大,连乾隆皇帝都不能动他。

答案并不是如此,实际上,范文程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被算作是“贰臣”,因为他并没有在明朝做官的经历,他的所有仕途经历都是在后金以及后来的清朝朝堂上。

在《清史稿》中,关于范文程投降努尔哈赤,有着如下记载:

文程少好读书,颖敏沉毅,与其兄文寀并为沈阳县学生员。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抚顺,文寀、文程共谒太祖。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知为鏓曾孙,顾谓诸贝勒曰:“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意思是说,努尔哈赤打下抚顺之后,范文程和他的兄长范文寀,一同拜见努尔哈赤,并主动向努尔哈赤示好,努尔哈赤细问之下得知兄弟二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后,于是告诫众贝勒要好好对待。

然而,这样的描述却存在着诸多的疑点和问题。

其一,努尔哈赤非常瞧不起汉族士大夫知识分子以及汉族读书人,对他们采取的一贯态度就是压迫和屠杀,如此礼遇招待一个读书人,本就不符合努尔哈赤的行事风格。

其二,范文程当时仅仅是个秀才,是明朝最基本的功名,连个举人都不是,是没有资格在明朝做官的,而且这样的功名太普遍了,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非常的有限,况且努尔哈赤拿下抚顺靠的是抚顺守将李永芳的投降,拉拢、安抚李永芳才是重点,而不是范文程这样一个无名之辈。

其三,范文程自投降开始,在清朝史料中消失了许久,直到皇太极时期才重新登上史料,这也与努尔哈赤所说的“善遇之”不相符合。

所以,范文程并不是主动向努尔哈赤投降,而是如同《清太祖实录》中记载的那样:

“论功行赏,将所得人畜三十万散给众军,其降民编为一千户。”

他只是努尔哈赤的“战利品”,之后被分到了镶红旗下,做了卑微的仆役。只不过后来范文程的功劳实在太大了,因而采取了在《清史稿》和《清实录》中“阴阳叙事”的方式,既不得罪努尔哈赤,也不得罪范文程。

范文程摆脱仆役的身份,进入后金的朝堂,还是依靠着皇太极组织的“科举考试”。

天聪三年(1629年)8月,皇太极正式发布汗谕,决心启动科举考试。

“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功戡祸乱,以文教佐太平。朕今欲振兴文治,于生员中考取其文艺明通者,优奖之,以昭作人之典,请贝勒以下,满、汉、蒙古家有生源者,俱令考试,于九月初一日,命诸臣共同考校,各家勿得阻挠,有考中者,仍以别丁赏之。”

实际上,皇太极这样做也是因为他通过各方打探,知道当时有两三百名汉族读书人没有死在努尔哈赤的屠刀下,成为了“漏网之鱼”,他希望能将这些人为自己所用,进而通过科举考试发掘满、蒙、汉族中能力出众之人协助管理国家,同时籍此拉拢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汉族知识分子及士大夫阶层,消弭努尔哈赤时期尖锐的满汉矛盾,进而稳固自己的统治。

于是,范文程在这次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了后金的朝堂,范文程也逐步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和赏识,并且是真正享受到了极大的礼遇。

皇太极经常性的召见范文程,有时候一天召见很多次,详细了解明朝的政治制度、管理方法、官僚体制以及明清之间战略态势,每次召见都持续很长时间。并且在官员向他进行汇报的时候,他总是先问官员“范章京知否”。有一次,皇太极宴请范文程,范文程感谢皇太极的同时无意中说了一句自己的父亲没有口福平常美食,感受皇恩,皇太极马上名人准备上好家宴,送至范文程父亲府上。

而范文程也用自己的才识和能力回报皇太极的信任与宠爱,他一生辅佐皇太极和顺治两位帝王,为大清王朝的发展壮大,进而挥师入关、一统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

也正是因为范文程并没有在明朝为官的经历,所以并不像之后投降清朝的孔有德、尚可喜、洪承畴、祖大寿那样,他们是做着明朝的官、带着明朝的兵,投降的清朝,他们是“贰臣”,而范文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清朝这面自己发现并培养的官员,因而也就不能算作是“贰臣”了。

与此同时,从范文程的经历之中也就能总结出来他为何如此的忠于大清王朝了。

首先,皇太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范文程的“命运”,并且对范文程礼遇有加。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范文程在被努尔哈赤俘获后,一直在镶红旗下隐性埋名,做了十多年卑微的仆役,直到皇太极登基后金大汗后,才改变了努尔哈赤在位时期一些列错误的民族政策,这才让他有了新的机会,不仅摆脱了奴役的身份,更是获得了入仕的资格。即便出于“报恩”的态度,也让范文程对于皇太极以及清朝的统治者非常的忠心,并且是尽职尽责,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

其次,范文程在清朝朝堂之上收获的,远远超过了他在明朝政治体系下的收获。

前文中也曾说到了,范文程在明朝治下仅仅是个秀才,尚未考取举人,所以不具备做官的资格,况且明朝的朝堂上是人才济济,论资排辈,范文程想要有所作为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然而在后金的朝堂上却是另一番光景,由于少数民族政权整体的知识文化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相对低下,受到皇太极重视的范文程已经成为了朝堂上权威和博学的象征,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

事实上,并不仅仅是范文程一人,包括第一个投降的李永芳,后来投降的孔有德、尚可喜等人,他们投降后获得的官阶、职务远远的高于他们在明朝时候的任职,这就如同现在许多体制内企业的基层领导跳槽到创业型公司之中,就马上成为中层、甚至是高层创始人团队成员一样,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前景,也因此会有更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再次,不得不说的是,此时的明朝的朝堂上已经是乌烟瘴气了。

此时的明朝的朝堂上,党争不断,吏治腐败,整体上都是乌烟瘴气的,万历皇帝怠政,天启皇帝是坐视宦官专权,崇祯又是刚愎自用、刻薄寡恩,可以说明朝正在以不可逆转的趋势逐渐走向了衰亡,在内部的烽火遍地的农民起义军以及外部日益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夹击之下,大明王朝已然是岌岌可危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包括范文程在内的众多清朝汉臣,出于对自身利益与发展的考量,也不愿成为大明王朝的陪葬,也而也就对大清忠心耿耿。

范文程以善终收场,并且收获了清朝历代帝王极高的评价。

作为公认的“清初第一汉臣”,范文程受到了皇太极、顺治以及康熙皇帝的高度礼遇与重视,尽管在多尔衮专政以及后来的清算多尔衮时期,范文程短暂的受到了打压,但是很快便重新得到了重视,职位不断提升,官至秘书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衔,是朝堂上当之无愧的“宰相”。《清史稿》更是称其为:

“文程定大计,左台赞襄,佐命勋最高。”

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因病去世,终年70岁。康熙皇帝亲撰祭文,遣礼部侍郎黄机谕祭,赐其葬于河北怀柔县红螺山,谥号“文肃”。

范文程的后代也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优待与重用,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老师魏承谟的历史原型,福建总督范承谟,而他本人也是因为被抓后拒不依从与耿精忠而被杀害,同他父亲范文程一样,保持了对于大清王朝的绝对忠诚。

明朝为什么不重用范文程,导致范文程投降满清?

关于范文程的问题,守仁君曾经简单说过。

题目文的是明朝为什么不重用范文程。那守仁君反而也要问问,明朝为什么要重用范文程?

范文程在投金之前不过是一个秀才,而大明国土上又有多少秀才,多少举人,多少进士?他范文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秀才如何能让明庭青睐?

再说,他范文程很厉害吗?并不。明朝之灭亡和范文程关系并不大,当时的明朝五个袁崇焕也提不起来,况且借刀杀人这个计谋从来看的就不是用计的人有多高明,而是看受计的人有多大矛盾。当时明庭已经把刀架在袁崇焕的脖子上了,而范文程的作用只不过是轻轻往下按了一下。

守仁君认为范文程更像是一只在风口的猪,搭着一股邪风被吹上了天。

科举从来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范文程一没家世,二没背景,三没有一鸣惊人,就一个小秀才,连最低的当官资格都不够,排在他前面的人数不胜数。

而努尔哈赤的后金在当时政权草创,还处于一个由部落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阶段,可以说留给范文程的用武之地非常大。

打个比方把,后金和当时的明朝就是两张纸,不同的是明朝这张纸上早就被涂得花里胡哨,密密麻麻,除非是金光闪闪的一笔,否则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而后金则大不相同,那时的后金就是白纸一张,就算范文程是块炭,只要能在白纸上留下痕迹,那就足够引人注目了。

况且一个熟读四书五经的秀才,怎么着也比炭强吧。

而范文程的功绩也正在于此,他对满清最大的功劳不是策反了多少明军将领,也不是用计杀了多少明军主将,也不是在战场上杀了多少人夺了多少地,而是在于帮助满清由部落转变为封建王朝,并且积极参与后续的建设。

话说回来,确实范文程选择了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对他个人来说是转变他命运的机会,但是对于明朝来说就惨了。当今大部分人都认为范文程是汉奸,但是守仁君其实有一点点不同的看法。

首先,当时没有国,没有民族,只有家,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天下都不是老百姓的天下,也不是你什么族什么族的天下。是老朱家,爱新觉罗家的天下。现在意义上的国家民族那是在民国时期在逐渐建立起来的。而那个时候家在国之前,忠君就是爱国,与其说范文程投奔后金,不如说是一个老朱家的仆役,投奔到爱新觉罗家当了个管家。

叛明降清的范文程,该如何去评价他的一生?



明末时期,各地起义军接连不断的出现,此时的明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内有李自成的起义军,外有后金的崛起,此时的明朝已经岌岌可危。在这样生死存亡的时刻,明朝仍然不忘记党争,换个角度想,明朝的灭亡肯定是与党争有很大关系的。

假如是没有党争出现,明朝的结局恐怕是另一个样子。即使是在辽东进行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明朝内部仍然是党争不断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根本没有能力去抗击后金。值得一提的是,率先攻入明朝的,不是后金的大军,而是李自成。



清朝入关之后,开始重用汉臣,范文程就是其中之一。现如今看来,范文程是清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在清朝初期,范文程无疑是功成名就的,可是纵观历史来说,范文程是毁誉参半的。甚至是出现了范文程是汉奸的说法。



这种说法并不奇怪,原因就是范文程是明朝的大臣,在清军入关的时候,选择了投降清军。这无疑是汉奸行为,其次就是范文程为清军出谋划策,之后清军开始利用范文程的计策进攻明朝。范文程是北宋的名臣范仲淹的十七世孙,假如范仲淹泉下有知,恐怕会死不瞑目。



努尔哈赤曾经对范文程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此名臣后也,善遇之。”。范文程出生在万历二十五年,范文程出生的时候,女真已经开始逐渐的走向了历史舞台。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个部落,率领他的八旗劲旅,攻陷了范文程的家乡抚顺。



努尔哈赤攻下了抚顺之后,此时的后金已经成为了东北的实际控制者。抚顺被攻陷之后,范文程竟然主动投靠了后金,历史上对于范文程为什么投靠后金,没有记载。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录他被俘虏,或者被威逼利诱;也没有记录他是被明朝官员迫害的。


也就是在范文程二十岁的时候,主动投靠了后金。投靠后金以后,范文程可没有像徐庶那样“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感寄托。此时的范文程开始死心塌地的为后金做事。此时的范文程追随努尔哈赤,并且在努尔哈赤这里建功立业。


对此史书记载为“文程别将偏师徇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栏关、大安口,凡五城皆下。既,明围我师大安口,文程以火器进攻,围解。”换句话说,范文程从一个文官走向了武将。努尔哈赤去世后,范文程在皇太极时期更是得到了重用。



从天聪三年到天聪五年,短短两年间,范文程用自己的能力,彻底征服皇太极。更为重要的是,范文程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步步的将明朝打败,成为了清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清史稿》对范文程的评价为“文程定大计,左台赞襄,佐命勋最高。”




在范文程传中,仍然提到了“文程所典皆机密事,每入对,必漏下数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复召入。上重文程,每议政,必曰:“范章京知否?”脱有未当,曰:“何不与范章京议之?”众曰:“范亦云尔。”上辄署可。”也就是说,范文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地位的上升让范文程有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空间,范文程建议皇帝拉拢士子,史书对此记载为“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今宜广其途以搜之。”正因如此,让清朝大获其利,史称:江以南士子毕集,得人称极盛云。

纵观范文程的一生,从一个不入流的小秀才,最终成为开国元勋,更为重要的是,经历了四朝主公,仍然屹立不倒,这就是智慧的体现了。可是范文程大节有亏,背上了汉奸的骂名。从本事来说,范文程丝毫不比范仲淹差什么。

浅谈清朝开国重臣范文程的一生:为清朝定大计,于明朝却大节有亏

汉奸,自古以来就因为卖国求荣、大节有亏而受人唾弃,有些汉奸在生前就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比如像是孙之獬之流;而有些在生前享受殊荣,死后却遗臭万年,比如秦桧。但也有少数一些汉奸,他们的人生,却因为卖国求荣而发生巨大变化,可以称作是最成功的一类汉奸,在最成功的汉奸中,不得不说一个叫做范文程的人。 和人们所想象的一样,范文程是北宋的名臣范仲淹的十七世孙,当然,如果范仲淹泉下有知,会不会认这个后人,就不得而知了。但不可否认,这个人的名门身份。在清史中记载,努尔哈赤曾说过:「 ”此名臣后也,善遇之。”可见,他的这个名臣身份,还是给自己的人生加分不少。 《将军在上》中范仲淹剧照(左1) 但在明帝国的统治下,范文程的名臣身份似乎显得并不起眼。他出生在万历二十五年,因为他的先祖,在明朝初年谪居沈阳,因此,他是沈阳人。在明朝两百多年的统治中,对于东北的统治,始终出于一种半自治状态,沈阳就算是明朝统治最北边的城市了。当范文程出生的时候,女真人已经走上历史舞台。 女真人的崛起,和范文程的关系并不是很大,至少在他十八岁之前是这样的。据史料记载,范文程少年好学,聪明敏捷,而且和普通读书人不一样的是,他并不是一个文弱的书生,反而身材魁梧,气宇不凡。如果不是他考中了秀才,很多人会以为范文程要到军队中历练一番。 在万历四十六年的时候,后金已经成了东北名副其实的统治者,并且开始向明王朝大军进攻,后金军队攻陷抚顺之后,范文程投靠了后金。这是他主动投靠后金。和其他明朝将领完全不一样。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录他被俘虏,或者被威逼利诱;也没有记录他是被明朝官员迫害的。反正,年仅二十岁的范文程,义无反顾的走向了汉奸之路。 范文程剧照 很多人对范文程投靠后金,感到疑惑。其实,范文程的抉择,只能证明一件事,明王朝对东北的统治已经衰落。至少在范文程的思想里,他是个 *** ,但并不是明朝人。而更像是一个后金人,所以他投靠后金,丝毫没有太多的愧疚之感,反而认为是一种荣耀。 因为这种思想,范文程没有像徐庶那样「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感寄托。只是死心塌地的帮助后金做事。而范文程展现出来的文韬武略,并不亚于其他朝代的名将名相,从本领上来看,甚至可以媲美他的先祖范仲淹。 一般人眼中,一个秀才,虽然投靠了后金,顶多是一个小小的文书而已,就算是努尔哈赤善遇之,也是一个谋士的身份而已。诚然,在范文程投靠后金后,努尔哈赤的确把他当成一个参谋而任用。却并没有重用。真正让范文程在后金站稳脚跟的,是一场打胜仗。 太宗即位,召直左右。天聪三年,复从伐明,入蓟门,克遵化。文程别将偏师徇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栏关、大安口,凡五城皆下。既,明围我师大安口,文程以火器进攻,围解。太宗自将略永平,留文程守遵化,敌掩至,文程率先力战,敌败走。以功授世职游击。 一个秀才,在战场上展现出来的爆发力和破坏力,非常惊人,这一年,范文程只有三十一岁。在崇尚暴力杀戮的后金,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虽然可能得到名义上的优待,但很难被认为是自己人,尤其是努尔哈赤死了,皇太极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范文程必须用更符合后金皇帝价值观的方式,稳定自己的地位。显然,范文程做到了。而这场胜利,只能算是范文程走向人生巅峰的开始。 努尔哈赤剧照 战场上很能打的范文程,也是一个非常会打的人物。和后金将领普遍能打好杀不同,范文程打仗虽然也相当猛,但更注重用计谋取胜。他发挥出自己嘴皮子利落的先天优势,不断地通过游说的方式,帮助后金不断扩大地盘。而最出名的一次,就是游说大凌城。 大凌城,是名动天下的关锦防线的最北边,按照明朝将领孙承宗的战略部署,通过诸城的方式,稳扎稳打,步步蚕食后金的领土,将明军的战线不断向北推进。这种策略,对于后金来说,的确相当头疼。后金不善于攻坚,而明军却把城池修筑的固若金汤。于是,在很长时间段内,明军一直忙乎着筑城,而后金军队一直忙乎着拆城池。大凌河据点,成为双方斗争的焦点。 后金不善于攻坚 范文程并没有以硬碰硬,而是采取游说的方式,时明别将壁西山之巅,独负险坚守未下文程单骑抵其垒,谕以利害,乃请降。上悦,以降人尽赐文程。史料上并没有记载范文程是怎么忽悠守将投降的,但后金军队兵不血刃的获得一个重要据点,让皇太极更加器重范文程。也可以证明,范文程的军事素养和外交能力都堪称一流。 从天聪三年到天聪五年,短短两年间,范文程用自己的能力,彻底征服皇太极,而他也凭借自己的强大实力,开始进一步征服明朝。最终成为清朝开国功臣,也是清朝文臣第一人,清史稿评价:文程定大计,左台赞襄,佐命勋最高。 不断地出谋划策,让范文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范文程传记载:文程所典皆机密事,每入对,必漏下数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复召入。上重文程,每议政,必曰:「 ”范章京知否?”脱有未当,曰:「 ”何不与范章京议之?”众曰:「 ”范亦云尔。”上辄署可。 清朝大臣剧照 地位的不断提升,让范文程有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空间,在天聪八年的时候,范文程建议皇太极,学习明朝开始科举,于是大量的文人开始通过科举,得到了官职,而这些人,也成了清朝难得的生力军。而到了顺治年间,他再次提出拉拢明朝文人学子的策略,史料记载: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 *** 心得矣,今宜广其途以搜之。这种拉拢士子的手段,也让清朝大获其利,史称:江以南士子毕集,得人称极盛云。 这时候的范文程,已经四十八岁,从二十岁开始,一直奋斗二十八年,才有了如此地位。而就在范文程即将达到人生巅峰之时,最大的危险也悄然而至。 就在顺治五年的时候,多尔衮当上了皇父摄政王。老谋深算的范文程,立刻明白了其中隐藏的危险信号。而作为一个外人,陷入皇族之间的争权夺势,几乎是找死的行为,以范文程的经验和智商,是一定不会参与的。因此,虽然范文程曾经多次为多尔衮出谋划策,但这次,他学着张良的谋略,渐渐淡出权力中心。 多尔衮与范文程剧照 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第二年,多尔衮的党羽被清算。已经退出权力中心的范文程,虽然也遭到牵连,但顺治帝最终赦免了他,于是,范文程再次进入权力中心。这一年,范文程五十四岁。 五十四岁的范文程,越来越受到器重,而他也官运亨通,也逐渐把明朝的大量制度延续下来,作为清朝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直到顺治十一年,告老致士,进太傅兼太子太师。康熙五年,病逝,年七十岁,谥号文肃,康熙皇帝御书「 ”元辅高风”。 结语 纵观范文程的一生,可以算是跌宕起伏。从一个不入流的小秀才,最终成为开国元勋,并历经四朝而不倒,可以说是一个最为成功的汉奸了。他的大节有亏,因此,背上了汉奸的骂名。但从范文程的本领作为来看,这个人的能力,恐怕已经不在他的先祖范仲淹之下。而文肃这个谥号,就是清朝对范文程最大的认可。 范文程雕像 至于说范文程为什么要顶着千古骂名,为清朝服务。我想,原因或许很简单,因为他有才能,而且渴望施展才能,为了施展才能,并不在意自己为什么人服务。就好像一柄锋芒毕露的宝剑,不甘于腐朽于泥土之中,那么,就不要在意是谁在用这把剑。也许,范文程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汉奸,只是因为,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超过一切。 参考文献: 《清史稿》 《清太宗实录》 《清世祖实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1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