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晋国称霸春秋时代,为何会因为君权衰落而分裂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6 17:00:10

晋国称霸春秋时代,为何会因为君权衰落而分裂

晋国称霸春秋时代,为何会因为君权衰落而分裂?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晋国,这是周成王弟弟唐叔虞的封国,在周公旦摄政之时,唐国发生了内乱,公然反抗周王朝的统治,周公亲自率军攻灭了唐国,消息传到镐京的时候,周成王正在和弟弟唐叔虞一起游戏。听到消息后,周成王把一片桐叶削成了玉珪的样子,在嬉戏中将这片桐叶给了唐叔虞,并且说要把唐地分封给他,这就是“桐叶分封”的典故。

晋国在建立之后,经过了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晋国渐渐走向了强大,到了平王东迁之时,晋国更是成为了支持平王东迁的最大功臣,得到了大片领土的封赏,晋国实力大增,后来更是强势了整个春秋时期。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为什么最后会因为君权衰落而走向了分裂呢?

这还要从那位支持平王东迁的晋文侯说起,晋文侯的名字是姬仇,弟弟的名字是姬成师。在晋文侯死后,他的儿子晋昭侯即位之后,对自己这位德高望重的叔叔十分敬重,于是,不惜违背了周礼,将姬成师分封在了曲沃,这就是曲沃桓叔。此时的曲沃远比晋国都城翼城要大,小宗所在地竟然比大宗所在地要繁盛,这就为晋国此后爆发近七十年的内乱埋下了祸根!

姬成师到了曲沃之后,励精图治,使得曲沃成为了晋国第二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晋国的影响力远超晋国都城翼城,加上姬成师早年又跟随着兄长晋文侯重夺了晋国统治权,有着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随着曲沃小宗的不断壮大,姬成师的野心也随之壮大,萌生出了谋权篡位的念头,而晋昭侯面对曲沃小宗的扩张并未制止。

曲沃小宗与翼城大宗之间爆发了近七十年的争斗,曲沃小宗三代君主杀害或是驱逐了翼城大宗的五代君主,曲沃小宗成功取代了翼城大宗的地位,成为了晋国的君主,史称“曲沃代翼”,这也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标志事件之一。

在“曲沃代翼”的过程中,曲沃桓叔、曲沃庄伯的后裔没少出力,这些人在史书上被称之为“桓庄之族”。因而在晋武公成功攻入翼城,成为了晋国正统之后,没少对桓庄之族进行封赏。晋武公死后,他的儿子晋献公即位,此时的桓庄之族尾大不掉,已然成为了晋国大宗的一大隐患。

晋献公为了避免自己成为下一个晋文侯,于是,晋献公在大臣的建议下,设计诱杀了“桓庄之族”,除了极少数如同韩氏、栾氏等心向晋室的公族,其他的公族皆在这场动乱中永远的消失了……

到了晋献公晚年,因为宠信骊姬,一场影响极为深远的动乱——骊姬之乱爆发了,太子申生在动乱中自尽,公子夷吾、重耳被迫出逃。在这一场动乱之中,晋国大宗的力量也遭到了极大地削弱,公室力量大减。

到了晋文公重耳即位之后,晋国大宗以及公族在此前的两场动乱中实力大损,从此便不再能直接左右着晋国朝堂。晋献公时期因为翼城大宗的前车之鉴,开始不任公族,到了晋文公时期,公族已经不能担负起辅政的重任,重耳不得不将“不续群公子”作为了国策,作三军设六卿,以六卿取代之前辅政的公族,执掌着晋国的朝政大权,辅佐着君王。

独特的六卿制度使得晋国能够称霸整个春秋时期,但是也直接使得晋君的君权日益衰落,晋国走向分裂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为什么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会被魏赵韩“三家分晋”?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超级大国,其国力非常强盛,后来强大的晋国分裂成了三个国家,史学家也将此事件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界线,标志着春秋时代结束, 战国时代开始,那为何晋国会分裂呢?其中有很多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制度问题,那个时候的宗法制度已不适应管理机构的运行,必将被新的制度取代,所有的诸侯国都这样,不过晋国因为内乱更换了利益集团而已。

首先,三家分晋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封制,你可以这样理解,晋国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周王朝,因为周王朝地域辽阔,所以采用了分封制度,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而对于诸侯来说,在自己的疆域之内,又将自己的某些领地分封给一些人,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就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等级制度。

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跟天子之间的实力发生了变化,周天子名存实亡,被自己所分封的秦国所灭亡。而对于晋国来说,一个道理,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这些卿大夫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自己的兵权、经营权、继承权,所以长此下去,这个地区的百姓就会忠于卿大夫,而不是忠于晋王,所以导致后来的三家分晋的发生。

除了分封制的制度问题,三家分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晋国公室的衰落,对作乱的卿大夫没有制约的能力,只能束手待毙。

曾经强大的晋国,为何最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三家分晋,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前349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杀,晋国灭亡 。晋国三分天下进行分割,是进入战国时期的标志。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一、晋国之所以会被韩、魏、赵三家瓜分的根本原因在于:晋国长期坚持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让往事势力减弱,士大夫势力增大。晋国实行分封制,将陆陆续续征服的土地都分封给有功的卿大夫,最终这些卿大夫和他们的后代立功越多受封土地越大,形成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分割了晋国君权。随着晋国疆域的不断扩张,国君的领地没有增加太多,反倒是异姓卿大夫家族领地不断增长。这导致晋国虽然是春秋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但是难以形成真正的君主集权。 ?可以说诸侯王已经被士大夫架空了。

二、 主要原因是晋献公时期大诛群公子,之后晋国?不蓄群公子?,将除继位为君者之外的所有公子全部驱逐出境。导致晋国姬姓公室势力衰弱,不能起到抑制异姓卿大夫家族势力膨胀的作用。

晋国自晋灵公后,没有一位贤明的君主。在晋朝统治期间,每任君主一代比一代荒淫无道,在经过端在的同意后,自始至终都在内耗,百姓困苦,历代君王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都没有建树。晋国公室代表的是春秋时期逐渐腐朽没落的旧世袭领主贵族势力,已经无法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灭亡是必然的。



强大的晋国为何走向分裂呢?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晋国土地被一分为三;前376年,赵、魏、韩三国君主废晋静公 ,瓜分了晋国公室最后的土地,诞生于西周初年“桐叶封弟”典故的晋国宣告灭亡。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秦国击败赵国夺取了号称“天下之脊”的上党地区,三晋国家彻底丧失了对秦国地缘战略上的优势。

晋楚两大国对中原霸权的争夺曾贯穿了整个春秋时期,秦国在秦穆公的带领下虽然称霸西戎,并国二十,但始终无法东出中原。前627年崤之战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

对比两段历史,我们不禁会想象,如果晋国不会分裂,秦国岂不是无法东出?最终统一天下的会是晋国?

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晋国的强大与分裂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在晋国不断变得强大的同时,造成晋国分裂的因素也在变大。

在历史上,我们喜欢讲“顺势而为”,春秋时期,历史的趋势就是公族走向衰落,卿大夫崛起,井田制和奴隶制逐渐瓦解,小农经济开始发展。

由于晋国内部政治斗争十分激烈,晋国有晋无公族的历史现象,也就是说晋国公族在在历史潮流之前就已经式微,代表着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卿族率先被推向了历史前台。

从晋文公开始,卿族开始掌握军政大权,把晋国霸业推向了顶峰的同时,也在蚕食着晋国君主的权利。晋国六卿时期,晋君几乎已经被六卿架空,此时六卿的实力已经强大到令人发指,一家卿族已经可以与鲁、卫、宋这些中等诸侯国抗衡。

到了赵、魏、韩灭知氏以后,晋国内部而言,领土除了都城绛以外已经被完全三家瓜分,外部而言,赵、魏、韩都已经具备了独立生存的资格,可以与齐、楚、秦这些大国分庭抗礼,此时,晋国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历史也在三家分晋之后正式进入了战国七雄时代。

作为春秋大国之一的晋国是怎么被分裂的呢

灵公时,赵盾杀君更立他人,开晋大臣专权的先例。以后,各异姓大臣的势力愈来愈大。厉公(前580-前573在位)为加强公室、削弱强臣,曾利用大臣间的矛盾诛灭掌权的异姓大臣,但接着自己也被另两家大臣栾氏、中行氏所杀。悼公时(前572-前558在位)君权曾有所加强,但也未能扭转局势。昭公(前531-前526在位)以后,晋国形成强大的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公室已不复成为重要力量,六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激烈。定公时(前511-前475在位)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哀公四年(前453),韩、赵、魏三家又共灭智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烈公十九年(前403),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静公二年(前376),韩、赵、魏三国废静公,建立近七百年的晋国灭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90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