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解忧公主。
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的一天,汉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汉宣帝刘询要亲自出城去迎接一位重要人物。
在古代,皇帝亲自出城相迎,那可是天大的礼遇。而能够获此殊荣者,不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就是如董卓、曹操等将皇帝当傀儡的枭雄。得知这个消息后,众人纷纷猜测这个将要被皇帝亲自迎接的重要人物的身份。因为当时既没有大军出征,也没有什么人敢把汉宣帝当傀儡。所以这一反常的大事搞得众人一头雾水。
但是在战歌看来,他们的一头雾水还是早了,因为当接下来真相揭晓后,他们会更加的一头雾水。当这个重要人物的车架缓缓地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他们顿时目瞪口呆。车架还未停稳,汉宣帝刘询便立即迎了上去。而从车架上下来的竟然是一位身着汉朝服饰的老妇和三个身着异域服装的少年。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位老妇能得到汉宣帝刘询如此之礼遇?我们还得从汉武帝时期说起。
汉元封六年(公园前105年),为了实现对匈奴远交近攻的战略,汉武帝决定与西域强国乌孙和亲。关于和亲的人选,汉武帝决定派因谋反未成而自杀的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前去。随后汉武帝将刘细君封为公主,远嫁乌孙王猎骄靡。但是细君公主既不适应当地的生活,又接受不了当地的习俗,所以在到达乌孙的五年后便抑郁而终。
细君公主去世后,乌孙王上书汉武帝,希望能跟汉朝继续和亲。这一次汉武帝选择让罪藩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前去。解忧公主真是人如其名,最令汉武帝的忧虑的匈奴,最让汉武帝忧心能否实现的‘打击匈奴,掌控西域’的战略构想,竟然在她的帮助下得以解忧。
解忧公主到达乌孙后,很快就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乌孙王更加宠幸与他同时被迎娶的匈奴公主。乌孙国虽为西域强国,只是跟更加强大的汉朝与匈奴比起来,它就显得很是弱小。所以乌孙王在迎娶汉朝公主的同时,也迎娶了一位匈奴公主,目的就是两不得罪,左右逢源。但是明显这位乌孙王的心中更加倾向于匈奴,它不仅更加宠幸那位匈奴公主,还将匈奴公主立为左夫人,地位在右夫人解忧公主之上。这种情况下,谁更受宠,就意味着在以后可能爆发的汉匈战争中,哪方能争取到乌孙的支持。但是任凭解忧公主用尽浑身解数也无法改变他倾向于匈奴的想法。
无奈的解忧公主只能选择等,好在这位乌孙王年事已高,没有让解忧公主等待太长时间。五年后,这位乌孙王病逝,解忧公主遵从当地风俗嫁给了他的继任者,绰号‘肥王’的翁归靡。
肥王继位后,解忧公主抓住机会终于获得了他的宠幸,并且成功说服他与汉朝结盟。此后在解忧公主的努力下,汉朝的威名通过乌孙传到西域诸国。但是解忧公主此举却遭到了匈奴的忌恨,于是他们派出使者威胁肥王,如果不把解忧公主交给他们,就要发兵攻打乌孙。
为了应对匈奴的威胁,解忧公主上书奏明原委,希望汉朝能派兵前来支援。但是此时汉昭帝病重,汉朝的大臣们正在为立谁为帝争论不休,所以无暇顾及解忧公主的请求。解忧公主左等右等还是没能见到汉朝大军前来,她明白暂时只能靠自己了。接下来她一面协助肥王整军备战,一面在她的陪嫁侍女(也是一位相当杰出的女性)的帮助下获得其它西域国家的支持。最终乌孙成功的挡住了入侵的匈奴大军。
后来汉宣帝继位后,汉朝的局势趋于稳定。解忧公主抓住时机再次上书汉朝,希望汉朝与乌孙联合出兵共击匈奴,这一次汉宣帝没有让她等太久。接到解忧公主的上书后,汉宣帝立即做出决定,派十五万大军兵分三路出击匈奴。
此时的匈奴早已被汉军打怕了,在得知汉朝出兵的消息后仓皇向北逃窜。在匈奴逃窜的路上,乌孙肥王与解忧公主早已派出大军以逸待劳,结果匈奴惨败。大败匈奴后,解忧公主在整个西域的威望空前高涨。趁此大好局面,解忧公主再次派出她的陪嫁侍女出使西域诸国。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西域诸国都愿意臣服汉朝或者跟汉朝结盟。甚至有一西域小国莎车为了跟汉朝攀上关系,竟然迎立解忧公主的次子为国王。
在这种情况下,公元前60年,汉宣帝刘询在设置西域都护府。至此,当年汉武帝提出的‘打击匈奴,掌控西域’的战略构想,终于得以实现。
肥王病逝后,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成为新的乌孙国王。但是好景不长,元贵靡在两年后病逝。元贵靡病逝后,乌孙内部的为争夺王位的斗争陷入白热化。虽然汉西域都护府出兵帮助解忧公主,但依然没能阻止乌孙的分裂。而此时的解忧公主已经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妇了,对于乌孙的现状已经无能为力了。
解忧公主再一次上书汉朝,希望能回到汉朝养老。在征得汉宣帝同意后,解忧公主带着自己的三个孙子踏上了回归故土的漫漫长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8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