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汉景帝。
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后,为了避免出现“春秋战国”之混乱局面,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皇室子弟一律自食其力,成为庶人,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稳定。但是,中国是一个宗法观念深厚的国度,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非同一般。所以,就算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但后世王朝依然继续玩“分封”,让宗室子弟到各地充任藩王,如汉、晋、唐、明,无不是继续搞“分封”,即使他们也知道“分封”容易引起动乱。
事实的确如此,刘邦错误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没有推行“分封制”,以致爆发农民起义时,皇室成员无兵无用,起不到维护江山社稷之作用,于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继续分封刘氏宗亲为王,最终引爆“七国之乱”。司马炎继位后,认为曹魏灭亡是因宗室力量弱小,于是继续分封,结果引起“八王之乱”,北方五胡趁机入侵,西晋灭亡。明朝朱元璋草根起家,为了保住老朱家江山,继续推行分封,并赋予各地藩王军权,最终朱棣“靖难”成功,建文帝下台。可以说,只要推行分封,允许藩王有实权,叛乱几乎无法避免。
一般情况下,中央政府对各地藩王拥有巨大优势,只要藩王敢作乱,朝廷往往能快速将其平定。例如,吴楚“七国之乱”时,汉景帝派周亚夫率30万大军迎战叛军,相持3个月后,在汜水关大破联军主力,一战定乾坤;武则天称帝时,唐朝各地宗室王爷起兵反抗,武则天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其各个击破。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朱棣亲兵起兵“靖难”时,只有800兵马,连北京九门都还在朝廷军队的控制之下;而朱允炆手握百万雄师,却打了四年,而且还被朱棣逆袭成功,自己丢失了江山。那么,同是藩王作乱,汉景帝可以一战定乾坤,为何朱允炆打了四年还丢失了江山呢?
其一、吴楚“七国作乱”时,名不正言不顺;朱棣则“出师有名”
异姓诸侯被消灭后,刘邦开始大肆分封宗室,让其就藩各地,并在大臣面前斩白马盟誓:“非刘姓而王,天下共击之”,说的是只有皇室子弟才能封王,其余人等若敢自立为王,则天下英雄可以起来讨伐之、消灭之。诸侯王的职责是保护刘家江山社稷,管好辖区内之事便可,但不许干预朝廷事务。可以说,刘邦在制度上已经明确规定诸侯不可干涉朝廷事务,吴王刘濞不但不遵守“祖制”,而且还在藩地公开铸币,招兵买马,造反之心早已暴露,必然不得民心。
反观燕王朱棣,他起兵“靖难”、“清君侧”可是有十足理由的,因为朱元璋分封藩王时有规定:藩王有责任守卫边疆,藩地军队调动权归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若是朝廷出现“奸人”,藩王有义务带兵入京勤王,铲除奸佞。也就是说,藩王在必要时候,即是朝廷出现“奸臣”时,可以带兵进入京城,保卫朱家江山。燕王朱棣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打出“清君侧”之旗号“靖难”,扬言要进京讨伐主张削藩的黄子橙、齐泰,铲除朱允炆身边的奸臣。也就是说,朱棣起兵不是为了抢夺侄子的江山,而是为了保护侄子,不让其被奸臣所蒙蔽,这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其二、汉景帝战略布局得当,朱允炆削藩行动过激,得罪人太多
汉景帝无疑是一个比较英明的君主,在削藩问题上采纳晁错之建议,重点打击吴楚等早已暴露出造反之心的诸侯,对其他各王则继续安抚。如此一来,不但避免了其他诸侯倒向“七国同盟”,致使朝廷腹背受敌之可能,还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七国同盟”,向国人表明自己不是在“削藩”,而是“平叛”,是在讨伐违背祖宗制度的“乱臣贼子”,从而赢得国人支持。试想,若是汉景帝削藩过激,将全部藩王得罪一遍,梁王刘武还会死守封地,顶住叛军攻势,为周亚夫布局赢得时间吗?
反观建文帝,采纳黄子橙、齐泰之建议,在削藩问题上采取比较过激策略,直接下令剥夺各地藩王之权力,部分甚至被逼至死,全家自杀。如此一来,各地藩王对朱允炆寒了心,不但不支持朝廷平叛,甚至还同情朱棣。此外,朱允炆公开违背“祖制”,必定人心不服,国人认为藩王作乱,错在朱允炆,而不是朱棣。正因为如此,朱棣起兵造反时,手握大明最精锐力量的宁王朱权,不但不从背后偷袭朱棣老巢,反而在自己封地里坐山观虎斗。试想,若是朱允炆能将宁王朱权搞定,让其出兵攻击朱棣后方,估计他就是最后的赢家了。
其三、汉景帝手下猛将如云,建文帝则一将难求,双方平叛主将水平不一
抛开其他原因不谈,双方平叛主帅之能力对战争结局之影响非常大,甚至直接影响到平叛之成败。汉景帝时期,虽说继续奉行“黄老之术”,但为了防范匈奴随时南下入侵,军事上也未曾放松,尤其是注重整训边防军,一批名将就此诞生。例如,平叛主帅周亚夫,此人是大将周勃儿子,常年驻守边疆防备匈奴,军事经验没得说,对付吴楚“七国联军”绰绰有余。
反观建文帝,因为朱元璋杀戮功臣太多,名将几乎被杀光,只留下耿炳文一员老将(此人擅长防守,不擅长进攻)。按理说,耿炳文也不错,虽然打不赢军事天才燕王朱棣,但守住城池不让叛军南下则毫无问题。可惜,朱允炆临阵换帅,让李景隆这草包出任平叛主将,以致朝廷大军屡屡被朱棣击败,几十万大军差点都被玩没了。后来,朱允炆让盛庸挂帅,此人武力值可以,还曾赢过朱棣几回,但发挥不正常,后来就一直被朱棣追着打了。最后,朱允炆亮出杀手锏,即是让徐达长子徐辉祖挂帅,此人是朱棣大舅子,武力值很高,跟朱棣有得一拼。可惜的是,当朱棣千里奔袭南京,兵临城下时,李景隆居然开门迎接叛军,徐辉祖回师救援不急,建文帝只好逃跑了。
综上所述,同是藩王作乱,汉景帝与吴楚联军相持三个月后,在汜水关一战击败叛军主力;朱允炆则与朱棣打了四年,还丢失了江山。究其原因,就在于朱允炆与汉景帝不是一个层次的帝王,朱允炆不但“削藩”策略失当,在平叛主帅选择上也是错误连连。试想,若是朱允炆“削藩”行动适当放缓,或首战让徐辉祖挂帅、耿炳文做副帅,一攻一守,朱棣岂能逆袭成功。各位说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8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