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睿晚年只知道吃喝嫖赌,司马懿为什么还对他如此畏惧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6 14:57:59

曹睿晚年只知道吃喝嫖赌,司马懿为什么还对他如此畏惧

对曹睿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曹睿在公元226年的时候从曹丕手中接管了皇位,成为了魏国第二任老大。无论是在眼光上还是能力上,曹睿都是特别出众的。在曹睿刚当上皇上的时候,在治理内政方面还是有所成就的。何况不少次都抵挡住了孙权的进攻,还命令人打断了诸葛亮的北伐计划,还修改了魏国的宪法,是非常有建树的。

然而这样一位圣主却在晚年的时候只知道吃喝嫖赌,何况托孤的时候也选错了人,最终司马懿把大权给夺走了,导致魏国逐渐走向了灭亡的道路。然而即使是这样,在曹睿当皇帝之时,司马懿也是始终在隐忍,让人们觉得他是一个没有二心的重臣,何况对曹睿非常畏惧,于是曹睿活着的时候也不敢造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在曹魏统治后期,司马懿是一位特别重要的奴才,曹操和曹丕都看出司马懿肯定不会久居人下,倘若有一天自己掌控了大权的话,绝对会取代曹魏政权,自己当上个主子。于是他们始终在提醒自己的子孙务必要防着司马懿这个人。然而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国的其他大臣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于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能把兵权交给了司马懿,让他去抵挡诸葛亮的大军。

然而曹睿明白,倘若司马懿掌控大权时间太长的话,肯定是一件特别危险的事情。然而由于当时的曹家还有非常大的实力,曹睿在掌控权力方面也是非常出色的。于是只有等要打仗的时候,曹睿才会把兵权交给司马懿,一旦无仗可打了,司马懿肯定会把兵权上交的。于是在当时的这种情况之下,当时的司马懿根本没有和曹睿对抗的资本,至于夺权那更是天方夜谭了。就是由于在权力把握方面,曹睿做得特别到位,于是司马懿才始终特别尊重曹睿,何况时间久了也对他有所畏惧了。

为了取悦曹睿,司马懿能做的也只有投机取巧了,曹睿明白只有他才是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就跟诸葛亮打了这么多年,让诸葛亮的六次北伐项目都以破产而告终。后来得知诸葛亮上天以后,曹睿认为已经解决了南边最大的敌人,于是就开始骄奢淫逸起来,大兴土木,不少大臣都劝告曹睿不要过于放纵,应该多想想老百姓,别把土木资源都给浪费了。然而就在此时,支持曹睿的人只有司马懿,就是由于如此,曹睿才慢慢地重视起司马懿,逐渐对他产生了信任。

然而在曹睿36岁的时候,就得了特别严重的疾病。曹睿在弥留之际,仍然特别不放心司马懿,就让曹爽当摄政王来掣肘司马懿,然而曹爽此人压根没有什么能耐,最终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以后,曹爽就被杀掉了,自己掌控了一切大权,此时的曹魏政权实质上已经走向了灭亡,再也没有往日的雄风了。

司马懿为什么害怕曹睿呢?

曹丕、曹叡两人都深谙帝王之术,因此终两人一生,司马懿都不敢谋反。在曹丕主政时期,主要重用司马懿之文才,在曹叡主政时期,主要重用司马懿之武才。两人相比,曹叡更善于驾驭司马懿,所以司马懿在当臣子期间,服服帖帖,不敢有非分之想。那么司马懿到底害怕曹叡什么呢?

其实在曹叡继位之前,司马懿根本不了解曹叡是个什么样的人。不但司马懿不了解,当时几乎所有朝臣都不太了解曹叡的为人。

当曹叡继位后,大臣们很着急,但是没有办法,只有等。很快的,曹叡单独召见侍中刘晔,从刘晔口中大臣们对曹叡有了最初的印象。那就是聪明神武,直追秦皇汉武,只是才能和见识上稍有欠缺。

居数日,独见侍中刘晔,语尽日。众人侧听,晔既出,问何如?晔曰: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

这就是曹叡给大臣们留下的第一印象,那么曹叡的能力到底怎么样?大臣们很快就会见识。曹丕临死时托孤了四位大臣,分别是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这是个非常均衡的配置,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司马懿在四人当中并不出众。

曹真、曹休是皇室宗亲,曹真为中军大将军,曹休为征东大将军,两人握有军权,地位在陈群和司马懿之上。而陈群是镇军大将军,录尚书事,只有司马懿是给事中、录尚书事。给事中是皇帝近臣,但是曹丕已死,曹叡是新皇帝,他这个近臣未必就能得宠了。

按照正常情况,有四位大臣辅政,而且三位大臣都握有军权,曹叡也只有二十二岁,他这个新皇帝应该不会很快的亲政,出所有人意料的是,曹叡出奇的早熟,对于政务处理简直就是拈手就来,顺理成章。

曹叡刚继位,孙权对他也不了解,于是趁着魏国移主,派兵攻打江夏郡。这时朝臣都很害怕,请求派兵增援,曹叡很冷静处理了此事,他认为:孙权敢于舍弃舟船优势上陆地攻城,只是试探虚实而已,不会持久的。

当时治书侍御史荀禹已经出发江夏郡,目的是犒劳边疆将士。荀禹知道情况后收集临县散兵千余人,举火把遥援江夏太守文聘,孙权看到有援军就撤军了。

曹叡第一次表现堪称完美,很快的司马懿等人将会领教曹叡的更厉害之处。其实曹叡也苦恼于四位辅政大臣的掣肘,为了解决这个事情,曹叡巧妙的利用边疆战事加以解决。

很快的,东吴诸葛瑾、张霸率兵侵犯襄阳,战事告急。于是曹叡令司马懿率军前往救援,司马懿领军击败吴军,斩了东吴大将张霸。与此同时,曹休也击败东方所犯之敌,回去后论功行赏,升曹休为大司马,曹真为大将军,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这时四人职位有很大的调整,陈群不再掌军,司马懿替代陈群进入军事系统,但是职位偏低,在曹真、曹休之下。

接下来的调整部署就让人们见识到了曹叡的厉害之处,趁着孟达在新城谋反之际,调司马懿镇守荆州,为镇南将军。曹休仍为镇东将军,驻守淮南地区。趁着诸葛亮屡次进犯陇西,调曹真为镇西大将军,镇守关中。

这样的话,四位辅政大臣有三位都被调出朝廷镇守边疆,朝中只剩下一个精通法律的陈群来辅佐,曹叡得以大权独揽。

后来,曹休在石亭伏击战后憾然离世,曹真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后也去世,没有办法,当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曹魏时,曹叡紧急征调镇守荆州的司马懿前往关中,从此以后,司马懿镇守长安,负责防守诸葛亮的进攻。

司马懿的运气真的很好,他熬死了曹休,熬死了曹真,紧接着又熬死了诸葛亮。诸葛亮死后,蜀汉之威胁基本解除,而司马懿在军中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那么此时司马懿还害怕曹叡吗?答案是不怕了。

司马懿自从在五丈原熬死诸葛亮之后,在魏国朝廷内几乎是名望最重的大臣。因此,当曹叡决定要征讨辽东公孙渊时,第一时间想到了司马懿,但是他没有料到的是,司马懿已经变得跟以前不太一样。

司马懿带军四万征讨公孙渊,此时的司马懿对军事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自信的对曹叡说:去一百天,攻城一百天,返回一百天,休息六十天,一年足矣。事实果然如同司马懿所料的那样,一年之后司马懿率军胜利返回。不同的是司马懿在击败公孙渊后,在没有请示曹叡的情况下,杀辽东十五岁以上男丁千余余人,斩公卿以下所有官员及将士两千余人。

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

这是司马懿第一次在曹叡面前暗露凶相,曹叡由此对司马懿有了更新的认识,从此,防备司马懿也成为曹叡的一件心事。曹叡询问大臣陈娇:司马懿是忠臣吗?陈娇回答:司马懿是朝廷威望,但是不是忠臣我不知道。从此,曹叡心里有了底。

曹叡临终时考虑托付大事,根本就没有考虑司马懿,而是任命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曹肇、秦朗等皇亲国戚为托孤大臣辅政。谁知道近臣刘放、孙资劝曹叡说,皇亲宗室掌权容易篡权,应该加以防备。拉锯战到最后,曹叡召回司马懿,将身后事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

曹爽是皇室宗亲,为了防止年轻的曹爽以后对幼子曹芳不利,曹叡考虑更为老而弥坚的司马懿来制衡曹爽。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政变罢免曹爽后,成为了篡位的大臣,最后司马家族篡夺了魏氏,建立了新朝。

因此,终曹叡临朝期间,司马懿都兢兢业业,被曹叡所驾驭。先期有曹真、曹休两位皇亲国戚的制衡,后期被精明的曹叡调去荆州、关中、辽东作战,从没有机会在朝政上对曹叡有所左右。不像其父曹丕,几乎所有大事都要托付司马懿。

司马懿之于曹叡,更像是一个精明的老板和一个能干的员工。曹叡发挥了司马懿最大的能力,也培养了司马懿在朝中的威望和势力。终于在自己死后,本来托付给司马懿的托孤重任,最后为司马家族篡权埋下了伏笔,可悲可叹!

司马懿为什么会怕曹睿?曹睿在位的时候司马懿敢谋反么?

司马懿大半辈子都在隐忍,最后直接一刀断了曹家的全部家当,篡位成功。不过曹丕当皇帝时司马懿不敢造次还挺正常,为什么等曹睿上位后司马懿依然不敢乱动呢?其实曹睿也是为非常厉害的人物,在用人和克制方面不比曹丕要差,如果司马懿来硬的可能还真斗不过曹睿。只是曹丕和曹睿活的时间都不长,不然司马懿绝不可能熬这么长时间。

曹睿即位时,正值年轻气盛,司马懿受曹丕之托辅佐曹睿。但凡先帝宠幸的大臣,新上任的皇帝都会比较忌讳,有时会除之而后快。司马懿饱读史书,深明帝王治人之道,因此事事防备曹睿。

曹丕与司马懿关系很好,父亲的话并没有影响他的处事,司马懿没有被曹操灭掉,与他处处维护有关系,否则以曹操性格,绝对不会让司马懿活下去。曹丕在位时,对司马懿也是相当信任,曾下诏曰:“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曹丕死后,将太子托孤于司马懿,曹休和陈群三人。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家的势力开始围绕曹丕,为曹家尽忠的人大有人在,尤其是和曹操当年打天下的人,司马懿只要敢反抗,就会被人站出来砍了他。

说司马家族和曹操家族,首先,曹操到最后也没有篡汉,孙权劝他当皇,曹操他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到炉火中烧烤,曹操十分的聪明,因为,事物的一个稳定态一旦被打破,重新构成新的稳定态是多么的艰难!这可不是开玩笑随便说说而已,可以这么说,曹丕篡汉后,一直到司马昭专政,这种新的稳定态还是没有形成,后期曹操的后代远远不懂曹操的道理,其实,司马家族也不大懂这个道理,否则就不会五胡乱华了!所以说,研究三国演义,这部很好的小说,其核心思想体系,就是,如何在打破稳定态之后如何以体系化思维,系统化综合考虑,以形成新的,稳定的结构体系。这个问题,不是小的问题,是个大的问题,值得深思!

司马懿不反曹丕,主要是因为那个时候还未掌握军权,实力与威望也不足。曹丕对司马懿也有知遇之恩。一场政变的成功,需要韬光养晦积蓄力量,然后等待一个时机,毕其功于一役。曹丕在的时候,司马懿即使有造反之心,也无夺权之力。

司马懿在政变前,为了消除政敌与皇帝的戒心,只能如履薄冰,装出样子给别人看。

历史上司马懿为什么很怕曹睿

唔,恐怕你是误解了,曹睿作为第三代因为立嗣问题导致了魏国的覆灭,司马懿从来没有“怕”过曹睿
曹操因为是贵豪门出身,其根基极为稳固即使到了老年狐疑又嗜杀,由一众元老护着也绝不可能在魏国内被推倒或动摇其地位,所以司马懿之流也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曹丕与曹操极为相似并且又为其后第一代,又是魏国第一代称帝者,其权力也是相当稳固的,司马懿与这父子两位是毫无办法又无法犯上的,他们要杀司马懿或拔除司马家并不是不可能或是极为难办的事情,所以称之为畏惧也没有错,但相对而言曹睿就差了很多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8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