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历史上的陈友谅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只能说他的运气有点差

众妙之门 2023-06-26 14:57:11

历史上的陈友谅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只能说他的运气有点差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陈友谅。

古人云“成王败寇”,在历史上,有着无数开创基业的帝王,他们的背后,都是历经了千辛万苦,才坐上皇位,他们的对手,也是恐怖而又可敬,比如刘邦于楚霸王项羽,再比如朱元璋于陈友谅。

在电影和影视剧中的陈友谅,往往残暴狡诈而且阴毒,而且世人对他的了解,更仅限于是作为朱元璋的主要对手,朱元璋在击败他之后,赢得了南方的统治权。事实上,历史老师不会告诉你,电视上残暴狡诈的陈友谅,其实没有那么差劲,他的人生,也足以用枭雄著称。

元末乱世,忍无可忍的百姓不满朝廷的欺诈,总算是揭竿而起,出生在1320年的陈友谅,也不过是湖北沔阳一户贫苦的打渔家庭,史书提到,陈友谅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少时读书,略通文义,膂力过人,闲习武艺。”故而在乡下很有威望,等到1355年,红巾军领袖徐寿辉击破了沔阳的元军,陈友谅也带着乡亲父老们起义,加入了红巾军,并且成为了一个小头目。

此时昏聩的元朝廷,已经无力掌控江南局势,各个红巾军势力心怀鬼胎,开始不断做大,陈友谅趁机攻占了黄州,并且杀掉了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为宣慰使。

必须要说明的是,尽管元朝摇摇欲坠,但是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各地依然还有势力盘踞,而陈友谅成为了攻击元军的主力,他在1358年攻击安庆,继而挥师北上,攻破南昌,瑞州,到了1359年,又攻破襄阳路,向北则发展到了江西上饶地区。

陈友谅的一系列南征北讨,有力的维护了农民军的生存环境,破坏了元朝廷想要一鼓作气将其覆灭的打算,同时成为了江南最为强大的势力,然而颇有些可惜的是,朱元璋作为后起之秀,也慢慢的崛起,和陈友谅成了分庭抗礼之势。

老实说,陈友谅和朱元璋,还真有那么一点项羽和刘邦的影子,朱元璋乞讨出身,比刘邦更惨,但是他最终取得战略上的优势,攻占了元大都,如同刘邦攻取咸阳,而陈友谅虽然和项羽一样,击破了南方元军的主力,却在地盘的争夺上,没有占据太大的上风,反而让朱元璋夺去了金陵。

这也就导致了性格强硬的陈友谅,和朱元璋之间的战争,当时陈友谅尽占江西、湖广之地,对于朱元璋有着极大的威胁,双方的大战也就一触即发。

起初双方只是小规模的交手,因为轻敌等缘故,陈友谅的兵多粮足,反而却不断的失去根据地,这让他颇为愤怒,最终到了1363年,陈友谅亲率60万大军在鄱阳湖与朱元璋作战,然而遭遇战中,朱元璋充分发挥船小的优势,将笨重的陈友谅舰队团团围住,陈友谅溃败,在突围中,亲自指挥的他,被一发乱箭射中了头颅,当场死去,陈友谅的部队,也就土崩瓦解。

从如今的角度来看,陈友谅的故事,已经足够励志,从一介草莽,混成了天子,只不过当时,却出了一个比他更优秀的朱元璋,不得不说运气实在是太差了一点。

历史上真的存在陈友谅这个人吗?

陈友谅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他和张士诚、朱元璋是元朝末年的著名的农民起义将领。

元朝末年,民不聊生。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在这个时候只要敢于竖起大旗,就应者众,陈友谅等能一呼百应是顺应了潮流。

在历史上的小说描写中,陈友谅是奸诈小人,无恶不作。其实真正的陈友谅算得上一位“鱼贩”中的知识分子。他文化水平比朱元璋等高了许多。

陈友谅,本姓谢,因祖父入赘陈家,便改姓陈。

历代的农民为什么要起义?就是因为没法活了。

朱元璋说过一句这样的话,要是每天有一个烧饼吃了,我就不会造反了。可以说,农民起义是迫上梁山。

陈友谅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揭竿而起的。

1351年,31岁的陈友谅加入了徐寿辉的起义军,投效倪文俊的麾下。

1357年9月,颇有野心的倪文俊脱离了徐寿辉,自封勤王。率部攻下江西、福建、安徽等地,不久倪文俊被陈友谅所灭。

1359年,陈友谅杀死了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九江),自立为汉王。

1360年,陈友谅攻下鸠州,斩首了徐寿辉。随即称帝,囯号汉,改元大义,任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

1363年,陈友谅认为时机成熟了。率60万大军进攻朱元璋。按理说,这次“世纪之战”,陈友谅志在必得,可惜犯了兵家大忌。

这次战役大概是这样的,朱元璋率主力北救小明王,造成应天空虚。

如果陈友谅乘机以主力顺流东下,直攻应天,朱元璋便会处于陈(友谅)、张(士诚)夹击,进退失据的境地,形势将有利于陈友谅。

可是,陈友谅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把进攻矛头指向小而坚的洪都城,致使数十万水陆大军被置于狭小地域,难以展开;且又没有派兵扼守江湖要津,置后路于不顾,结果被朱元璋堵歼于鄱阳湖内。

陈友谅驱逐疆场13年,无论财力、物力、人力等等优于“穷娃”朱元璋,但最终却失败了,令人惋惜。

终其原因,主要是陈友谅刚愎自用,暴躁多疑,从而导致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指挥笨拙,战法单一,联舟布阵,机动困难等等,也都是陈友谅失败的原因。陈友谅最后在突围中被流箭穿心而亡。时年44岁。

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原名陈九四,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1364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德寿大势已去。

历史上的陈友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一、简历

陈友谅,一代枭雄,元末南方红巾军领袖。渔民出身,曾充任县衙帖书。徐寿辉起义后,他与弟友仁、友贵投奔红巾军,任倪文俊部下簿掾,立有战功升任领兵元帅。 至正十七年(1357),他袭杀倪文俊,兼有其众,自称平章政事。自是独揽大权,遂率军顺江东下破安庆,陷龙兴、瑞州,分兵取邵武、吉安,自入抚州。寻又取建昌、赣、汀、信、衢等地,直捣池州。后被朱元璋军击溃。 天完太平三年(1358)他联合赵普胜攻破安庆,乘胜连克江西、福建、浙江许多州县,尽有江西、湖广之地。天定元年(1359),杀大将赵普胜。二年,杀徐寿辉后称帝,改国号为汉。后因日渐腐化,旧部纷纷离去,又与朱元璋相互攻伐,并多次战败。

大定二年(1363),陈友谅乘势东下,声势浩大,大集舟师,往攻应天。其结果中了朱元璋埋伏之计,被杀的片甲不留。 后意孤注一掷,破釜沉舟,率大军六十万,与朱元璋决战。先攻南昌一孤城,八十余日久攻不下,后又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决战。在九江口中流失而死。 陈友谅称帝四年,享年四十四岁。 其子陈里继位,次年为朱元璋所兼并。

二、评价

(1)纵观陈友谅一生,他亦是一条硬汉。在元朝末年众多的起义军中,大多起义军首领被朝廷招安,即使是朱元璋也曾经与朝廷暗通款曲。反之陈友谅自杀始至终坚决反对元朝外族腐败统治,不屈不挠,敢作敢当,端的是一条路走到底,誓死与朝廷分庭抗礼。

(2)史评陈友谅盗性糜常,杀人不眨眼,何知仁义,狡诈无比,而凶暴残虐尤过之。此人心黑手狠,阴险毒辣、迷信暴力、胆大妄为 ,基本上没有什么他不敢干的。他杀上司,杀兄弟,杀曾经的有恩之人而毫不手软,绝不吝惜。他不知情谊、义气为何物,在陈友谅的字典里没有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仁义道德,有的是斩草除根、杀人灭口、无毒不丈夫之类的蛇蝎心肠。 他杀上司倪文峻、徐寿辉;杀功臣大将赵普胜,吓得大将丁普郎和傅友德等竟投奔了朱元璋。

(3)朱元璋与陈友谅

有一句俗话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陈友谅遇朱元璋之敌手,枭雄PK英雄,真乃小巫见大巫了。 朱元璋先是击败了战力与之相差无几,且军队人数比其还多的张士诚部,靠的就是他的文臣武将和开国元勋徐达和常遇春等将领。 之后朱元璋要对阵的就是军队训练有素且兵多将广的劲敌陈友谅了。

凭借朱元璋杰出的军事才能;文臣武将之和衷共济;扬长避短,以柔克刚之战术,陈友谅其死期就不远了。

陈友谅很快就尝到了杀功臣,杀大将的恶果。优秀将领赵普胜等的被杀,已经造成战力低下,军心涣散,人心尽失。 朱元璋以二十万兵力对阵陈友谅六十万,鄱阳湖之战,陈友谅以丢掉性命,惨败而告终。

陈友谅是一代枭雄,其具有良好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是具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带兵出众的人才。反抗元朝统治自始至终,从不妥协。亦是一条好汉。 但是他的生存法则是信奉杀人哲学,迷信暴力,乃至走火入魔,最后人心尽失。 笃信暴力之陈友谅,最终被暴力所葬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8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