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李白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他都有什么秘密呢,请听我详细道来。
开创于唐朝的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发明。无数寒门子弟,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了自己,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就以唐朝而言,元稹、张九龄、上官仪、韦庄、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王维等人,都是通过科举考试步入官场,达到人生巅峰。
在唐朝灿若星辰的诗人群体里,李白是最耀眼的那颗。可是,我们从李白的生平事迹了解到,李白尽管才高八斗,5岁就识字,15岁就写了多篇诗赋,却从来没有去参加一次科举考试。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与唐朝的一条规定有关。张九龄等人编撰的《大唐六典》里,白纸黑字规定得清清楚楚:“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预。”意思是说,唐朝的科举考试制度,要严格审核考生的籍贯、家庭出身、婚姻状况等信息,罪人、手工业者、商人的儿子,是严禁参加科举考试的。
李白的祖籍是甘肃天水,生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于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李白的父亲叫李客。陈寅恪先生在《李太白氏族之疑问》一文中认为,李白的祖上因为犯下罪行,被贬谪到西域一带。后来,李客逃回四川,潜居下来,“逃归于蜀”,并生下了李白。郭沫若先生则在《李白与杜甫》一书认为,李白的祖先并非因犯下罪行被贬谪到西域一带,而是“被某种社会环境所迫,自行流亡”。
无论李白的家族是哪一种情况,总之李白的身份家世是存疑的。如果他去参加科举考试,禁不住官方的审核,一定会被关闭在科举考试的大门之外。
那么,李白有没有可能,伪造一个身份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由于科举考试制度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基本制度,历朝历代都对敢在科举考试上动歪脑筋的人,重拳打击。在唐朝,如果李白伪造身份去参加科举考试,侥幸过关也就算了,一旦被发现,李白人头怕是保不住了。
因此,李白只能走另外的道路,去实现自己做官的愿望。
第一条道路,是向皇帝献赋。
唐朝文化繁荣昌盛,皇帝都爱好风雅。知识分子通过向皇帝献赋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终南捷径”。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唐玄宗正居住在东都洛阳。李白来到洛阳,送上自己写的《明堂赋》。
明堂是东都洛阳皇城紫微城的大朝正殿,属于洛阳的地标性建筑,是中国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辉煌庞大。李白通过盛赞明堂的宏大壮丽,写出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进而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说白了,就是要获得一份官职。
不过,尽管李白这篇《明堂赋》写得气势滂沱,但唐玄宗似乎并不感冒,也没有像李白期许的那样,宣召他进宫。在李白那边看来,《明堂赋》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第二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冬天,唐玄宗像往常那样外出打猎,到了长安。碰巧李白也来到了长安。李白知道唐玄宗喜欢打猎,便投其所好写了一篇很长的《大猎赋》,献给唐玄宗。
在《大猎赋》里,李白歌颂了唐玄宗打猎的盛事,说:“今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以孟冬十月大猎于秦,亦将曜威讲武,扫天荡野,岂淫荒侈靡,非三驱之意耶?”在这里,李白夸耀唐朝土地辽阔,远胜前朝。
然而,唐玄宗对李白的《大猎赋》还是无动于衷,没有召他做官。
第二条道路,是结识达官贵人,请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
皇帝日理万机,向他献赋来谋取官职的做法,成功率太低。因此,唐朝时不少读书人更喜欢结识达官贵人,通过他们的推荐,来达到做官的目的。
李白早年时,就四处交游。他在30岁前后,曾经去结交裴长史,由于被人毁谤,裴长史将他拒之门外。开元十八年(730年)夏天,李白又前往长安,求见宰相张说,并与张说次子张垍结识。后来,在别人的推荐下,李白结识了唐玄宗的御妹玉真公主,还在玉真公主的别馆里住过一段时间。
李白这些结交,没有收到什么实质性效果,直到遇见贺知章。
贺知章是唐朝著名诗人,《咏柳》《回乡偶书》等多篇诗歌脍炙人口,在民间传唱度很广。贺知章的官运比较亨通,考上进士后一路畅通无阻,官至工部侍郎,放到现在,是妥妥的副部级领导。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在长安紫极宫游玩时,遇见了贺知章,立即上前拜见,并呈献诗本。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贺知章作为诗人,非常清楚李白诗歌的厉害之处,赞口不绝。他看到李白至今没有一官半职,感叹万千地说他是“谪仙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当时,贺知章没有直接回复李白。李白在长安等了3年后,自觉无望,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后,离开长安,回到老家。
后来,正是在贺知章、玉真公主等人的推荐下,唐玄宗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召唤李白进宫,让他供职于翰林,随时陪伴左右。李白总算当上官了。
这一年,李白已经41岁了
目前来说最有可能的就是李白没有资格去考试,他是商人出身,并且祖先可能犯过罪。李白同一时代活跃的著名诗人12名(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张九龄、孟浩然、杜甫,崔颢、李欣、储光羲、常建、崔曙),只有李白是唯一一个既没有科举考试又没有正规官职的一个人。所以说李白的这种做法,在盛唐时期是很特殊的。
唐朝的时候考取进士,不仅要有写作诗文的高素养,还需要具备儒家经典的学识与政治经济方面的知识。以前很多人都认为李白是因为不屑于为科举考试做准备,毕竟这个过程过于单调、无聊,并且需要很长时间来进行学习。
唐代科举考试并不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刑家之子、工商异类及假名承伪、隐冒升降者有罚”。李白的祖先在隋朝的时候由于某种罪过被放逐到西域,并且他是出生在商贾之家。同时,李白家里是非常有钱的,据记载他出游一年,散金三十余万。
若弄清楚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入仕,就明白了李白为什么会活得不一样了。诗仙李白在很多人心目中是这样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飘逸、豪放、超俗。但是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却是他是一个怀有很大矛盾的诗人,有着深深的悲哀以及忧闷。
当他出生的时候就注定他不能走文人该走的路。试想一下,同时期的有志气有才华的年轻人都在拼命的读书,为考取进士做准备,而他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山中和隐士一起生活,养几千只鸟,或者做侠客,杀几个人。一方面他对自己的才学非常的骄傲,另一方面他因为不能做进士,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挫折感,苦恼其实一直伴随他的一生。
。
李白一生不参加科举其实有出身原因也有官场环境黑暗的原因。先说李白的出身,一方面,据考证,李白出生在碎叶城,碎叶城坐落在吉尔吉斯斯坦,李白在外国出生。在当时的唐朝,户籍制度十分严格,没有唐朝国籍的外国人根本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
第二方面,李白的父亲是个商人,并且经商十分有名声。而在古代,重农抑商的思想早就渗透在古代人的骨子里了,唐朝人民也不例外。所以,虽然李白的父亲从商很成功,家里很有钱,但是商人在当时的地位就很低。商人的后代通过户籍审查非常困难,更别说参加科举考试了。
第三方面,李白的姓“李”字与当时的皇室同字。据考证,李白是李建成的玄孙,而李建成在宣武门之变时犯下了错误。而这个错误也牵连到了李白,李白无法身处政坛。除此之外,李白想到李建成的错误和看到政坛的肮脏,就认为自己不可能在朝廷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所以,虽然李白很有才华,也很有梦想,但他看得清局势,所以他不会参加科举考试走官场之路。
李白的三重身世和当时的政治局面,都是李白不参加科举考试的原因。李白一生漂泊,自由放纵,满腹才华却不能施展。虽然在世人眼里认为他不屑于官场黑暗,是他太骄傲,其实只有深入地了解历史才知道,他不是单纯的不喜欢官场黑暗,而是他背后的种种原因都在阻止他参加科举考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7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