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时期名将,李如松生平简介,为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

众妙之门 2023-06-26 14:31:22

明朝时期名将,李如松生平简介,为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 ),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今辽宁省铁岭市)人。明朝时期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

李如松骁勇善战,师从徐渭。凭借父荫,起家指挥同知,充任宁远伯勋卫。屡立战功,迁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升任山西总兵。万历二十年(1592年),出任宁夏提督,平定宁夏哱拜之乱。出任中军都督府佥事,带兵援助朝鲜。参加平壤之战,大破日军小西行长等部。火烧龙山大仓,破坏日军粮食补给,为“壬辰抗倭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授征虏前将军、太子太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出任辽东总兵,加授特进荣禄大夫,袭封宁远伯。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李如松在与蒙古部落的战役中阵亡,时年五十岁,获赠少保,谥号“忠烈”。

主要成就

万历二十年(1592年),李如松以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职率军平定宁夏哱拜之乱。

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二月,提督蓟、辽、保定、山东诸军入朝鲜,在平壤之战中大破日军小西行长等部,歼敌近万,又火烧龙山大仓,破坏日军粮食补给,至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二月凯旋回国为止,为壬辰抗倭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极大贡献。

个人作品

李如松曾作有《大明东征提督李如松赠朝鲜都休察使柳成龙》一诗:“提兵星夜到江干,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梦中常忆跨征鞍。”

人物评价

在明代,以李如松为代表的李家和以麻贵为代表的麻家被并誉为“东李西麻”。万历三大征,李如松参与或指挥了其中两场战役。综观李如松一生用兵,深谙兵法,奇正相辅,一往无前,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平壤攻坚战石破天惊、碧蹄馆遭遇战打得气壮山河、龙山奇袭战一剑封喉。《明史》称赞道:“将门有将,得无愧乎”。

陈懿典:今事将两月,天兵四集。魏学曾既已身亲督战,又加以叶梦熊、朱正色之戮力,李昫、李如松之奋勇,梅国桢之请缨,沈思孝之犄角,谓宜贼党寒心,天威震迭,灭此而后朝食。

史孟麟:退虏之功,李如松尚矣。麻贵之力战、董一元之捣巢,是其次也。

张廷玉:自俺答款宣、大,蓟门设守固,而辽独被兵。成梁遂擅战功,至剖符受封,震耀一时,倘亦有天幸欤!麻贵宣力东西,勋阀可称。两家子弟,多历要镇,是以时论以李、麻并列。

后世遗迹

李如松墓位于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催阵堡乡小屯村,属于李成梁家族墓。墓前尚存部分石人、石马、石羊、石人装束仍可见,石马石羊形态仍可辨。

1958年,北京丰台区赵辛店出土《李如松墓志》。2011首博特展“回望大明-走进万历朝”展览的李如松所带玉带板,为北京丰台区赵辛店李如松墓出土。

明朝万历年名将李如松,死于何处?因何而死?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升为辽东总兵。次年四月,士著人进攻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进行追击捣巢,途中埋伏,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卒年五十。万历皇帝"痛悼",令具衣冠归葬于顺天府(今北京)宛平县长辛店之西南。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并以其弟李如梅代总兵官。

李成梁之子,李如松。

管他写什么 365/33

在明朝,武将的地位很尴尬,说白了就是大老粗,武将面对同级别的文官需行一礼,地位不对等。因为是半文盲,大字不识几个。那些特殊出身的武官可不一般,是科举出身也能带兵打仗,这类人比较少,武官分为三类人,一种是拿刀吃饭的俞大龙,是属于底层杀上来的人才与往日戚继光称为俞龙戚虎。甚是威风。

第二种是属于整个家族都是武将,父传子,子传孙,祖祖辈辈都是这样下来,只能不犯太大的错误,基本可以传承百世。

李如松是李成梁之子,虽说不上千古留的名将,但一点也不孬。李如松属于狂到没遍的人,面对巡抚许守谦也敢布衣相见,不穿官服,同座一席。许守谦也是个老实人,只是面色有些难看,接下来的收拾日本人。还需要这位李如松踏上朝鲜战场,对日本人迎头痛击。

摘抄原文片段。对李如松而言,万历二十年(1592)实在是个多事的年份,刚刚解决完宁夏这摊子事,就接到了宋应昌的通知,于是提督陕西就变成了提督辽东,凳子还没坐热,就掉头奔日本人去了。

其实说起来,李如松并不是故意耍大牌,一定要宋部长等,之所以拖了几个月,是因为他也要等。 事实上,所谓辽东铁骑,并非李如松一人指挥,而是分由八人统领,参与宁夏平乱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而这一次,李如松并没有匆忙出发,在仔细思虑之后,他决定召集所有的人。战争的直觉告诉他,在朝鲜等待着他的,将是更为强大的敌人。

作为大明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辽东铁骑的人数并不多,加起来不过万人,分别由李成梁旧部、家将、儿子们统管,除了李如松有三千人外,他的弟弟李如梅、李如桢、李如梧以及心腹家丁祖承训、查大受等都只有一千余人,所谓浓缩的才是精华,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除了等这帮嫡系外,还要等杂牌,奉宋应昌命令,归其指挥的,还有全国各地的军队。自万历二十年(1592)八月起,蓟州、保定、山东、浙江、山西、南直隶各军纷纷受命,向着同一个方向集结。

万历二十年(1592)十一月,各路部队辽东会师,援朝军队组建完成,总兵力四万余人,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提督。 部队分为三军,中军指挥官为副总兵杨元,左军指挥官为副总兵李如柏,右军指挥官为副总兵张世爵,所到将领各司其职。

万历二十年(1592)十二月二十六日,李如松率领大军,跨过鸭绿江。朝鲜国王李昖站在对岸,亲自迎接援军的到来,被人追砍了几个月,又被忽悠了若干天,来来往往,就没见过实在的,现在,他终于等来了真正的希望。

李如松是我个人很喜欢的将领,打算多写几章,多述叨述叨。今天先这样吧。

李如松是如何成为统帅的?

现如今,提到万历年间,大部分人肯定都会知道著名首辅张居正,抗倭名将戚继光,刚正不阿的海青天海瑞,以及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明神宗。但是还有一位牛人却被世人给忽视了,他就是在万历三大征中有两个是他担任统帅的军二代----李如松。

李如松历史形象

李如松公元1549年出生,卒于1598年5月8日(在战场上阵亡的,达到了军人的最高荣誉),字子茂,号仰城,是明辽东铁岭卫人。祖上是唐末年间为了避乱跑去朝鲜半岛的汉人。是当时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长子(将二代呀)。年少时便跟着他的将军爸爸李成梁学习军事(起跑线上就已经冲在了普通人的前面),更厉害的是牛人徐渭也曾做过他的老师,教授他兵法韬略。后来可能是在徐渭那学的差不了,于是就跑去参加了武举考试,轻松考上了明朝的武进士。在吏部官员政审(政治考察现在叫做政审)这位武进士的时候发现,他父亲为辽东将军,政治上就加分了。于是李如松被授为部指挥同知,派去宁远伯勋卫镇守。后来就开始慢慢凭借战功升迁为署都督佥事,担任了明朝王牌部队神机营的右副将。

时间来到了万历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592年,这时的李如松已经是山西总兵了。这年2月原宁夏镇副总兵拜(鞑靼人,东蒙古族)父子与蒙古河套部落密谋勾结发动了叛乱,叛军连续攻克占领了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城,明朝政府震动,随派军去平叛,没想到派去平叛的几支军队都打输了。是年4月,朝中有人举荐了李如松,朝廷随即任李如松出任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统帅辽东、宣府、大同、山西兵及浙兵、苗兵(明朝有九大边镇,李如松这时就统领了4个)等军队去进行围剿叛军。这就是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中的第一征。等各边镇军队集结完毕,6月,李如松率平叛大军抵进到了宁夏与叛军对峙。7月,命令平叛大军麻贵部出击蒙古河套部落,击败后追奔至贺兰山,将蒙古河套部落全部逐出了大明边境,就这样剪除了拜叛军的外援。与此同时,各路援军也已经抵达宁夏城下并将宁夏城团团包围。李如松在仔细观察了地形和宁夏城防之后,随下令决开黄河,水淹了宁夏城。这时宁夏城内已经弹尽粮绝,军心涣散,斗志全无,叛军失去外援,内部开始发生火并。9月16日,宁夏城防崩塌,李如松乘势下令攻城,一举攻入城内,拜在亲手干掉了两个属下后向李如松投降,李如松接受了投降,但是为震慑其他观望的蒙古部落,还是下令尽灭拜族。从此,宁夏叛乱全部平息,大明直到灭亡,也未发生其他蒙古部落的叛乱。

同年4月末,日本国权臣丰臣秀吉出动九军共20万大军渡过对马海峡在朝鲜釜山登陆,开始武力侵略朝鲜,史称“壬辰倭乱”。丰臣秀吉一路攻势凌厉,势如破竹,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朝鲜三都(京城、开城、平壤)十八道全部陷落,日军一直挺进到鸭绿江南岸。得意忘形的丰臣秀吉不但要求明朝政府承认日本以大同江为界占据朝鲜,同时还威逼琉球、菲律宾等大明属国臣服朝贡。消息传来,大明朝野一片哗然,万历帝认为必须出兵教训一下日本人,决定出兵朝鲜。7月,第一支抗倭部队出征,统帅为辽东副总兵祖承训。在进攻平壤的过程中,部队中伏损伤惨重。

万历皇帝

12月,刚刚结束宁夏之战的李如松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大明东征提督,统帅蓟、辽、冀、川、浙诸军(又统帅了3大边镇的部队),即刻东征抗倭援朝。同时还任命他的弟弟李如梅、李如柏担任副总兵职务(真是上阵父子兵,杀敌亲兄弟呀),同军前往。12月中旬,李如松的带领明军誓师东渡参加了世界史上著名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这就是“万历三大征”中的第二征了。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七日,明朝的东征大军抵达了平壤城下与日军交锋,平壤一役日军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减员近三分之二,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明军阵亡796人,伤1492人。此战明军与日军的伤亡比达到了1:15,明军大捷。李如松凭此一战,威名远播明日朝三国。正月二十四日,爆发了的碧蹄馆战役。碧蹄馆是位于汉城以北十五公里一座小山丘上的一个驿馆,李如松的到来将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驿馆载入到了世界战争历史的史册。此战明军阵亡264人,斩获日军首级1767人。经过两次与明军交战,日军已经失去了与明军野战的信心。12万日军面对仅仅3万多明军竟然龟缩一团,不敢出战,而明军由于兵力有限,无法展开强攻,于是双方在汉城一线展开对峙,一时间战局似乎陷入了僵局。

但是,这种对峙局面很快就被李如松给打破了。原来李如松得到情报说:“龙山大仓本为朝鲜国仓,积贮了朝鲜数十年的粮食,汉城被日军占领后,龙山大仓就成为汉城日军的军粮库,后来日军运来的粮食都存于此地。”于是密令查大受和李如梅率敢死队700勇士深夜奇袭龙山大仓。就这样十三座大仓,数十万石粮食,一夜间被烧的干干净净。夜袭龙山之战的精彩我认为是可以与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夜袭乌巢相比的。日军军粮一失,朝鲜半岛的日军全线被动,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久,便被迫与明朝、朝鲜达成停战协议。4月28日,日军撤出京城,5月2日,日军大部分退到了釜山一带,交还了俘虏的朝鲜二王子。李如松于4月19日率明朝东征军开进京城,5月15日收复了庆州。至此,除全罗和庆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区为日军所占领外,其余各地全部收复。明军留下一万人驻守朝鲜,其余大部于七月底回国。此役,东征大军在入朝参战的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掠地千里,横扫半岛,收复平壤、开城、王京(汉城)三都。

同年12月,李如松回朝廷述职,被朝廷加封其为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李如松升任辽东总兵官。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4月,鞑靼土蛮进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追击准备直捣鞑靼的老巢,结果与数万鞑靼骑兵遭遇,李如松率所部三千余人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终年五十岁。完成了一名军人最荣耀的一刻。

万历皇帝闻讯后“痛悼”,令具衣冠归葬于顺天府(今北京)宛平县长辛店之西南。并追赠李如松为少保、宁远伯,赐谥号“忠烈”,为他立祠,并以其弟李如梅代总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7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