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章梦飞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公元1255年,南宋军队在潼关大败蒙古大军,斩敌两万余人,一举收复潼关,创造了蒙宋开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当时宋军主帅叫章梦飞,是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的武状元,温州苍南人。
(宋理宗大好的头颅,最后被人做成了酒具,堪称真正的”杯具“)
章梦飞武状元及第时,宋理宗看了他的试卷,曾赞赏道:“此君吐词雄伟,凛凛有忠义声拂露笔墨间,朕亲擢之,必无愧于得人矣。”不过贵人多忘事,宋理宗很快就把章梦飞给忘了。
宝祐二年(1254年),蒙古攻陷潼关,直逼西京。有人推荐了章梦飞,宋理宗这才想起来,高兴地说:“朕早已得其人矣,何患无能耶。”于是,便派章梦飞率军前去抵御蒙古。临行时,宋理宗对章梦飞说:“阃以外,将军主之。阃以内,朕主之。”这相当于说,我把全部家当和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你了,你得给我好好干。
(光绪版本的《章氏族谱》中章梦飞画像)
章梦飞没有辜负宋理宗的期望,他先用缓兵之计,麻痹敌军,待其失去戒备时,率军猛攻敌营。宝祐三年(1255年)七月,章梦飞攻克潼关,斩首二万余级,消息传至京师后,宋理宗大喜,赐给彤弓卢矢及车服酒帛,由贾似道赍旨劳军,擢拔章梦飞为京湖宣抚使,充国信使,节制五城大司马兼督饷事,封建昌候。
说起来,章梦飞收复潼关应该是蒙宋战争中的一次大胜,不过在元人编的《宋史》中,并没有相关记载,而章梦飞本人也没有在宋史立传,所以有人认为章梦飞和所谓的潼关大捷乃是虚构的。
关于章梦飞本人,在宋咸淳《咸淳临安志》、明弘治《温州府志》、《民国平阳县志》等一些地方史料中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可以确定章梦飞为南宋淳祐丁未科的武状元。他后来因为宋理宗昏庸,贾似道专权,再加上岳飞的前车之鉴,便急流勇退,上书请求退归故里。
起初,宋理宗并没有同意,而是改任他为肇庆府宣抚使(今广东省肇庆市),后来在章梦飞的一再请辞下,才赐归荣亲。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南宋灭亡,章梦飞也离开人世,享年62岁。
蒙宋战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235年-1241年,第二阶段是1253年-1259年,第三阶段1268年-1279年。按照时间来看,潼关大捷应该发生在第二阶段,但是查阅蒙宋战争资料,里面并没有相关的记载,不知道是元人编写《宋史》时有意删除,还是其他原因,这个倒是有待考证。
事实上,在蒙宋战争爆发之后,南宋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在蒙古的压力之下,南宋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将,比如曹友闻、王坚、章翔、孟珙、孟瑛、余玠、张钰等人,南宋军队也是越战越勇,蒙古几次南下,都无功而返。假如南宋小朝廷能够坚持主战的话,未必不能把蒙古挡在外面。
可惜的是宋理宗此人,自“端平入洛”失败后,怠于朝政,朝中丁大全、贾似道等奸人当道。虽然南宋军队打得有声有色,多次击败蒙古大军,收复失地,但于南宋而言,也只是多苟延喘息几年而已。所以说,南宋之亡,不在军队,而在于朝堂。
一、文科状元:
姓 名 属 地 年 代 职 位
王十朋 乐清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年) 龙图阁学士,太子詹事
朱待问 永嘉(温州市) 南宋考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 礼部尚书
赵建大 永嘉(温州市) 南宋宁宗嘉隆兴四年(公元1211年) 工部尚书
周 坦 平 阳 南宋理宗隆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 刑部尚书
徐俨夫 平阳(今苍南) 南宋孝宗淳祜元年(公元1241年) 礼部侍郎,知抚州
周 旋 永嘉(温州市) 明英宗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 左春坊左庶子
武科状元
姓 名 属 地 年 代 职 位
陈鳌 平阳 南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 修武郎,授东南第八将
陈鹗 平阳(今苍南) 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 修武郎,授东南第十将
蔡必胜 平阳 南宋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 知庐州镇淮右擢吉州刺史
黄褒然 平阳 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 武学谕迁博士
林管 平阳(今苍南) 南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 枢密副使
朱嗣宗 平阳 南宋孝宗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
林梦新 平阳 南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 知梧、言、浔三州
朱熠 平阳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 监察御史迁同知枢密院
项桂发 平阳(今苍南) 南宋理宗淳祐十年(公元1244年) 知雷州、循州
章梦飞 平阳(今苍南) 南宋理宗 知肇庆府
朱应举 平阳 南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 知道州
蔡起辛 瑞安 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 知饶州
翁可榀 平阳 南宋度宗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 知贵州
林时中 平阳 南宋度宗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
王名世 永嘉(瓯海)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 锦衣卫千户,武三元
王十朋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 ,温州第一个文状元
陈鳌中高宗绍兴八年(1138)武科第一名,是温州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也是第一个状元
参见:靖康之耻、伪楚、伪齐
女真人领袖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立金国。宋徽宗见辽国力衰弱,便派使者向金提出联金灭辽事宜。宋攻燕京,大败而回。金攻陷临潢府,辽亡。宋付上巨额赎款给金,以换取燕京等地。金借口北宋收容金叛将,分兵南下,趋汴京。钦宗即位,与金人和议,金人解兵北归。次年,即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掳走两宗和皇室大臣千余人北去,史称“靖康之祸”,北宋就此灭亡。 参见:建炎南渡、岳飞北伐
金国在靖康之难中徽宗、钦宗二帝被女真人俘虏,包括皇后,嫔妃,皇子,公主等皇室成员和机要大臣,宫廷女官,宫廷乐师,厨师等都被女真人俘虏北上,康王赵构得以幸免。1127年,金国从汴京撤军,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由于张邦昌原为宋臣,后降金,开封军民对其憎恨有加,一大部分旧宋朝臣也要求他退位。万般无奈之下,张邦昌以孟太后之名,下诏书立赵构为帝。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正式即位,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权,是为宋高宗。
然而,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张邦昌后来被杀,成为宋朝唯一被杀死的文臣。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以张邦昌被废为名,继续大举南侵。之后赵构一路南行,过淮河渡长江。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南宋与金国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建炎三年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今南京市)作为行都,称“东都”。绍兴元年(1131年)升杭州为临安府(今杭州市)作为“行在”,绍兴八年正式定临安为行都,建康改为留都。为此南宋也进行北伐,由宗泽、岳飞、韩世忠、吴玠等抗金将领指挥,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和金国的联军。 参见:绍兴和议
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秋,金兀术挥军南下,再无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由于南方天气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完颜兀术决定撤兵北上。在北撤到镇江时,被宋将韩世忠断掉后路,结果被逼入黄天荡。金兵屡次突围,均告失败。后因汉奸指点,金兀术听说有老灌河故道可以通秦淮河,于是发军开凿,一夜凿渠三十里,掘通河道,由渠出江,经秦淮河引入建康城西的长江江面,得以逃往建康。但道路依然被韩世忠的水师扼守,金军不得过江。又有福建人王某向金兀术献策,舟中载土,上铺平板,穴船板以棹桨,待无风时出击,韩世忠军遂大败,退还镇江,金兀术得以渡江北归。 这就是著名的镇江之战,又称黄天荡之战。宋军以八千人之兵力围困金兵十万,双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后金军用火攻,火烧宋军船只才打开缺口,才能狼狈北返。金军又在建康被岳飞打败,从此再不敢渡江。在南宋“中兴四将”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飞。他通过北伐夺取了金国扶植的伪齐政权控制的土地。但宋高宗赵构因为种种政治原因一心议和,和岳飞的北伐意向相左,为岳飞之后被杀埋下伏笔。
宋高宗赵构,由于害怕军人战胜回朝会专横难制;而且亦担心钦宗回朝继承其死后的帝位(当时高宗因某种原因不能生育而绝后),于是高宗任用秦桧为相。秦桧在靖康年间曾主张抗金,后被金人掠去。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秦桧南返,由于他奉行投降政策,与高宗之意甚合。秦桧归朝仅三月就成为副宰相,八月后又成为右丞相。由于秦桧大力提倡的“南自南,北自北”,当时尚与高宗的想法相左, 一年后就被高宗罢免。罢相后的秦桧韬光养晦,伺机而动。
绍兴八年(1138年)五月,高宗又任命秦桧为右丞相。向金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首先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1138年宋金初次协议,南宋取回包含开封的河南、陕西之地。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后来秦桧迫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官员,联姻外戚,结交内臣。高宗对于秦桧的行为也只是默许。后期由于秦桧权势太大,引来高宗的警觉。例如高宗亲下命令,使秦桧的孙儿失去状元。秦桧的权势日渐下降。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再度撕毁和议南侵,金军分三路大举南侵,重占北宋首都开封,宋军在许多抗金名将指挥下,宋朝军民抗战英勇,金军在川陕、两淮的进攻皆告失败。七月,金将兀术转攻郾城,被岳飞打败,转攻颖昌,又败。岳飞趁机进兵朱仙镇后来,收复了黄河以南一带,与开封只有四十五里。兀术逃出开封。北方义军也纷纷响应岳飞。以至于金人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但此时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北伐之功毁于一旦。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于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宋高宗希望把生母和生父的遗体接回,答应金杀岳飞 。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临安(今杭州)。《绍兴和议》立刻实现,宋高宗生父徽宗的灵柩和生母韦氏本人被送回南宋。 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宋高宗在位初期年轻力壮,有意抗金,收复河山,重用主战派,以李纲为相、宗泽镇守汴京。曾多次大败金兵,令局面稍为稳定。但后来赵构没有对抗金国的决心,罢免了李纲、宗泽等人。 参见:隆兴北伐、隆兴和议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重,他又策划让其子接替相位,被高宗否决,不久就一命呜呼。秦桧死后,高宗一方面打击其余党,一方面重用投降派官员。高宗没有生育能力,因此他从太祖的两名后裔赵瑗和赵璩中选择继承人。最后赵瑗胜出。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瑗被立为太子,并改名赵昚。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海陵王完颜亮南侵,被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击退。此时金国发生内乱,金帝海陵王被杀,金军北返。此事让高宗萌生退意。绍兴卅二年六月,五十六岁的高宗下诏退位,太子赵昚即位,是为孝宗。他自己则称太上皇,居德寿宫,高宗成为太上皇以后,纵情享乐,花费巨大。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八日,高宗逝世。
在宋高宗之后,宋、金两国发展相对稳定。孝宗即位后,改革朝政,力图恢复,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孝宗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金国也有几次南侵,但大都半途而废,孝宗也进行了北伐,但也未能收复国土。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孝宗令李显忠、邵宏渊等出兵北伐。北伐虽然一度胜利,但由于各路将领不和加上轻敌思想,北伐历时仅廿日就告失败。之后,孝宗不得已与金和谈,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正式签定和议,史称隆兴和议(又名乾道和议),张浚被杀把原本向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金为叔,宋为侄,金改诏表为国书,岁贡改为岁币,减少贡献,割让秦州及商州,维持疆界。绢贡献由二十五万减至二十万,岁币减至二十万银两。但孝宗仍然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继续整顿军备。
不过由于虞允文等一批主战派将领的辞世,最后北伐事业不了了之。在内政上,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总体说来,宋朝的内政形势有所改观。 参见:韩侂胄、史弥远、庆元党禁、开禧北伐、端平更化、四木三凶、五鬼用事
高宗死后,孝宗对政治日益冷感,最后决定让位于其子赵惇,也就是光宗。然光宗即位不久就患了精神疾病,且对孝宗十分不孝。绍熙五年(1194年)七月,孝宗去世。
光宗性好猜忌,非常不信任其父孝宗的周遭大臣,因此他即位两年后就日渐疯癫。绍熙五年七月,孝宗病死后,光宗不服丧。临安城内混乱不堪,局势不稳。宗室赵汝愚和赵彦逾便开始秘密策划立新君。最后,太皇太后下诏,光宗被奉为太上皇。1195年,他的儿子赵扩即位,是为宁宗,改元庆元。六年后,光宗去世。史载宁宗“不慧”,智商低下。宁宗一朝被韩侂胄和史弥远两名权臣操控。
宁宗初期,赵汝愚任宰相。赵汝愚本人政治操守良好。但由于皇室任职宰相本就不合礼法,加上韩侂胄煽风点火,最后他被罢去相位。但是,民间依然十分怀念他,临安城门上每天都有悼念的诗文。韩侂胄为了彻底清除赵汝愚的影响与排斥异己,假借学术之名,制造庆元党禁。将理学称为“伪学”,而朝中信仰理学的大臣又多反对韩侂胄。韩侂胄借此将信仰理学的士大夫全部赶出朝廷。
庆元六年(1200年),韩侂胄见理学已构不成威胁,便解除党禁。但是,党禁不得人心,为了笼络士人,韩侂胄又借北伐的名义蛊惑人心。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贸然进行开禧北伐,结果很快就遭到了失败,北伐的失败让韩侂胄成为众矢之的,他的政敌史弥远借此与主和派和韩的反对派集结成联盟。而金人又以杀韩侂胄作为和谈条件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三日,史弥远等伪造密旨,将韩侂胄杀死。从此之后开始了史弥远专政时期。史弥远与杨皇后勾结,大权独揽。 在1208年,签订《嘉定和议》。在两国改为伯侄关系,宋由贡献岁币及绢由二十万增至三十万,宋赔偿三百万军费,金放弃占领的大散关、濠州,献上韩侂胄首级。
1214年七月,宋宁宗接纳真德秀的奏议,决定从此不再向金贡纳“岁币”,而此时,金国已遭受蒙古帝国的打击,被逼由燕京迁都至开封。为了扩大疆土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侵,但是失败。
宁宗本有八子,但都夭折了。于是他立沂王的儿子赵竑为太子。赵竑对史弥远的专政非常不满。因此史弥远废赵竑太子之位,改立赵昀为皇位继承人。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三日,宁宗去世。赵昀接替即位,是为理宗。但是,史弥远继续其专政,而赵昀也奉行韬光养晦的策略。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去世。理宗终于摆脱了史弥远的阴影。次年,理宗改元端平,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理宗将史弥远旧党尽数罢斥,朝政一度得到了改观。
南宋在孝宗、宁宗朝时比较安定。但是,宁宗以后,奸佞当道,政治腐败,国势日衰。 参见:联蒙灭金、蒙金之战
同时在北方,金国正面临蒙古的步步紧逼,面临亡国。朝中的对外政策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联蒙抗金;另一派认为应该铭记唇亡齿寒之道理以及海上之盟的教训,援助金国,让金成为宋的藩屏。
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蒙古遣使来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国,向理宗说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由于当时金国主力已在“三峰山之战”被蒙古军歼灭,金国已是亡国之态,宋廷当朝大臣大多赞同联蒙灭金,只有赵范反对。理宗答应了蒙古的要求,蒙古也允诺灭金之后将河南还给宋朝。但是这只是口头协定,没有留下书面协定,因此埋下了后患。
金哀宗得知后,也派使节来宋朝陈述利害,希望联合抗蒙,但即位不久的理宗在国家及民族仇恨和耻辱下,及在朝臣的建议,并没有理会哀宗要求,继续伐金。理宗任命史嵩之主管灭金事宜。1232年,宋攻下金的郑州及唐州等地。金哀宗在汴京失守后逃往归德,再逃至蔡州。绍定六年(1233年),宋军攻克邓州。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蔡州被攻克,金哀宗自缢,金国灭亡。宋将孟珙将金哀宗遗骨带回临安。理宗将金哀宗遗骨带到太庙,以告慰徽、钦二宗在天之灵。
南宋在蒙古族灭亡金国后,失去金国作为屏障,令南宋面临比金更强大的蒙古南下威胁。 参见:宋元战争
金灭亡之后,南宋没有换来一时的安宁,反而面对更为强大的蒙古。金国灭亡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南宋想趁蒙古退兵之际,收复被蒙古占去的土地,理宗意图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三京,光复中原。
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全子才收复南京。七月五日,宋军进驻开封。但由于粮草不济,贻误战机,宋军进攻洛阳时被蒙军伏击,损失惨重。各路宋军全线败退。“端平入洛”宣告失败,宋在此役中损失惨重,大量精兵与物资付诸流水,也为之后蒙古侵宋提供借口。“端平入洛”之后,理宗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朝政大坏。
但南宋一直以和为主,并无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虽出兵但未达到预期目的。南宋的这一举动反而成为蒙古南侵的借口。端平二年(1235年),蒙军派遣大军南侵,被南宋名将章梦飞击退。宝祐二年(1254),蒙古军陷潼关,直逼西京,章梦飞受命挂帅抗御,任御苑统卫兼左司马事,行军不坐乘,爱兵如子女,与士兵同食,深得将士爱戴,士气十分高涨。
宝祐三年(1255年)七月,盛夏溽暑,蒙古军失去戒备,章梦飞计划收复潼关,用缓兵计麻痹敌人,时机成熟后,便指挥宋军猛攻敌军阵营,蒙古军遭到宋军的突然袭击,溃不成军,潼关一举被宋军攻克,章梦飞因此名声大振,深得宋理宗的敬重,被提拔京湖宣抚使、节制五城大司马兼督粮饷事,因贾似道执政而急流勇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英勇作战,打败元军,再一次挫败元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曹友闻、王坚、章翔、孟珙、孟瑛、余玠、张钰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退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汗蒙哥在征战合州时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蒙哥死讯后,又得知幼弟阿里不哥准备在和林称汗,立即准备撤军以争夺大汗之位,贾似道借机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这样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为汗。
理宗两子早夭,因此最后理宗择其弟赵与芮之子赵禥为皇储。由于赵禥其母曾在怀孕期间服用过堕胎药,因此赵禥先天不足。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诏立赵禥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十二月廿六日,理宗去世,赵禥即位,是为度宗。赵禥即位后不理朝政,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右丞相贾似道因此擅权。贾似道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终日在葛岭别墅中与妻妾玩乐,由于他好斗蟋蟀,时人称他为“蟋蟀宰相”。
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镇襄阳,是为襄樊之战。宋军利用汉水把资源源不绝送入城内,才能坚守城池。守将吕文德及吕文焕坚守城池六年,贾似道派了范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两者之间不和。贾似道封锁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并不知此事,襄阳、樊城被围三年后,度宗才得知此事。咸淳七年(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市)建国号为“大元”。 在1272年,张顺,张贵两兄弟的义兵曾血战蒙元军。在1273年,樊城失守,襄阳城破,在宋军继续巷战,吕文焕最终投降,六年的襄阳保卫战结束。 参见:崖山海战、崖山之后无中华
此时的南宋全境已纳入元朝版图,但是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终于在至元十六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随着崖山海战失败, 陆秀夫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覆亡。
咸淳十年七月九日(1274年8月12日),度宗去世,终年35岁。宋度宗去世后,其长子赵隰即位。当时,南宋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德祐元年(1275年)春,蒙元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威逼建康,长江防线崩溃。朝野大震,各界都冀望贾似道能出征,结果宋军大败。贾似道被贬,在赴任途中被监押官郑虎臣所杀。德祐元年(1275年)十一月廿日,常州失守,蒙元遂屠城。不久平江也告沦陷,临安人心惶惶。德祐二年(1276年)2月4日,蒙元军攻占南宋行在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初五,临安城里举行和平受降仪式,赵隰正式退位 ,但赵隰的哥哥赵昰和弟弟赵昺被大臣保护逃出临安。
后来,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蒙元对小皇帝穷追不舍,宋廷不断逃亡至南方,赵昰在福州即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1276年)。但是,小朝廷内部斗争不断,景炎元年十一月,蒙军逼近福州,十一月十五日,朝臣陈宜中、张世杰护送赵昰和赵昺乘船南逃,从此小朝廷只能海上行朝。
景炎三年(1278年)春,南宋朝廷抵达雷州。四月十五日,年仅十一岁的赵昰去世。陆秀夫与众臣拥戴赵昺为帝,改元祥兴(1278年)。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在蒙军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迁往崖山。蒙元将领汉人张弘范领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宋军无力战斗,全线溃败,史称崖门海战。走投无路的南宋终于在1279年3月19日,随着赵昺随陆秀夫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四十多年与蒙古的抗衡以失败完结。
张弘范在石壁上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而还,南宋到此宣告彻底灭亡。崖门海战极为惨烈,据估计,宋军在此役中阵亡十万,海上都是尸体。身在元营的文天祥亲自目睹惨状,作诗云:“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此外,据宋王台公园《九龙宋皇台遗址碑记》记载,昰昺二帝南逃期间,“有金夫人墓,相传为杨太后女,晋国公主,先溺于水,至是铸金身以葬者”,葬于今九龙城区,人称“金夫人墓”,后来由于该址兴建了圣三一堂,“金夫人墓”也随之湮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7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隋文帝为什么要杀史万岁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