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隋朝名将贺若弼的用兵之法,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隋朝名将贺若弼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颇为自负,当隋炀帝杨广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回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这三人谁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将。”读过《说唐》的人都知道杨素和韩擒虎,这两位都是响当当的名将,史万岁也是为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良将,然而,对这三位分量很重的老同事,贺若弼却是嗤之以鼻,说:杨素猛而无谋;韩擒虎武艺还不错,跟人打斗倒还可以,运兵作战那就不怎么样了;史万岁充其量也就是一名带骑兵的军官,都算不上大将。言下之意也就他贺若弼算是大将。
贺若弼虽然口气大,但本事确实大,在平定江南一役中,他神出鬼没的兵法让陈朝防不胜防。例如,在南下之前,他想攻打京口,但又缺乏水师,于是他利用南方缺马的特点,用北方的老马偷偷跟南方交易,买了不少船只。贺若弼把这些船只隐藏起来,然后把那些陈旧破烂的战舰故意摆在北边的港口,堂而皇之地让南边的士兵看到,让他们以为北方的军舰也就这样了,从而放松了警惕,“先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贺若弼的这种示人以弱的战术也是符合当时的形势的,因为北方在水师上一向不如南方,以此作为佯装,南方人当然不会怀疑,因为敌方认为一向都如此,让敌人觉得合理,佯装才有效果。
贺若弼还善于虚张声势。当时隋朝和陈朝的边防军每年都会换防,贺若弼每次换防,都大张旗鼓,在敌人的视野里大肆摆开军队和营帐,绵延很广,弄出一副随时都要进攻的样式,“必集广陵,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朝的边防军一见这架势当然很紧张,马上调兵遣将,严阵以待,但过了一阵,贺若弼又故意通知对方:没事,我们只是普通换防而已。有时候,他还故意大张声势地进行狩猎活动,让南边的军队又紧张一把。久而久之,陈朝的军队被弄得神经紧张,渐渐地也就麻痹大意了,因此在隋朝真的发起大规模进攻时,反而放松了戒备,没有及时做防御准备。
贺若弼这种真真假假的策略,一方面固然是其善于用兵所致,其实也跟双方的力量对比有很大关系。因为隋朝相比于南方的陈朝,无论是军队规模和地理位置,都有较大优势,北方军队规模大,又居高临下,南方承受着巨大的军事压力,北方随便一点举动,都会让他们疲于应付,用有限的力量去应对无穷的骚扰。由此可见,贺若弼相当善于利用他们隋朝固有的规模优势。
隋朝开国四大名将 韩擒虎、贺若弼、高颎、史万岁.
韩擒虎(公元538—公元592.12.26)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东)人,隋朝名将。韩雄子。容仪魁伟,有胆略,好读书。仕北周,袭父爵,以军功迁和州刺史。入隋,文帝欲图江南,特拜擒虎为庐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任。伐陈为先锋,直捣金陵,执陈后主。进位上柱国,封寿光县公,终凉州刺史。 贺若弼(544—607),字辅伯,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隋书·贺若弼列传》)。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 高颎(541—607)一名敏,字昭玄。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东)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战略家、谋臣,隋代名相。自称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父高宾是上柱国独孤信的僚佐,官至刺史。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15岁随父从军。北周武帝时,其父战死,以忠臣子授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北周末,随上柱国梁士彦攻讨相州总管尉迟迥,每战先登,因功拜上大将军。隋初,因大将军尔朱绩谋反被杀而受牵连,发配敦煌为戍卒。隋开皇三年,秦州,总管窦荣定击突厥,遂至辕门请自效。奉命与突厥单骑比武决胜负,驰斩其一勇士,使突厥军不敢再战而退。每行军作战,身先士卒,善抚部下,将士乐为效力。因其南征北战,屡建战功,遭杨素嫉妒诬陷,被隋文帝冤杀。 隋朝开国功臣有哪些? 1、上柱国贺若弼
贺若弼(543─607),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为北周名将。贺若弼少时受家教,能武能文,曾任寿州(今安徽寿县)刺史。入隋后,经高颎举荐,任吴州总管。后遇韩擒虎,二人不和。及后贺若弼进上柱国,封宋国公。贺若弼自恃功高,每以宰相自许,然而一直未能为相,大为不满。
他又常以将才自傲,炀帝为太子时,曾问他:“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孰为优劣?”贺若弼答道:“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
太子再问:“然则大将是谁?”弼答:“唯殿下所择。”由此可见其颇以大将自许,故自此为炀帝所忌。后亦因非议时政,与高颎同时被炀帝所杀。
2、靠山王杨林
杨林,字虎臣,《说唐全传》《兴唐传》中的虚构人物,天下第八条好汉,隋炀帝杨广的叔父,隋朝开国九老之一,为隋王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过汗马功劳,被封为靠山王。
他武艺高强,手持一对囚龙棒,后在隋朝统治濒临瓦解之际,设计做最后殊死一搏,事败,被第七好汉罗成的绝技回马枪刺死,其历史原型是杨爽。
3、越王杨素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弘农华阴(今属陕西华阴)人。北周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参加平定北齐之役。
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建国,以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隋炀帝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大业二年去世,追赠光禄大夫、太尉公,谥曰景武。
4、双枪将定彦平
定彦平与罗艺、杨林是拜把子的兄弟,交情甚厚。起初定彦平为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辞退海州大帅,归隐田园。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后来定彦平巧遇发兵攻打瓦岗的靠山王杨林,杨林摆一字长蛇阵攻打瓦岗寨,邀请定彦平助阵,为一字长蛇阵做阵胆。
定彦平前往前线途中遇到假托还愿之名前往瓦岗帮忙破阵的义子罗成,被罗成甜言蜜语弄得得意忘形的老爷子把单枪破双枪的秘诀传授给罗成。
5、昌平王邱瑞
邱瑞是隋朝开国元勋之一,秦琼的姨父,尚师徒的义父。邱瑞为人刚正不阿,在朝中称为长平王,和中正太师伍建章、李渊一起与宇文化及等奸臣抗衡。秦琼等七雄闹花灯打死宇文成祥,邱瑞将七雄藏在自己的长平王府,巧退前来搜府的宇文成都。
杨林带兵讨伐瓦岗摆下一字长蛇阵,前往助阵的邱瑞看破昏君奸臣,遂投瓦岗;打铜旗阵时,秦琼被邱瑞的义子尚师徒追赶,马坠枪折退到小庙正遇邱瑞,邱瑞劝说尚师徒归降不成,一怒之下向他撞去,不慎触柱而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隋九老
史万岁作为隋朝的开国名将和第一猛将,隋文帝为何要杀他? 史万岁为什么最后会死我觉得也有一点功高盖主的成分在里面,史万岁在隋朝的将士中,可以说是基本上是隋朝第一猛将了,但是就是因为他太过的勇猛了,所以最终兵权掌握的比较集中帝王就比较害怕,就想办法把他弄死了。
史万岁的父亲他本来就是一个为国牺牲的烈士,而且他父亲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所以说当时的隋文帝为了表示对史万岁父亲的尊重,于是就将他的儿子提拔了上来。而且开始的时候史万岁的地位就比较高,到达了接近一品的位置,而且史万岁的战绩十分的惊人,慢慢的爬到了大将军的位置。本来很多人都认为他的前途都是一片光明的,因为他才30出头,就已经是一个正一品的官职,还带着一个大将军了。
但是老天有些不开眼,这个时候同样升为大将军的朱绩叛变了,所以说这个时候史万岁受到他的影响也被革职了。
史万岁后来被分配到边疆,他在边疆的战绩也十分的惊人。但是后来他受了别人的贿赂,贿赂他的这个人后来被逮到了,被逮到了之后将史万岁供了出来。本来在这种情况下,史万岁应该会被杀头的,但是因为周围他一帮兄弟的求情,所以他就没有死,但是随着后来隋文帝杨坚即将去世的时候就吩咐下去将史万岁给赐死了,史万岁的一生可以说为隋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正因为他的功劳太大了所以说那些君王怕他会造反,但是史万岁从来没有造反的心思,但是皇帝不相信,死人是不会造反的,所以就将他赐死了。
隋朝开国王爷都有谁? 兴隋九老
第一老:忠孝王伍建章:忠孝王伍建章可以说是隋朝开国的第一元勋,他最为人喜闻乐道的一件事就是在当山洼闯重围、搬救兵,解救了隋文帝杨坚与隋朝大军,算的上是“未建其国,先救其主”了。虽然后来因为怒骂昏君隋炀帝杨广“欺娘戏妹、弑父鸩兄”而被“敲牙拔舌”,但他对隋朝的耿耿愚忠可见一般. 第二老:开国老帅高颍:最重要人物.隋朝第一功臣 第三老:靠山王杨林:靠山王杨林为隋文帝杨坚的同胞兄弟,开国之初,杨林随兄长南争北战,掌中一对水火虬龙棒,骁勇异常。人称“双棒无敌手,到老不失机”。不过,“到老不失机”这句话说的可能有些早,随着隋炀帝杨广登上历史舞台,这位老先生的平坦大路终于出现了危机。强烈的家族荣誉感与天生的“一根筋”性格使这位禀性还算纯良人物只顾一味回护已经“桅折钉锈”的大隋江山,但中国历史上数的着的“败家子”杨广却使他的努力化为乌有,让这位“愚忠”的悲情人物一步步走向了死亡的深渊,并最终丧身扬州城郊。 第四老:上柱国贺若弼:上柱国贺若弼是大隋王朝的又一柱石,不过,稳重、隐晦的性格让其成为隋朝开国元勋中最没有“风头”的一个。但他对隋朝的功绩却是没有人可以抹杀的,稳重的做事风格也颇得隋文帝赏识,这使得贺若弼最终坐上了上柱国这个令人垂涎的位置。而他的隐晦也使他在隋炀帝上台后得以保全自己。(历史对贺若弼的死有分歧:一说贺若弼在今陕西榆林因为连坐被斩,一说贺若弼得以善终)而且,其首创的“均甲制”也在他的默默耕耘下颇有成效,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贺若弼的“均甲制”在隋朝末期让隋朝保持了“中兴”的一线曙光。要不是杨广这小子太能“造”,贺若弼也许可以成为改变中国历史的人。 第五老:越王杨素:越王杨素是隋文帝杨坚的另一个弟弟。在王朝建立之初,他同样功勋卓著。但荣华富贵迷失了他的“人生”。在成功之后,他想的不是如何进一步巩固自己得来不易的成果,而是没有节制的吃喝玩乐。最后终于没有逃脱覆灭的结果。 第六老:大都督鱼俱罗:大都督鱼俱罗应该可以算是隋朝的第一员勇将。在隋朝末年,他为了替自己的第二个徒弟“天宝无敌将”宇文成都报仇,曾经刀斩当时的“天下第一勇士”李元霸(也有野史说李元霸是因为“凭锤骂天”而被自己的雷鼓翁金锤砸死的)(注:兴唐传的演义中,李元霸是死在鱼具罗手中,隋唐演义中则是后一种情况,事实上两者都不是真实历史——)。但此人禀性刚烈,在隋朝立国未久之时,就因为不堪权贵的排挤而解甲归田。 第七老:昌平王邱瑞:昌平王邱瑞本是南陈降将,但由于其后来的卓越表现得以位列王爵。邱瑞有一个徒弟,号“四宝将”尚师徒。而昌平王邱瑞就是因为与自己的徒弟在政治信仰上有了分歧,而被自己的徒弟活活气死了。而“四宝将”尚师徒也未得善终,由于感觉愧对恩师,其人最后自尽而亡。师徒二人最后落的同归一剖坯黄土。 第八老:下柱国韩擒虎:下柱国韩擒虎是“兴隋九老”中最世故的一位。其人一方面做着顺臣,从来不说皇帝不爱听的话,另一方面也讲究朋友之义,在忠孝王伍建章死后,韩擒虎曾经不遗余力的保护伍建章的儿子南阳侯伍云召,最后终使伍云召逃出生天。 第九老:双枪将丁彦平:双枪将丁彦平在隋朝统一神州之后就辞官不做,化身“云龙僧”云游江湖,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去了 隋朝开国大将怎么死的 四大名将:韩擒虎,正常死亡。
贺若弼,被隋炀帝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 高颎,和贺若弼一起被杀。 史万岁,遭杨素嫉妒诬陷,被隋文帝冤杀。 其余十三个名将, 尔朱绩,以谋反罪被隋文帝杀死。 王谊,被隋文帝以“言论丑恶”赐其死。 梁士彦,以谋反罪被隋文帝杀死。 宇文忻,以谋反罪被隋文帝杀死。 刘昉,以谋反罪被隋文帝杀死。 元谐,以谋反罪被隋文帝杀死。 虞庆则,以谋反罪被隋文帝杀死。 宇文弼,和贺若弼一起被杀。 鱼俱罗,目有二瞳孔,有帝王之像,遭炀帝猜忌,被斩首于市。 杨素,被杨广猜忌,不过算是自然老死。 梁睿,长孙晟,贺娄子千,自然死。 大部分都是被杀的,而且是冤杀,这就是所谓伴君如伴虎吧。 大隋九大开国元勋是? 大隋九大开国元勋分别是:忠孝王伍建章、大元帅高颖、靠山王杨林、上柱国韩擒虎、上柱国贺若弼、双枪将定彦平、越王杨素、大都督鱼俱罗和昌平王邱瑞。
忠孝王伍建章
隋朝九位开国元老之首,隋朝建立后,伍建章因为功高盖世,受封为忠孝王。后晋王杨广夺权篡位,伍建章披麻戴孝,手持哭丧棒,上殿骂君。杨广震怒,下令将伍建章满门抄斩,只有马夫伍保和其子伍云召逃过一劫。
靠山王杨林
天下第八条好汉,隋文帝杨坚的弟弟,隋朝开国九老之一,为隋王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过汗马功劳,被封为靠山王。
他武艺高强,手持一对虬龙棒,后在隋朝统治濒临瓦解之际,做最后殊死一搏,事败,被第七好汉罗成的绝技回马枪刺死。
大元帅高颖
高颎(541—607)是一位出将入相的人才,智商极高,精通战略,高颎在军事上奇谋迭出、平南破北,堪称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上他为隋朝修订新法又打造首都,且为人低调谦和,为朝廷推荐了大批人才,所以又称得上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越王杨素
杨素(544—606),这位美髯公堪称隋朝战功最显赫的名将。当初北周灭北齐的战争中,他就表现极佳,后帮助杨坚篡位,建立隋朝。在灭陈之战中,他担任水军统帅,统领超级战舰顺流而下,吓得陈军将士胆战心惊,竟把坐在船头、威风凛凛的杨素当作“江神”!
杨素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他的诗文或雄浑悲壮,或清新秀美,堪称隋朝文学的绝佳典范。
大都督鱼俱罗
鱼俱罗武艺高强,而且嗓门大,和张飞似的,正所谓“声气雄壮,言闻数百步”,而且他长相特异——“目有重瞳”,也就是四个眼眸,和昔日的楚霸王项羽一样。
鱼俱罗在大隋武将中的突出特点就是个人武力超牛,出身大内高手(禁卫军)的他在灭陈朝、平江南豪强和伐突厥的战争中,杀敌无数,史书上形容他冲锋陷阵时“出左入右,往返若飞!
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刺史。
上柱国贺若弼
贺若弼以伐陈有功,封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公元607年,贺若弼被隋炀帝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
昌平王邱瑞
隋朝昌平王,邱福之父,秦琼姨父。为人正直,为官清正,不与宦臣为伍,被宦臣们视为绊脚石。
二打瓦岗寨任主帅,由于宇文成祥被杀的事,无法为自己开脱洗清,被逼无奈投了“大魔国”。封为瓦岗“福寿王”。在西魏兵发五关时,为劝降徒弟尚师徒投诚,来到虎牢关,阵前劝降不成,自戕身亡。
上柱国韩擒虎
容仪魁伟,有胆略,好读书。北周时,任都督、刺史等职,袭爵新义郡公。陈出兵进逼光州,任行军总管,率军将其击退 ,后又屡挫陈师。因功进位上柱国、大将军。后封寿光县公,以行军总管屯金城,旋任凉州总管。
双枪将定彦平
定彦平与罗艺、杨林是拜把子的兄弟,交情甚厚。起初定彦平为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辞退海州大帅,归隐田园。
作为隋朝赫赫有名的大将,开国将领韩擒虎是怎么死的? 作为隋朝赫赫有名的大将,开国将领韩擒虎是因为疾病而死的。韩擒虎征战沙场多年最有名的胜仗就是以少胜多的征战陈朝,他死后成为阎王是人们对他的敬畏和怀念不是真的。
韩擒虎原名擒豹是隋朝有名的大将,为隋朝的建立和开疆扩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韩擒虎的父亲是韩雄,韩雄曾是北周的大将军,所谓将门虎子,韩擒虎从小受到父亲的教导和熏陶也成长为了一个文武全才的人。韩擒虎自幼习武,练了一身的武艺,而且非常喜欢读书。 杨坚推翻北周建立隋朝后一直希望统一江南,他觉得韩擒虎此人文武双全而且很有威望就让他去江南,担任庐州总管,到任后韩擒虎立即训练水兵,建造船只,收买陈朝的消息,收买人心。韩擒虎在庐州期间,深得人心,陈朝的士兵对他也有崇拜和敬畏之情。 后来隋朝大军对陈朝形成了包围之势,虽然陈朝兵势众多,但是当陈朝的兵听说是韩擒虎率领大军都逃的逃,散的散溃不成军了,韩擒虎在枯井当中活捉了陈后主。就此陈朝彻底灭亡,隋朝统一中原。 韩擒虎一生南北征战,立下屡屡战功在朝中很有威望,后又辅佐隋文帝,不过由于他征战多年身上的新伤旧伤不断,一直被病痛折磨着,常年在外没有悉心修养,到了55岁不治而终。 韩擒虎是隋朝名将,也是难得一直被器重,功高而未被镇压或杀死的人,我觉得这可能和他不仅是武官而且有文官的行事智慧,不但有勇还有谋略,通过他收复陈朝就可以看得出来。 名将(16)隋朝(35)
在杨坚还没有当上皇帝之前,就有讨伐陈国、平定江南的愿望和打算。建立了隋朝坐上皇位之后,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准备南下讨伐陈国。为此,他不断地访贤纳士,寻觅优秀的率兵将领,并且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为的就是实现自己当年的愿望
隋文帝杨坚,还多次找众大臣谋划讨伐陈国的计策。有一次,文帝与高_商议时也谈到了这件事,于是高_趁机推荐贺若弼,他说:朝臣之内,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贺若弼的,陛下可以重用此人
隋文帝其实也早就看好了贺若弼,于是立即表示赞同,并立即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委托他负责筹办平定陈国的重大事宜,贺若弼也是很情愿地领命上任了
隋文帝之所以让贺若弼担任吴州的总管,是因为当时吴州与寿州都是平陈的前沿重镇。当时贺若弼上任后,还作诗一首赠予寿州太守源雄,相互勉励,诗中写道: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
贺若弼贺若弼也同其他文人一样抱有远大的志向,他一直想完成父亲遗愿,所以刚到任,他就立即着手准备,并潜心考虑,根据当前的形势,他很快就制定了十条平陈的计策,上报文帝。文帝看到这些计策,十分高兴,于是就当即赐予贺若弼宝刀一柄。这对于忠心耿耿的贺若弼来说无疑是个非常大的鼓励
开皇九年,隋军做足了充分准备后,大举讨伐陈国,于是贺若弼也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在讨伐陈之前,贺若弼命令长江沿岸的守军在每次换防时,都故意大张旗鼓,虚张声势,表面上弄得人声鼎沸,队伍似乎很是强大。他之所以这样做是让陈军认为隋军要大举进攻。果不其然,陈军看到隋军有如此庞大的架势,于是立即全国动员,调兵遣将,但是,当他们调集了兵力后才发现只是虚惊一场。虽然是这样,陈国也不敢怠慢,如此反复了几次,陈军觉得隋军也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也就不再把隋军放在心上,更不再加强防范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刚刚懈怠下来,贺若弼竟然带兵大举进攻,而此时的陈军毫无戒心,不以为然。所以当贺若弼带领大军偷袭陈朝南徐州城时,一次就成功地拿下了
攻下南徐州城后,贺若弼率隋军继续向陈的首都建康进军,但是他提前就严格命令下属,不得侵犯陈国百姓,如有违犯严惩不贷。隋军到蒋山境内后,不巧与陈军相遇。陈军由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将军率领,人数众多,是陈朝的主力。贺若弼首先迅速打退了田瑞的进攻,旋遭鲁达等部队的夹击,被迫退兵。收兵后,贺若弼算计到,陈军打了这次胜仗后,必定会产生骄傲情绪,有所松懈,于是立即决定与陈军决一死战。果然不出他的所料,隋军再次发兵,竟然大获全胜
除此之外,贺若弼的属下还将萧摩诃俘获,送到贺若弼的军帐内。贺若弼命手下将萧摩诃斩首,但见萧摩诃在临刑前神态自若,毫无惧色,对他非常钦佩,觉得这才是人间的英雄豪杰,于是就让人放了他,还对他非常礼貌
攻打建康时,贺若弼是从东北方逼进。大将韩擒虎则从西南方逼进,并首先攻入建康城内,活捉了后主陈叔宝。贺若弼入城后,派人将陈叔宝带到自己那里,这时的陈叔宝已丧失了君王的气度,双腿颤抖,大汗淋漓,二话不说就伏地参拜。贺若弼见他这个样子,还安慰他说:小国的君主,与大国的朝臣地位相当,等到拜见我朝天子后,可能还会封你为归命侯,你不必太过惶恐
可见,贺若弼不是一介莽夫,也有怜悯的一面
当时,隋文帝因为他讨伐陈朝有功,非常高兴,下诏褒扬,并亲自召见,加位上柱国,晋爵宋国公,赏食邑三千户,又将陈叔宝的妹妹赐给他当妾,另外还赏赐财宝绸缎无数。后拜贺若弼为右领军大将军,又转任为右武卫大将军。贺若弼虽然最终得到了隋文帝的嘉奖,但是,生擒陈后主毕竟是韩擒虎的功劳,为此贺若弼非常不高兴,认为自己丢尽了脸面,于是他居然公开与韩擒虎发生正面冲突,可见贺若弼也有非常小气、不豁达的一面
隋文帝对贺若弼的厚爱和他在灭陈战争中的功勋,使贺若弼自视甚高,自以为满朝文武之中,只有自己功居第一。正是这样的心态,致使他飞扬跋扈,最终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这样的结局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当时,杨素升任右仆射,而贺若弼仍然是将军。贺若弼感觉自己的功劳超过了杨素,但是官位却没有比他高,心理上感到非常不平衡。他的不满时时表现出来,在隋文帝面前也是毫不掩饰。文帝为此十分生气,曾经责问他说:我以高_、杨素为宰相,而你却经常说这二人只会吃饭,这是什么意思?贺若弼听后竟然也不否认自己说过这话,还居然说:我跟高、杨二人十分熟悉,我确实知道他们是没有什么才干的。陛下竟然对他们那么好,给他们高官
隋文帝听到他如此居高自傲更加恼怒,于是罢了他的官。虽然公卿奏贺若弼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隋文帝,应该处他死罪,但是文帝并没接受,觉得他的确为隋朝干了不少大事,只把他贬为平民算了
就算是遭到了这样重大的惩罚,贺若弼也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产生了更大的不满与怨恨,他曾对太子杨广大放厥词说:杨素只是猛将,而非谋将;韩擒虎只是斗将,而非领将;史万岁只是骑将,而非大将。大将非我莫属
隋炀帝即位后,贺若弼因为这话便没有被起用。大业三年,贺若弼背地里非议炀帝款待突厥太过奢侈,不久隋炀帝就知道了,本来就暴虐的隋炀帝杀了贺若弼,他的儿子也都被放逐到了边塞,妻女也沦为官方奴婢。贺若弼戎马一生,最后却因为过于骄傲而落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颇令人为之遗憾。
隋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杨坚决意消灭南面的陈朝,实现统一全国的伟业。这一年是陈祯明二年,在位的皇帝是大家熟悉的陈后主陈叔宝。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出师伐陈,是在这一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太庙祭祖后,隋军在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的率领下,兵分多路,直取江南。
大敌当前,荒淫骄侈的陈叔宝没有一丝即将国破家亡的危机意识,他自恃长江天险,不采纳众将领请求积极备战的建议,反而在这年底,大张旗鼓地准备即将到来的元会之庆。什么是元会呢?也就是我们今天俗称的春节。准备元会之庆原本也没什么大碍,但荒唐的陈后主竟把自己镇守军事重镇的两个儿子召回京城。
这两个儿子分别是镇守江洲的南平王陈嶷和镇守南徐州的永嘉王陈彦。陈后主不仅让两个儿子回京,而且还命令沿江镇防戍守的船只,全部跟随二王返回建康。他这样做,是想在刚刚附降的后梁军民面前展示国家的威势。陈嶷和陈彦接到召令后,率战船返回建康。这样一来,绵长的江面上看不见一只战船。面对虎视眈眈的隋军,陈朝原本并不牢固的江防,显得更为薄弱。不多久,隋军就抵达了长江北岸,作为战略要地,京口、采石两地形势危急。有大臣向陈后主建议,从京师调拨军队舰船,前往这两个地方驻守,抵挡隋军。没想到陈后主竟听信谗言,认为这时候从京师调拨军队舰船,既影响到元会之庆的排场,也显得国家怯弱,而且凭着长江天险,隋军根本不可能飞渡而过,于是没有及时向京口、采石增援。
此时驻扎在京口对面长江北岸的隋军将领是行军总管贺若弼。别看贺若弼是员武将,可行军打仗却颇有智识。“三十六计”第一计是“瞒天过海”,贺若弼伐陈之战,被后人视作“瞒天过海”的典型战例。贺若弼率军驻扎在长江北岸后,干了些什么呢?据《资治通鉴》记载,贺若弼从几个方面入手,麻痹长江南岸驻守京口的陈军。首先,他将军中的老马卖掉,大量购买陈朝的船只,买到手后,将这些船只偷偷藏起来,然后又购买了五六十只小破船,停在河岸边。陈军窥探得知后,以为隋军没有渡江的船只。其次,贺若弼命令沿江驻守的兵士交接班时,一定要聚集到岸边,大举旗帜,营幕遍野。开始一两次,江对岸的陈军见了,以为隋军要大举过江,赶紧调集军队加强戒备。但几次一来,发现这只是兵士交接班,也就习以为常,疏于防备了。除此之外,贺若弼还经常率士卒沿江打猎,人欢马叫,十分热闹。渐渐的,不管江对岸有什么大动静,陈军都不在意了。
此时任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的是谁呢?据《陈书》记载,此人乃陈朝名将萧摩诃。萧摩诃原本是侯安都手下大将,因拥立陈后主继位有功,而被封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绥建郡公,后又改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女儿也被选为太子妃。贺若弼驻师京口对岸,陈后主虽没有加派军队舰船,但将自己的亲家萧摩诃任为南徐州刺史,驻守江防。转眼到了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陈朝的元会之庆如期举行,真是好不热闹。据《陈书》记载,这一天是“雾气四塞”,看来不是个好兆头。更要命的是,陈后主竟然连萧摩诃也从京口召回京师,让亲家也好好感受一下元会之庆的气氛。
就在这一天,前期已经做足了功课的贺若弼突举大军,渡江而来,直袭京口。《隋书》称,“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也就是说,贺若弼率军打了过来,陈军都没有发觉。为什么反应这么迟钝呢?因为他们已经中了贺若弼的“瞒天过海”之计。更何况,刺史大人已被召回京师了。贺若弼兵袭京口,作为军事重镇,采石也被隋军另一员大将韩擒虎攻占。直至此时,见隋军真的大兵压境,陈后主才慌了手脚。荒唐的是,他竟然设立重赏,征发和尚、道士、尼姑等出家人服役,真是病急乱投医。
正月初六,京口被攻陷,临危受命的南徐州刺史黄恪遭俘。贺若弼的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攻下京口后,有个士卒跑到民间去买酒,贺若弼知道了,将他处以斩刑。京口一战俘获的六千多名陈朝士兵,贺若弼全部释放,并发给他们资粮,同时付给隋文帝的敕书,将他们遣返回乡。随后,贺若弼派遣一支隋军驻扎曲阿(今丹阳),阻挡三吴地区陈军的北援,自己率隋军主力队伍,兵发建康。据《陈书》记载,贺若弼率军突袭京口时,萧摩诃即向陈后主 *** 率军迎战,没有得到允许。闻知贺若弼率军向建康而来,萧摩诃再次 *** ,但仍被拒绝。直至贺若弼兵临城下,陈后主才派萧摩诃等大将迎敌,其昏聩至此,不败更待何时!钟山一战,萧摩诃兵败被俘。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花!”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这首《泊秦淮》,吟咏的便是陈朝灭亡的故事。国家的统一总是大势所趋,陈朝虽然在陈后主的手中亡了国,但隋文帝却统一了中国,建立起盖世之功,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终于宣告结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6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