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马钧,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改造了织绫机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6 13:54:26

马钧,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改造了织绫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马钧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提起丝织品,大多数人都会首先想到“绫罗绸缎”,而“绫”既然排在第一位,自然有其独特的价值。“绫”有“素绫”和“花绫”之区别,而“花绫”较“素绫”更为精美,《释名》所载“绫者,其文望之似冰凌之理也”,主要就是指的“花绫”。“绫”起源颇早,疑为周初姜子牙所作的《六韬》中就提到“桀纣之时,妇女坐以文绮之席,衣以绫纨之衣”,其精致华美可想而知,但显然“绫”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实际上,这种制作精美、穿戴舒适的丝织品之所以珍贵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作为“软黄金”的蚕丝的昂贵,更重要的是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落后,深刻诠释了“物以稀为贵”。

在东汉以前,制作绫织物的机器十分的繁琐与笨重。为满足提花的综数,往往需要通过增加绫机的“蹑”(即脚踏操控板)来实现。正如晋傅玄所说,旧式的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更有的一百余蹑。这种繁琐而笨重的绫机,织出一匹绫的时间往往动辄需要数月时间,不仅需要占用大量的织工劳动力,同时也限制了绫的生产效率。

直到三国魏时博士、给事中马钧改良了织绫机,绫织业的生产力才得到革命性的发展,绫织品更为丰富,也更日益社会化。马钧将传统动辄五十蹑、六十蹑乃至百余蹑的旧式绫机,统一改为十二蹑。这次改进不仅将生产过程简化,生产速度提升了四至五倍,使得过去往往动辄数月才能完成一匹的绫布,在改良后仅仅需要不到一月乃至十余天就能完成;同时还使得织造的提花纹样更为独特,可操作的种类更为丰富,改良后的绫织品因其独特的提花,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

马钧改良绫机具有相当大的社会意义,大大解放了绫织业的生产力,提升了生产技术,此后不断的改良和应用,为“绫盛于唐”创造了必要的生产技术基础。绫不仅成为官员服饰的主要原料,而且更成为社会中广受欢迎的丝织品。正如白居易在《杭州春望》所描绘的那样,“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酤洒趁梨花”。这奠定了“绫”在传统丝织品中的魁首地位,更逐渐形成了以地域为名的绫织品,如青州之仙文绫、润州之方棊水波绫、遂州之樗蒲绫等等,直至今日仍有相当的影响。

()的手艺——巧夺天工

(马钧)的手艺一巧夺天工。
马钧,字德衡,扶风(今陕西兴平)人,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马钧年幼时家境贫寒,自己又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后来在魏国担任给事中的官职。指南车制成后,他又奉诏制木偶百戏,称“水转百戏”。接着马钧又改造了织绫机,提高工效四五倍。马钧还研制了用于农业灌溉的工具龙骨水车(翻车),此后,马钧还改制了诸葛亮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

马钧是什么时候的发明家

1、马钧发明了很多东西,最突出的有还原指南车、改进织绫机、改制诸葛连弩、发明龙骨水车、轮转式发石机、水转百戏图等,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此外,马钧在军事上兵器制造方面也有不少发明创造。
2、马钧(生卒年不详),字德衡,三国时期曹魏发明家。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

马钧是怎样制造机械的?

马钧,是三国时代的一位纺织机械革新家、发明家。字德衡,曹魏扶风(今陕西兴平)人。从小口吃,不善言谈。出身贫苦,少年时没有太多的机会读书,常要为生活奔波,因此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劳动人民。他注意实践,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构造,而且勤于动手,对一些机械原理,进行刻苦钻研,努力创造革新,取得了不少成就,在魏明帝(226—239)时,被誉为“天下之名巧”。

织绫机的创新

我国是著名的丝绸之国,是生产丝织业最早的国家。西汉时,有一种织绫的提花机,是120综,120蹑的(一综是一根经线,一根经线安装一个踏板叫蹑),效率很低,两个月才能织一匹绫。到三国时,虽然多次经过简化,改进到60综、60蹑和50综、50蹑,但仍十分笨拙。

马钧看到大家使用这种绫机,操作起来很是费时费力,为了提高大家的生产效率,节约劳动时间,于是,马钧就下定决心改良这种织绫机。他深入到织绫生产中,对旧式织绫机进行了认真研究,重新设计了一种新式织绫机。新织绫机简化了踏具,改造了桄运动机件(即开口运动机件)他把原来的60蹑、50蹑减为12蹑,用12根蹑控制60余片综,经过这样改进,新织绫机不仅更精致,更简单适用,织绫机的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四五倍。特别是他发明了两蹑合控一综的“组合提综法”,用这种方法织出的花绫,花纹图案奇特,配置变化多样,织物表面具有立体感,景物生动逼真,光泽明暗相间,层次变化无穷,马钧的创造使当时魏国所产丝织物能与成都的蜀锦媲美。经改造的新织绫机,受到了广大丝织工人的欢迎,这是马钧一生中最早的贡献,它大大加快了我国古代丝织卫业的发展速度,也为我国家庭手工业织布机奠定了基础。

龙骨水车的发明

水车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在东汉时期,翻车就出现了,翻车又叫龙骨水车。据古籍记载,东汉末年有个叫毕岚的人曾制造过翻车,但那时的翻车还比较粗糙。

到了三国时期,有一回马钧在魏国做一个小官,住在京城洛阳,当时在洛阳城里,有一大块坡地非常适合种蔬菜,老百姓很想把这块土地开辟成菜园,可惜因无法引水浇地,一直空闲着。机械发明家马钧看到后,就下决心要解决灌溉上的困难,于是他又在机械上动脑筋。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他终于创造出一种翻车,把河里的水引上了土坡,实现了老百姓的多年愿望。马钧发明创造的这种新式翻车,叫做龙骨水车,龙骨水车应用齿轮的原理使其汲水,用时极其轻便,连小孩也能转动。它不但能提水,而且还能在雨涝的时候向外排水。在近代水泵发明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提水工具之一。

水转“百戏图”

马钧真不愧为“巧思绝世,变化百端”的发明家,水转“百戏图”的创制更是印证了这一美名。一次,有人进献给魏明帝曹睿一种木偶百戏,造型相当精美,可那些木偶只能摆在那里,不能活动,明帝觉得很是遗憾。于是明帝就问马钧:“你能使这些木偶活动吗?”马钧肯定地回答道:“能!”明帝遂命马钧加以改造。没有多久,马钧就设计制造出了“平地实之,潜以水发”的“百戏图”。他用木头制成原动轮,以水力推动,使其旋转,这样,上层的所有陈设的木人都动起来了。有的击鼓,有的吹箫,有的跳舞,有的耍剑,有的骑马,有的在绳上倒立,还有百宫行署,真是变化无穷,千姿百态。并且这些木人出入自由,动作极其复杂,巧妙程度使原来的百戏木偶无法比拟。水转“百戏图”,被时人称为“巧变百端”的三异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6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