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汉宣帝刘病已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汉宣帝刘病已继位为帝后,不但没追尊自己的爷爷刘据为皇帝,还追谥他为“戾太子”。
要知道,戾可不是什么好字,有罪过、暴戾之意,《逸周书.谥法解》中对于戾字用于谥号的解释是,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这是对一个人很大的否定。
那么刘病已为何这样做呢?是心中对刘据有怨恨吗?当然不是。
刘病已有什么理由怨恨刘据?他们一家的悲剧又不是刘据造成的,要恨也是恨汉武帝刘彻或小人江充才是,巫蛊之祸中,刘据一脉全是遭受无妄之灾。
既然如此,刘病已为什么不追刘据为皇帝或者给他个美谥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此时还没有追尊皇帝之父祖为皇帝的习惯。
纵观历史,咱们会发现,汉朝时并没有追尊皇帝父亲或祖父为皇帝的习惯。就说汉高祖刘邦,他的父亲刘太公只是活着时被尊为太上皇,死后并没有皇帝的尊号。
王莽篡汉成功后,追自己的父亲王曼为列侯,母亲为功显君,祖父王禁则没有任何追尊。还有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也没追尊父亲刘钦、祖父刘回,刘回最高官职依然是巨鹿都尉,刘钦则是南顿县令。
时间线再往前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也不会追尊没当过君主的父辈、祖辈为君主。
这样的大环境下,刘病已要是追尊刘据为皇帝会显得很奇怪,再说他也没那概念。
直到东汉末年,称帝的豪杰们为了提高自家的身份,才开始有了追尊这种事儿。最夸张的是司马家,司马炎建立西晋称帝后,不但追父亲司马昭、祖父司马懿为皇帝,就连伯父司马师也成了景皇帝。
之后的朝代就很盛行了,开国之君们恨不得把祖宗十八代都追为皇帝,例如李渊和朱元璋。
因而,生在那个时代的刘病已不追父、尊为皇帝,是世情如此。
其二,谥号不是刘病已说了算。
既然不能追为皇帝,给个好点的谥号总行吧?对不起,刘病已做不到。
给地位较高或较有身份的死者加谥,这在周朝时就比较盛行了。这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通常根据其生前所作所为来定,述说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高度概括他的生平。
《逸周书.谥法解》中记载“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可见谥号是活人对死者的评判。
谥号主要分为美溢、平溢、恶溢。顾名思义,美溢是此人生前有美德或功绩,平溢多表同情,恶溢则是表明此人有恶行或品德不佳。“戾”就是一个典型的恶谥。
这里就有个问题,刘据生前所为称得上恶行吗?以封建时代的标准来看,还真称得上。古代尊崇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哪怕有天大的冤屈,都不能反抗君父的命令。
所有人都知道,刘据是冤枉的,但他起兵是事实。只要有这一条在,不管理由有多充分,他都是图谋造反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这也是他逃跑时有人敢对他不敬的原因之一。
刘据自己也知道,一旦他起兵,就没有了退路,只能逼刘彻退位,自己提早登基,没有第二种选择。因而兵败后卫子夫自杀,刘据也自杀。
虽然后来刘彻很是后悔悲痛,又建思子台、又建归来望思之台,表达对刘据的哀思,但这方面他也没给刘据平反,实在是证据太确凿了。
也就是说,无论刘据有多冤枉、人们对他有多同情、刘彻有多后悔,他都犯下了谋逆大罪。因而刘病已幼时才会被关在长安监狱里。
不过,站在刘据的角度,他已经被逼到绝境,要是不起兵,估计将落到扶苏的下场。但扶苏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士大夫们的赞赏?正是因为他没有反抗,才让人觉得他有赤子之心,品行洁白无暇。
假如他像刘据一样起兵,后世评价如何还未可知呢。
有以上这些原因,群臣给刘据上“戾”这个谥号很正常。
如果是在后世的朝代,大臣们顾忌皇帝的脸面,且人死为大,怎么也得找个好点的谥号。但秦汉时期,人们在谥号这一方面是很客观公正的,人是什么样的就上什么样的谥号,不太讲究为尊者讳。
况且刘病已初登大宝,得在权臣霍光手底下讨生活,腰板不直,强势不起来,只能认了。
霍光死后,刘病已掌握实权,为啥不改刘据的谥号呢?很简单,站在皇帝的角度,他不会赞同太子起兵。
所以,刘病已对爷爷刘据没有什么怨恨,不尊为皇帝是因为没这习惯,上谥号“戾”则是因为刘据的确起兵了,而那时在谥号方面又比较客观,刘病已无能为力。
首先,在这个题目中,刘病已不是给刘彻定谥?戾?,而是汉武帝的儿子,也就是刘病已的祖父刘据定谥号。刘病已再怎么说,也不敢给刘彻定谥号啊!
刘病已就是刘询,是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曾孙,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史皇孙刘进的儿子。 按说,本来刘病已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但他有个好亲戚霍光。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汉武帝死后的辅政大将军,权倾朝野。刘病已的祖父刘据是卫子夫的儿子,跟霍光也算是表兄弟。所以,霍光应该算是刘病已的表舅爹了,反正是亲戚就对了。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但他没有儿子,霍光等人拥立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即位,但不到一个月,就把他废了,又拥立更晚一辈的刘病已即位。说不得这其中就有霍光的谋划在里面。
刘据是皇后卫子夫的儿子,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的表兄弟,这地位应该是超级稳定的。但在武帝晚年,他的脑子有些不正常。江充造谣引发巫蛊案,卫青、卫子夫相继被牵连身死,刘据为了自保,起兵要诛杀江充,事情事败后也自杀了。刘据这一脉,死的就剩下刚出生没多久的刘病已了。
刘病已被忠臣收养保护,得以成长。汉武帝到了晚年快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有个曾孙在世,觉得这是天意,下诏将刘病已录入宗谱,这就算是皇室的人了。刘病已即皇帝位后,就要给自己那一脉的先人分封了,特别是他的祖父和父亲,都要正名,否则自己的正统性就要受到质疑。
而谥号?戾?的意思是:不悔前过、不思顺受、知过不改。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有些轴、有点反抗精神,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暴戾、狠戾的意思。刘病已本心上当然想给自己的祖父一个好名声了,但是刘据起兵是事实,兵败不投降却自杀也是事实。过不在君父,刘据自然是有不悔前过、不思顺受、知过不改这些问题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病已也算是公允,可能是他刚即位,多少也要看霍光的脸色原因吧。霍光毕竟是汉武帝提拔起来的,过分肯定刘据,就是在否定汉武帝,这明显是不合适的。所以,用?戾?这个谥号,不好不坏,各方也都能接受。
汉武帝晚年得知戾太子刘据被诬告才起兵自保后,非常后悔自己逼死了儿子,便下令为刘据平反,并且还修建思子台来缅怀太子,但是刘洵继位后给祖父的谥号是“戾”字,这个谥号不算一个好的封号,因为当时刘洵认为如果不是祖父武断起兵,那么汉武帝一定不会杀掉祖父,所以当时刘据的起兵坐实了他反叛的行为,因此刘洵才会给祖父上“戾”这个封号。
戾太子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也是汉武帝最心爱的儿子,他出生没多久就被立为太子。汉武帝的子嗣不算多,一共就六个儿子。这些儿子中汉武帝花费心思做多的便是戾太子刘据,当刘据成年没多久之后,汉武帝便让他处理朝政。
但是刘据在朝堂之上与汉武帝的政见不合,他不赞同汉武帝常年征战劳民伤财,更加质疑汉武帝律法的严苛,当时刘据的不同意见也是有根据的,因为汉武帝年年征战,大汉朝的负担很重,国内阶级矛盾很深,再加上严苛律法,人心非常浮动。但是汉武帝毕竟是一代伟大帝王,怎么能在晚年被自己的儿子质疑,所以当时汉武帝父子隔阂比较深。
正好当时有小人诬告戾太子刘据,并且还事先在戾太子刘据的府邸埋下了有诅咒的小木人,当时汉武帝生病在汤泉行宫,刘据无法见到汉武帝,刘据非常恐慌,联想到之前扶苏公子便是就这样被杀害,而且刘据不晓得汉武帝还是否在世,于是便起兵自保,但是他这个起兵的行为过于鲁莽,也坐实了他反叛的行为,所以刘洵继位后才会给祖父上谥号为“戾太子”。
因为刘据起兵反抗是事实,站在古人的角度,刘据确实做错了事情,刘病已给刘据?戾?这个谥号也实属是无奈。况且刘病已的皇位不是传承刘据的,而是从汉昭帝那边传承过来的,跟刘据没啥关系,为了维护他皇位的正统性,刘病已也不可能为刘据翻案。
古人认为儿子应该无条件顺从自己的父亲在古代的时候,如果儿子做错了事情,惹自己的父亲生气了,那么儿子应该主动让父亲打,让父亲出气。如果父亲打得太重,作为儿子的应该尽快逃跑,免得父亲将儿子打死了,还要承受罪名。这么看来儿子好像很卑微,儿子逃跑居然不是因为怕被打死,而是因为要保护好父亲的名声。
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听信谗言,刘据被人诬陷用巫蛊诅咒汉武帝,汉武帝信以为真。一开始明显是汉武帝有错在先,但是刘据不该起兵造反,一旦他反抗,那他就自始至终都是错的了。但是站在刘据的角度看,当时他走投无路,不造反肯定会死,造反或许还能博条活路,那他为什么不尝试下呢?但是刘据失败了,刘病已就算当上帝王,也不可能为一个乱臣贼子平反,刘病已给刘据?戾?这个谥号也很合理。
刘病已不想打脸刘病已能够继位得益于两个人,就是汉昭帝和霍光,这两个人都是汉武帝的支持者。汉武帝后来虽然知道刘据的冤屈,但是始终没有为他平反,如果刘病已为刘据平反,那不是在打众人的脸?更何况他和刘据只是有血缘关系,又没有什么感情,所以舍弃了刘据也没那么困难。而汉武帝就不一样了,刘病已的皇位是从汉昭帝手上得来的,汉昭帝又是传承自汉武帝,所以刘病已必须得拥护汉武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6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