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光武帝刘秀为什么不杀功臣主要是基于哪几方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6 13:39:46

光武帝刘秀为什么不杀功臣主要是基于哪几方面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会涌现出一大批的文臣武将,成为开国功臣;成为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立下功劳而得到封赏,却也常常因为功劳太多受到猜忌。功高震主,对功臣而言,这是最可怕的一把双刃剑。既是赞赏,也说明了功臣的危险处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尤其是在一些帝王刻薄的朝代里,功臣常常成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比如刘邦、朱元璋;因而也有了那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警示后来者;但是这也有一些皇帝比较例外,比如李世民、赵匡胤;今天我们讨论的就是一个例外,那就是刘秀和他的云台二十八将,他们跟随光武帝刘秀开创东汉,功臣们只要不是造反,都得到了一个善终的结局。

首先要明白,云台二十八将并不是在刘秀时期设立的。而是刘秀去世后,他的儿子为了纪念那些开国功臣而设立。原本是32位开国功臣,除去和皇室有亲戚关系的4位,把剩下的二十八位有功将领的画像放在南宫云台。后人还把这些将领与神话传说的天庭二十八星宿名称相对应,这就是“云台廿八宿”。这在当时算是头一遭,让功臣不仅可以得到爵位,还能得到死后的名声。

这二十八位将领,除刘植建武二年(26年)过早阵亡,祭遵建武九年(33年)、冯异建武十年病死军中,岑彭建武十一年被刺身亡外,余者皆得善终并受到优待。这种较为宽厚的做法,也为东汉末期带来一个较好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在东汉末年,皇帝没有什么权力的时候,依然有一帮忠于汉室的大臣愿意出来卖命。而在西汉时期,因为西汉对大臣的普遍刻薄,导致王莽最初篡位的时候,除了几个汉室宗亲,基本没有什么人站出来反对。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他们大多都能得善终的原因,个人觉得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个原因光武帝刘秀对功臣的优待。一方面除了是因为刘秀本人的宽厚,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想借用优待功臣的方式,逐步迫使功臣让权,削弱功臣的势力。

刘秀建武之世,封侯的一百多人,但后来与三公九卿参议国事的不过邓禹、李通、贾复三人而已,其余的都以宽宏的律法相优待,给他们一定的封地俸禄,并都以功名延续流惠于他们的后代子孙,却不让他们在朝廷中继续担任官职。刘秀明白,毕竟开国和治国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人才,要想治国有成必须另外选用更加适合的管理型人才,这一点他不仅看得清楚,做得也很果断。这样既保全的功臣们的清誉和富贵,也避免了君臣猜忌所带来的恶果。

第二个原因就是将领们知进退。

尽管当时有很多人对光武不以功臣任职,对那些已取得丰功伟绩的英俊之士弃而不用,抱有批评的态度,但以云台二十八将为代表的东汉初年开国功臣们却能坦然接受这样的安排,有的甚至主动采取规避的行动以远离政坛,以减轻君臣之间不必要的猜忌。

如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邓禹,建武四年与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打败延岑之后,没有贪功恋栈,再也没有登上大规模战役的舞台,而是主动让贤,随后耿弇、岑彭、冯异、吴汉等人逐渐代替了他的位置。邓禹在当时是首席谋士,地位等同于后世的诸葛亮、刘基、李善长等人,却能主动避让,无疑给其他功臣们做了一个好的榜样。建武十三年,天下归一,邓禹封高密侯。

贾复儒生出身,为人刚毅方直,多有保驾护主之功。自归顺刘秀后,随其击信都、攻邯鄣、战真定、破邺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战功赫赫。建武三年出任左将军,建武十三年定封胶东侯。贾复临阵果敢、身先士卒,在东汉中兴功臣中以勇武见称。

刘秀曾称赞道:“贾督有折冲千里之威。”贾复在征伐中,多次在溃围中解救危急,身上受伤达十二处。刘秀因此很少令他远征,常让他跟随自己,所以贾复缺少独当一面的功勋。诸将每次论功,贾复都默然不语,从不居功自傲。刘秀常说:“贾君的功劳,我自己知道。”

跟随刘秀的开国的将领们,征战间隙,常常聚在一起聊天,话题当然也绕不开自述战功,胡吹乱侃一通。每当众将争功论能之时,大将冯异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躲到大树下面。于是,士兵们便给他起了个“大树将军”的雅号。“大树将军”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在《后汉书》中,贾复与冯异、岑彭并列一传。史官这样评论三将:中兴将帅立功名的很多啊。但岑彭、冯异功勋卓著,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两将的功劳最大。而冯异、贾复从不自居功,岑彭讲信重义,此三将真足以感三军而惊敌人,所以他们能够成大业,终能保全荣庆。

出于对刘秀的了解,邓禹、贾复率先交归兵权,潜心儒学,耿弇等一干武将也紧随其后交出兵权。功成名就的云台诸将们似乎达成了共识,都能甘守寂寞,远离政治。云台诸将除了已逝的冯异、岑彭等人,参议国事的不过邓禹、李通、贾复三人,其余全部退隐二线,别说兵权,连政事都不过问,以实际行动减轻了君臣之间可能会出现的因互不信任带来的风险。

第三原因就是刘秀个人实力强,云台二十八将实力并不算出众。东汉建国,遇到的敌人不过是绿林赤眉这样的草莽,实力不算强劲,而云台第一将邓禹带队就吃过鳖。而且云台第二将吴汉,虽有功勋,但带兵骄纵,曾经把邓奉逼反过,这种粗线条的人,很难参于政治,而且早于刘秀而去。相比较西汉初韩信彭越英布,明初徐达常遇春蓝玉这样有灭国之力的顶级军事人才还是差不少。

第四个原因就是刘秀当上皇帝时年纪较轻,刘秀30岁称帝,正值壮年,称帝后在位33年,功臣们大部分都没有熬过刘秀。对比朱元璋为子孙铺路,刘邦仅比秦始皇小三岁,汉朝成立时候,已经是个长者了;刘秀还是很占据年龄优势的,二十八将绝大多数还是没有熬得过刘秀的。

推究起来,无论是光武帝另选贤能治国的举措,还是开国勋臣们刻意远离政坛,实在都是出于深谋远虑。开国勋臣们虽未能在庙堂之上再展宏图,但都得以善终,也维护了个人名誉和尊严。因此可以说,以云台二十八将为代表的东汉初年开国功臣们是幸运的,他们正可谓得其时,遇其主,知进退。

出生平民的帝王都喜欢屠杀开国功臣,为什么汉光武帝刘秀却是一个例外?

因为汉光帝刘秀为人仗义,而且他自身能力已经十分强悍,而且他很会收买人心,跟着他打仗的人都对他忠心耿耿。而其他出身平民的帝王,之所以杀戮开国功臣,是因为这些功臣让他们忌惮。总得来说,汉光帝刘秀不杀这些工程的原因有二。

这一是汉光帝本身就是一个极为优秀的人,他带着手下的人一步步走向帝王之位,凭借的不仅仅是这些人的助力,还有他自身的勇敢和果断。而他做了开国皇帝之后,在这些开国功臣心中仍然是一个极有威信的人,这些大臣们并没有居功自傲,反而仍然事事已刘秀为中心。而刘秀对待这些功臣们也是真心真意的,愿意把荣华富贵和他们一起共享,好不容易走过血风腥雨,彼此心里又没有内鬼,相处可以说莫名的和谐。

这第二是刘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朝堂之上,也能让这些大臣们信服,刘秀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即便自己老去,他也相信自己的儿子有能力控制住朝堂,管好天下,所以他不用再自己退位之前为儿子铺路,也就不用像朱元璋和刘邦一样,为了让儿子和孙子稳坐天下,用计策杀死一个个曾经为自己浴血奋战的兄弟们。

都说共患难容易,同享福难,但在刘秀这里,兄弟,是可以用来共患难同享福的。如果那些出身平民的帝王不想着怎样去除掉开国功臣,而是想着去分享站立的果实,凭着一路走来的情谊,相信好不容易过上稳定生活的兄弟们,也不会想要再次推翻政权,发动战争。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为何没有滥杀一个功臣?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曾经有句话评论刘秀和他的臣子之间关系时说:三代之下,君臣交尽其美者,于东汉为盛焉!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时人,他所能看到的历史,除了清朝之外,基本就是中国整个的封建历史了,他的这句话是说,从夏商周以来,哪个时期的君臣关系相互之间做到了最好呢?当然是东汉时期了,并且他这里特指的是东汉开国时期的开国帝王刘秀与开国功臣之间的关系。

刘秀手下有很多有名的开国功臣,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云台二十八将,这些人人人得以善终,功高震主也能心无二意功成身退(如冯异、耿歙),安享晚年功德圆满,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国之后帝王和君臣关系十分美好的时期。相比于朱元璋等人,刘秀对待功臣的方法简直是好得不能再好。

那么为什么光武帝刘秀就能做到这些,其他开国帝王能做到的就不多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想说刘秀这个人心地好,这么说可能有些人不同意,难道别的开国帝王的心地就不好嘛?但是我想说,刘秀相比朱元璋,那么刘秀的心地就是好,历史记载刘秀小时候就性格温柔,七八岁的时候就把自己想吃的饼子让给乞丐吃。

刚开始起兵参加战争的时候,他表现的并不勇敢,可能与他不愿杀生的心理有关系,后来他经略河北,一个叫王郎的人建议他掘开黄河大堤水淹赤眉军,如果真这么做的话,那么黄河南岸百万人口都将葬身鱼腹,所以刘秀说誓死不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他自己却因为这事惹恼了王郎,被其追杀了多半年,还有他平定天下的时候,对付敌军也总是以招抚为主,基本上没有进行围歼绞杀的,比如他对付铜马军,最后只是将几十万铜马军围了起来,迫使铜马军投降,接着他只身投入铜马军中,以一身肝胆一颗赤心感化了铜马军,以伟大的人格被铜马军尊为“铜马帝”。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为何不杀大将?

光武帝刘秀给人的感觉外表上是温文尔雅;性格上是坚韧谨慎;行为上是坚定勇往。刘秀能光复汉室得益于:千百年来是大汉王朝给了人们一个统一稳定的有了归属感凝聚力的国度;给了人们一个有着尊严有了民族气节的国度。

所以当王莽篡位大肆更改汉朝制度、更始即位不能有效节制部下的为非作歹,弄得天下乌烟瘴气。人们心怀汉朝久矣!谶书上所言“刘姓当会复兴”之类的话语虽然不可信,但也是有其道理的。

当年一个骑着牛犊的庄稼汉、一个以种田为乐的儒生、一个有着刘姓皇族血统的偏远宗族子弟,当他放下一切决心投入到重振大汉往日辉煌的伟大事业中的那一刻,他的心是一往无前的坚定。当他以昆阳一战奠定一生伟业之基础的时候,就注定了他的非凡人生。

随后又以更始朝代理大司马的名义在现今河北一带传播善政、广施恩德、恢复汉朝官名制度,他所做的一切正是天下人朝思暮想的一切,他的所作所为为他吸引了不少的能人志士,这些人就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

像前期的王常、马武、岑彭、冯异、吴汉、盖延、王梁、景丹、邓禹、贾复、陈俊、耿弇、王霸、任光、邳彤、寇恂等等,这就是刘秀最初的班底,包括后来的马援、马成、臧宫、来翕、祭遵、杜茂、窦融等。他有着非凡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他有着广阔的容纳宽容之心,在消灭了王朗、扫平了北方十四路贼寇之后以河北为基础初建了西汉政权——他就是被尊称为双字谥号的帝王“光”“武”。

他在消除对手统一全国的征途中,他礼贤下士,不以皇权压人,对待陇西的隗嚣、巴蜀公孙述、北方的彭宠还有山东的张步这些人都是先礼后兵,多次给予他们悔过的机会,但他们都妄自尊大,不识时务。在于对手刘秀都能一再的忍让,更不用说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部下们了,在一些战役中邓禹、盖延、吴汉、王梁都犯过错误致使损兵折将,刘秀也只是象征性地给予降职处罚,并未深纠。

反过来再看刘秀的这些将领们,哪位不是深明大义、一心为国、身先士卒、见识广阔、治军严明,从来没有诋毁同僚、中饱私囊、辱骂士卒的草包。阴皇后又是贤惠柔和识大体,外戚也没有专权干政的现象。刘秀本人也多次强调人权问题(不准买卖奴婢)和官吏制度,百姓生活逐渐殷实安稳,整个王朝从上到下体现出了两个字——和谐!

以上就是刘秀为何不杀功臣的主要原因和别的帝王最大的区别所在。

上有这样的君主下有这样的部下,君主没有杀部下的想法,部下更没有反叛的理由,况且到了公元36年的时候,起初陪同刘秀一起打天下的部下们以去世多半,当得知刘秀用礼仪教化来治理国家的时候邓禹、贾复自愿交出军权而研究儒家文化。有他俩做表率,后来的将领当然就知道何去何从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6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