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盘点历史上的五位猛将,70多岁还上阵杀敌

以史为鉴 2023-06-26 11:28:10

盘点历史上的五位猛将,70多岁还上阵杀敌

战场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它更是老将们驰骋沙场,继续为祖国建功立业之舞台。曹操曾赋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名将就不能服老,只要国家有需要,立刻披坚执锐,征战沙场,马革裹尸。在此,“纵横国史”就来给各位介绍五大70岁左右仍然上阵杀敌之名将,第四位挽救了一个王朝,第一位都熟悉,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第五位、北伐老将——常山赵子龙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估计都会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其中的“赵”便是大名鼎鼎的常山赵子龙。三国时期猛将如云,赵云能排在第二位,其武力值由此可见一斑。想当年,先祖刘备被曹操十几万大军追杀,搞得“妻离子散”,但赵云却不顾生命危险,单枪匹马杀入曹操军阵,“七进七出”,硬是将后来的蜀汉皇帝刘禅抱了出来,而且是毫发无损,天兵天将估计也就这样了吧。不过,赵云在刘备时期却很少得到重用,基本上没有机会单独领兵作战,大半生就呆在刘备身边当保镖,不能“人尽其才”。诸葛亮主政时,赵云已经70岁了,但他却非常想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于是向诸葛亮请求允许自己参与北伐,否则就撞死在石柱上。北伐期间,赵云阵斩曹魏韩氏四大名将,威震敌胆,为北伐军开了个好局。

第四位、大唐荣耀——汾阳王郭子仪

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史思明举兵几十万打着“清君侧”之旗号造反。由于内地承平日久,府兵战斗力低下,叛军一路所向披靡,东都洛阳很快陷落,叛军兵锋直抵潼关。此时,年已六十岁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军平叛,在东线战场连连获胜,河北局势有所好转。无奈,唐玄宗瞎指挥,强令名将哥舒翰出兵潼关,以致中了安禄山埋伏,唐军主力溃散,长安就此沦陷,战局急转直下。757年9月,郭子仪担任天下兵马副帅,指挥唐军以及回纥援军在长安郊外大破叛军主力,西京由此光复。不久,郭子仪再次于陕州击败安庆绪,并乘胜收复东都洛阳。763年冬,吐蕃进犯中原,攻克长安,唐代宗李豫一路狂奔。此时,已被罢免的郭子仪带着二十余骑兵一路召集官军,仅用15天就将吐蕃赶出长安。767年,吐蕃进犯泾州,时年70的郭子仪领兵出征,斩首两万余,吐蕃由此撤退。在唐末军事衰败、藩镇割据日益猖狂之局势下,郭子仪苦苦支撑危局,延长了大唐国祚。

第三位、大明双星——蒙古克星李成梁

太祖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时,麾下可谓是猛将云集,将星闪耀,一抓就一大把。不过,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名将要么被杀,要么自然死亡,大明中期将星凋零。嘉庆年间,大明再次出现“名将高峰期”,其中最厉害的是戚继光、李成梁,他俩堪称大明后期名将之双星。戚继光自然不用多说,无论是剿灭倭寇还是防御蒙古,那都是令对手闻风丧胆之主。李成梁防守辽东期间,蒙古、土蛮、女真谁敢冒头就打谁,不服从大明管教之徒,分分钟教会学做人。1598年,李如松因叛徒出卖而中埋伏,命殒沙场,时年72岁的李成梁再次出镇辽东。此时,海西、叶赫女真相当嚣张,但一一被收拾,女真对大明敬而远之。不过,李成梁“养寇自重”,不知是出于内疚还是某种原因,他对努尔哈赤明显有庇护行为,以致建州女真得以坐大。李成梁死后,努尔哈赤终于放下心里包袱,起兵叛明,后患无穷。

第二位、日军梦魇——海战英雄邓子龙

说起这位老将军,估计大伙不是很熟悉,毕竟在将星云集的大明,邓子龙能够表现的机会不是很多,但他每一次出场,都异常精彩。邓子龙,江西丰城人,一生主要战绩是参与两次“对外战争”并大获全胜。1583年,邓子龙指挥明军在云南击败缅军,活捉杀死景宗真、罕虔,并追入缅甸,斩首千余。1598年,不甘心在“壬辰倭乱”中被李如松击败的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再次派出二十万大军入侵朝鲜,并且出动军船、辅助船只一万余艘,声势十分浩大。为了彻底解决日本侵略军,明朝万历皇帝派遣陈璘、邓子龙(时年70岁)统帅大明水师出战。4月,邓子龙率舰队在釜山露梁海面迎战日本海军。此战,为夺得杀敌首功,邓子龙率所部率先杀入敌阵,利用舰炮和火铳攻击日本,连连获胜。关键时刻,队友误击邓子龙战船并引发大火,日军乘势反扑,邓子龙力战身亡。不过,“露梁海战”大明取得压倒性胜利,日本从此消停近300年,直到清末才敢再次来挑战。

第一位、法军克星——镇南关大捷冯子材

早年的冯子材生活贫困,被迫参加天地会,而后投入大将张国梁麾下,与太平军作战。很遗憾,冯子材单独带兵作战时都遇上了英王陈玉成,搞得一点脾气都没有;1858年小店一战,冯子材5000援军几乎被陈玉成全歼,自己只带300余残兵逃回江南大营。正因为如此,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后便不再让冯子材出去作战,而是老老实实呆在镇江,看湘军打仗即可。打不过太平军,不代表冯子材不行,毕竟在单打独斗时,陈玉成还是相当厉害;在没队友配合之情况下,鲍超、多隆阿、李续宾等也未必是他对手。1885年3月,法军从河内出兵北上,进犯中国西南门户镇南关,连破关外营垒十余座,直逼关前隘。此时,已经70多岁的老将冯子材手提弯刀、横跨战马,冲出长壕,直奔法军而去。见主帅如此勇猛,清军士气大振,纷纷冲出长壕与法军肉搏,大获全胜,并乘势收复文渊、凉山,此为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冯子材老将军,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此外,年近七十仍然上阵杀敌之名将还有很多,如抗金名将宗泽、戚家军之最后骄傲陈策、大明之魂孙承宗,等等。所以,英雄不问出处,更不看年龄,只要有颗雄心,均可建功立业。各位说说,是不是这理。

刘山明朝猛将单枪匹马上阵被削去半边脸依然杀敌无数



俗话说,英雄就是英雄。明朝第一猛将刘作为名士,在军事上特别有才能,在这条道路上一帆风顺。年纪轻轻就考上了五号冠军。当他十几岁时,他跟随父亲去讨伐九丝蛮战叛乱,是第一个登上塔楼,抓住另一个领导人。


16世纪,缅甸向云南派出十万象兵,刘率川军南下,很快平定了云南之乱。因此,他被提升为副连长。然而,它没有没过多久,他就因为纵容部下在战区烧杀抢掠而被撤职,他也准备被发配了。


两年后,广西又发生了一场大战。当时,刘世曾,巡抚史大人忙得不可开交,正好赶上刘路过。刘世曾大喜,要他和他的中将分别镇压。刘率军直捣黄龙,砍头的只有50多人,投降的却有一万多人,受到高度赞扬。然而,战争结束后,因为有人说刘偷了战利品,法院不打算给他信贷。刘世增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解释,法院只是奖励了他。


那时候的世界并不太平,战争时有发生。后来日本侵略韩国,韩国国王来找明朝帮忙。后来,汉武帝派一代名将李带领大明兵去援助朝鲜。刘闻讯,上书朝廷,请求率领五千川兵抗日援朝,得到朝廷批准。然而,由于交通问题,当刘到达时,战斗将几乎结束。


战斗结束后,刘留在朝鲜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但这并没有回到明朝用不了多久。他还是希望能在自己家门前过上好日子,然后给朝廷写了一封信,希望能给自己以前的贡献一些回报。为了使事情变得容易些,他给了审查员一些钱。于是,这位监察官特别老实爽快,不仅把钱退了,还举报了刘。结果,刘被降职了。


我的生活还没稳定下来,就接到了日军再次入侵朝鲜的报告。现在李在战斗中被打死了,于是朝廷任命为皇家日军的总兵。当他带着军队到达前线时,明朝刚刚打了一场败仗。后来他把军队分成三部分,由刘率领西路军。日本看到了,也是一分为三,针锋相对。


本来想用计谋干掉日本头目,没想到不要期望被羞辱。刘知耻而后勇,打败了日军,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它恰逢日本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国内局势,被迫撤军。有了这次胜利,刘被提升为骑士是很自然的。


因为刘打了胜仗,一天比一天骄傲,脾气也很坏。后来因为殴打法院官员,被赶回家。


尽管如此,明朝任何重要的战争都会需要刘。快六十岁的时候,朝廷让他去攻打部队。因为要去东北,大雪导致路况艰难,加上主帅无能,明军伤亡惨重。刘身中数箭,连半边脸颊都被努尔哈赤削去,但还是忍痛连砍十几人,力竭而亡。

真正能够以一敌百的猛将,在历史上出现的是哪几位?

纵观中国历史,名将甚多,但是真正能够称得上是猛将的却并不多,我国历史上诞生了许多的名将和虎将,在那时候的冷兵器时代,能够以一敌百的将领还是非常少的,毕竟做到以一敌百可是十分困难的。所谓猛将,就是在战场上武力值最强的将领,他们不仅善于领兵打仗,更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基于这个标准,能够真正担任“猛将”名号的人却很少,我认为大概有三位可以入榜。

1.杨再兴

杨再兴是著名抗金将军岳飞的部下,其实他成名很早,在加入岳飞麾下之前就已经是宋朝不可忽视的一名虎将。而他成为岳飞的手下之后,更是越战越勇。曾单枪匹马闯入完颜宗弼的军队,然后全身而退。在《宋史》对这一战有过详实记载,是否可信各位朋友自己琢磨。

2.冉闵


冉闵这一辈子就是在战场上度过的,《晋书》中对冉闵的功绩多有记载,在晋朝那个动乱的年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入侵,汉族真是到了危亡时刻。就在汉族面临被灭族的灾难之时,冉闵在这时候横空出世,挽救了局势,因此声誉和威望更高,胡、汉各族宿将无不畏惧于他。

3.项羽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厉害和最强的武将之一,项羽一生中一共有三次百人斩,在中国历史上,论勇武想必没有谁能和项羽争霸,而项羽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猛将,他力能扛鼎,气欲拔山,是为西楚霸王,凭借一人之力便能得到华夏半壁江山。

但此战杨再兴杀敌数有争议,因为这次功绩,赵构下诏表彰过他,诏书里说:“杨再兴单骑入阵,几殪兀术,身被数十创,犹杀数十人而还,一时声势可知矣。”

但不管是数百人还是数十人,皇帝都说他是单骑突击,以一己之力差点毙了金兀术,仅凭这点都足够上榜了,皇帝那是金口玉言,岂能有假?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猛将和十大名将各是谁

十大猛将:项羽、霍去病、冉闵、斛律光、史万岁、苏烈、薛仁贵、狄青、杨再兴、常遇春。
不光有名,还很猛很能打。这个一般没什么异议。当然我觉得可以有李嗣业。
十大名将:孙武、吴起、白起、韩信、王翦、卫青、霍去病、李靖、李牧、徐达。
这个异议比较多,比如有的版本有岳飞,有的版本有项羽。甚至陈庆之啊,高长恭啊都是可以有的。一般名将这个,还是得分朝代的,比较客观。

明朝五位猛将有多厉害

第一位猛将,洪承畴,万历年间考上进士,后被调去大西北平乱,带出一支部队,史称“洪兵”,干掉过李自成的领导王左桂,当上了三边总督,后来荣升五省总督。
第二位猛将,曹文诏,万历年间应征入伍,先在辽东打后金,后被调去大西北,率领一千名关宁铁骑,杀得起义军闻风丧胆,张献忠的老领导王嘉胤就是被他干掉的。

第三位猛将,左良玉,万历年间应征入伍,跟曹文诏是老战友,调到西北后组了支“昌平军”,一个人,一群新兵蛋子,不仅拖住了起义军主力,而且还把他们包了饺子,差点将其全歼,包括李自成和张献忠。
第四位猛将,陈奇瑜,万历年间考上进士,当上五省总督以后,他找起义军打了二十多仗,全胜不说,还布下了一个绝妙好局,再次将起义军主力逼入绝境,又差点将其全歼,包括李自成和张献忠。

第五位猛将,孙传庭,万历年间考上进士,从来没有带过兵,没有打过仗,甚至连人都没杀过,但是,一出场才四个月,就干掉了闯王高迎祥。后来,他联合了上面几位猛将兄,在潼关南原打了个埋伏战,全歼中伏的起义军,差点就干掉了李自成。(这是第三次差点了!)

截止到1644年,洪承畴叛变了,曹文诏战死了,左良玉服软了,陈奇瑜辞职了,孙传庭牺牲了,如果再算上辽东战场,熊廷弼被斩,孙承宗被擒,袁崇焕被杀,卢象升被歼,祖大寿被俘。看着好像明朝能打仗的将领,统统都没好下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3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