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3月,67岁老将冯子材提起弯刀,跨上战马,跃出战壕,亲自带兵冲入法兰西帝国陆军阵营,一顿厮杀过后,法军战败,狼狈而逃。紧接着,冯子材追入越南境内,连克文渊、凉山,此为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为中国近代反西方侵略战争之首次巨大胜利,实乃振奋人心。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冯子材之所以如此勇猛自然是得益于高人栽培。那么,这位高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居然如此厉害?他便是小编要讲的主角:晚清“江南大营”第一名将,在单挑时击杀石达开堂兄石祥祯,被咸丰皇帝誉为“江南长城”的一代名将张国梁。
张国梁(1823年—1860年),原名张嘉祥,广东肇庆高要人,天地会首领,后加入清军成为名将。早年张嘉祥落草为寇,爱打抱不平,经常劫掠过往大商旅,对普通商旅则保驾护航,所得钱财多散发给穷人,被两广人赞为:“济弱锄强张嘉祥”,“梁山好汉复生”。1848年,张嘉祥在贵县宣布起义,带领麾下天地会部众击杀清军,所部“水寇”勇猛无敌,清军屡屡被击败。不过,张嘉祥毕竟理想远大,不堪落草为寇,于是效仿宋江“弃暗投明”,接受广东巡抚劳崇光招安,摇身一变成为大清战将。改投大清后,张嘉祥决定做一百八十度转变,不但带兵剿灭各路起义军(主要是老朋友天地会),连自己的名字都改了,改为“国梁”,意思是“国之栋梁”,可见其志向之远大。
1851年1月,连续四次小考(院试)失败的老童生洪秀全在38岁生日这天率领拜上帝教徒举行起义,掀起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运动。此时,悍将向荣从湖南带兵南下剿杀,张国梁随即加入这支队伍,一起围剿太平军。就战斗力而言,张国梁所部3000“捷勇”与在土客械斗中成长起来的太平军不相上下,是除名将江忠源“楚勇”外,唯一能在野战中有机会击败太平军的劲旅。正因为如此,广西提督向荣非常赏识张国梁,并将其视为亲信,大力提拔。但是,此时清军已经腐朽透顶,自己每次获胜归来,不但军功被绿营(正规军)军官们抢去,而且还时常被投诉说“通敌叛国”。原因很简单,张国梁出身天地会,在八旗、绿营这两支“劲旅”一败涂地之时,凭啥你张国梁3000“捷勇”获胜,不是通敌是啥?
对于绿营军官们这些行为,向荣相当清醒,他极力拥戴张国梁,并用自己的官帽为之做担保。因此,张国梁非常感激向荣,打仗更加卖力,不过也慢慢学会了官场之套路,学会明哲保身,不再冒头出战。此后,张国梁不再去和前突精锐的太平军交战,而是专门击杀老弱后队,时时抄掠数千老弱病残,因此立功无数,战功赫赫。从广西到湖南,从湖南到湖北,从湖北到安徽,从安徽到江苏,张国梁一路尾随太平军,一路收复被太平军攻占而又放弃的城市;一路捷报频频,一路坐视太平军呈滚雪球式做大;一路高官加爵,一路看着太平天国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1853年3月,太平军杀进南京,改名天京。此时,向荣、张国梁即刻率部在城东孝陵卫扎下大营,以阻止太平军东进江浙,是为“江南大营”。
扎下大营后,张国梁便和太平军正面干仗起来,若是再不拿出真本事,实在说不过去。在攻击天京城外钟山大营时,张国梁身先士卒,率麾下3000“捷勇”冲入太平军营垒,摧毁营盘十余座,斩杀太平军千余,自己也被炮火击中,可依然死战不退,惜援军不得力,张国梁只好撤军。此战后,咸丰便将张国梁倚为“江南长城”,升任其为总兵(二品武官),以示重视。时人歌颂其战功曰:“杀贼江上江水红,向公黑虎张公龙;钟山大战疾风雨,张公生龙向公虎。”《清史稿》对他也是高度评价:“时大江南北诸军,贼所尤畏者,惟国梁一人。贼势......,皆牵制国梁也,皆为之所败。”由此可知,张国梁确实很有料,算是猛将一枚。
1854年夏,太平军悍将石达开堂兄石祥祯领兵前来挑战,双方杀得不亦乐乎,不分胜负。此时,石祥祯决定约张国梁“单挑”,并将“战书”用弓弩射入“江南大营”。收到“战书”后,统帅向荣决定不应战,不让张国梁去冒险。道理很简单,张国梁作为江南江北清军之顶梁柱,岂能冒这风险呢?要知道,张国梁虽然骁勇无敌,敢于拼杀在第一线,可石祥祯人高马大,威猛无比,曾在靖港之战中逼迫曾国藩投水自杀,若是“单挑”,张国梁肯定落下风。但是,张国梁毕竟在天地会混过,不应战岂不是没面子,于是决定迎战,但随身携带匕首,以防不测。果不其然,张国梁“单挑”没几个回合就被石祥祯活捉,此时他趁着对手不注意,拿出匕首将其刺死而后割下头颅,“单挑”胜败就此逆转,混迹江湖的张国梁获胜。据《天国志》载:“国梁不能敌,为祥祯生得,置马上,欲生致城中献功。然国梁私缚利刃于身,于鞍间掣出刺之,祥祯猝不意,中胫坠马,国梁断其首而归。”
自从此次“单挑”获胜后,张国梁名声大噪,成为大清王朝之英雄,也成为“救火队长”,哪里有危险就去哪里作战。1856年3月,“江北大营”被攻破,张国梁立刻率3000“捷勇”赶往增援,连克江浦、浦口,成功阻止秦日纲、陈玉成军团从此处渡江南下。不过,张国梁兵力缺少,只能防浦口、江浦,而其他各路清军丝毫无战斗力,于是燕王秦日纲、陈玉成得以顺利从瓜州渡江南下进攻“江南大营”,张国梁只好回师激战,不分胜负。此时,翼王石达开从江西带4万精锐赶来增援,占领溧水,张国梁只好放弃攻击秦日纲、陈玉成军团,转而去迎战老对手石达开。还没赶到溧水,杨秀清派兵偷袭“江南大营”成功,张国梁只好保护向荣去镇江,可向荣十分恼火,干脆上吊自杀。不过,张国梁在金坛再次击败秦日纲,双方呈相持状态,“江南大营”逃过毁灭之一劫。
此次战败后,一向对汉人怀有好感的权臣肃顺建议咸丰皇帝提拔张国梁为“江南大营”统帅,咸丰表示同意,并准备拟旨意。可惜,朝廷文官集团说张国梁出身不正,乃是天地会之后,不可授予重任。为此,咸丰只好让满洲人和春主持“江南大营”防务,张国梁为提督,是第二把手。和春此人能力一般,且素来与张国梁矛盾重重,两者人在向荣手下效力时就常扯皮。所以,张国梁很不满,自个儿跑去镇江,开拓新地盘。1860年,李秀成偷袭杭州,和春傻乎乎地派兵5000增援,致使“江南大营”兵力单薄,再次被太平军摧毁。为此,张国梁急忙从镇江出师,与乘胜东征的李秀成军团激战,不慎落水而亡。张国梁擅长使用水师,却死于水中,也算是宿命吧。
张国梁阵亡后,李秀成将其收尸,厚葬与镇江宝塔之下。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到:“秀成入丹阳,命收国梁尸,曰:“两国交兵,各忠其事。生虽为敌,死尚可为仇乎?以礼葬之下宝塔!”
咸丰闻知张国梁战死,悲痛万分,起初还不信,当得知李秀成厚葬他时,也只能接受这事实。张国梁死后两月,咸丰追赠太子太保,三等轻车都尉,一等男爵,其子张荫清得袭男爵。后来又加赠,追谥为忠武(武官最高荣誉,岳飞平反后也是追谥忠武),并饬令高要县建专祠祭祀。
《李秀成》历史事迹,评价,人物简介
李秀成,1823年出生在广西藤县新旺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八岁时,随教私塾的舅父读书,两年以后因贫困所迫而停学,不得不靠 “种地耕山帮工就食”,饱尝了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养成了倔强的反抗性格。
金田起义前,他加入了拜上帝会。1851年8月,太平军路过藤县时,他领着全家参加了太平军。由于他“勤劳学练”、“不辞劳苦”,在历次战斗中,机智勇敢,立下了许多战功,不久就得到了太平军最高统帅杨秀清的重视,1853年,杨秀清亲自保举他当了右四军帅,很快又升为右四监军。1854年提为二十指挥。1856年春,升至地官副丞相。天京内讧发生以后,太平天国原来的领导核心破坏了,一时“朝中无人掌管,外无勇将”,“军民之心散乱”。①在这危难之际,李秀成崭露头角,成为太平天国后期与陈玉成齐名的大将。
密切协同 力挽危局
1856年9月,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遭遇到空前的危机。这时,李秀成奉命率军出援皖北。当他率军到达桐城时,周围的州县都被清军攻陷了。于是,他断然决定率军坚守桐城,以制止清军对皖北的猖狂攻势。李秀成所率人马七千人,其中能战者只有半数。他感到,光凭自己这点力量,难以扭转战局,迫切需要联合其他兄弟部队,协同作战。于是,他一面率军坚守,指挥将士抗击上万名清军的进攻; 一面派人去联络张乐行、龚得,率领捻军从侧面威胁进逼桐城的清军。1851年1月,他又派人向陈玉成求救,请他协同击退进犯桐城的清军。
李秀成的主张与陈玉成不谋而合。陈玉成兵出枞阳,沿江东下,连克无为、巢县,然后掉转兵锋兼程西进,突然出现在桐城背后,切断了清军后方的粮道。2月下旬,李秀成和陈玉成内外夹击,大破清军,解了桐城之围。两军乘势收复了舒城、六安、霍邱等地,吸收了几万名群众参加太平军。李秀成因此升至地官正丞相,进爵合天侯。
1857年5月,石达开分裂出走,“朝中无将”。7月,洪秀全新封五军主将,李秀成被任命为后军主将,实际上成为太平天国军事方面仅次于陈玉成的第二号人物。
1858年初,天京被围,形势十分紧张。李秀成主动请求出京,调度援军。4月末,他到芜湖李世贤军中抽调了五千精兵,由芜湖、东梁山两处渡江东进。5月初,一战夺回和州(今安徽和县),乘胜攻占全椒、滁州、来安。6月初,他率军进攻江浦,想打破江北大营,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但是,经过两天的恶战,因为清军兵力众多,没有取得战果,被迫退兵全椒。
攻打江浦的失败,使李秀成深深体会到,单凭自己孤军奋战,不可能打破江北大营。正在这时,陈玉成邀请他去枞阳开会,商讨破解京围。李秀成十分高兴,传檄各镇将领,大会于枞阳。在会上,他力主各路人马 “各誓一心,订约会战” ①。会后,他密切协同陈玉成,在乌衣歼灭胜保军三、四千人,在小店歼灭冯子材率领的江南大营援兵四、五千人,在浦口歼灭德兴阿部一万多人,彻底打破了江北大营,进而又攻占了六合、天长、仪征和扬州,打通了天京与江北根据地的联系,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胁。
1858年10月末,李续宾进犯三河。李秀成接到天王诏书,要他驰往三河,协同陈玉成作战。他立即率军出发,配合陈玉成,一举歼灭李续宾部六千多人,打了一个十分漂亮的歼灭战。基本上扭转了天京内讧以来的被动战局。
1859年初,由于驻防滁州、全椒的李昭寿和驻防江浦的薛之元叛变投敌,长江北岸的门户又丢掉了。李秀成在巢县得到警报,率部赶到浦口附近进行反攻。因为清军势大,李秀成反攻失利。于是,他又向陈玉成求救。4月末,陈玉成从庐州(今合肥)东下,同李秀成会师,采取游动战术,派偏师佯攻扬州,将六合清军吸引过去,同时集中主力合击六合的清军大营,歼敌三千余人。然后回师进击两浦,血战六天,夺回了江浦和浦口,再次恢复了天京与江北的联络。
这一阶段的李秀成,坚持联合作战的战略,自觉、主动地协同陈玉成等各路人马作战,是十分正确的。受到重大损失的太平军,所以能扭转战局,联合作战是一条重要原因。1859年夏天,李秀成因战功卓著晋封忠王。
围魏救赵 奔袭杭州
太平军虽然重新夺回了江浦和浦口,但是,江南大营很快派兵反扑,又将浦口包围起来。到了1860年初,天京与江北的水面通路也被封锁,再度陷入清军的合围之中。因此,要想根本解围,就必须迅速打破江南大营。
第二次建立的江南大营,比第一次江南大营势头更凶,工事更坚固,兵力更多。天京城外的太平军据点又已全部失守。在这种情况下,究竟如何用兵呢?
新任太平天国军师的干王洪仁玕提出: “此时京围难以力攻,必向湖、杭虚处力攻其背,彼必返救湖、杭; 俟其撤兵远去,即行返旆自救,必获捷报也” ①。这是一个围魏救赵的战略方案,李秀成非常赞同。经过三次商讨,洪仁玕和李秀成确定: 先出奇兵袭击湖、杭,引诱江南大营分兵驰援; 敌人中计后,立即回兵,同时调集太平军各路将领联合作战,共同围攻江南大营。天王洪秀全批准了这个计划。
实施这个计划的关键是奔袭湖、杭,李秀成主动要求承担这一艰巨任务。但是,洪秀全怕李秀成一走,江北更为危急,立意要李秀成率兵坚守浦口。李秀成耐心地向洪秀全分析说:天京四周都已被和春、张国梁统率的江南大营封锁,城内粮食已不充裕,如不急谋破围,形势将更加严重。破围的关键是出兵湖、杭。目前,前军主将陈玉成在潜山、太湖与湘军对阵,不能移动。中军主将杨辅清在池郡殷家江、东流一带,有湘军牵制,难以机动。左军主将李世贤虽在南陵、湾沚一带,但兵力不多,难以兼任奔袭湖、杭两处的任务。如果我不出京,谁去完成这一任务呢?洪秀全见他说得有理,转而同意他领兵奔袭杭州。
1860年1月28日,李秀成从浦口前往芜湖,召开了军事会议,传达了作战计划。2月10日,他率领部将陈坤书、谭绍光、陆顺德到南陵与左军主将李世贤会合,经清弋江、马头镇,直趋宁国。宁国是清军在皖南的重镇,驻有重兵。清军判断李秀成的目的在于攻取宁国,便龟缩城中,企图坚守。李秀成乘机掉头东向,占领了广德。他留下陈坤书、陈炳文守城,自率谭绍光、陆顺德、吴定彩并李世贤,绕道孝丰、安吉,3月5日进占长兴,然后兵分两路: 由李世贤领兵一部,大张其鼓地进攻湖州,伪装主力,诱使清军放松对杭州的戒备; 李秀成则率精兵六、七千人,打着清军的旗号,穿上清军的号衣,沿莫干山东麓,经妙西、武康,日夜兼程,3月11日兵临杭州城下,3月19日,胜利地攻占杭州。
杭州是江南大营赖以支持战争的饷源重地,统率江南大营的和春闻讯,不知是计,便派总兵张玉良率领近三万精兵前往救援。3月23日,李秀成见杭州城下来了清兵,当即喊话,查证确系江南大营所发救兵,知道和春已经中计。立即命令将赶制的旗帜拿出来,插在杭州的城墙之上,作为疑兵。然后率领部队悄悄撤出杭州,不走进军旧道,也不走杭州至天京的大路,而走早已派人侦察好的一条路程最近的山僻小道,仅用十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广德。
张玉良率领的援兵到达杭州以后,未敢轻易攻城,李秀成退兵一天一夜,他们尚未发觉。及至进入城中,又贪图杭州的金钱美女,发觉上当后,也未选择捷径回师。所以,江南大营的这支劲旅就被李秀成闲置于无用武之地,江南大营因此空虚起来,围攻江南大营的时机成熟了。
4月8日,李秀成在皖南建平(今郎溪)会合除陈玉成以外的各路将领,举行军事会议,商定了兵分五路、合击江南大营的作战部署: 第一路由李秀成、吴定彩率领,自溧阳、句容直趋淳化镇(今雄 *** )、紫金山; 第二路由李世贤率领,自溧阳、句容直趋燕子矶; 第三路由杨辅清、黄文金率领,自高淳、溧水指向秣陵关、雨花台; 第四路由刘官芳、陈坤书率领,自溧水北上,指向高桥镇; 第五路由陈玉成、吴如孝率领,自全椒南下,从东、西梁山渡江,经江宁镇直趋板桥、头关、善桥。五路太平军采取大包围的态势,先清外围,逐渐进逼江南大营。
4月29日,十多万太平军形成了对江南大营的反包围。江南大营原有兵力约十万,张玉良领走精兵近三万,尚在杭州,防守外围据点兵力约二万,大营中仅剩五万余人。5月2日,五路太平军又细分十数路,同时扑向江南大营,一场解救天京之围、摧毁江南大营的总攻,冒着连天的风雨打响了。天京城中的太平军也从内响应,配合城外部队,不断进攻,使清军“彻夜不能收队”。5月5日,陈玉成首先攻破了天京西南的长壕。当天,得胜门至江边的五十多座营垒全被攻破,清军死伤达几万人。江南提督张国梁妄图固守天京城东小水关的大营。是夜三更时分,太平军又对小水关大营发起猛攻,火药轰发,清营相继起火。太平军乘胜向江南大营的司令部所在地——孝陵卫街口营盘攻扑过去。这时和春还在睡大觉,被仆从叫醒,冒雨而逃。与此同时,钟山方面的太平军也发起了最后攻击。5月6日,所有的清营全被攻破,长江水面上的清军战船见大势不妙,狼狈逃窜。南北两岸的交通恢复了,围困天京达三年之久的江南大营被彻底摧毁了。
二破江南大营一战,是太平天国后期最大的一次胜仗,共计歼敌五万余人(一说七万),缴获银两十余万两,其它枪炮、火药等军火武器不计其数。钦差大臣和春兵败自杀,提督张国梁被太平军追到丹阳时,落水而死。从此,清军再也没有能力恢复江南大营。风雨飘摇的革命大局,因此重趋稳定。
二破江南大营一战,是李秀成用兵生涯中最成功的一次。他在实际指挥战役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的战略,奔袭杭州做到了隐蔽突然,速战速胜; 一旦达到奔袭目的时,又毫不留恋已取得的战果,神奇地撤兵回师,将敌军远远地抛在杭州。曾国藩也不得不承认他 “弃浙江而解金陵之围”是“得意之笔” ①。同时,在整个战役实施中,尤其是芜湖会议和建平会议的及时举行,使各路人马思想明确、行动统一。会战打响后,环环紧扣,协同默契,使敌人没有喘息机会。所有这些,都充分显露了李秀成杰出的军事才能。
痛打洋鬼 大振国威
1860年5月11日,天京军事会议决定东征苏、常。5月15日,李秀成率军从天京出发,19日克取丹阳,26日攻占常州,30日攻克无锡,6月2日占领苏州,14日攻占浙江嘉兴。接着,李秀成掉转兵锋,进攻上海,6月30日攻占青浦,7月1日占领松江。在太平军东征胜利面前,外国侵略者撕下了 “中立”的假面具,他们与清王朝勾结起来,组织了一支以美国流氓华尔为头子的反革命武装——洋枪队,来对抗太平军。
7月16日,华尔、白齐文、法尔思德三名美国侵略强盗,率领两千多名洋枪队,配合一万多清军,一举攻陷了太平军驻守的松江,乘势进犯青浦。8月2日,李秀成接到青浦守将周文嘉的告急后,决定亲率大军,迎战洋枪队。8月9日凌晨,李秀成率军赶到青浦城外,对洋枪队发动猛烈进攻。李秀成首先调集了太平军所有的土炮、火炮顶住华尔洋枪队的火力,同时命令骑兵去冲击清军阵地。清兵不是太平军的对手,在太平军骑兵的冲击下,很快溃乱,四散奔逃。逃跑的清军搅乱了洋枪队的防线,引起了洋枪队的溃退。华尔朝天放枪想制止士兵的溃逃,太平军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了他的右肩。据《李秀成自述》说: “两阵交锋,自辰至午,鬼兵大败,杀死鬼兵六、七百人,得其洋枪二千余条,得其大炮十余条,得其洋庄(一种前膛旧式炮)一百余口,得其舟只数百条。”太平军大获全胜,华尔身中五枪,险些当了太平军的俘虏,被其部下抬着,狼狈地逃回上海。李秀成乘胜收复松江。
青浦一战,是李秀成第一次与外国军队作战。在用最新式武器装备起来的洋枪队面前,李秀成毫不畏惧,他利用大刀、长矛和土枪、土炮,避实击虚,以敌乱敌,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遗憾的是,李秀成并没有集中兵力,彻底歼灭洋枪队,却引兵回救嘉定去了。接着,他领兵西征,抵达武汉外围后,随即罢兵折回江西,转攻浙江。1861年12月,攻取了宁波和杭州,然后,他又指挥太平军开始了第二次攻打上海的战役。
1862年1月7日,李秀成出动五万太平军,兵分五路,水陆并进,再次进攻上海,连克奉贤、南汇、川沙、金山,北围吴淞,南占高桥,从四面八方逼近上海市区。这时,英、法侵略者已与清王朝完全勾结起来,他们将华尔的洋枪队扩充到四、五千人,并用轮船将李鸿章的淮军从安庆运到上海,联合向太平军发动了猖狂的反扑。
在中、外反动派的反扑面前,李秀成指示上海前敌指挥慕王谭绍光,采取沿江连营、深沟高垒、待机攻取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太平军将士虽然英勇奋战,打伤了英国海军提督贺布,给外国侵略军以大量的杀伤,但是,仍然抵敌不住洋枪队猛烈炮火的进攻,嘉定、青浦、奉贤相继失守,太仓也陷入清军和洋枪队的包围之中。
为了扭转战局,5月中旬,李秀成亲自率领一万多名精锐骑兵从苏州驰抵太仓。他认真分析了前一阶段失利的教训,断然放弃消极防守的错误方针,利用敌军兵力已经分散的弱点,集中兵力,采取以骑兵压制枪炮的战术,展开积极的进攻。5月17日,李秀成亲自指挥骑兵对太仓城外的洋枪队和清军展开了迅猛的攻势。太平军的骑兵呼啸着向洋枪队冲击,洋枪队来不及重新装弹,太平军骑兵便冲到了跟前,洋兵们一个个吓得抱头鼠窜。太平军将士刀劈剑砍,一举歼灭洋枪队两千多人,攻破清军营垒三十余座,缴获了大批的新式枪炮。第二天,太平军乘胜进围嘉定,26日,胜利夺回嘉定。接着,太平军在青浦又消灭洋枪队一千多人,还活捉了洋枪队第二号头目法尔思德。6月9日克复青浦。华尔率残兵败逃松江。马上被尾追而来的太平军包围起来。华尔吓得赶忙逃回上海,再也不敢出战。不过,他的狗命也不长,同年9月,被太平军在浙江击毙。与此同时,太平军攻破了敌人从太仓到松江之间的一百三十多座大小营垒。
太平军这一重大胜利,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猖獗气焰。李鸿章哀叹说: “嘉城复失,逆焰大张,西兵为贼众所慑,从此不肯出击。” ①曾国藩也引用左宗棠的话说: “夷人之畏长毛,亦与我同,委而去之,真情毕露。” ②
李秀成在其《自述》中曾自豪地说: “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则即败。” ③由此可见,李秀成痛打洋枪队,不但打出了太平军的军威,而且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 *** 、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但是,从战略上看,李秀成两次攻打上海都是错误的,是他忽视乃至放弃上游、专注下游的战略思想的产物。二破江南大营后,太平天国的主要敌人是湘军,敌我争夺的战略要点是安庆。天京会议虽然确定东征苏、常,但限定于一个月内完成,然后西征湖北,引敌上救,以解安庆之围。显然,李秀成的用兵重点完全应当放在天京上游,而不是天京下游,尤其不应放在连曾国藩都认为军事上是 “无用之地”、“论用兵则为绝地”的上海。 ①东征苏、常时,他不适可而止地及时转入西征,勉强西征后,又不攻打武昌,也不解救万分危急的安庆,却急于进军江浙,攻打上海,完全是一种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不顾大局的错误战略。
正当李秀成在上海大战的时候,曾国荃率领的近两万湘军已兵临天京城下。在洪秀全的严诏催责之下,迟至1862年10月,李秀成才率领近二、三十万人马进行了第一次天京解围之战,但是却没有打败不到两万的湘军。1863年初,按照洪秀全“进北攻南”的指示,李秀成组织了第二次天京解围之战,也没有收到效果。这一时期,李秀成的指挥才能黯然失色了。1863年底,李秀成建议洪秀全 “让城别走”,到哪去呢? 他说: “不如舍天京,尽弃苏、浙两省地,御驾亲征,直趋北方,据齐、豫、秦、晋上游之势以控东南。其地为妖兵水师所不能至,洋鬼势力所不能及,然中原可图,天下可定也。” ②可以看出,李秀成专注下游的错误战略在一连串的失败面前,发生了十分可喜的转变。可惜洪秀全没有同意。李秀成本人也一厥不振,直至天京失陷被俘。
众所周知,李秀成被俘之后,写了几万字的 “自述”。多年以来,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我们可以肯定一点,李秀成被俘之后的表现,确实不如陈玉成等其他太平天国将领们英勇无畏,确实缺乏崇高的革命气节。但是瑕不掩瑜,李秀成一生,主流是好的,尤其是天京内讧以后到二破江南大营期间,他在军事指挥方面作出了重大建树。正如洪仁玕所评价,他是太平天国的 “好将领” ③。 注释
① 汪士铎:《乙丙日记》。① 《太平天国》(二),《李秀成自述》。① 《太平天国》(二),《洪仁玕自述》。① 《曾文正公全集·家书》卷七,《致源、季两弟》。①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一,《西兵退出嘉定折》。② 《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十六,《议复调印度兵助剿折》。③ 《太平天国》(二),《李秀成自述》。① 《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十四,《遵旨统筹全局折》。② 王韬:《瓮廿庸余谈》,卷二。③ 《太平天国》(二),《洪仁玕自述》。
有关太平天国的影视剧中,太平天国运动14年,横扫大江南北。此时,号称千古第一完美人物的曾国藩招募兵勇,组建湘军,宣布讨伐?叛逆粤匪?,后攻入天京,灭亡了太平天国运动。如此,大伙都说,曾国藩拯救了文明,曾国藩是儒家文化的捍卫者;没有曾国藩拼杀,太平天国岂能灭亡呢?殊不知,曾国藩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取最后胜利果实而已。太平天国运动14年,清军相继换了10位前线主帅,其中满人2位,汉人8位;曾国藩在挂帅之前,只是打替补,没啥发言权,却是笑到最后的人。
01.林则徐,福建侯官人,近代著名民族英雄,领导虎门销烟,坚决反抗英国侵略,捍卫主权、尊严。洪秀全、杨秀清领导拜上帝教准备发动起义,广西省内天地会活动频繁,皇帝下诏林则徐,让他署理两广军务,前往广西平叛。可惜,林则徐还没到广西,就病逝途中。凭借林则徐之能力、威望,洪秀全起义军可能无法走出广西,只能沦为天地会之流。
02.李星沅,林则徐中途病逝,朝廷改派其好朋友,曾在禁烟运动中雷厉风行的李星沅挂帅,代替林则徐出战。实事求是地说,李星沅治理民政是一把好手,但并非打仗的料子,他军事水平很一般,将帅不服。督师广西期间,周天爵、向荣、秦定三之间矛盾重重,相互倾轧,李星沅却不能阻止。如此,太平军势力不断发展壮大,李星沅悲愤交加,吐血而亡。
03.赛尚阿,李星沅作战不力,心力交瘁,咸丰皇帝很恼火,于是改派首席军机大臣满人赛尚阿督师,节制前线诸位将领。咸丰很够意思,授予赛尚阿清朝版的尚方宝剑?遏必隆刀?,可以先斩后奏。可惜,赛尚阿不是曾国藩,不敢真的斩杀前线将领;此人做事勤奋不假,但没军事才干,又不敢抽出宝刀。如此,前线将领向荣、乌兰泰等继续倾轧,太平军跑进湖南,赛尚阿被撤职。
04.徐广缙,主动请缨的赛尚阿不给力,咸丰也没办法,这家伙做事勤恳,但不是帅才,能奈何呢?接着,咸丰一纸诏书下来,让禁烟功臣两广总督徐广缙来督师。可惜,徐广缙让咸丰失望了。太平军声势浩大,徐广缙压根不敢到前线指挥作战。太平军攻打长沙,他在湘潭逗留不前;太平军攻打武昌,他在长沙喝茶。如此,徐广缙被撤职,是第一位还没到前线就被撤职的主帅。
05.陆建瀛,徐广缙不给力,堂堂两广总督,都没胆量到前线,咸丰一怒之下将其撤职。接着,时任两江总督陆建瀛前往上游督师,截击太平军,阻止其顺江东下,确保苏常安全。陆建瀛看到太平军声势浩大,压根就不敢交战,而是一路往回撤,沿江城市无一设防,也不敢设防。更过分的是,陆建瀛还将南京府库财产收归己有,搬运出城。太平军入城后,陆建瀛没来得及逃跑,结果被一刀砍了。
06.向荣,徐广缙、陆建瀛毫无用处,咸丰只能授权给向荣这位行伍出身悍将,命他节制前线军队。向荣组建?江南大营?,围攻天京,同时出兵攻打镇江、芜湖,还调集红单船,截断天京粮道。如此,天京粮荒很严重,相继放出10余万饥民出城觅食,自求活路。可惜,向荣兵力太少,堪称精锐的7000而已,却要同时兼顾天京、镇江、芜湖、安庆,还要出兵增援北方对抗北伐军。1856年春,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等全面攻打?江南大营?,向荣退守丹阳,吐血而亡。
07.余万清,向荣兵败,吐血而亡,?江南大营?一度陷入瘫痪。此时,天京事变爆发,清军趁机反扑,从丹阳、金坛一路杀来。余万清,此时督师镇江,是?江南大营?临时主帅。余万清,军事水平一般,是?战五渣?。却非常善于招降纳叛,还能优待俘虏,救济饥民。如此,镇江城太平军相继投降,守将吴如孝忧心仲仲。可惜,和春到来后,不但放弃招降政策,还调走余万清精兵,镇江暂时得以保全。
08.和春,余万清能力有限,招降纳叛还行,担任主帅则力不从心。满人和春也是一员悍将,曾经在向荣手下效力,战功卓著,收复庐州就是他功劳。和春督师后,相继拿下溧水、句容、镇江,再次组建?江南大营?,围攻天京。本来,肃顺想让张国梁担任主帅,但咸丰偏袒满人,和春成了主帅,张国梁成副帅。所以,和春与晚清第一名将张国梁矛盾很深,极大影响军情。为此,咸丰决定改派他人督师。
09.何桂清,和春、张国梁有矛盾,咸丰只好授予两江总督何桂清大权,让其节制?江南大营?。何桂清,云南昆明人,晚清官员升迁速度之典范,比曾国藩阅历还要丰富。从李秀成自述书中可知,此时?江南大营?已经合围天京,且杀到了城下,粮道基本被截断,城池随时可能陷落。可惜,和春、张国梁矛盾实在太多,李秀成?围魏救赵?之计成功。?江南大营?再次被摧毁,和春自杀,张国梁战死;何桂清被问罪,后曾国藩送他一程,让朝廷杀了他。
10. 曾国藩,?江南大营?再次被摧毁,何桂清也被曾国藩?弄死?,清朝在江南已经没有可用之正规军,僧格林沁马队又要剿灭北方?捻军?。此外,胡林翼身体不适,虽然制定好了?东征计划?,但也是力不从心。如此,一直充当替补的曾国藩走上了前台,担任两江总督,节制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四省军务,充当清朝猎手。1864年7月,湘军?吉字营?攻破天京,大肆抢掠,李臣典更是过分,御女无数而死。至此,太平天国运动被扑灭,历经14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3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