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崇祯和魏忠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前,让人重新厚葬魏忠贤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呢?我先表明我的观点,然后我再来证明我的观点。
我觉得这个记载的真实性非常高。为什么呢?
(崇祯剧照)
第一,记载的史料非常多。
关于这个记载,我们能找到很多史料。比如《崇祯遗录》《甲申核真略》《明季北略》《燕都日记》等等十多种。而且这些史料都集中出现在明朝灭亡的那几年,写史料的人又是在不同的地方,不会是在书上以抄转抄的。既然出现的史料非常多,应该这件事并不是空穴来风。
第二,写史料的人有亲身经历或亲耳听见。
比如写《崇祯遗录》的,是明朝末年的锦衣卫指挥佥事王世德。他差不多是崇祯皇帝的贴身侍卫,对崇祯的情况非常清楚。李自成攻进北京城的时候,王世德还拿着尚方宝剑,砍杀那些不抵抗的将领。后来,他举家逃到江南,隐名埋姓,写了这本书。
除此外,冯梦龙写的《燕都日记》这些,虽然不是亲身经历,但冯梦龙是在1644年,以日记体的形式记载下来的,而且是随听随记。既然是随听随记,应该是当时这样的传说非常多。
《明季北略》是明末史学家计六奇写的,他写《明季北略》是从1663年开始的。那时候各种流言已经传遍,他还把这件事记载下来,可见他认为这件事是真的。
(魏忠贤剧照)
第三、崇祯皇帝说这句话的可能性比较大。
为什么说崇祯皇帝说这句话的可能性比较大呢?
其一,崇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按史料记载,崇祯说这句话是在他上吊自杀前的第五天。那时候,崇祯一定知道李自成攻破北京是迟早的,他死是迟早的。他甚至在那时候,也思考过死的方式。人在将死的时候,一般都会饶恕一切,目的是为了到另一个世界去的时候,大家遇上了,互相好说话。武则天斗了一辈子,在去世前,还下令饶恕王皇后和萧淑妃,放过她们的家人,就是这个表现。
崇祯虽然处死了魏忠贤,但是,他实在与魏忠贤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过是他想把权力从魏忠贤的手中夺过来而已。因此,在那时候饶恕魏忠贤,说一句对魏忠贤好的话,也是可能的。
(李自成进京)
其二、崇祯对现有大臣的不作为深恶痛绝。
崇祯在死的时候,都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好皇帝,是大臣们不作为。比如他在最后一次鸣钟上朝,而大臣不来的时候,他就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吊死在煤山的时候,他还在衣服上写道:“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
既然崇祯认为是现有的大臣不作为,他怀念魏忠贤,也是顺理成章的。毕竟魏忠贤虽然专断,但是,他执政的时候,执行力还是不错的。朝中没有出现互相扯皮拆台的事情。只要执行力不错,就能够把李自成和清军打下来。
其三,崇祯想要笼络人心。
崇祯虽然感觉他可能会灭亡,但他肯定还想做最后一搏。而在百官不作为的情况下,笼络更多的人,让他们为保卫大明江山出力,就是崇祯的那时候的想法。因此,那时崇祯说那个话,也是正常的。
(参考资料:《崇祯遗录》《明季北略》《燕都日记》等)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号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百姓“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崇祯皇帝继位后,打击阉党,治了魏忠贤十大罪,遂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然而在崇祯上吊自杀之前却命太监厚葬他,十分令人不解,杀他为何后来重新将其厚葬呢?
魏忠贤出身市井无赖,好赌成性,曾经卖掉自己的女儿作为赌债,后为了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认魏朝作为“义父”而改名换姓,自宫后叫李进忠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掌权后,平定辽东所需马匹数量太多,因为魏忠贤原为农民出身,自知百姓对于缴纳赋税的沉重,没有征收农业税,改之抢售禁宫骑马权,来筹集马匹,因而得罪了大批的官员,在各地征收各种商税、海税,虽说也大有贪污,但却没有为百姓增加赋税,河南地区有一年遭灾,还免除了赋税,国库拨款赈灾。除掉东林党后,连几十年未修的黄河水道,也开始了修建,不得不说魏忠贤在对待百姓方面还是很不错的。
天启七年八月,熹宗驾崩,崇祯继位,崇祯皇帝深知魏忠贤权高盖主,但却是一时半会动不了他,朝野上下均有其党羽,地位巩固,于是崇祯准备先从他的党羽陆万龄,定罪下狱。但魏忠贤并没有因此提高警惕,只是觉得新皇帝是在给自己的一个警示,让自己不要太张扬,他哪知崇祯皇帝是在逐渐消弱其势力,时刻都在想着除掉心腹大患。
终于有一天,陆澄源的奏折,吹响了号角。陆澄源,既不是东林党,也不是阉党。他的态度一向很客观公正,如果他动手了,那就说明时机成熟了,其实明眼人早看出来了,魏忠贤即使有功,但那也是伺候先帝的功劳,现在居然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实在是不像话。加上后来兵部主事钱元悫上书,把魏忠贤与历史上王莽董卓相提并论,给魏忠贤扣上了谋反的帽子,崇祯皇帝自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借势除掉其和阉党。说起玩心眼,魏忠贤还真不是这些读书人的对手。
魏忠贤终于明白,皇帝并不想跟自己共享权力,他要的是全部,是为君者应该得到的尊严和荣耀。很明显,魏忠贤存在一天,皇帝就憋屈一天。终于,崇祯下旨让魏忠贤去守先帝陵,谁知居然带着大队人马赶往南京,更引起了崇祯的杀心,立刻下旨判造反,捉拿回京
就在锦衣卫追赶魏忠贤的时候,魏忠贤得到了密报要除掉自己的消息,当夜,他听到外面有人唱道:随行的是寒月影,呛喝的是马声嘶。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联想到自己昔日的荣华富贵,而如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深知大势已去,已生不如死,干脆就来个痛快的,自缢而死
就这样,魏忠贤及其党羽被拔掉,东林党再次上台,不征收海税;撤掉全国各地征收盐税、布匹税等商税的太监。由于国库缺少经济来源,后增加了农民赋税,无论有无天灾一律照收,包括魏忠贤执政期间所免除的欠税一律补交。
东林党上台的17年里,一分钱都没有放在治理黄河水中,百姓生活水深火热。当时的情况是南方的商户有钱,百姓没钱,而东林党代表的商户们,加上后来又有了权势,形成了商人不加税,百姓受苦雪上加霜的现状
1644年,李自成带兵入关,崇祯欲在煤山自刎,却在临死前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命太监重新厚葬魏忠贤,也许是到死才记起明熹宗对魏忠贤的评价:“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发现了魏忠贤的作用。魏虽可恶,但是相比后来的东林党所为,袁崇焕与狼子野心的皇太极私下“和谈”,杨鹤对民风剽悍的起义军实行“招安”,无不表现出东林党人的庸俗、懦弱、酸腐和无能,加上过度迷信自己的能力,刚愎自用。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和冷酷与魏忠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频繁调整官吏,造成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不得已重新起用大批更加腐朽无能的太监,最终导致“十万太监亡大明”的历史悲剧。
导读: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农民出身的皇帝,他所建立的大明王朝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但是到了明朝崇祯时期,对于崇祯皇帝而言,这一生最值得炫耀的事情就是在上位期间,就灭掉了魏忠贤一党羽,可是,还没有多久,这件事情很快就遭到了打脸,数年之后,待李自成逼宫时,崇祯皇帝却将魏忠贤重新厚葬。
就崇祯厚葬魏忠贤这件事,在当时,其朝廷上下所有人对于崇祯的这个做法实属不理解,之后的崇祯为何会念及魏忠贤的好,将其重新厚葬呢?这是怎么回事,大家回头看崇祯皇帝的一生,从登基到死去,可以说都是悲剧的,他的这种悲剧是性格上的悲剧,当时继位的时候,因为哥哥明熹宗的原因,让崇祯接手明朝天下,这个烫手山芋,可是在明熹宗去世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当时的崇祯没有听进去,随说这明熹宗整日沉迷于木匠活,但对于朝政中的人,还是会有所了解,为了崇祯能够更好地把握朝政,把国家治理的更好,当时的明熹宗对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这是明熹宗对崇祯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对魏忠贤的最后总结。
关于魏忠贤这个人,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是此人奸恶不善,早日处之更好,在说这话的同时,难免会忽略掉魏忠贤本身的能力和当时时局的需要,当时在这里,我们不是为魏忠贤洗白,而是结合当时的时局重新看待崇祯除掉魏忠贤的利弊,他可以在辽阳战役后,放下私人的恩怨,启用熊延弼等人,就可以看出,除了在巩固个人的权利之外,对于国家的生死还是放在第一位的。
其中魏忠贤还在的时候,明朝上下还是出于一片稳定的时期,而魏忠贤死后,明朝面对李自成逼宫时,显得毫无还手之力。毕竟当时的朝政在除掉魏忠贤之后,剩下的也就是些文人雅士了,这也就是为何崇祯在面对李自成逼宫的时候,做得不是如何反抗,而是将魏忠贤重新厚葬的原因了。
明朝崇祯皇帝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面对李自成的逼宫,最后无奈杀死妻儿,选择在皇宫后山的一个歪脖子树上自缢,关于崇祯为何要重新厚葬魏忠贤的事情,您怎么看待的,欢迎讨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2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殷开山是什么人位列凌烟阁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