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曹操曾经因为一时糊涂,在宛城铸下大错,由于张绣的反叛,曹军损失惨重,那么,张绣投靠曹操之后,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呢?最多的说法是,张绣死在了打仗的路上,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被人弄死了。比较可靠的说法其实是说张绣这人在随着北征乌桓的大军行军路上,悄无声息的得了疾病,在路上突然就死亡了。这里面的疑点非常多,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张绣是被曹家的人在大军行走的路上给干掉了,这样会显得很自然。其实之所以会有这种推断,主要要得益于在张绣死掉之后的他的后人所遇到的事情的佐证——张绣死后不久,他的儿子张泉就莫名其妙卷进了一场谋反案里面被曹家人给夷灭了。这事儿可以佐证曹家人对这个张家确实是恨之入骨,因为正如我上文所说的那样,这件谋反案子和张绣的儿子扯上关系真的很莫名其妙。
这桩谋反案其实更像是一群爱吹牛的嘴炮家们聚在一起吹牛:一个以口才闻名于世的名士名字叫做魏讽,这个人和很多人都是好朋友,平日里也没什么正经官职和势力,反正天天走街访友的找人一起聊天,结果有一天,他跑过去找一个名叫陈祎的中级武官(长乐卫尉)去谋袭邺城,然后聊完了就走了,一没有说时间,二没说在哪儿先动手,三没有说人手从哪儿来,他就走了。然后陈祎就觉得这人恐怕是神经病吧,于是直接向曹丕告密,于是曹丕顺其自然的干掉了魏讽,然后因为张泉这厮受牵连也被杀了。
那么曹家人如此憎恨张绣到底是为什么呢?很多人都知道,恐怕和张绣曾经“降而复叛”的那次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曹操夜宿宛城,当时的宛城之主张绣已经投降了曹操,结果因为曹操这个人比较喜欢人妻,于是睡了张绣的婶子,张绣为了这事马上就暴走了,立刻狠狠地给了曹操军队一击,这一下,对曹操和他的军队都可以算得上是几乎是致命的一击。张绣突然反水直接导致了曹操得意至极的大将典韦被杀了、曹操钦定的继承人嫡长子曹昂被杀了等,曹操当时被张绣一路驱杀,非常狼狈和尴尬,后来为了展示自己极为博大的心胸,不但赦免了罪过,还对张绣委以重任。
那是建安四年,而张绣死在北征乌桓那一年,是建安十二年,八年时间,难道曹操就忘记了当年那个狼狈的夜晚吗?当然不会忘记的,八年的时间,曹操这样喜欢记仇的人,当然是一直在隐忍,为了天下人眼里的名,曹操不但没有在八年期间对张绣下手,反而经常牵着张绣的手去参加宴会,还积极的与张绣联姻。
张绣在北征乌桓的路上突发疾病暴死的可能性真的太过于低下了,曹操的记仇小心思几乎闻名天下,当年许攸于曹操可以说是起到了官渡之战的关键作用,而当许攸失去了重要价值之后,许攸仅仅是因为多次对曾经的同窗曹操言语稍有不敬,就被曹操杀掉了,与汉光武帝和对自己言语不敬的昔日同窗同床共眠的典故相去很远。曹操和曹家人,等到这个张绣在自己这里待时间长了,天下人都快忘记这茬事情之后,猛然下手的话,可以说几乎神不知鬼不觉,而之前对张绣的种种优待(曹魏诸将里面张绣的封户是最多的),则会让天下人称赞曹家的大度和包容,要不是之后曹丕下手太急,直接找了一个极为蹩脚的理由搞死了张绣后人,这一招,几乎都看不出来任何破绽。
顺便说一句,曹丕的心眼其实比他父亲曹操更小,于禁归来的时候,曹丕居然假装宽仁,还说要重用于禁,让于禁去给曹操上香,结果于禁去曹操陵墓一看,看到曹丕命人绘画的于禁受降图,马上就被气死了。
看待曹操不能从普通人视角,而要从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视角,曹操的很多行为,是不计个人恩怨,只考虑政治得失的,举一个例子,曹操与袁绍发生官渡之战,事前几乎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曹操会战败,于是暗通袁绍,结果最后曹操打赢了,发现了手下很多人写给袁绍的信,曹操当着手下所有人的面,一把火把这些信全烧了。
曹操手下人写信给袁绍,那就是通敌行为,这种行为往大了说,那可是诛灭三族的罪,往小了说,那是杀头的重罪,但是曹操不计较,赦免了所有人,结果这些人最后就死心塌地跟着曹操,这就是曹操的政治行为,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收复人心。
除此之外,曹操还有一件事,很多人也不能理解,这就是对待张绣。张绣是曹操的杀子仇人,曹操当年南征张绣,张绣未做抵抗并投降了曹操,结果曹操看上了张绣漂亮而且寡居的婶娘邹氏,就把邹氏给纳为小妾了,曹操这一行为导致了张绣的不满,张绣随后在贾诩的建议下,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
就连曹操本人也差一点因为张绣的叛乱而被杀,要不是长子曹昂把马让给曹操,曹操还真不一定能逃走,这事结束后,曹操还有过一次攻打张绣,但是无功而返,直到官渡之战前夕,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向曹操投降。
张绣的行为一般人也不能理解,明明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还有脸来投降,不怕被曹操给杀了,曹操早年打仗一直有屠城的行为,只因为陶谦害死了曹操的父亲,曹操有时候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有时候又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但绝对不是一个善良的人。那么张绣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张绣投降曹操,那是贾诩建议的,贾诩也跟张绣说明了原因:
一、曹操手中有天子,代表了朝廷,名正言顺。
二、曹操比袁绍兵力弱,投靠曹操的好处大于投降袁绍的好处。
三、曹操的志向远大,能容人,不像袁绍,连自己兄弟都容不下,怎么会能容纳别人呢。
同时,张绣投降的时机选择得非常好,在官渡之战的前夕 ,接下来曹操和袁绍就要在官渡发生战争,曹操的地盘当时包括兖州、徐州、豫州、司奴州,位于天下之中,现在跟强大的袁绍作战,首先得保证后方的绝对安全,曹操的后方都有谁呢?
有东南方扬州的孙策,有南方荆州的刘表,有宛城的张绣,有西南方的益州刘璋,还有西方雍州和凉州的马超、韩遂等人,孙策当时已经跟曹操缔结政治联姻了,同时孙策在几个月后又被刺杀,所以没有威胁了,如果南方的张绣归属了曹操,一可以保证南方的安全,二能阻挡刘表的北进,至于刘璋、马超、韩遂等人根本就出不来,所以只要张绣投降,曹操就免去官渡之战的后顾之忧。
所以,贾诩说的三个原因只是明面上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就是张绣投降曹操改变了曹操的地缘政治,保证了曹操在整个南方的地缘安全,曹操如果不接受张绣的投降,那才是天下最蠢的人,所以,曹操不仅愉快地接受了张绣的投降,而且当场和张绣结成儿女亲家,曹操让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为妻,同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这是重要的将军,蜀汉担任这一官职的是法正,你说曹操看中张绣吗?
此外,张绣的食邑在当时是曹操手下所有将士中最高的,到公元205年时,张绣的食邑就有2000户,而曹操最信任的夏侯惇才700户,曹操表现得对张绣格外照顾,难道曹操忘记了自己的儿子曹昂是怎么死的了吗?
当然没忘记,曹操在临死前,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一生做事,没有什么后悔的。假如死后还有灵的话,子脩(曹昂的字)如果问我他的母亲在哪,我将怎么回答啊!
曹操从来就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但是对于杀子之仇,曹操也是深埋于内心之中,曹操同时也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为何不杀了张绣?完全可以在官渡之战结束后杀了张绣,那样又不会影响政治大局,但是曹操似乎并没有对张绣下黑手,这是为什么?
张绣是在公元207年随曹操远征乌桓时染病去世的,同一时间去世的还有郭嘉,《魏略》记载张绣是被曹丕逼死的,这个应该不准确,因为曹丕当上五官中郎将是在公元211年了,不太可能在207年逼死张绣。
也就是说张绣在投降曹操七年后去世,曹操没有对张绣下手的根本原因是没必要。曹操的儿子早就死了,杀了张绣也救不回曹昂,反而会让一批投降曹操的人寒心,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并没有马上统一北方,而是用了七年时间才统一北方,在这七年中,曹操还是在南征北战,并且还接受了大量的投降人员,如果曹操都来记仇和报仇的话,哪里还有人敢投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就已经有很多人投降曹操了,比如许攸、张郃、高览、高干、高柔等人,其中高干还是袁绍的外甥呢,这要计较起来,就没完没了,为了政治大局,所以曹操没有计较。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张绣与贾诩表现都比较低调,曹操也喜欢这样的人才,先说一个反例,就是许攸,许攸是曹操在官渡之战的大功臣,但许攸管不住自己的嘴,老在人面前说自己有功,说得多了,曹操就烦了,谁不会烦呢,是个人都有七情六欲,但没必要到处说,最后曹操把许攸给杀了,尽管许攸是大功臣,曹操这个人做事就是很率性,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如果张绣是许攸这样的性格,迟早也免不了一死,但很显然张绣不是,包括贾诩,张绣杀死曹操儿子这事,贾诩也脱不了干系,但是贾诩为人非常低调,不结党,不张扬,不攀贵,不声张,而且又有真才实学,这样的人曹操最喜欢了,所以没必要杀。
至于有人说张绣的儿子张泉被曹丕所杀一事,那也怪不到曹操身上,因为张泉参与了魏讽谋反案,当时曹操不在邺城,这事全是曹丕解决的,如果张泉如果真的参与了,那肯定是死罪,不用说,如果张泉没有参与,那就是曹丕故意要害张泉,从曹丕的角度来看,犯得着吗?
公元219年时,曹丕已经是曹操正式的接班人了,反过来说,如果曹昂不死的话,曹丕能当曹操继承人吗?从利益上说,曹丕还得感谢张绣,怎么会害他呢,没有作案动机嘛。
从个性来说,曹操向来不是一个宽容的人,反而是一个“外宽内忌”的人。翻开《三国志》可以找到很多因为一句话而莫名其妙得罪曹操,又莫名其妙被杀的人。不过曹操有的时候表现得也很理智,这一点在张绣降而复叛,叛而复降一件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绣杀死了曹昂、曹安民、典韦,曹操即使再大度也不可能不恨张绣,但在张绣投降时,曹操却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还与张绣结成亲家。不过张绣和儿子张泉都没有得到善终,有人认为这是曹操对张绣的刻意报复。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张绣叛而复降的时机,让曹操不得不接受张绣与曹操之间可谓有刻骨深仇,但是张绣抓的时机非常好,让曹操不得不接受他。张绣投奔曹操的时候,正是曹操和袁绍相对抗的时候。在人们的印象中,袁绍当时的力量比曹操强大很多,所谓坐拥青、冀、幽、并四州。
但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四州之地并非全境,其实青州就有一部分在曹操的手上。而曹操也是占据兖州、豫州、徐州、司隶以及扬州、青州、荆州的一部分,仅从地盘上来看,并不比袁绍弱小。
而曹操有一个非常大的劣势,那就是敌人比袁绍更多、更强大。袁绍“南据河,北阻燕、代”,以黄河和太行山为屏障,有一个较为稳固的大后方,面对的对手也都不是很强;而曹操向北则面对强大的袁绍;向西则是名义上归服,但保持独立状态的关西军阀;西南和东南分别是张绣、刘表和孙策。可以说周围都是敌人,或者潜在的敌人,处境非常不利。
在种生死存亡之际,张绣跑来投奔曹操,我想曹操恶心是真的,但高兴也是真的。为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以及拉拢、稳固其他人,曹操必然要接受张绣,还要给张绣很高的政治待遇。张绣杀了曹昂,还能得到曹操的厚待,只能说抓的时机太优秀了。
《三国志·魏书·张绣传》:“太祖拒袁绍於官渡,绣从贾诩计,复以众降……太祖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
张绣父子之死张绣在“官渡之战”中站对了队,那么在这种“非常时期”过后,曹操有没有对张绣进行报复呢?有人认为是有的。因为张绣父子都没有得到善终。
张绣
按照《三国志》当中的记载,曹操击败了袁绍,并且陆续击败袁尚和袁谭。袁熙、袁尚兄弟跑到幽州西北方,三郡乌桓的地盘。
袁绍与乌桓人有长期合作的关系,曹操担心自己在南下扩张的时候,或受到袁氏兄弟和乌桓的反扑,于是决定远征三郡乌桓。张绣就是在出征的路途上死掉的。
有人觉得奇怪,张绣在军中好好地待着,怎么就突然就死了呢?是不是曹操下的毒手呢?这个小编并不认同,一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是曹操所为;二是远征乌桓的路途凶险,难免发生意外或者疾病,曹操的重要谋士郭嘉也是参与远征乌桓后病死的。仅仅死于军中就说曹操报复张绣,未免过于牵强。
《三国志·魏书·张绣传》:“从征乌丸于柳城,未至,薨。”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郭嘉)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
关于张绣之死还有一种说法,出自《魏略》。曹丕几次因为曹昂的死责骂张绣,张绣内心不安,于是自杀。
不过《魏略》中称曹丕为“五官将”,而曹丕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则是在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要晚于张绣的去世时间。所以这条史料是有争议的,并不能确定曹操有过报复行为。
《魏略》:“五官将数因请会,发怒曰:‘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绣心不自安,乃自杀。”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张泉
张泉是张绣的儿子,他也没得到善终,死于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的“魏讽案”。魏讽是一个很有口才的人,不满于曹操的统治,于是暗中组织党羽,在曹操在外出征时发动政变。
可以说魏讽选择这个时候发作是有一定道理的,当时曹操刚刚在“汉中之战”吃了败仗;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关中群盗呼应关羽,曹操面临一个新的危机。魏讽也打算添一把火,但是事情败露,被曹丕扑灭。而张泉正是此事牵连而被诛杀。
《世语》:“大军未反,讽潜结徒党,又与长乐卫尉陈祎谋袭邺……诛讽,坐死者数十人。”
《三国志·魏书·张绣传》:“子泉嗣,坐与魏讽谋反诛,国除。”
有人认为,张泉的死是曹操对张绣的报复行为,隐忍了这么久,你杀我一个儿子,我杀你一个儿子,非常公平。但问题在于,“魏讽案”是一个突发情况,曹操当时位于关中,是由曹丕完成对魏讽和其党羽的镇压。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曹丕扩大了打击范围,以至于“坐死者数十人”。至于其中有多少人参与谋反,张泉有没有参与谋反,一概不清楚。但无论如何,这件事是曹丕做的,把张泉的死放在曹操的头上,并不是一件合适的事情。
更何况当时的情况虽然不至于“官渡之战”时那样恶劣,但确实也是很不利的。曹操败于汉中,威望受到巨大打击,有营帅仗着军队和曹操叫板,也有人因为“汉中之战”的劳役造反,关羽的兵锋就在襄阳,如果取得襄阳之后,下一步就是宛城,直接威胁许昌。
曹操甚至一度想要迁都避祸。这种情况之下,曹操对“魏讽案”的倾向是尽量宽大处理,如果曹操真的想要报复张绣,也犯不上在这样一种特殊时期。
“官渡之战”时曹操能忍张绣,“魏讽案”中曹操就能忍张泉,当然这是在张泉没有参与谋反的前提下。如果张泉真的参与谋反,那也就谈不上报复不报复的问题了。
《三国志·魏书·刘廙传》:“魏讽反,廙弟伟为讽所引,当相坐诛。太祖令曰……特原不问。”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粲二子,为魏讽所引,诛。后绝。”
《文章志》:“太祖时征汉中,闻粲子死,叹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
张绣击曹公,典韦舍命救。张绣为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东汉末年群雄之一,长期割据在宛城一带,张绣的父亲去世后,便与刘表联合。曹操欲征吕布,张绣以贾诩为谋士,集结宛城之兵,欲讨伐曹操,解救天子。曹操勃然大怒,挥师进攻张绣。贾诩认为曹军人多势众,不可与之敌,于是劝说张绣投降。张绣接纳贾诩的建议,曹操厚待张绣,仍让绣提领本部人马。后来曹操因看上了张绣的婶婶邹氏,欲纳为妾。
张秀知道后痛恨曹操,曹操知道事情败露,便设计谋想秘密除掉张绣。张绣知道后,惊恐万分,乘曹操不备,深夜偷袭。曹操因猝不及防,大败逃跑,曹操的儿子、侄子以及典韦均战死。张绣杀了曹操亲人,又杀了曹操爱将典韦,其结局怎样,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首先分析张绣如何斩杀曹操亲人部下,依据演义做简要分析。曹操欲纳张绣的嫂嫂为妾,惹怒了他。曹操又惧怕张绣报复,因此想设计除去张绣,然而消息却被张绣得知。绣召集贾诩商议,贾诩便建议张绣乘曹操不备,深夜偷袭。张绣于是召集得力战将胡车儿,对付典韦。胡车儿因惧怕典韦,让张绣设宴款待,并乘机偷了典韦兵器双铁戟。二更时分,张绣率军杀入曹操大寨,典韦酒醉听到外面喊声震天,但却找不到自己的兵器。
慌忙中,典韦拿士兵的腰刀迎敌,砍杀数十人,刀却被砍坏。无数军马挺长枪入寨,典韦身中数十枪,抓起两个敌人击死八九人。敌人不敢靠近,但却从后门涌入,典韦背后重一枪,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无人敢靠近。正是典韦拼死守寨,曹操才得以脱身,并没有一个敌人能从正门进来,真可谓是勇猛当先第一人。
曹操逃离大寨之后,上马狂奔,曹安民(曹操侄子)跟随。背后敌人放乱箭,曹操右臂中了一箭,马也中了三箭。幸亏马烈,忍着疼痛狂奔,到达清水河,曹安民被敌人砍为肉泥。曹操骑马狂奔过河,敌人却乱箭狂射,正中马眼。曹操长子曹昂追上,将自己的坐骑给曹操,曹操策马急奔,然而曹昂却被乱箭射死。曹操幸亏曹安民、曹昂保护,这才得以逃脱,狂奔了一段时间,曹操遇到自己部队,才化险为夷。曹操遭遇张绣偷袭,致使其大败,虽然曹操得以逃脱,其长子、侄子及爱将典韦,均死于乱军之中。
其次分析张绣的结局如何。关于张绣的命运,有两种说法。
一者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张绣大败曹操后,曹操收拾败军,令于禁为先头部队,攻击张绣,张秀大败,各路兵马一起掩杀过去,张绣势穷力孤,前去投靠刘表去了。后来曹操平定袁术叛逆,大赏三军,又奏报天子,说张绣谋反。献帝亲自送曹操出征。建安三年,曹操征讨张绣。绣知道后,发书给刘表,作为后援。张绣据守南阳,曹操围城数日不能攻克,令军士白天在西南角填土,晚上乘机攻取西北角。贾诩却将计就计,放曹军入城,四面围困,曹操大败,张绣出城追杀数十里。然而荀彧奏报袁绍来犯许昌,曹操不得不回访,就这样,曹操张绣互有胜负。
后来曹操欲讨伐刘备,孔融建议曹操先招降张绣、刘表。袁绍、曹操使者都来说服张绣,贾诩也建议张绣投靠曹操,绣于是前去参拜曹操,曹操摒弃前嫌,封张绣为扬武将军。据说曹操去世之后,曹丕继位,因痛恨张绣杀害曹昂,在酒宴上大骂张秀,张绣于是惶恐不安,自杀身亡。《魏略重》曾这样记载:
五官将数因请会,发怒曰:?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耶!?绣心不自安,乃自杀。
其二依据《三国志》记载,张绣死在去柳城的路上。依据记载,曹操南征,张绣率众投降,因曹操要纳邹氏为妻,张绣十分痛恨曹操。而曹操也十分不愉快,于是便秘密设计要杀害张绣,绣偷袭了曹操,致使曹军大败,儿子也死于乱军之中。曹操后来又率军讨伐张绣,没有攻克。再后来曹操在官渡抗拒袁绍,孔融建议曹操招降张绣。张绣听取贾诩的建议,再次投奔曹操。曹操执张绣之手,相谈甚欢,封张绣为扬武将军。
官渡之战,张绣因战功卓著,升任为破羌将军。后来张绣随军征讨乌丸,奔袭柳城,还没有到达,张绣就死了。曹操追封其为定侯。由此看来,张绣是死于征讨袁尚的战场上,至于详细的死因,并没有记载,张绣的子嗣世袭了其爵位。《三国志》曾这样记载:
(张绣)从征乌丸于柳城,未至,薨,谥曰定侯。子泉嗣,坐与魏讽谋反诛,国除。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因为一时起了色心,好人妻属性大发,笑纳了张绣的婶婶邹夫人,因而激怒了本已投降的张绣,被张绣偷袭击败,在这次偷袭中,曹操损失了长子曹昂这个继承人,侄子曹安民,还损失了身边最忠心、武力值最高的护卫典韦,这绝对算是刻骨铭心的仇恨了。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继续征讨张绣,因背后大敌袁绍的掣肘,曹操主动退兵,此次征讨无果,曹操没能为儿子、侄子和亲信护卫报仇。而且,因为和袁绍争夺北方控制权的决战临近,在击败袁绍之前,曹操暂时也无力征讨张绣,为亲人报仇的愿望遥遥无期。
可就在一年后的建安四年(199年),张绣却很意外的在谋士贾诩的劝说下,没有归附实力更强大的袁绍,而是再次向曹操投降,曹操大喜过望,为了消除张绣的戒心,让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两人结成了亲家。
此后,张绣安心的曹操麾下作战,曾因功?复增邑凡二千户?,当时,曹操麾下的所有将军中都没有获封超过千户的,张绣以降将之身成为获封邑最多的将军。显然,张绣被曹操当成了降将的典型来对待,是什么原因能让曹操放弃杀子和杀亲信之仇?反而如此厚待张绣?原因大概有三点:
第一:争取统一战线,而后和袁绍决战,公也,杀子和杀将之仇,私也
建安元年,张绣依附于荆州刘表,被刘表安排守宛城,其作用和未来刘备投奔荆州后守新野是一样的,就是防备或进攻北方的先头部队,而刘表和曹操是敌对的。曹操当时最重要的战略是和袁绍争夺北方的主导权,为此,就必须要先扫平周边的敌对分子,以免和袁绍决战时,他们在背后捣乱,这就是曹操为什么要屡次征讨实力并不强的张绣的原因。
曹操和袁绍的决战不仅仅是军事上的争锋,还包括政治、人心、人才和大义上的争夺,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谁主动靠向曹操,就能得到优待。比如刘备在建安三年时投奔曹操后,就获得了?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的待遇,曹操这是做给在袁绍和自己之间摇摆的势力们看,跟着曹哥我有肉吃。
同样,张绣在曹操和袁绍胜负未分时,主动靠过来,至少在政治和人心的争夺上,能给曹操很大的帮助,在曹操击败袁绍前,任何主动投降过来的前敌对分子都必须善待,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争取统一战线,而后击败袁绍才是重中之重,曹操对轻重缓急分得很清楚。
就像《三国演义》中赵云劝说刘备不要先去攻打孙权为关羽报仇时说的话:?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套用到曹操身上也是如此,儿子和大将的仇是私仇,何况,张绣当初投降后反叛,起因还是曹操自己好色惹的祸,曹操是理智成熟的政治家,知道该如何选择。
第二:徐州刘备是曹操侧翼的重大威胁,鼓励刘备学习张绣
在张绣再次投降曹操的建安四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刘备背叛曹操,借着被曹操派出去讨伐袁术之机,聚兵数万人重占徐州自立,而且,刘备因为接受了汉献帝发出的衣带诏的缘故,在袁绍和曹操的争锋中,明显是靠向袁绍的,刘备不解决,未来和袁绍的决战中,侧翼就无法保证安全。
徐州刘备的威胁肯定是要解决的,但是否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选项?
曹操当时还不知道刘备秘密加入了反曹联盟(衣带诏事件是建安五年时才泄露),没有把他看成死敌,如果能让刘备主动再次主动投降是最好不过,刘备是皇叔,真心投降过来的意义可比张绣大得多,政治上是能加很多分的。
而且,曹操即使能战胜刘备,但在开打之前,也无法判断战争结束的时间,万一被被拖进和刘备的战争泥潭,占便宜的是袁绍。而曾经杀死过自己儿子和爱将的张绣此时来投降,正好当成典型来做给刘备看,杀子之仇都可以放下,何况裹挟几万兵马自立?如果刘备也学习张绣,曹操就省心多了。
第三:为争夺天下展示胸襟,在这点上,还有谁能比得上张绣?
上述两点都是战胜袁绍之前必须要做的政治姿态,那么,官渡之战后,曹操已经在北方无敌,为何还要继续优待张绣?给他的待遇超过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军们?这同样是以大局着想,曹操志在天下,至少,在夺得天下之前,要让人看到自己的胸襟,张绣和曹操之间的恩怨非常典型,足以做给天下人看。
在贾诩劝说张绣投降曹操的原因中就有一条:?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贾诩毫无疑问判断得非常准确,没有谁能比得上张绣更能让曹操展示胸襟了。所以,曹操也非常感激贾诩,对他说:?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给贾诩的官爵甚至还要超过张绣:?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参司空军事?。
综合以上三点,就能清楚曹操为何要放弃杀子和杀将之仇,无比优待张绣了,即使消灭袁绍后,争夺天下也还有更长期的过程,能通过厚待张绣来降低未来敌对者的抵抗心理,从整体收益的角度来看,显然比干掉张绣更高。未来,荆州刘琮、汉中张鲁等先后向曹操投降,说不定就有张绣这个典型起的作用。
当然,现在也有阴谋论说,张绣父子后来是被曹操父子暗中干掉的。
张绣是死于征战途中,他的儿子张泉在张绣去世十二年后,卷入到和荆州关羽联络的谋反罪中,被曹丕出手干掉(曹操当时在汉中和刘备决战),结合《魏略》
中描述曹丕曾指责张绣:?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曹丕为兄长报仇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我个人认为,曹操在自己生前,为了展示胸襟和信用,没有特殊原因不会对张绣父子下手,这是他的格局所在,不过,在自己死后,把恩怨留给后人解决也是一种方法,反正他也说过,他自己将来是要做周文王,死后就算有啥事,那也是继承人周武王干的,和他无关,无损他本人的信义。
张绣之子张泉在曹操没死之前就被曹丕干掉,且张泉被杀时,离曹昂和典韦被杀都过了二十二年了,这么多年都等了,曹丕完全可以继续等到自己继位后再找借口下手,所以,张泉估计是真参与了谋反案,即使没有参与,也至少也是知情不报者之一,否则,曹丕大概不会主动给曹操的信义抹黑,他完全等得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