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在首辅徐溥退休荣归故里后,刘健接任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第十八位内阁首辅。他延续了徐溥的施政方针,竭尽所能维持“弘治中兴”的局面,称得上是一任称职和合格的首辅大臣。
刘健(1433年——1526年),字希贤,河南洛阳人。其父刘亮,官至三原教谕,这个官职听起来很拉风,实际就只是不入流的基层教育官员。
家境虽然不富裕,但是刘家的家风和家教却极好。刘健自小就接受了正统而严格的封建教育,有幸拜在著名的理学家薛瑄门下读书。
据说,刘健自从出生起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其母张氏在怀孕期间做了一场梦,梦中拜见天帝派来的使者,他手捧紫衣玉带来到刘家中堂。被此梦惊醒不久,张氏就顺利生下了一名男婴,取名刘健。
幼儿时期的刘健表现得就异于常人,他不仅头骨高隆,而且天赋奇佳。许多算命先生都啧啧称赞,认为此子将来贵不可言,必能出将入相,光宗耀祖。据《七修类稿》记载,一位云游的高僧见到刘健后,当即表示此人会“官至一品、寿过一百。”
1460年,二十七岁的刘健高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成为了一名国家的后备干部,留在北京熬资历和排大队。
一般情况下,许多人都在此时拉关系和找靠山,希望尽早被叫号,被提拔。而刘健却表现得非常平和,非常佛系,他只知道继续埋头苦读,修身养性,甚至到了不合群的地步,引起别人的挖苦并被戏称为“刘木头”。
刘健这种“洁身自好”和“修性治学”的态度,成为他今后从政的主要特点,成为他追求诗和远方的主要动力,也成为他令人难以望及项背的主要原因。即便是日后已经位居高位,他的这种性格和特点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在翰林院编修的岗位上排队期间,有的人很快就排到了,短的只需要一两年时间;有的人排得慢点儿,需要十年的时间;有的人排得再慢点儿,需要二十年的时间。而刘健,他在这个位置上排了整整二十八年,确实是没有最慢,只有更慢。
不得不说,刘健的官运似乎并不太好,长久以来都郁郁不得志。他在相当长的岁月里,都只担任编修或师傅等虚职,很多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都没有施展的机会。
幸好,他在当师傅期间,和自己的学生相处的非常融洽,甚至还相互引为知己。而这个学生,就是现在的太子朱祐樘,未来的明孝宗朱祐樘。
1488年,朱祐樘登基称帝,而身为太子师傅的刘健,终于等来了好运。同年,他被新帝升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大学士,获准入阁参预机务。
1491年,刘健又被擢升为礼部尚书并加太子太保衔,继续在内阁当值。虽然不是首辅,但刘健和徐溥的话在孝宗皇帝这里比首辅刘吉的话更加管用,因为刘吉的恶名早已被朱皇帝熟知。
通过不懈的努力,明孝宗终于将蝇营狗苟的首辅刘吉赶回了老家。于是,徐溥成为首辅的同时,刘健也成为了内阁次辅。看来,官场就是站队伍,就是选圈子,这个道理古来如此,无比正确。
1498年,由于首辅徐溥眼疾严重,已经几乎失明,完全不能处理内阁事务。经过多次请辞,孝宗皇帝终于同意他荣归故里,离开内阁颐养天年。
在徐溥离任后,刘健顺理成章接任了首辅一职,同时还加封少傅头衔。这个头衔,基本都是首辅大臣在过世后才会被追封的,由此不难看出,朱祐樘这个学生对他的刘老师还是非常认可的。
1502年,在刘健、李东阳等阁臣的主持下,《大明会典》的修订工作终于完成。在这部汇编集里,详细罗列了明代几乎所有的典章和制度,以供当时和后世学习借鉴。
孝宗皇帝龙颜大悦,特旨加封刘健为少师兼太子太师,继续担任内阁首辅。而且!他赏赐蟒衣一件给刘健,这个赏赐尤其稀缺,需要大书特书一番。因为,纵观整个大明王朝,第一次有大臣被御赐蟒衣,据《明史》记载:
《大明会典》成,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与东阳、迁同赐蟒衣,阁臣赐蟒自健等始。
自太祖皇帝建立明朝,他就定下了不杀言官的祖训。因此,有明一朝将近三百年,言官们都非常的活跃,他们对于朱皇帝和朝臣的过失屡屡弹奏,而且还是“风闻言事”。其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官位越高,遭到的弹劾也就越多。自然,首辅刘健也不能幸免,尽管他已经足够的优秀。
刘健的位高权重,难免引起一些人的嫉妒。尤其是,见到孝宗皇帝对他言听计从,倚重无比,朝中的言官们开始了有计划、有步骤、有规模的弹劾行动。
在言官们看来,刘健是否需要弹劾倒在其次,如果真能参倒这位深受朱皇帝支持而且官声极佳的首辅大臣,那必将会是一件足以青史留名的壮举。
面对一浪又一浪的弹劾,比如“阻塞言路”、“居功自傲”、“狂悖不羁”、“挟权乱政”等等。刘健本人倒是看得很开,尽管心有不甘,但还是照常上班,照常工作,尽量不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言官们尽管大都是捕风捉影,甚至是“莫须有”的指责。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并没有做太多的辩解。
可是,他的学生皇帝朱祐樘不干了。孝宗认为,自己的老师刘健历来公忠体国,鞠躬尽瘁,这帮言官们“食君之禄却不忠君之事”。于是,朱皇帝迅速安排锦衣卫出手,将带头参奏的江瑢等人问罪下狱。
刘健当时就暗叫一声“不妙”,因为官场的平衡被打破了。
明朝对于言官们一向宽容,你可以捕风捉影的风闻奏事,我也可以对你的弹奏内容置之不理。但是,朝廷却不能因为言官奏事而对其问罪,因为无论所奏内容是否准确,他们都是在履行职责而已。
在明孝宗捅了马蜂窝以后,立即引来了更多对于首辅刘健的弹劾,就连之前没有参与此事的朝臣都纷纷下场,加入了弹劾阵营之中。言官们纷纷撸起袖子,像炸了毛的公鸡一样上疏朱皇帝,表面是对刘健开火,实则却是向明孝宗施压。
当初面对言官的弹劾时,刘健并不在意,因为自己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可是,如今得到了朱皇帝的明确支持,自己反而产生了顾虑,因为他担心长期以往会影响朝政。
在此背景下,刘健主动上疏乞罪,违心的承认言官们在奏折中提到的一些事项,同时请求孝宗赦免江瑢等人。终于,随着江瑢等言官被释放,这次风波才归于平静。
到了明孝宗后期,面对“弘治中兴”的可喜局面,朱祐樘有些飘飘然了,出现了怠政的苗头。刘健敏锐地察觉此事,在奏疏中多次委婉提及,希望引起朱皇帝的重视,防止历史重蹈覆辙。
1505年,明孝宗朱佑樘病逝,年仅三十六岁。他在临终前遗命,由太子朱厚照继位登基,由首辅刘健继续辅政。据《明史》记载:
帝执健手曰:“东宫聪明,但年尚幼,好逸乐。先生辈常劝之读书,辅为贤主。”健等欷歔,顿首受命而出。翌日帝崩。
朱厚照十四岁登基,立即重用自己从小的玩伴太监刘瑾,逐渐使得宦官集团迅速崛起,甚至开始干预朝政,打压内阁。
刘健身为首辅,虽然对此深恶痛绝,多次带头上奏,希望朱厚照用心政务并限制宦官,继续沿用孝宗时期的施政举措。不过,朱厚照不同于自己的父亲朱祐樘,他对于刘健这个老头子的谏言,显然听不进去,也不愿意听,只是表面敷衍而已。
已经是古稀之年的首辅刘健,眼见自己不被新帝信任,而且对于武宗的许多失德之举难以规劝,他在自责和失望之余,只得上书请辞乞退归乡。
明武宗初登大宝不久,实在无法离开刘健的辅政,只好下旨慰留,并表示自己将痛改前非,以国事为重。想到孝宗驾崩前的嘱托,刘健依然对朱厚照存有最后的希望,于是只好同意继续留任内阁。
但是!刘健很快发现明武宗丝毫没有改观,甚至更加的变本加厉,朝政事务俱废。而且,在宦官势力崛起后,刘瑾早就将首辅刘健视为自己夺权的唯一绊脚石,不断伺机迫害。
年迈的刘健心力交瘁,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下定决心再次请辞。这一次,明武宗没有挽留,终于同意老首辅刘健告老还乡。
随着刘健的离开,朝中唯一能制约太监刘瑾的人也没了。明朝内阁完全被宦官所压制,已经到了几乎形同虚设的程度。
当时,已经退休在家的刘健尽管忧心国事,可也是无力回天。他借机向明武宗上疏请安,多次提点朱皇帝要以江山社稷为重,可也是完全杳无音信,石沉大海。
在1521年,年仅三十岁的明武宗就被自己活活玩死了。这货在皇位上玩儿了一圈,而且种类和花样繁多,基本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玩不到的。更可气的是,朱厚照死后居然没有一个子嗣留下。
皇帝死了,可皇子却一个也没有。咋办?于是,朱厚熜这个更大的奇葩出现了,他也成为了明朝历史上最具争议、最具话题的帝王,没有之一。
朱厚熜是宪宗皇帝朱见深的孙子,孝宗皇帝朱祐樘的侄子,兴献王朱祐杬的儿子,武宗皇帝朱厚照的堂弟。武宗驾崩后,朱厚熜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史称明世宗,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嘉靖皇帝。
在他登基后,专门派使臣前往刘健的故乡慰问这位退休的老首辅。可惜!此时的刘健已经处于耄耋之年,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都大不如前,再没有能力辅政了。
1526年,九十四岁的刘健无疾而终,还留下了数千言的奏章,劝谏明世宗“正身勤学,亲贤远佞”。嘉靖帝十分动容,下旨为其辍朝一日,赠太师,谥号“文靖”,并且赏赐了刘健的后人。据《明史》记载:
其事业光明俊伟,明世辅臣鲜有比者。
刘健一生历经了英宗、宪宗、孝宗、武宗和世宗五朝,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贤德之臣,堪称一代首辅的典范。
1、黄淮:洪武三十五年八月进,十一月降。1402?
2、解缙: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进,永乐五年二月罢。1402-1407?
3、胡广:永乐五年二月进,十六年五月卒。1407-1418?
4、杨荣:永乐十六年五月进,二十二年八月降。1418-1424?
5、杨士奇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进,正统九年三月卒。1424-1444?
6、杨溥:正统九年三月进,十一年七月卒。1444-1446?
7、曹鼐:正统十一年七月进,十四年八月卒。1446-1449?
8、陈循:正统十四年八月进,天顺元年正月罢。1449-1457?
9、徐有贞天顺元年二月进,六月罢。1457
10、许彬:天顺元年六月进,七月罢。1457?
11、李贤:天顺元年七月进,成化二年三月丁忧。1457-1466?
12、陈文:成化二年三月进,五月降。1466
13、李贤:成化二年五月复,十二月卒。1466
14、陈文:成化二年十二月进,四年四月卒。1466-1468?
15、彭时:成化四年四月进,十一年三月卒。1468-1475?
16、商辂:成化十一年三月进,十三年六月致仕。1475-1477?
17、万安:成化十三年六月进,二十三年十月罢。1477-1487
18、刘吉: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进,弘治五年八月致仕。1487-1492?
19、徐溥:弘治五年八月进,十一年七月致仕。1492-1498?
20、刘健:弘治十一年七月进,正德元年十月致仕。1498-1506
21、李东阳正德元年十月进,七年十二月致仕。1506-1512?
22、杨廷和正德七年十二月进,十年三月丁忧。1512-1515
23、梁储:正德十年三月进,十二年十一月降。1515-1517
24、杨廷和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复,嘉靖三年二月致仕。1517-1524
25、蒋冕:嘉靖三年二月进,五月致仕。1524
26、毛纪:嘉靖三年五月进,七月致仕。1524
27、费宏:嘉靖三年七月进,五年五月降。1524-1526
28、杨一_嘉靖五年五月进,七月降。1526
29、费宏:嘉靖五年七月进,六年二月致仕。1526-1527
30、杨一_嘉靖六年二月进,八年九月致仕。1527-1529
31、张璁:嘉靖八年九月进,十年二月易名孚敬,七月致仕。1529-1531?
32、翟銮:嘉靖十年七月进,十月降。1531
33、张孚敬嘉靖十年十月复,十一年八月致仕。1531-1532
34、方献夫嘉靖十一年八月进,十二年四月降。1532-1533
35、张孚敬嘉靖十二年四月复,十四年四月致仕。1533-1535
36、李时:嘉靖十四年四月进,十七年十二月卒。1535-1538
37、夏言:嘉靖十七年十二月进,十八年五月致仕。1538-1539?
38、夏言:嘉靖十八年五月复,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1539-1541
39、翟銮:嘉靖二十年八月进,十月降。1541?
40、夏言:嘉靖二十年十月复,二十一年七月罢。1541-1542
41、翟銮:嘉靖二十一年七月进,二十三年八月罢。1542-1544
42、严嵩:嘉靖二十三年八月进,二十四年十二月降。1544-1545
43、夏言: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复,二十七年正月致仕。1545-1548?
44、严嵩:嘉靖二十七年正月进,四十一年五月罢。1548-1562
45、徐阶: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进,隆庆二年七月致仕。1562-1568
46、李春芳:隆庆二年七月进,五年五月致仕。1568-1571
47、高拱:隆庆五年五月进,六年六月罢。1571-1572
48、张居正:隆庆六年六月进,万历十年六月卒。1572-1582
49、张四维:万历十年六月进,十一年四月丁忧。1582-1583
50、申时行:万历十一年四月进,十九年九月致仕。1583-1591
51、王家屏:万历十九年九月进,二十年三月致仕。1591-1592
52、赵志:万历二十年三月进,二十一年正月降。1592-1593
53、王锡爵: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进,二十二年五月致仕。1593-1594
54、赵志:万历二十二年五月进,二十九年九月卒。1594-1601
55、沈一贯:万历二十九年九月进,三十四年七月致仕。1601-1606
56、朱赓:万历三十四年七月进,三十六年十一月卒。1606-1608
57、李廷机: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进,四十年九月致仕。1608-1612
58、叶向高:万历四十年九月进,四十二年八月致仕。1612-1614
59、方从哲:万历四十二年八月进,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1614-1620
60、刘一_:泰昌元年十二月进,天启元年十月降。1620-1621
61、叶向高:天启元年十月复,四年七月致仕。1621-1624
62、韩_:天启四年七月进,十一月致仕。1624
63、顾秉谦:天启四年十一月进,六年九月致仕。1624-1626
64、黄立极:天启六年九月进,七年十一月致仕。1626-1627
65、施_来:天启七年十一月进,崇祯元年三月致仕。1627-1628
66、李国:崇祯元年三月进,五月致仕。1628
67、来宗道:崇祯元年五月进,六月致仕。1628
68、周道登:崇祯元年六月进,十二月降。1628
69、韩_:崇祯元年十二月进,三年正月致仕。1628-1630
70、李标:崇祯三年正月进,三月致仕。1630
71、成基命:崇祯三年三月进,九月致仕。1630
72、周延儒:崇祯三年九月进,六年六月罢。1630-1633
73、温体仁:崇祯六年六月进,十年六月致仕。1633-1637
74、张至发:崇祯十年六月进,十一年四月罢。1637-1638
75、孔贞运:崇祯十一年四月进,六月罢。1638
76、刘宇亮:崇祯十一年六月进,十二年二月罢。1638-1639
77、薛国观:崇祯十二年二月进,十三年六月致仕。1639-1640
78、范复粹:崇祯十三年六月进,十四年五月罢。1640-1641
79、周延儒:崇祯十四年九月进,十六年五月罢。1641-1643
80、陈演:崇祯十六年五月进,十七年二月罢。1643-1644
81、魏藻德:崇祯十七年三月进,本月卒。1644
82、史可法:崇祯十七年五月进,八月出。1644
83、高弘图:崇祯十七年八月进,十月罢。1644
84、马士英:崇祯十七年十月进,弘光元年闰六月罢。1644-1645
85、黄道周:弘光元年闰六月进,隆武元年七月出。1645
86、路振飞:隆武元年七月进,二年十月降。1645-1646
87、丁魁楚:隆武二年十月进,永历元年正月叛。1646-1647
88、吴炳:永历元年二月进,八月卒。1647
89、严起恒:永历元年九月进,三年正月降。1647-1649
90、黄士俊:永历三年正月进,四年正月罢。1649-1650
91、严起恒:永历四年正月进,四月罢。1650
92、文安之:永历四年四月进,五年二月出。1650-1651
93、吴贞毓:永历五年二月进,八年三月卒。1651-1654
94、丁继善:永历八年四月进,十四年罢。1654-1660
95、马吉翔:永历十四年进,十五年七月卒。1660-1661
扩展资料
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朱棣派翰林院官员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渐有“内阁”之称。起初,内阁诸辅臣虽有位次先后,但地位相近,职权也没有明显差异。后来,阁臣逐渐分化,“三杨”和陈循相继在内阁中拥有了相对特殊的地位。
大致到天顺、成化年间李贤为首席辅臣期间,“首辅”产生并逐渐制度化。到嘉靖年间,在谕旨、诏令中,明世宗首次正式使用首辅、元辅、首臣、首相等对首席内阁大学士加以称呼。
嘉靖、隆庆至万历初年,内阁首辅权力较重。在内阁中,他们趋于专断票拟,不仅主稿,而且不容其他阁臣置喙;在内阁外,他们对六部的影响力也较为强大。
与此同时,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相继围绕首辅之位展开激烈争夺。至张居正,内阁首辅的权力达到顶峰,一方面他是内阁的长官,阁僚则降为首辅的属员;另一方面,部院员缺,特别是吏、兵二部尚书的推用,实际也均由张居正决定。
张居正死后,内阁首辅的权力在皇帝的不信任、内阁与六部的斗争以及宦官权力再次膨胀的情况下走向衰落。包括内阁首辅在内的内阁大臣大都碌碌无为,浮沉守位,没有再出现此前一类”权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阁首辅
任期 姓名 上任 离任 公历任期
1 黄淮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进 十一月降 1402年
2 解缙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进 永乐五年二月罢 1402年-1407年
3 胡广 永乐五年二月进 十六年五月卒 1407年-1418年
4 杨荣 永乐十六年五月进 二十二年八月降 1418年-1424年
5 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进 正统九年三月卒 1424年-1444年
6 杨溥 正统九年三月进 十一年七月卒 1444年-1446年
7 曹鼐 正统十一年七月进 十四年八月卒 1446年-1449年
8 陈循 正统十四年八月进 天顺元年正月罢 1449年-1457年
8' 高榖 天顺元年正月代 二月致仕 1457年
9 徐有贞 天顺元年二月进 六月罢 1457年
10 许彬 天顺元年六月进 七月罢 1457年
11 李贤 天顺元年七月进 成化二年三月丁忧 1457年-1466年
12 陈文 成化二年三月进 五月降 1466年
13 李贤 成化二年五月复 十二月卒 1466年
14 陈文 成化二年十二月进 四年四月卒 1466年-1468年
15 彭时 成化四年四月进 十一年三月卒 1468年-1475年
16 商辂 成化十一年三月进 十三年六月致仕 1475年-1477年
17 万安 成化十三年六月进 二十三年十月罢 1477年-1487年
18 刘吉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进 弘治五年八月致仕 1487年-1492年
19 徐溥 弘治五年八月进 十一年七月致仕 1492年-1498年
20 刘健 弘治十一年七月进 正德元年十月致仕 1498年-1506年
21 李东阳 正德元年十月进 七年十二月致仕 1506年-1512年
22 杨廷和 正德七年十二月进 十年三月丁忧 1512年-1515年
23 梁储 正德十年三月进 十二年十一月降 1515年-1517年
24 杨廷和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复 嘉靖三年二月致仕 1517年-1524年
25 蒋冕 嘉靖三年二月进 五月致仕 1524年
26 毛纪 嘉靖三年五月进 七月致仕 1524年
27 费宏 嘉靖三年七月进 五年五月降 1524年-1526年
28 杨一清 嘉靖五年五月进 七月降 1526年
29 费宏 嘉靖五年七月进 六年二月致仕 1526年-1527年
30 杨一清 嘉靖六年二月进 八年九月致仕 1527年-1529年
31 张璁 嘉靖八年九月进 十年二月易名孚敬,七月致仕 1529年-1531年
32 翟銮 嘉靖十年七月进 十月降 1531年
33 张孚敬 嘉靖十年十月复 十一年八月致仕 1531年-1532年
34 方献夫 嘉靖十一年八月进 十二年四月降 1532年-1533年
35 张孚敬 嘉靖十二年四月复 十四年四月致仕 1533年-1535年
36 李时 嘉靖十四年四月进 十七年十二月卒 1535年-1538年
37 夏言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进 十八年五月致仕 1538年-1539年
37' 顾鼎臣 嘉靖十八年五月代 同月降 1539年
38 夏言 嘉靖十八年五月复 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 1539年-1541年
39 翟銮 嘉靖二十年八月进 十月降 1541年
40 夏言 嘉靖二十年十月复 二十一年七月罢 1541年-1542年
41 翟銮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进 二十三年八月罢 1542年-1544年
42 严嵩 嘉靖二十三年八月进 二十四年十二月降 1544年-1545年
43 夏言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复 二十七年正月致仕 1545年-1548年
44 严嵩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进 四十一年五月罢 1548年-1562年
45 徐阶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进 隆庆二年七月致仕 1562年-1568年
46 李春芳 隆庆二年七月进 五年五月致仕 1568年-1571年
47 高拱 隆庆五年五月进 六年六月罢 1571年-1572年
48 张居正 隆庆六年六月进 万历十年六月卒 1572年-1582年
49 张四维 万历十年六月进 十一年四月丁忧 1582年-1583年
50 申时行 万历十一年四月进 十九年九月致仕 1583年-1591年
51 王家屏 万历十九年九月进 二十年三月致仕 1591年-1592年
52 赵志皋 万历二十年三月进 二十一年正月降 1592年-1593年
53 王锡爵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进 二十二年五月致仕 1593年-1594年
54 赵志皋 万历二十二年五月进 二十九年九月卒 1594年-1601年
55 沈一贯 万历二十九年九月进 三十四年七月致仕 1601年-1606年
56 朱赓 万历三十四年七月进 三十六年十一月卒 1606年-1608年
57 李廷机 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进 四十年九月致仕 1608年-1612年
58 叶向高 万历四十年九月进 四十二年八月致仕 1612年-1614年
59 方从哲 万历四十二年八月进 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 1614年-1620年
60 刘一燝 泰昌元年十二月进 天启元年十月降 1620年-1621年
61 叶向高 天启元年十月复 四年七月致仕 1621年-1624年
62 韩爌 天启四年七月进 十一月致仕 1624年
63 朱国祯 天启四年十一月进 十二月致仕 1624年
63 顾秉谦 天启四年十二月进 六年九月致仕 1624年-1626年
64 黄立极 天启六年九月进 七年十一月致仕 1626年-1627年
65 施鳯来 天启七年十一月进 崇祯元年三月致仕 1627年-1628年
66 李国 崇祯元年三月进 五月致仕 1628年
67 来宗道 崇祯元年五月进 六月致仕 1628年
68 周道登 崇祯元年六月进 十二月降 1628年
69 韩爌 崇祯元年十二月进 三年正月致仕 1628年-1630年
70 李标 崇祯三年正月进 三月致仕 1630年
71 成基命 崇祯三年三月进 九月致仕 1630年
72 周延儒 崇祯三年九月进 六年六月罢 1630年-1633年
73 温体仁 崇祯六年六月进 十年六月致仕 1633年-1637年
74 张至发 崇祯十年六月进 十一年四月罢 1637年-1638年
75 孔贞远 崇祯十一年四月进 六月罢 1638年
76 刘宇亮 崇祯十一年六月进 十二年二月罢 1638年-1639年
77 薛国观 崇祯十二年二月进 十三年六月致仕 1639年-1640年
78 范复粹 崇祯十三年六月进 十四年五月罢 1640年-1641年
78' 张四知 崇祯十四年五月代 九月降 1641年
79 周延儒 崇祯十四年九月进 十六年五月罢 1641年-1643年
80 陈演 崇祯十六年五月进 十七年二月罢 1643年-1644年
80' 蒋德璟 崇祯十七年二月代 三月罢 1644年
81 魏藻德 崇祯十七年三月进 本月卒 1644年
81' 李建泰 崇祯十七年三月代 五月罢 1644年
82 史可法 崇祯十七年五月进 八月出 1644年
83 高弘图 崇祯十七年八月进 十月罢 1644年
84 马士英 崇祯十七年十月进 弘光元年闰六月罢 1644年-1645年
南明:
弘1 黄道周 弘光元年闰六月进 隆武元年七月出 1645年
隆1 路振飞 隆武元年七月进 二年十月降 1645年-1646年
隆2 丁魁楚 隆武二年十月进 永历元年正月畔 1646年-1647年
永1' 瞿式耜 永历元年正月代 二月降 1647年
永1 吴炳 永历元年二月进 八月卒 1647
永2' 瞿式耜 永历元年八月代 九月降 1647
永2 严起恒 永历元年九月进 三年正月降 1647年-1649年
永3 黄士俊 永历三年正月进 四年正月罢 1649年-1650年
永4 严起恒 永历四年正月进 四月罢 1650年
永5 文安之 永历四年四月进 五年二月出 1650年-1651年
永6 吴贞毓 永历五年二月进 八年三月卒 1651年-1654年
永7 丁继善 永历八年四月进 十四年罢 1654年-1660年
永8 马吉翔 永历十四年进 十五年七月卒 1660年-1661年
永9 张煌言 永历十五年七月代 永历十八年九月卒 1661年-1664年
弘2 方逢年 弘光元年闰六月进 监国鲁元年六月畔 1645年-1646年
监1 熊汝霖 监国鲁二年十月进 三年正月卒 1647年-1648年
监2 马思理 监国鲁三年正月进 十月卒 1648年
监3 张肯堂 监国鲁四年十月进 六年九月卒 1649年-1651年
监4 沈宸荃 监国鲁六年九月代 七年正月卒 1651年-1652年
另有:建文帝之方孝儒、景泰帝之于谦历史原因没有上表!
内阁成员没有,只有历任首辅的
附表: 明朝十七帝皇位期间内阁首辅
任期 姓名 上任 离任 公历任期
1 黄淮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进 十一月降 1402年
2 解缙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进 永乐五年二月罢 1402年-1407年
3 胡广 永乐五年二月4 杨荣 永乐十六年五月进 二十二年八月降 1418年-1424年
5 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进 正统九年三月卒 1424年-1444年
6 杨溥 正统九年三月进 十一年七月卒 1444年-1446年
7 曹鼐 正统十一年七月进 十四年八月卒 1446年-1449年
8 陈循 正统十四年八月进 天顺元年正月罢 1449年-1457年
8' 高榖 天顺元年正月代 二月致仕 1457年
9 徐有贞 天顺元年二月进 六月罢 1457年
10 许彬 天顺元年六月进 七月罢 1457年
11 李贤 天顺元年七月进 成化二年三月丁忧 1457年-1466年
12 陈文 成化二年三月进 五月降 1466年
13 李贤 成化二年五月复 十二月卒 1466年
14 陈文 成化二年十二月进 四年四月卒 1466年-1468年
15 彭时 成化四年四月进 十一年三月卒 1468年-1475年
16 商辂 成化十一年三月进 十三年六月致仕 1475年-1477年
17 万安 成化十三年六月进 二十三年十月罢 1477年-1487年
18 刘吉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进 弘治五年八月致仕 1487年-1492年
19 徐溥 弘治五年八月进 十一年七月致仕 1492年-1498年
20 刘健 弘治十一年七月进 正德元年十月致仕 1498年-1506年
21 李东阳 正德元年十月进 七年十二月致仕 1506年-1512年
22 杨廷和 正德七年十二月进 十年三月丁忧 1512年-1515年
23 梁储 正德十年三月进 十二年十一月降 1515年-1517年
24 杨廷和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复 嘉靖三年二月致仕 1517年-1524年
25 蒋冕 嘉靖三年二月进 五月致仕 1524年
26 毛纪 嘉靖三年五月进 七月致仕 1524年
27 费宏 嘉靖三年七月进 五年五月降 1524年-1526年
28 杨一清 嘉靖五年五月进 七月降 1526年
29 费宏 嘉靖五年七月进 六年二月致仕 1526年-1527年
30 杨一清 嘉靖六年二月进 八年九月致仕 1527年-1529年
31 张璁 嘉靖八年九月进 十年二月易名孚敬,七月致仕 1529年-1531年
32 翟銮 嘉靖十年七月进 十月降 1531年
33 张孚敬 嘉靖十年十月复 十一年八月致仕 1531年-1532年
34 方献夫 嘉靖十一年八月进 十二年四月降 1532年-1533年
35 张孚敬 嘉靖十二年四月复 十四年四月致仕 1533年-1535年
36 李时 嘉靖十四年四月进 十七年十二月卒 1535年-1538年
37 夏言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进 十八年五月致仕 1538年-1539年
37' 顾鼎臣 嘉靖十八年五月代 同月降 1539年
38 夏言 嘉靖十八年五月复 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 1539年-1541年
39 翟銮 嘉靖二十年八月进 十月降 1541年
40 夏言 嘉靖二十年十月复 二十一年七月罢 1541年-1542年
41 翟銮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进 二十三年八月罢 1542年-1544年
42 严嵩 嘉靖二十三年八月进 二十四年十二月降 1544年-1545年
43 夏言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复 二十七年正月致仕 1545年-1548年
44 严嵩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进 四十一年五月罢 1548年-1562年
45 徐阶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进 隆庆二年七月致仕 1562年-1568年
46 李春芳 隆庆二年七月进 五年五月致仕 1568年-1571年
47 高拱 隆庆五年五月进 六年六月罢 1571年-1572年
48 张居正 隆庆六年六月进 万历十年六月卒 1572年-1582年
49 张四维 万历十年六月进 十一年四月丁忧 1582年-1583年
50 申时行 万历十一年四月进 十九年九月致仕 1583年-1591年
51 王家屏 万历十九年九月进 二十年三月致仕 1591年-1592年
52 赵志皋 万历二十年三月进 二十一年正月降 1592年-1593年
53 王锡爵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进 二十二年五月致仕 1593年-1594年
54 赵志皋 万历二十二年五月进 二十九年九月卒 1594年-1601年
55 沈一贯 万历二十九年九月进 三十四年七月致仕 1601年-1606年
56 朱赓 万历三十四年七月进 三十六年十一月卒 1606年-1608年
57 李廷机 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进 四十年九月致仕 1608年-1612年
58 叶向高 万历四十年九月进 四十二年八月致仕 1612年-1614年
59 方从哲 万历四十二年八月进 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 1614年-1620年
60 刘一燝 泰昌元年十二月进 天启元年十月降 1620年-1621年
61 叶向高 天启元年十月复 四年七月致仕 1621年-1624年
62 韩爌 天启四年七月进 十一月致仕 1624年
63 朱国祯 天启四年十一月进 十二月致仕 1624年
63 顾秉谦 天启四年十二月进 六年九月致仕 1624年-1626年
64 黄立极 天启六年九月进 七年十一月致仕 1626年-1627年
65 施鳯来 天启七年十一月进 崇祯元年三月致仕 1627年-1628年
66 李国 崇祯元年三月进 五月致仕 1628年
67 来宗道 崇祯元年五月进 六月致仕 1628年
68 周道登 崇祯元年六月进 十二月降 1628年
69 韩爌 崇祯元年十二月进 三年正月致仕 1628年-1630年
70 李标 崇祯三年正月进 三月致仕 1630年
71 成基命 崇祯三年三月进 九月致仕 1630年
72 周延儒 崇祯三年九月进 六年六月罢 1630年-1633年
73 温体仁 崇祯六年六月进 十年六月致仕 1633年-1637年
74 张至发 崇祯十年六月进 十一年四月罢 1637年-1638年
75 孔贞远 崇祯十一年四月进 六月罢 1638年
76 刘宇亮 崇祯十一年六月进 十二年二月罢 1638年-1639年
77 薛国观 崇祯十二年二月进 十三年六月致仕 1639年-1640年
78 范复粹 崇祯十三年六月进 十四年五月罢 1640年-1641年
78' 张四知 崇祯十四年五月代 九月降 1641年
79 周延儒 崇祯十四年九月进 十六年五月罢 1641年-1643年
80 陈演 崇祯十六年五月进 十七年二月罢 1643年-1644年
80' 蒋德璟 崇祯十七年二月代 三月罢 1644年
81 魏藻德 崇祯十七年三月进 本月卒 1644年
81' 李建泰 崇祯十七年三月代 五月罢 1644年
82 史可法 崇祯十七年五月进 八月出 1644年
83 高弘图 崇祯十七年八月进 十月罢 1644年
84 马士英 崇祯十七年十月进 弘光元年闰六月罢 1644年-1645年
南明:
弘1 黄道周 弘光元年闰六月进 隆武元年七月出 1645年
隆1 路振飞 隆武元年七月进 二年十月降 1645年-1646年
隆2 丁魁楚 隆武二年十月进 永历元年正月畔 1646年-1647年
永1' 瞿式耜 永历元年正月代 二月降 1647年
永1 吴炳 永历元年二月进 八月卒 1647
永2' 瞿式耜 永历元年八月代 九月降 1647
永2 严起恒 永历元年九月进 三年正月降 1647年-1649年
永3 黄士俊 永历三年正月进 四年正月罢 1649年-1650年
永4 严起恒 永历四年正月进 四月罢 1650年
永5 文安之 永历四年四月进 五年二月出 1650年-1651年
永6 吴贞毓 永历五年二月进 八年三月卒 1651年-1654年
永7 丁继善 永历八年四月进 十四年罢 1654年-1660年
永8 马吉翔 永历十四年进 十五年七月卒 1660年-1661年
永9 张煌言 永历十五年七月代 永历十八年九月卒 1661年-1664年
弘2 方逢年 弘光元年闰六月进 监国鲁元年六月畔 1645年-1646年
监1 熊汝霖 监国鲁二年十月进 三年正月卒 1647年-1648年
监2 马思理 监国鲁三年正月进 十月卒 1648年
监3 张肯堂 监国鲁四年十月进 六年九月卒 1649年-1651年
监4 沈宸荃 监国鲁六年九月代 七年正月卒 1651年-1652年
另有:建文帝之方孝儒、景泰帝之于谦历史原因没有上表!进 十六年五月卒 1407年-1418年
制度萌芽期:解缙,杨士奇,陈循;
初创发展期:李贤,商辂,万安(“万岁阁老”),刘吉(“刘棉花”),刘健,李东阳;
嘉万鼎盛期:杨廷和,张璁,夏言,严嵩(“青词宰相”),徐阶,高拱,张居正;
动荡衰败期:申时行,王锡爵,叶向高(“独相”),方从哲,顾秉谦,温体仁,周延儒。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扩展资料:
在明代,一般而言,内阁首辅指大学士中入阁最早、资历最深、加官最高者,而此人通常又最受皇帝信任,拥有相对重要的职权、地位。
其一,票拟权。票拟权起初并非由内阁辅臣独享,更不为首席内阁大学士垄断。但后来,票拟权逐渐专归于内阁,在内阁之中又由内阁首辅执笔主稿,首辅委托则其他阁臣可以执笔。嘉靖以后,首辅趋于专断票拟,不仅主稿,而且不容其他阁臣置喙。
一方面,首辅极力维护其“主票拟”的地位;另一方面,其他阁臣一旦受命与首辅共主票拟,则意味着他将取而代之。此后,首辅对票拟权的主掌,在天启、崇祯年间先后受到过魏广微和倪元珙上书的冲击,但大体维持了下来。 ?
其二,对六部的影响力。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在事实上控制了六部,张居正还试图通过”考成法“使这种控制正规化。
其三,位次。随着地位的提升,阁臣常拥有各部尚书的兼衔,虽起初与六部的实任尚书仍不可同日而语,但其后则慢慢反超,科举读卷时的次第反映出了这种微妙的变化,朝会位次亦然。此外,自李贤以后,内阁首辅的加官都在正二品及以上。概括而言,内阁首辅一般官以“少师太子太师兼吏部尚书”(但不绝对),位列文臣之首。
此外,在内阁书写诏旨、奏议朝政、封驳帝命、保荐人才、辅导太子、主持修书、外出督师等职权中,内阁首辅(包括早期的首席内阁大学士)也有参与,在集体奏议等情形下具领衔地位。
也有学者就其中的封驳帝命,讨论内阁首辅的“封还执奏”权,不过学界一般把封还执奏视作内阁整体的权力,其对于内阁首辅的专属性似不明显。 还有学者探讨内阁首辅在党争过程中运用的司法权 ,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内阁首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1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