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英王陈玉成26岁身死,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6-26 09:17:27

英王陈玉成26岁身死,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陈玉成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1862年6月,英王陈玉成被押送到清朝钦差大臣胜保处,还数落胜保:你是手下败将,经常被我追着吊打,如今被俘虏不是你功劳,是上天不保佑。胜保很无奈,却也很“爱才”,他建议陈玉成投降,给予高官厚禄。但是,陈玉成不同意投降,在河南延津县受凌迟处死。

陈玉成临死前,直言:今天我被杀了,明天苗贼就得死,连一个“贼名”也得不到;我死了,太平天国就失去了一半,注定败亡。其实,英王陈玉成本可以不用死,却因3次决策失误,走上了不归路,20多位将领跟着被处死,实在是可惜了。26岁英王陈玉成之死:3次决策失误,20多位将领被杀。

01、少年英雄陈玉成

李秀成在《自述书》中对陈玉成评价很高:少年英雄,非常讲义气,是太平天国一员优秀将领。陈玉成,广西藤县人,与李秀成是老乡关系。14岁时,参加金田起义,编入“童子军”战斗序列,因作战勇敢,成为“童子军”首领。

15岁时,陈玉成带着50“童子军”充当敢死队,冒着被地雷炸死之危险,冲入文昌门缺口处,为首次夺取武昌立下汗马功劳。17岁时,亲率500精兵攀登城墙,第二次夺取武昌。19岁时,驾驭孤舟,闯入镇江,与吴如孝商议“内外夹攻”之计,击败江苏巡抚吉尔杭阿,解除镇江之围。

22岁月时,亲率主力围攻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斩杀湘军老兵6000余人,第一悍将也被击毙,取得三河大捷之胜利。可以说,陈玉成是少年有成,是年轻将领之代表。但是,陈玉成连续3次决策失误,最终败亡。

02、第一次决策失误,小右队覆没,余部忠诚度堪忧

1861年1月,英王陈玉成从安徽出兵,征讨武昌,试图迫使湘军从安庆城下撤退,保护大本营安全。由于李秀成未能及时“赴约”,安庆又连续告急,陈玉成只好中途率兵回援安庆。此时,陈玉成第一次决策失误,酿成大祸。

陈玉成在湖北随州、德安、黄州留下万余小左队,却带着4000小右队回到安庆参与战斗。陈玉成在湖北留军队,自然是为了保存实力(其他诸侯王更加保存实力),但不应该留下小左队,应该留下的是小右队,原因很简单。

小左队,以骑兵为主,机动性没得说。但是,小左队成员基本都是从“捻军”中挖来,以两淮人为主,忠诚度堪忧。小右队,以精锐步兵为主,成员多为两广“老兄弟”,战斗力非常强悍,忠诚度也是一流。陈玉成最终败亡寿州,小左队坐视不救是关键因素之一。

03、第二次决策失误,拒绝去湖北,守卫庐州孤城

小右队是精锐步兵,主将是刘玱琳,陈玉成铁杆支持者。回到安庆后,陈玉成在集贤关外扎下大营,让刘玱琳镇守,自己则去桐城搬来救兵。结果,陈玉成一离开,鲍超、曾国荃、成大吉等率2万兵马围攻小右队,刘玱琳战死,关外营垒被踏平,陈玉成失去了脊梁骨。

灭掉小右队后,湘军招降菱湖守军8000余人,以发放“路费”为由,全部屠杀干净,非常残忍。如此,陈玉成主力损失殆尽,安庆注定无法解围。1861年9月,陈玉成做最后冲刺,猛扑“吉字营”阵地,却无法靠近壕沟,还阵亡数千人。

安庆陷落后,湘军乘势横扫皖北,赖文光建议去湖北发展,避开湘军兵锋,保存实力。结果呢?陈玉成拒绝建议,率兵北上庐州,守卫孤城。如其给天王洪秀全上奏:“死守庐州,保护皖省”。

04、第三次决策失误,拒绝部下建议,去投靠苗沛霖

陈玉成前脚刚进入庐州,老对手多隆阿就率3万兵马前来围攻,摧毁了南门、东门、西门外营垒。安庆之战,陈玉成将各路援军投入“绞肉机”,与诸侯王之间关系恶化,故而没人愿意出兵庐州,援助陈玉成。此时,李秀成正在经略苏南各地,不管老乡陈玉成死活。

受困庐州孤城,苗沛霖伸出橄榄枝:“英王盖世英雄,何必困守孤城,受制于人呢?”并表示,若是前来寿州,可以赞助百万大军,夺取中原。苗沛霖,典型的墙头草,三次叛降清朝,信誉堪忧。陈玉成呢?了解苗沛霖为人,却也要放手一搏,赌一把。

对此,部下强烈反对:“苗雨三已投胜保,此人反复无常,不宜去也”。陈玉成很不满,直言:“本总裁用兵以来,战必胜攻必取,虽悉心听善言,此次所言,大弗吾意,绝不复议”。如此,陈玉成第3次决策失误,走上了不归路。

05、陈玉成奋力抗争,无奈部下坐视不救

为顺利突围去寿州,陈玉成请来徽班唱戏,迷惑多隆阿,而后趁着夜色率4000兵马(小左队)出北门,前往寿州。中途被清军截杀,抵达寿州时还有3000余人。为了表示诚意,陈玉成将部队留在城外,仅带陈得隆、陈仁荣、陈聚成、向仕才、陈安成、梁显新等20多位将领入城。

谁知,陈玉成之前派来寿州联络的小左队将领余安定叛变投敌,而陈玉成对此却一无所知。此时,苗沛霖并未在城内,迎接陈玉成的是其侄子苗景开。起初,苗景开设宴款待,欢迎英王前来共商大事。两天后,苗景开动手抓人,陈玉成率20余位将领反击,在城内厮杀。

此时,3000小左队就在城外,却并未攻城响应。如此,陈玉成20余人很快就被逮捕,而城外3000小左队则直接投降,归顺了苗沛霖。不过,身边这20余位将领还算忠心耿耿,没有谁投降,要么战死,要么俘虏后被杀。

综上所述,26岁英王陈玉成之死:3次决策失误,20多位将领被杀。若是陈玉成从湖北返回时留下忠诚度一流的小右队,他也许可以东山再起,而不是“中计”被俘虏,遭凌迟处死。

怎样评价历史上的陈玉成呢?

陈玉成(1837?1862),原名丕成,后来?天王见其忠勇,改做玉成?。对他的评价,个人认为应该总结为12个字:一身是胆、力挽狂澜、英勇不屈。


一身是胆的少年英雄

陈玉成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勤劳的农民,他幼时曾经入蒙馆读书,因家贫辍学,一度给人放牛帮工。1850年秋,14岁的陈玉成随众亲属参加金田起义,当时罗大纲屡次充当太平军作战先锋,陈玉成就徒步前往拜谒,充当其?近侍?,随其左右战斗在第一线。

身先士卒。太平天国西征攻打武昌期间,实际上担任监军的陈玉成亲自缒城先登,攻克武昌城;随后又率领18勇士夜袭湘军水师,焚毁大小船只300余号。孤身渡江。咸丰六年(1856年)正月,年仅20岁的陈玉成接替罗大纲担任冬官正丞相,不顾清军层层封锁驾小舟冲入镇江,帅守军里应外合,连破敌营120余座,解镇江之围。随后,与各友军协力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


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

太平天国内乱后,太平军损失十余万精锐,实力大损。,清军趁机恢复江南、江北大营围困天京,曾国藩的湘军主力也顺长江东进,攻陷江西重镇九江。陈玉成临危受命,被封为又正掌率,成为太平军文武官员中仅次于蒙得恩的二号人物,通过收编捻军逐步恢复力量,驻扎在当时的安徽首府安庆,作为天京城的坚强屏障。

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陈玉成与李秀成合兵,连克浦口等地,攻破江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的包围。九月,在三河镇歼灭湘军悍将李续宾部6千余人。咸丰九年四月(1809年),陈玉成因功被封为英王。咸丰十年(1810年),湘军主力东进包围安庆,陈玉成坚持?守宁必守徽?的原则,四援安庆,猛攻围城的湘军曾国荃部,但安庆依然陷落,守军1万6千人战死,天京失去了随后一道屏障。


英勇不屈的慷慨志士

同治元年(1862)春,陈玉成为补充力量,派部将陈得才等率师去陕西等地招兵,自己退守庐州,兵力单薄遭到清军多隆阿所部包围,攻打甚急。四月,已经暗中投降清军的前捻军首领苗沛霖派人送信说:孤城独守,兵家大忌,英王盖世英雄,何必为这股残妖所困。如到寿州,他可帮120万人民,攻打汴京。陈玉成早有向北方发展的谋划,一时轻信,突围到寿州后被苗沛霖诱捕,解送清营。

清朝钦差大臣胜保在中军帐,排列布置旗帜枪炮,耀武扬威要求陈玉成下跪。陈玉成大骂道:?尔本吾败将,何向吾作态?。面对清军的诱降,陈玉成回答:?大丈夫死则死耳,何绕舌也??被关押期间,胜保的幕僚裕郎西往见陈玉成,他谈吐风雅,侃侃而谈历代兵法,旁若无人,无一语及私。同年五月初八,陈玉成在河南延津被凌迟处死,年仅26岁。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安庆兵败后为什么不撤回天京?

太平天国后期,只剩下陈玉成跟李秀成两个支柱,然而这俩人素来不和。

两人曾联手在1858年9月第二次击溃了围困天京的奖杯大营,一改天京事变以来的军事颓势。然而就是这次大胜之后,洪秀全对两人的安排明显不公。

他让陈玉成负责整个皖北的战务,使其能够有机会把皖北各城的守军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李秀成负责保障皖北和天京之间的交通,也就是镇守江浦、天京的北大门,地域狭小,兵力比较少,只有自己的几千亲兵,还有那支他招过来的靠不住的捻军。

这是陈李二人之间矛盾的开始。

之后的进军过程中,李秀成主张稳扎稳打,而陈玉成主张趁势反攻湖北,攻克武昌,两人因矛盾分兵,李秀成消极怠战,最终到质变了二郎河会战的失利。


等到1859年洪仁玕来到天京,承诺永不封王的他没多久就被洪秀全封为干王,而为了平息当时天京内部的不满,洪秀全又顺带封了陈玉成为英王,还说“内事不决问干王,外事不决问英王,两事不决问天王。”

至于李秀成 ,被遗忘在了角落里。

这种待遇上的差距,使得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而两人之间互相较劲的心思也越来越重。

只占着滁州、来安、天长三座江北城池的李秀成完全不受洪秀全信任,而更为致命的是,他招来的捻军头目李昭寿,再一次投降了清朝。

李昭寿降清后,故意当着天京派来监视李秀成的侍卫的面,给李秀成送来一封劝降信。按照李秀成自己的说法,伺候20天,洪秀全对他十分猜忌,不但扣留了他家人,还把中关船只全部封锁。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李秀成背水孤军,坚守浦口,没有投降,而洪秀全为了安抚人心,才在这个时候封了他为“忠王”。

封王之后,李秀成投入到了天京解围的计划之中,李秀成召集了皖南各路太平军,按照计划 ,是能够独自完成天京解围的战役,但洪仁玕却在这个时候支会了安庆的陈玉成参加李秀成佯攻杭州围魏救赵的计划。


这明显是过来跟李秀成瓜分地盘的行为,而也是这一次,使得湘军在皖北站稳脚跟并开始战略反攻,直接导致了安庆的失陷。

战后两人的部下在和州地界展开杀戮,这场械斗杀毙数千人,陈玉成和李秀成的矛盾走向白热化。两人为了江南的地盘大打出手,最终陈玉成在江南瓜分到丹阳,才算返回了安庆。

两个人之间水火不容的矛盾,也是陈玉成单独在皖北面对湘军时毫无援军的原因。而李秀成在江南打得热火朝天,使得太平天国第一次拥有了富庶的江南地区。

陈玉成跟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最大的两个地方实力派,洪秀全对两人都十分猜忌。而且这俩实力派之间还矛盾重重,对于天京的命令都不怎么听,而其他诸路太平军虽然势力小,但实际上也处于一个各自求发展的状态。

如此,我们就可以清晰了解到陈玉成的处境,他的基本盘在以安庆为首的皖北地区,占有这一地区,他才是拥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天国英王,然而丢了安庆,他在天京城内就是可以任人欺凌的弱者。

逃回天京又什么用?

此后在洪秀全的别有用心的“庇护”下仰李秀成的鼻息?


何况李秀成已经摆明了不愿意发兵皖北援助安庆,态度已经十分明确,陈玉成几乎已经能够看到回到天京之后的艰难下场了。为此,陈玉成想的是东山再起,听信了部将赖文光的馊主意,固守庐州,联络活动于豫皖交界的捻军张洛行部和接受太平天国封爵的团练首领苗沛霖,分兵攻打荆襄阳,把战火烧到湘军后院,最终庐州、荆襄两路大军在安庆会剿湘军。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庐州没守住,突围之后跑到寿州,最终被反复小人苗沛霖给诱捕献给了清军。

陈玉成实在太傲了,他的部下建议他回师天京的时候,他说:

“本总裁自用兵以来,战必胜、攻必取,虽虚心听受善言,此次二等所言,大拂吾意。”他有什么脸去面对无用的天王,还有正气势如虹的老对头李秀成呢?

陈玉成有什么英勇事迹,能够被封为一代英王呢?

陈玉成加入太平军时,才刚刚15岁,主要在童子军里待着,没有承担战斗任务,但陈玉成期间习得了一手好枪法。

1854年,太平军西征时,陈玉成第一次参战。攻武昌时,他率五百?天兵缒城而下?,一举攻上武昌城。

初阵就大放异彩,得益于日常的勤练

先登,一般是属于最英勇的勇士的。青涩少年,初阵即先登,天纵神武,不过如此!

后来,以身为中高级军官的陈玉成,一叶扁舟,冒矢石炮火往返镇江城内外,使太平军里外协同,一举破敌!

可见,论及前线英勇,陈玉成不愧?冠绝匪枭?。

三十检点回马枪,小试牛刀的套路。

陈玉成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玉成开始进入太平军中层领导岗位。

玉成创立了一个套路:每战拣拔勇士选择地形后出击敌军,接敌后撤至预设地形,消失不见。趁清军恍惚不知所措时再大呼杀出!

这个套路原理简单,但练得熟练,屡试不爽!?三十检点回马枪?扬名卾皖战场。

以步制骑,刀牌手显威

胜保的骑兵,可说是太平军老冤家了。当初,北伐军就是败在他和僧格林沁的骑兵手下!

可是,陈玉成挑选劲卒,严加训练。战时,胜保骑兵横冲直撞时,英王使刀牌手大呼而出,大斩胜保骑兵数百!狠出恶气!

虎口拔牙,威震三河镇

陈玉成决心歼灭已进至三河镇的湘军李续宾部!该部是湘军中最嚣张一部,毫不畏惧。

当时的情况,与后来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有些许类似。最里面,是湘军李续宾部;外一层,十余万太平军及捻军;再外一层,湘军及其他清军正在围来!

此时的情况,不能拔虎牙,必为虎所伤!陈玉成下定决心,亲自抵近指挥,一举吃掉李续宾!

此役,一扫天京事变后的消沉情绪,令曾国藩哀叹不已,是太平天国后期一次重大胜利。

作为个人,不计生死,冒死而战;作为军官,勤练战阵,虎口拔牙。太平天国陈玉成,堪称勇士!

不管是曾左李,还是江忠源、罗泽南等人,抑或是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即使在中国历史最低谷之时,中国,也从未缺过人才!

有的老板,天天感叹身边没能人。结果,出去的人都很好!就是此理!人才不会缺,缺的是你用人之体制!


当冯子材们扬名镇南关时,他会不会想起李秀成、陈玉成这些殒身内乱中的豪杰们呢?

安庆保卫战:没有意义的坚守


安庆保卫战没有意义的坚守

1851年,14岁陈玉成参加太平军,隶属“童子军”战斗序列,因表现突出,担任“童子军”首领,主要负责粮草征集、断后,充当“敢死队”等工作。1854年,17岁陈玉成在西征中崭露头角,后被封为“丞相”,独自带领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所向无敌。

1857年,20岁陈玉成成为太平天国最强实力派,麾下精兵悍将最多,是洪氏江山的柱石。

1858年11月,陈玉成结束浦口之战后,火速行军,在皖北决战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全歼湘军精锐7000余人(包括桐城之战),威震天下。陈玉成虽然骁勇善战,但毕竟年轻,喜欢意气用事,结果中了苗沛霖奸计,受凌迟处死,年仅26岁,陈玉成败亡之开始,就是安庆保卫战,这是一场没有意义的坚守,拉开了英王败亡之序幕。

安庆,位于长江北岸,是守卫天京的西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已经没了坚守之必要。为何如此说呢?1860年初,胡林翼制定“东征计划”,湘军水师、陆军主力云集安庆城下,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

湘军围攻安庆,采取“围点打援”战术,主要目的不是夺取城池,而是消灭陈玉成军团精锐,扫除东征金陵的后顾之忧,那么,安庆有没有必要坚守呢?答案是,起初有必要,也必须派兵救援,但后期根本没必要。很简单,太平军缺乏专业水师,无法夺取长江控制权,安庆城粮草断绝,无法持续作战。

湘军封锁安庆时,城内只能向洋人购买粮食,后来曾国藩用高价收购洋人粮食,“自是粒米不得入城”,叶芸来只能挖掘老鼠、吃野草充饥,战争,不能执着于一城一池得失。当自己力量薄弱时,应该采取运动战,保存自己有生力量之同时,消灭对手有生力量。

陈玉成应该转入外线作战,变被动为主动,而不是与对手拼消耗,陈玉成坚守安庆,不但不许叶芸来突围而出,还让李秀成麾下大将吴定彩入城协助防守,与湘军拼消耗,实在是个错误,湘军,典型的私人军队,为清朝作战目的很简单,就是发家致富,过上幸福日子;能不卖力就不卖力,能不搏命就不搏命。

如此,曾国荃决定放一条路,让太平军突围而出,以减少湘军伤亡,可惜,陈玉成不领情,《天国志》载:“湘军累攻不克,有纵敌逸去,坐收空城之意,而英王汲汲分地得失,不许芸来弃城,遂不得出。”

“封地制”下,安庆是陈玉成的大本营,也是他最大的政治资本。明知安庆守不住,还不愿意突围而出,保存有生力量,陈玉成犯了大错。

从《天国志》记载中可知,陈玉成死守安庆,不是为天京掩护天京,而是保护自己利益。安庆陷落之后,陈玉成也没有在沿江部署防务,阻击湘军东征,而是跑去皖北庐州,死守最后的基地。

死守安庆之代价非常惨重,陈玉成所部精锐被耗尽,在“封地制”下,难有东山再起之机会,安庆之战中,陈玉成所部损失如下:守卫安庆部队,包括叶芸来在内16000余人被杀,“安庆陷,芸来、定彩以下万六千人殉国”。救援安庆之精锐基本耗尽,刘玱林、李四福小右队(忠诚度最高)4000余人阵亡1000,其余3000被湘军屠杀。?

菱湖营垒驻军,总计8000余人,投降后全部被屠杀,英王陈玉成所部:驻守安庆、增援安庆,总计报销3万余人,可谓是元气大伤。尤其是忠诚度最高的小右队(两广老兵为主)全军覆没,陈玉成之脊梁骨被打断,难以东山再起。

安庆之战中,陈玉成所部损失如下,守卫安庆部队,包括叶芸来在内16000余人被杀,“安庆陷,芸来、定彩以下万六千人殉国”。

救援安庆之精锐基本耗尽,刘玱林、李四福小右队(忠诚度最高)4000余人阵亡1000,其余3000被湘军屠杀,菱湖营垒驻军,总计8000余人,投降后全部被屠杀,英王陈玉成所部:驻守安庆、增援安庆,总计报销3万余人,可谓是元气大伤。

尤其是忠诚度最高的小右队(两广老兵为主)全军覆没,陈玉成之脊梁骨被打断,难以东山再起,去桐城后,因商讨出兵方案起冲突,陈玉成与洪仁、林绍璋闹矛盾,林绍璋干脆带兵返回,不再作战。

安庆即将陷落时,陈玉成还拉着杨辅清、黄文金,继续冲击湘军“长壕”,结果尸横遍野,各路诸侯有苦说不出,如此,陈玉成得罪了各路诸侯,导致其坐困庐州时,无人去救援,1861年9月,安庆陷落,李秀成出兵江浙,横扫八旗、绿营,夺取财税重地,为太平天国续命数年。

湘军继续追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等再也不愿救援,任由他自生自灭,“封地制”下,安庆是陈玉成大本营,英王明知守不住,还是要做毫无疑义的战斗,结果非常惨。

安庆之战,陈玉成不但所部精锐耗尽,脊梁骨被打断,还得罪了各路诸侯,导致坐困庐州时无人救援,后疾病乱投医,中了苗沛霖奸计,受凌迟处死,安庆之战,陈玉成不该将部队投入绞肉机,最明智的做法是将精锐部队撤出。

保存有生力量,而后攻击湖北,转入外线作战,变被动为主动,李秀成再东征江浙,太平军两地开花,清朝就有得受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0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