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陈玉成的故事。
1859年,陈玉成、杨辅清封锁长江,阻止韦俊投靠李秀成,挑起和州兵变,双方武装冲突。韦俊走投无路,只好选择向湖北巡抚胡林翼投降,这是太平天国第一位投降的高级将领,影响相当恶劣。接着,李昭寿、薛之元叛变,江北基地纷纷陷落,天京处境危急。
为扭转颓势,陈玉成、李秀成再次联手,攻打李昭寿、薛之元,并歼灭总兵周天培部清军,收复部分失地。太平军东线有了进展,胡林翼则执行“东征计划”,率湘军杀入安徽,直取太湖,威胁西线安全。此时,李秀成受困浦口,李世贤兵力不足,只能守住皖南,24岁陈玉成只好独自增援太湖,与湘军主力决战。
1859年12月,陈玉成兵分三路,攻打天堂镇,试图直接解围,遭湘军强力反击,作战失利。湘军主力云集,曾国藩、胡林翼、多隆阿、鲍超、唐训方、李续焘、赵克彰、蒋凝学、朱品隆等悉数出动,总计兵马4万余,声势十分浩大。
反攻天堂镇失利,陈玉成料想太湖必定有一场恶仗。此时,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自顾不暇,陈玉成独木难支,只好请求张乐行、龚德树等“捻军”首领帮忙,聚集7万兵马,号称20万,准备与湘军主力在太湖进行决战。如此,太湖之战注定非常激烈。
7万大军在手,精锐部队也有三四万,算是一支劲旅。考虑到粮草、弹药不足,且太平军连续作战,十分疲惫,陈玉成决定回到安庆休整月余,然后再决战。期间,胡林翼继续推进,并抽调200兵马北上防守寿州,以防陈玉成攻打皖北,窥伺中原。
1860年1月,陈玉成从安庆增援太湖,“连营三十余里,筑垒一百余座”,直接威胁湘军,太湖守军士气高涨。对此,胡林翼命令鲍超率“霆军”驻守小池驿,兵马4000;蒋凝学部驻守龙家凉亭,兵马2000;多隆阿驻守新仓,兵马6000左右,其中八旗马队冲击力强悍,是一支劲旅。
为防止太湖军队出击,曾国藩派总兵朱品隆、李榕等率6000兵马增援唐训方,列阵西北,壮大声势。8日,太平军从城内杀出,试图与陈玉成夹击湘军,中途遭遇唐训方埋伏,阵亡数百人,只能退回城内死守。守军出不来,英王陈玉成只好前进扎营,直逼胡林翼防线,大战即将开始。
13日,多隆阿、鲍超主动出击,攻打太平军地灵港大营,陈玉成出兵反击,另派一支部队绕道偷袭“霆军”大营,迫使鲍超撤兵回援。接着,太平军连续夜袭,采取“车轮战术”,分五部轮番袭扰,“昼夜不息,未敢休息片刻”,鲍超非常无奈。
14日,胡林翼决定三路出兵,主动进攻,谁知陈玉成提前一个时辰采取行动,猛攻湘军,“层层排列,漫山遍野,多彪悍之徒”。多隆阿率兵从东路、中路抵御,与太平军厮杀,鲍超则率部绕道西路,妄图背后夹击。考虑鲍超兵力不足,多隆阿派八旗马队增援西路,协助作战。
湘军绕道偷袭,陈玉成早有防备,太平军后路设伏,迎战清军。鲍超所部“霆军”彪悍无比,太平军拼力作战,死伤惨重。陈玉成下令放弃部分村庄,让清军劫掠,然后掉头反杀,双方再次血战,“自己至酉,血战纵横”,战斗异常惨烈。
战斗中,副都统西林布、喀尔库等悍将被击毙,八旗马队阵亡1300余人,可谓损失惨重。副都统,八旗系统武将二把手,相当于总兵,也就是省级战区司令员,地位非常高。鲍超呢?队友损失过大,难以独自作战,只好撤兵回营。
鲍超所部“霆军”太过彪悍,又经常偷袭太平军后路,陈玉成非常恼火,决定拿鲍超开刀,主力围攻“霆军”,以求突破。陈玉成此举,让鲍超吃尽了苦头,若不是湘军集团强大,曾国藩、胡林翼源源不断出兵攻打陈玉成侧后,且保证“霆军”粮饷供应及时到位,鲍超是难逃一死。
16日,陈玉成开始主攻小池驿,利用火炮猛攻湘军营垒,鲍超率“霆军”反击,被太平军打回原形,狼狈不堪。20日,陈玉成加大进攻力度,并采取夜袭,“更番叠进,威逼霆营”,湘军昼夜不得安宁。21日,鲍超主动出击,亲自操刀冲锋,被太平军用枪支击中左臂,鲜血直流,只能退回。
湘军处境艰难,曾国藩抽调围城的唐训方部、曾贞干部、李续焘部、赵克彰部,总计7000兵马,增援小池驿,给鲍超强有力支持。此外,多隆阿率八旗马队从东线赶来,鲍超所部士气大振,一场硬仗即将到来,双方磨刀霍霍,剑拔弩张。
湘军主力云集小池驿,胡林翼因身体不适回到武昌,前线该由谁来挂帅,负责统一指挥呢?此时,胡林翼是湖北巡抚,拥有地方实权,他提出的人选是多隆阿。原因很简单,多隆阿骁勇善战,颇具谋略,还拥有旗人身份加持,可以平衡满汉利益,封住朝廷“嘴巴”,是再合适不过了。
选择多隆阿,曾国藩不服,他想从江西调来弟弟曾国荃。结果呢?胡林翼有实权,曾国藩只有空头侍郎衔,还不是封疆大吏,影响不了大局,多隆阿成了前线主帅。也许是这原因,胡林翼死后,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俩排斥多隆阿,侵吞安庆之功。多隆阿不满,拒绝参与东征金陵,后调往西北作战,被起义军用枪支打死。
22日,多隆阿以前线主帅名义,指挥各路兵马进援小池驿。考虑“霆军”伤亡惨重,多隆阿、唐训方分别率一支劲旅采取突袭方式,冲破太平军防线,进入大营,进行“换防”。湘军生力军扎营,抵御太平军进攻,守阵地;“霆军”部分下火线,进入营内休整。多隆阿此举,堪称险棋,后果也很严重。
多隆阿、唐训方突袭,闯入营垒,陈玉成反应过来后,连续发动猛攻,不给湘军扎营之机会。太平军攻势猛烈,唐训方部招架不住,开始突围。进来容易,出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陈玉成亲自率兵拦截,突围湘军几乎全部被杀,唐训方仅带十余逃出,狼狈不堪。
唐训方所部失败,多隆阿只能继续增兵来小池驿,和陈玉成连续交战,但都被击败了。连续战败,朱品隆、蒋凝学、李榕所部采取观望态度,不敢主动出击,以免成为下一个唐训方。此时,太平军也伤亡不少,但湘军增援部队畏惧,陈玉成还是处在有力地位。
苦战多日,多隆阿、鲍超等一直被围着吊打,小池驿大营随时可能陷落。只要拿下小池驿,太平军就可以进入太湖,湘军此次“东征计划”注定流产。可惜,陈玉成没有生力军可调动,短时间内还无法消灭鲍超,给了胡林翼调兵之时间,最终扭转战局,实乃一大遗憾。
24日,曾国藩、胡林翼达成一致,抽调松子关金国琛部14营,天堂镇守将余际昌部9营,总计1万余人,攻击潜山高横岭、仰天庵,威胁陈玉成后路。
此时,安徽太平军主力都在前线,后路十分空虚。2月初,太平军粮道被金国琛截断,后路营垒悉数被摧毁,陈玉成陷入困境。
17日,各路湘军大规模反击,陈玉成亲自指挥作战。太平军失利,大营被多隆阿纵火焚烧,陈玉成只好撤兵回安庆。18日,太湖守军撤出,湘军夺取城池。
此次太湖之战,24岁英王陈玉成一直压着鲍超吊打,还斩杀清军两位副都统(战区司令),战绩不错。但是,湘军后勤优势太明显,曾国藩、胡林翼协调配合,陈玉成孤军奋战,太湖失守。由此可知,若势均力敌,单打独斗,鲍超、多隆阿不是陈玉成对手。此时,陈玉成24岁,正是名将成长中。
号称「 ”满万不可战”,「 ”日行千里”的东亚第一雄师八旗劲旅,入关没多久就沦为一帮拿着鸟笼到处溜达的纨绔子弟,连基本的骑射本领都丢失了。三藩之乱时,八旗子弟不敢主动迎战叛军,绿营成为主力;太平天国运动时,八旗基本等同于废渣,武昌、南京驻防八旗被太平军全歼,一个不漏。不过,八旗子弟再怎么差,总是有一两位拿得出手的猛将,僧格林沁、多隆阿、塔齐布等就很能打,也很耐打。除了这三位,胜保也算是晚清八旗悍将一枚,虽说他经常打败仗,可屡败屡战,从不服输;他曾将英王陈玉成活捉,将其凌迟处死。但是,胜保仗着在「 ”辛酉政变”中力挺慈禧之功劳,为所欲为,又喜欢评论同僚,以致得罪太多人,后被慈禧赐死。 胜保,瓜尔佳氏,满洲镶白旗人。名字中虽有个「 ”胜”字,却经常打败仗,人称之为「 ”败保”。陈玉成临行前还大骂一顿,说他打仗不行,清朝无数精兵悍将被他挥霍殆尽,实乃朝廷之罪人。赵雨生在《被掳纪略》中记载陈玉成痛斥胜保的一段话:「 ”尔胜小孩,在妖朝第一误国庸臣。本总裁在天朝是开国元勋,本总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尔见仗即跑。在白云山踏尔二十五营,全军覆灭,尔带十余匹马抱头而窜,我叫饶你一条性命。我怎配跪你?好不自重的物件!”一语道出胜保军事水平之低下。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胜保雄心勃勃,心里素质也非常强大,失败一千次就再战斗一千次,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无论对手多么强大,他都敢上前拼命,虽然结果都输了。对此,我们只能这么说,胜保你是好样的,是典型励志哥。 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军横扫八旗、绿营,广西清军统帅压根抵挡不住,往往一触即溃。对此,胜保表示很不屑,直接参劾钦差大臣赛尚阿「 ”广西贼势猖獗,广东、湖南皆可忧。赛尚阿督师无功,请明赏罚以振纪纲。河决不治河员之罪,刑轻盗风日炽,应明敕法以肃典常。臣工奏折多留中,恐滋流弊。一切事务,朱批多而谕旨少。市井细民,时或私论圣德。”一副贤良之面孔跃然纸上,咸丰皇帝非常喜欢。1853年3月,太平军杀进南京,城内八旗子弟全部被杀,江南清军闻风丧胆。此时,胜保奉命率兵南下剿贼,与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建立「 ”江北大营”,阻止太平军北上中原,威胁清朝统治中心。然而,林凤祥一顿猛打,胜保所部溃败,北伐军顺利渡江,一个月不到就杀进河南。 林凤祥北伐军杀进河南,急坏了咸丰皇帝,于是他让胜保赶尽从江北回援,组建一支机动军团,阻击太平军。胜保很主动,收到命令后,立刻北上作战,在怀庆郊外连续与林凤祥激战,可没有一次胜利。虽说如此,胜保还是比其他各路清军强很多,直隶总督纳尔经额在临洺关惨败后,胜保提督直隶军务,与僧格林沁一起追击北伐军。在天津郊外,胜保主动攻击北伐军,又被林凤祥猛揍,从此开始玩龟壳战术,试图困死北伐军。相对于胜保,僧格林沁斩获颇多,还在阜城击毙北伐军三号战将吉文元,深得咸丰嘉奖。此时,胜保不满,与僧格林沁闹起了矛盾,相互之间不再协同作战。对此,咸丰只好让胜保去高塘,追击李开芳;僧格林沁则留下来继续攻打连镇。然而,胜保1万八旗铁骑,硬是拿不下400人驻守的高塘,还天天伸手要钱。 对于胜保,咸丰失望了,于是下令将其撤职,发配新疆「 ”锻炼”,攻击高塘任务交由僧格林沁。胜保去新疆不到两年,两淮一带「 ”捻军”活跃,咸丰只好恢复胜保职务,让其督师剿灭贼寇。胜保打仗不行,可招降纳叛还是很给力,苗沛霖和李昭寿相继被收买,淮北形式表面上一片大好。此时,英法联军登陆天津,而后直接杀向北京,沿途清军一败涂地,丝毫不敢抵抗。但是,胜保不一样,他很英勇,与僧格林沁一起集中蒙古、东三省马队3万余人在通州八里桥迎战7000现代化装备的英法联军。此战,胜保身先士卒,拿着弯刀冲入敌阵,被洋枪击中左额,鲜血满面。所以,八里桥之战虽然惨败,可胜保之英勇还是朝廷留下深刻印象,毕竟满洲八旗敢拼命之人不多了。 咸丰驾崩后,端华、载垣、肃顺等八大臣专权,无视慈禧,还经常羞辱她。胜保非常恼火,公开支持慈禧,叫板八大臣。胜保上奏:「 ”柄操之自上,非臣下所得专。皇上冲龄嗣位,辅政得人,方足以资治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等非不宣力有年,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今竟揽君国大权,以臣仆而代纶音,挟至尊而令天下,实无以副寄托之望,而餍四海之心。”「 ”嗣圣既未亲政,皇太后又不临朝,是政柄尽付之该王等数人。其托诸掣签简放,钤用符信图章,以此取信于人,无如人皆不信,民碞可畏,天下难欺。”除了表态支持,胜保还亲率京营4000前往承德,武力拥戴慈禧,致使八大臣不敢轻举妄动,为慈禧、恭亲王部署「 ”辛酉政变”赢得时间。换句话说,胜保力挺慈禧,与她站在同一条战线。 胜保力挺慈禧,慈禧也没亏待他,再次授予其钦差身份,南下剿灭「 ”捻军”。胜保到达安徽后,原先叛降的太平天国奏王苗沛霖再次投怀送抱,并献上陈玉成作为礼物。胜保很高兴,希望陈玉成能投降,高官厚禄少不了,但被拒绝,于是胜保在河南延津县将其凌迟处死,并霸占陈玉成妻子曾氏(后胜保被抓,曾氏又被德兴阿霸占)。有了慈禧支持,胜保开始飙了,在安徽经常批评同僚,与曾国藩、官文、袁甲三、李续宜等关系非常差。此外,胜保在安徽「 ”养寇自重”,只要愿意归降,一律保荐高官,还划出地盘给他们征税,当「 ”土皇帝”。苗沛霖、李昭寿等劣迹斑斑之人,打着朝廷旗号为非作歹,打家劫舍,强占民女,以致民怨沸腾。胜保如此,慈禧自然恼火,后果很严重。 为了缓和内部矛盾,慈禧将胜保调往西北剿灭起义军。胜保一到西北,又摆起官架子,处处得罪同僚;还经常无视朝廷命令,自搞一套。胜保常言,古语有云:「 ”阃以外将军治之,非朝廷所能遥制。”「 ”汉周亚夫壁细柳时,军中但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打仗不行也就算,还想拥兵自重,自比周亚夫,真是搞笑。更狠的是,胜保从不怀疑自己实力不行,认为打败仗是因为没有实权,调动不了省内军队所致。为此,他直接向慈禧要官,而且是实名,「 ”若欲使臣专顾西北,则非得一实缺封疆,不足集事。”胜保此言是想当陕甘总督之节奏。对此,慈禧非常不满,于是向将其内调回京,好好混子日就算了。可是,胜保不干,直言:「 ”欲缚保者,可即执付‘司败’,何庸以言为饵?唯纪辛酉间事,非保则诸公何以有今日?”暗示慈禧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胜保拥兵自重,得罪同僚,又自以为是,慈禧终于决定痛下杀手。1862年底,慈禧密令多隆阿前往西北,将胜保解除兵权,押解回京。次年8月,慈禧赐予胜保三尺白绫,命其自尽。
有句话,“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用于形容近代淮军最好不过了。1862年,李鸿章率6000淮军东征,击败李秀成留守苏南的数十万大军,所向无敌,成为晚清主要军事支柱。连曾国藩都搞不定的“捻军”集团,也是李鸿章搞定,淮军名气更加显赫。可惜,对打列强时,淮军表现非常糟糕。1895年,平壤之战爆发,淮军前敌统帅叶志超,还没见到日军就溃逃,狂奔500余里,日军直抵鸭绿江边,并侵入辽东。
整体上看,淮军“内战内行,外战战外行”,其他清军也差不多。不过,晚清有这么一位悍将,与太平军作战,他屡次被英王陈玉成击败,后率领临时招募的兵勇击败号称世界第二强的法兰西陆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此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冯子材。
冯子材,广西钦州人,晚清著名悍将,民族英雄。早年冯子材家境贫困,为谋取生路,冯子材聚众参加刘八领导的天地会,进行反清斗争,因表现突出,在天地会中享有很高地位。但是,天地会流寇作战,没有一块固定根据地,很快就被清朝剿灭。如此,冯子材决定归顺朝廷,换种生活方式。归顺朝廷,冯子材隶属向荣部,追随张国梁混,前途一片美好。
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八旗 、绿营正规军腐朽无能,压根无法阻挡太平军。广西前线清军,敢于跟太平军硬碰硬作战的,就只有张国梁麾下“捷勇”,其中冯子材尤其勇猛,屡立战功。张国梁评价:“子善战,吾自愧不如也”。张国梁,何许人也?咸丰将其誉为“江南长城”,若不阵亡,也轮不到曾国藩打南京。
对冯子材,张国梁十分赏识,将其视为铁杆亲信。张国梁担任“江南大营”副帅后,直接提拔他为总兵,正二品武官,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员,地位显赫。
追随提督张国梁,冯子材成为“江南大营”顶梁柱之一,自然也就要面对许多血战。“江南大营”以八旗、绿营为主,是清朝夺取南京之希望所在,湘军只能是炮灰,轮不到曾国藩唱主角。“江南大营”威胁天京安全,太平军便将其视为主要劲敌,彼此间交战不断。不幸的是,冯子材三次带兵打仗,都是被陈玉成军团击败,有一次还差点全军覆没。
1856年,杨秀清调动各路兵马摧毁“江南大营”,陈玉成追随秦日纲,在紫金山外击败冯子材,撕破清军封锁线。1858年,张国梁让冯子材率5000兵马渡过长江,增援“江北大营”主帅德兴阿。结果呢?小店之战,冯子材再一次被陈玉成击败,所部损失殆尽,仅带三百余人逃回江南,狼狈不堪。1860年,陈玉成、李秀成联手,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冯子材抵抗失败,与张国梁一起溃逃到镇江丹阳。李秀成乘胜追击,张国梁战死,所部由冯子材统领。
张国梁阵亡沙场,冯子材没了靠山。曾国藩节制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省军务期间,冯子材被冷落一边,不受重用。1864年7月,太平天国灭亡,冯子材回到广西担任提督,剿灭本省天地会。但是,冯子材跟湘军集团关系不好,刘长佑、刘坤一等湘军元老对他多有排挤,冯子材无奈辞职回家。
1884年,清军主力在越南北部战败,法军一路追杀,焚毁镇南关要塞,朝野震动。此时,两广总督张之洞向朝廷推荐冯子材,让他召集旧部,出关迎战法兰西陆军,保家卫国。冯子材已经67岁,离开战场多年,听说朝廷有需要,也就答应出山,抗击法兰西。
1885年,清军在镇南关与法兰西陆军交战,关前隘被突破,法军蜂拥而入。关键时刻,冯子材跃出战壕,跨上战马,手持弯刀,率先冲入敌阵。主帅带头冲锋陷阵,清军士气高涨,连连击败法军,并乘胜追击,收复文渊、谅山,此为镇南关大捷。
1885年,镇南关大捷,是清朝跟西方列强交战以来首次胜利,沉重打击了法兰西侵略气焰。要知道,法兰西号称世界第二强国,陆军装备也十分精良,远非两次鸦片战争时可比。结果呢?67岁老将冯子材,硬是能将法国陆军击败,不但守住了镇南关,还乘胜追击,收复文渊、谅山,扭转了越南战局。
武器装备方面,太平军远远不如法军。冯子材打不赢太平军,屡次被陈玉成打得落荒而逃,为何能击败号称世界第二强的法兰西陆军呢?很简单,陈玉成是少有的名将,独自带兵作战,很少有人能击败他。多隆阿、鲍超可以,是因为背后有胡林翼策划,统筹兼顾,而不是单干。
冯子材能击败法军,主要原因三点。其一、冯子材曾多次进入越南作战,对边疆环境非常熟悉,可以充分借助地形优势,节节阻击对手。其二、张之洞强力支援前线,冯子材所需战略物资,张之洞都能充分满足。最后,冯子材敢搏杀,冲杀在第一线,起到模范作用。
镇南关大捷,冯子材名气暴涨,他想继续深入越南作战,扩大战果。可惜,李鸿章奉行“外需和戎”政策,主张乘胜即收,以免遭受法兰西报复。不久,清朝与法兰西签署和约,结束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可惜了。
1903年,冯子材病逝,享年85岁,清朝在钦州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称“宫保祠”,让世人怀念。
参考书目:《清史稿》
太平军北伐
忠王李秀成在监狱中,洋洋洒洒写下了数万言《自述书》,讲述自己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对重要诸侯王进行一番点评,还总结太平天国灭亡的原因。李秀成认为,太平天国灭亡,主要原因有“十点”,其中北伐占了“三点”。
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伐;曾立昌率兵增援北伐;秦日纲再次增援北伐,太平军精锐损失惨重。
对于太平军北伐,很多人都说这是杨秀清犯下的巨大战略错误,区区2万人就敢直接杀向燕京,无异于自取灭亡。
其实,杨秀清何尝不知道北伐危机重重,他也知道获胜的概率很小,林凤祥、李开芳很难攻入燕京。但是,此时太平天国军事局势险恶,杨秀清也是无可奈何。
1853年3月,太平军杀入南京,夺取清朝第二大城市,并改名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与大清王朝隔江对峙。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包括家属在内,太平军只有2万人。2年2月后,这支军队居然攻入南京,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洪秀全、杨秀清创业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虽说杀入了南京,但太平天国的军事局势却非常险恶,随时可能被清军扑灭。
此时,太平军只控制南京、镇江、扬州等三座城市,且只是控制城池而已,郊外都是清军“江南大营”、“江北大营”驻扎,他们围攻城池,太平天国处在清军的战略包围之中。
守卫孤立的战略据点,内外粮道断绝,这是兵家之大忌,况且清军八旗、绿营等并未伤到元气。金田起义以来,向荣、张国梁等一直在追击太平军,从广西一路跟踪到南京。此时,向荣麾下将士6万余人,几乎没有伤到元气。
为了快速进军,太平天国实行“运动战术”,在大范围内机动作战,却忽视了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金田起义以来,洪秀全、杨秀清等从未组织过一次大规模的战略会战,清朝的主要军事力量并未受到打击。如此,向荣、张国梁等有足够的兵力围攻天京,组建“江南大营”。
洪秀全前脚刚进入南京,咸丰皇帝派钦差大臣琦善率2万八旗、绿营军南下,在扬州郊外组建“江北大营”。如此,天京、镇江、扬州等三座孤立城池就处在“江南大营”、“江北大营”的战略包围之中,限制了太平军的进步一步发展。
也许有人会说,洪秀全、杨秀清等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攻打“两大营”,一举消灭清朝南方武装力量。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此时太平军并没有能力摧毁“两大营”。原因很简单,太平军缺乏重型武器,又没有足够的粮食补给,短期内拿不下“两大营”。
在天京周围跟“两大营”打持久战,太平军一点胜算都没有,毕竟向荣、张国梁不是吃素的。此时,“两大营”围困天京,只要进行拉锯战,洪秀全、杨秀清只有死路一条。要知道,清朝还可以从长江上游调兵、从北方调兵,尤其是从关外调来八旗马队,而太平天国只能孤军奋战。
清军入关后,为了防止有朝一日被赶回关外,故而在北方驻扎重兵,作为最后的看家本钱。留在关外的八旗马队,依然过着原始游牧生活,战斗力很强悍,这是太平天国的劲敌。关外八旗马队究竟多厉害呢?陈玉成的劲敌多隆阿,麾下也就是五百多达斡尔骑兵。安庆之战时,陈玉成多次猛攻,却破不了八旗马队的防线。
“两大营”围攻天京、镇江、扬州,太平军短期内搞不定。
此时,若是咸丰皇帝从北方调集重兵南下,让八旗马队打头阵,太平天国估计坚持不到1864年。如此,杨秀清只能主动出击,派兵林凤祥、李开芳北伐中原,在外线作战,掩护天京战场,以及西征战场。
杨秀清的战略布局中,林凤祥、李开芳率2万“老兄弟”北上,阻止清军主力南下,为天京战场、西征战场服务。
等到西征获胜,筹集足够多粮食,并占据长江中游腹地,就可以全力北伐,与清朝一决雌雄。至于北伐目标,“间道疾趋燕京,勿贪攻城掠地,以靡时日。”这是东王的要求,但成功的概率非常小,杨秀清并不相信林凤祥真的可以做到。
太平军实际战斗力如何,杨秀清比谁都清楚。金田起义以来,若非清军各部矛盾重重,相互见死不救,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太平军几乎无法夺取一座像样的城池。例如,太平军围攻桂林,打了两个多月,连城墙都摸不着。围攻长沙,连西王萧朝贵都报销了。
北伐军才2万人,而且是轻装上阵,没有携带重型工程武器,想要夺取坚固的燕京,谈何容易呢?北伐途中,林凤祥为获得补给,亲自指挥攻打怀庆,战斗相近三个月,毫无进展,还差点被清军合围。
从北伐军兵力、装备上看,林凤祥、林开芳获胜的概率非常小。区区2万人,还是轻装上阵,怎能夺取燕京呢?
对此,杨秀清自然知道,但他也无奈。如果不派兵北伐,吸引清军的注意力,天京战场、西征战场都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太平天国处境更加艰难。
太平军北伐,不但能阻止清军南下增援“两大营”,还因林凤祥快速进兵,“江北大营”不得不抽调兵力北上堵截,从而缓解了天京的战略压力。
可惜,林凤祥作战不灵活,没有吃透杨秀清的意思。快速进兵受阻后,林凤祥可以在两淮建立基地,时刻威胁燕京,从而拖住北方清军的力量,为天京战场、西征战场创造更好的条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0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