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容发,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为便于开展军事行动,太平天国实行“分营”制度,按照性别、年龄、特长等将军民编入各营。例如,成年男子入“男营”,成年女性入“女营”;夫妻、母子、兄弟姐妹等,平时不能私底下会面,只能一周见一次。当然,洪、杨、萧、冯、韦、石、秦、胡等“首义八王”除外,他们可以过正常家庭生活。
“分营”制度下,未成年男子被编入“牌尾”,充当“童子军”。他们平时纠察间谍、运送粮草物资、下乡征粮,关键时刻要当“敢死队”,执行诸如突击、断后等军事任务。太平天国运动14年,“童子军”及其出来的将领:战斗力、战斗意志一流,无一人向清朝投降。
01、李秀成养子,二殿下李容发
李容发,湖南人,忠王李秀成养子,编入“童子军”战斗序列。1854年初,李容发亲率十余位“童子军”进入深山,捉拿清朝间谍张继庚,受到东王杨秀清表扬。1860年,追随李秀成东征苏常,充当先锋大将,勇猛无敌。1863年1月,渡过江北,攻克运漕镇,为“进北攻南”之战开好局。1864年5月,天京危在旦夕,李容发没有观望,而是进入城中协助李秀成,顽强抗击湘军。
天京陷落后,李容发掩护幼天王突围,去湖州汇合堵王黄文金,准备去关中发展。可惜,李世贤、汪海洋早已南下广东、福建,没有在江西接应,幼天王军队战败。此时,李容发成了俘虏,却拒绝投降。幸运的是,俘虏李容发的是陈宝箴(国学大师陈寅恪爷爷),为人比较开明;陈宝箴不但放了李容发,还将自己一位婢女许配给他,算是人生赢家了。
02、首王千岁,范汝增
范汝增,广东惠阳人,早年参加金田起义,编入“童子军”战斗序列,年仅11岁。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大量提拔年轻将领,范汝增就是其中之一。1861年,范汝增追随侍王李世贤东征浙江,攻克宁波,夺取出海口。宁波在手,太平天国就可以直接与欧美联系,购买先进武器装备。
此时,清朝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换取列强出兵镇压太平军。英法两国公使直接照会范汝增:限期3天撤出宁波,否则不利于双边关系,赤裸裸地威胁。范汝增不理会,复函:领土只能武力争取,岂能拱手相让,拒绝撤出宁波。
太平军拒绝撤退,英法公开出兵参战,范汝增奋起反击,杀伤干涉军千余人。后来,因李世贤另有军务安排,范汝增撤出宁波。1864年7月,天京陷落,范汝增独自游过长江,汇合赖文光,继续抗清。1867年,范汝增在山东战死。
03、慕王千岁,谭绍光
谭绍光,广西象州人,参加金田起义,编入“童子军”战斗序列,时年16岁。对于慕王谭绍光,相信很多人都比较了解,其“热点话题”有三。迎娶第一位女状元傅善祥,还娶了李秀成女儿,绝对是人生赢家;三次征讨上海,大战“洋枪队”、英军、法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守苏州,拒绝投降被杀,首级作为“投名状”。
1863年11月,明知苏州守不住,谭绍光还是拒绝李秀成建议,表示要与城池共存亡,不会撤出苏州。此时,郜永宽、汪安钧等8大将投降倾向非常明显,谭绍光内外交困,但毫不畏惧。8大将胁迫他投降,谭绍光斥责他们,结果被刺杀身亡。
当然,郜永宽等8大将也很惨,李鸿章无法兑现“诺言”,只好下令处死8人,顺带屠杀城内4万放下武器的太平军,此为“苏州杀降”事件。
04、偕王千岁,谭体元
谭体元,广西象州人,与谭绍光是老乡,编入“童子军”战斗序列。1860年7月,石达开屡战屡败,威望跌落至谷底,谭体元加入“北上军团”,抛弃翼王,途径江西时汇入李秀成军团,参与东征苏常军事行动,凭战功封偕王。
1866年1月,叛徒丁太洋出卖军情,康王汪海洋冲锋陷阵时被枪弹击中头部,阵亡沙场,谭体元成为嘉应州主帅。2月,谭体元组织部队撤出嘉应州,并亲自断后。可惜,叛徒黄十四出卖撤退路线,谭体元遭到湘军截杀,部队损失惨重。
战斗中,谭体元身受重伤,为避免被俘虏,他纵马跳下山崖。但是,谭体元没死,而是摔断了腿,于是进入山林躲避追捕。一个月后,谭体元认为清军已经撤退,于是爬出山林,准备去买药。谁知,路途遇到太平军叛将黄少春,遭逮捕,送往广州。左宗棠佩服他是条汉子,建议他投降,但被拒绝,受凌迟处死。
05、英王千岁,陈玉成
陈玉成,广西藤县人,与李秀成是老乡,后成为太平天国顶梁柱。英王陈玉成,“童子军”首领,也是最杰出的年轻将领,战斗力、战斗意志没得说。1858年,22岁陈玉成围着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吊打,全歼湘军老兵6000余人,这是太平天国军兴以来,单次歼灭湘军数量最多的战役。
1862年5月,陈玉成轻信苗沛霖,中计被擒拿,送到清朝钦差大臣胜保处。胜保,名字有个“胜”字,却基本没打赢过,打仗都是输为主。陈玉成多次与胜保交战,都是追着他吊打一顿,成就感十足。但是,胜保却有一个优点——喜欢招降,“养寇自重”。
所以,无论陈玉成如何“羞辱”,说自己军事能力怎样差,胜保都没生气。陈玉成说完,胜保直言:投降否,保你高官厚禄。陈玉成回答:“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拒绝投降清朝,后受凌迟处死,年仅26岁。
从上述可知,太平天国“童子军”:战斗力、战斗意志都一流,不会轻易妥协,更不会投降清朝。那么,为何“童子军”这么厉害呢?各位说说,欢迎留言分享。
湖口之战
1855年(清咸丰五年)1月至2月,在太平军西征中,太平军于江西湖口大败湘军水师的江湖进攻作战。
1854年12月初,曾国藩督率湘军突破太平军鄂东田家镇、半壁山防线后,乘胜东攻九江。逾月未能得手,遂移师转攻梅家洲、湖口两地,企图先占九江外围要点,凭水师优势摧毁鄱阳湖内太平军水营,孤立九江。湖口位于鄱阳湖入长江口之东岸,其对岸是梅家洲,再西25公里为九江城。时太平军检点林启容守九江,冬官正丞相罗大纲守梅家洲,主持西征战事的翼王石达开亲驻湖口,坐镇指挥。1855年1月3日,湘军水师进泊鄱阳湖口、八里江等处。罗大纲鉴于湘军水师优势,难以力胜,乃于8日夜,出小船百余只,三五一联,纵火下放,两岸布兵千余人呐喊助威,并兼放火箭火球,对其施行火攻。后常以类似战法对敌袭扰,使其夜不安枕。太平军还在鄱阳湖口设置木簰数座,严密封锁。23日,击退进攻梅家洲的湘军陆师,但设于鄱阳湖口的木簰被湘军水师焚毁。为阻止湘军水师攻入湖内,太平军当夜用大船载以沙石,凿沉堵塞航道,仅在靠西岸处留一隘口,拦以篾缆。29日,湘军水师营官萧捷三等率120余只轻便战船乘陆师攻梅家洲之际冲入湖内,直达大姑塘以上。石达开等把握战机,将隘口堵塞。湘军水师被分割成外江和内湖两处,在外江者均为长龙快蟹等笨重战船,运棹不灵,难以独立作战。当晚,石达开派小划数十只冲入湘军水师大营,焚湘军船40余只,其余败退九江。2月2日,罗大纲率军渡江占九江对岸之小池口。11日夜,太平军从九江、小池口以轻舟百余只复攻泊于江中的湘军水师,焚毁大量船只,曾国藩座船亦被夺获。曾国藩投江自杀,被左右救起,狼狈逃往陆营。湘军东攻一路获胜,尤赖水师优势。
点评:太平军湖口大捷,粉碎了曾国藩夺取九江、直捣金陵的企图,扭转了西征战场上的被动态势,成为西征作战的又一个转折点。西征军自湘潭战败后,弃岳州,失武汉,节节退却,一直退到九江、湖口,形势十分不利。但另一方面,由于湘军的进攻,迫使太平军缩短战线,集中起兵力,消除了前段时间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弱点。加上石达开亲临前线,加强了领导,为反败为胜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湘军方面虽然节节胜利,却预伏着失败的因素:由于掳获甚多,斗志渐弱;由于屡获胜仗,骄傲轻敌;由于长驱直进,离后方供应基地越来越远,运输补给日益困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等坚守要点以疲惫敌人,并利用有利地形,抓住有利时机,机智果断地分割湘军水师,进而立即主动出击,取得了重创湘军水师的重大胜利,使整个西征战场上的形势为之一变。
江宁之战
1853年(清咸丰三年)3月,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攻占江苏江宁(今南京)的作战。是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参见武汉之战)后,经短期休整,洪秀全、杨秀清等率号称50万之众(兵力约10余万),于2月9日放弃武汉,沿江东下,水陆并进,直趋江宁。清廷妄图将太平军歼灭于长江中游地区,调兵遣将,分兵南北东三路防堵,并接连任命三位钦差大臣指挥作战。东路沿江一线,钦差大臣、两江总督陆建瀛统兵5000于九江一带设防。15日,太平军水军前锋于鄂东广济县老鼠峡江面大败其江防军。陆建瀛闻败,弃军逃回江宁,沿江防兵纷纷溃散。太平军长驱直进,18日占九江,24日攻破安徽省城安庆,杀巡抚蒋文庆,缴获大批军需物资。26日至3月7日,又连克安徽池州(今贵池)、铜陵、芜湖、太平府(今当涂)及和州(今和县)。8日,陆路大队抵达江宁西南善桥一带。9日,水军前锋亦至,分泊大胜关至草鞋峡一带江面。12日,水陆大队赶到,分兵占领浦口,完成对江宁的包围。时江宁清军旗兵绿营共5000余人,另有临时募集的壮勇1万人。陆建瀛在太平军到达前,将城外兵勇悉撤入城,企图固守。清廷获悉江宁被围,急令钦差大臣向荣、琦善率南北两路清军兼程赴援。太平军选定城北仪风门为突破口,采用穴地攻城法,埋设火药于该门之下。同时制云梯数百,分攻各门,迷惑清军。19日拂晓,炸塌仪风门附近城墙2丈余,数百名将士冲入城内,然后分兵两路,一往鼓楼,一循金川门、神策门,经成贤街直指小营,杀陆建瀛于黄家塘。后遭满洲旗兵的凶猛反击,力战不胜,被迫退出。此时,防守南城的清军闻北城已破,总督被杀,不战而溃。太平军数千人在林凤祥、赖汉英率领下,乘夜缘梯登城,打开聚宝门(今中华门)、水西门、汉西门。次日黎明,太平军大队攻入城内,直奔城东南旗兵聚守之满城(明代内城)。江宁将军祥厚及副都统霍隆武率旗兵及满人拼死顽抗,太平军英勇奋战,终将满城攻破,斩杀祥厚等,全歼守军,江宁全城遂为太平军占领。29日,天王洪秀全入城,改江宁为天京,定为都城,从而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
天京保卫战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中,太平军为抗击湘军围攻天京(今南京)而进行的防御作战。
太平军安庆保卫战失败后,两江总督曾国藩吸取江南大营两次被击溃的教训,提出了欲拔本根,先剪枝叶(曾国藩《遵旨统筹全局折》)的方略,从东西两个方向对天京实施多路向心进击。1862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 清同治元年)3月下旬,湘军水陆师2万余人从安庆沿江东进,5月底直抵天京城下,布政使曾国荃率陆营扎于城南雨花台一线,兵部侍郎彭玉麟率水师进抵护城河口。署江苏巡抚李鸿章则率淮军6500人于4、5月间分批船运上海 ,勾结英、法侵略军与常胜军阻挡太平军进攻上海,并作西攻苏州、无锡、常州的准备。浙江巡抚左宗棠率军万余由江西入浙,步步东逼。天京已处于湘、淮军的战略包围之中。
此时,英王陈玉成已于安徽寿州(今寿县)被苗沛霖诱执后殉难。因湘军威胁天京,天王洪秀全急令在上海前线督战的忠王李秀成回师救援。李秀成于6月22日在苏州召集紧急军事会议,商讨回救天京之策。其时湘军攻势正盛,李秀成提出避敌锐气,待其久围不下、斗志减弱之时再行决战的方针,并派其弟李明成率兵一部,押解粮饷回天京,以加强防御力量,稳定人心。7月 ,太平军在皖南宁国(今宣州)、广德一带作战失利,干王洪仁玕、辅王杨辅清即率2万官兵撤至江宁、淳化,回援天京。洪秀全见天京情况日紧,催令李秀成立即全师回救。8月6日,李秀成再次在苏州召开高级军事会议 ,决定调兵遣将,救援天京。除留谭绍光守苏州外,从9月14日起,统率十三王约20万大军自苏州等地陆续启程,于东坝集结,部署于东至方山、西至板桥地域,连营数百,对湘军雨花台大营形成反包围态势。
10月13日,雨花台大战揭开序幕。李秀成亲率大军轮番猛攻湘军曾国荃大营及驻扎在大胜关一带的曾贞干部,企图一鼓而下。湘军则采取以逸待劳、缩营自保之策,凭借深沟高墙 ,固守不出,待太平军迫近,才发枪炮射击。太平军连日束草填壕,枪炮连施,均无进展。23日,李世贤率军3万,从浙江衢州赶至天京南郊,协同李秀成大军并力攻击湘军大营。湘军则收缩战线 ,调曾贞干部4000人来大营加强防御。11月3日,太平军又一次发起强大攻势,轰塌湘军大营两处营墙,先锋队从缺口冲入,湘军拼死堵击,经五六次反复争夺,仍未能突入湘军大营。李秀成意在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 ,然久攻不下,士气受挫,加之军粮不继,冬季将临,乃于26日下令撤围。李世贤部退驻秣陵、东坝,李秀成率军由东路进入天京。洪秀全见解围未果,又定下进北攻南计划 ,责令李秀成率军北渡长江,绕过安庆,进军湖北,以调动湘军分兵回援,缓解京围。
12月1日,章王林绍璋以及郜永宽、李容发等率首批数万太平军自天京出发经九别洲,于中旬先后占安徽含山、巢县(今巢湖市)、和州(今和县),等待后队。1863年2月27日,李秀成等率大军数万人渡江北上,先后攻取浦口(今属南京)、江浦,恢复了隔江通道 ,于3月底抵巢县,向先头部队靠拢,拟从无为西进。曾国藩识破企图,令曾国荃坚守大营,不为所动,继续围困南京,另抽援军入皖阻击。此时,在皖南游动的太平军刘官芳、古隆贤、黄文金等部也奉命西进以为策应,因进攻不力,湘军得以向皖北不断增调兵力。4月19日 ,李秀成率部自巢县西进,连遭湘军阻击,攻庐江、舒城均未得手,5月11日抵六安,连日攻城不下,遂于19日撤围东返,渡江时又遭湘军水师拦击,死伤甚众,仅1.5万余官兵返回天京。进北攻南非但没有调动湘军 ,反而损兵折将,贻误了半年时间。至此,湘军已控制长江北岸,进一步收缩对南京的包围圈,并相继进占南京周围的上方门、高桥门、双桥门、七桥瓮、江东桥等据点,以及外围的东坝、秣陵、湖熟、淳化等要地,天京城南百里之内已无太平军踪迹。湘军大营从雨花台移驻孝陵卫,天京只有太平、神策两门尚可与外地联系。
12月4日,苏州城陷。20日,李秀成自丹阳前线返回天京,向洪秀全面禀军情,并提出让城别走(《李秀成自述》),放弃天京,另作他图。这一合理建议遭洪秀全断然拒绝,从而丧失了突围的最后机会。李秀成无奈,只好抱定与天京共存亡的决心,部署死守。1864年2月28日 ,湘军攻占了紫金山西峰天保城,3月2日进至太平、神策门外,完成对天京的合围。4月起,湘军在朝阳、神策、金川各门外开挖地道十余处,守城太平军赶筑月城,为第二道防线。6月1日,洪秀全在病愁交迫中逝世,李秀成等拥幼主洪天贵福继位。7月3日,湘军攻占位于太平门东侧紫金山西麓龙脖子的地保城,太平军失去护城的最后一道屏障。湘军随即构筑炮台数十,昼夜对城内轰击,以掩护部队在龙脖子附近赶挖地道。19日,担任主攻的湘军朱洪章、刘连捷、萧孚泗等部集结太平门外。中午,地道火药轰发,城墙被炸塌十余丈,主攻部队纷纷冒死从缺口冲入城内,分路直冲天王府以及神策、仪凤、通济、朝阳、洪武、聚宝各城门,位于城西南的湘军陈拨部则攻取水西门、旱西门。至傍晚,天京各城门均陷 ,城内太平军与湘军展开巷战,或战死,或自焚。当晚,李秀成带幼天王等从太平门缺口突围,后被冲散,相继被俘殉难。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太平天国自安庆失陷后,战略上已陷于被动。但这时各地尚有数十万大军,洪秀全若能接受李秀成建议,让出天京,从内线转到外线作战,变被动为主动,重振军旅,仍有可为。洪秀全固执己见,终致丧失扭转战局的最后机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0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