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名将白起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提起白起,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白起善于用兵,是出了名的勇猛,在秦国立下赫赫战功,担任秦将时攻下城池70余座,歼灭近百万的敌军,在《千字文》中将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秦国因他而几乎战无不胜,但白起最终被赐死,还是令后人十分惋惜的。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国已经非常强大了,而此时秦国最需要的就是人才,按照当时的政策,推行军功爵制,不论出身如何都有可能做将军,平民出身的白起便被选入秦国大军中的一员。而他后来的丰功伟绩,注定造就他不平凡的一生,同时也看到了一位大将军真正的气魄,另后世之人十分敬佩。
秦昭襄王十四年,韩魏联合阻挡秦东进,秦国的丞相魏冉推举白起作为主将出击。白起用他独特的打发,避实击虚,绕到韩魏联军的后方,成功击破了联军后方的留守军队。韩魏联军没有了后方支援,前方又被白起层层包围,自然最终被灭。白起俘获了公孙喜,又攻占了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如此战功,使得白起一战成名。白起在秦昭襄王时期曾经担任过左庶长、左更、国尉和大良造等职位,时间长达三十余年,几乎战无不胜。但他又以滥杀和残酷闻名,《水经注》中有记载: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北者数十万,城东者皆臭。此时白起的威名,足以让中原六国的将士闻之丧胆。
最残忍的还要数长平之战,当时的赵军被白起包围已经绝粮四十六天,甚至出现了互相杀食的现象,首领赵括也在最后一次突围中中剑落马被秦军杀死。在决定如何处理这些俘虏时,白起认为,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没错,除了放走的其中年少的二百四十人,其余全部坑杀长平,也就是说,长平之战共杀人四十五万!在长平大胜后,昭襄王陶醉在其中不能自拔,想要再一次称帝。他想乘势攻取邯郸,命令白起班师。
但白起拒受王命,不仅仅因为对范睢从中作梗心怀不满,同时也是对当时民情的分析认为却是不宜进攻。果不其然,邯郸之战大败。秦昭襄王并没有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而是把失败全都迁怒于白起,先是令白起离开咸阳,后来又派人追到咸阳十里之外的杜邮赐死,白起的一生,自此了结。
白起是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久经沙场,使得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国对战,秦国因为有此将军而强大,他为秦国一统天下起了不世之功,他的战绩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典范,为后世之人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倘若当时的秦昭襄王是识才之君,我想,可能当时的秦王就足以称帝!
白起是被秦王赐死的。
白起(?—公元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
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赐死于杜邮。
扩展资料:
白起历史地位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将白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秦武安君白起”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乐毅。
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白起。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白起亦位列其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起
大将白起简介
白起,芈姓,白氏,名起,_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赐死于杜邮。
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并且被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名列武庙十哲。
扩展资料:
白起与部下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于是使诈,把赵降卒40万全部坑杀,只留下240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45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后因赵国的平原君写信给其妻子的弟弟魏国的信陵君,委托他向魏王发兵救赵,于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发兵救赵,魏王派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但由于秦昭襄王的威胁,魏王只好让军队在邺城待命。信陵君为了救赵,只好用侯嬴计,窃得虎符,杀晋鄙,率兵救赵,在邯郸大败秦军,才避免赵国过早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起
秦昭襄王杀白起后悔吗
史上第一战神,白起被赐死时已七十多岁,为何秦昭襄王就不容他?
历朝历代,但凡功高震主者大多没有好下场,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白起为秦国立下不世之功,可即便如此,他也逃不了兔死狗烹的怪圈。
秦昭襄王赐剑给白起,白起仰天长啸:
“我有什么罪过,落得如此下场?”
片刻之后,白起落寞道:
“我本就该死,长平之战,我坑杀了几十万降卒,这份业报足够死罪的!”
说完,引剑自刎。那么为何秦昭襄王容不下白起呢?
白起自己放弃了自己
长平之战,秦国取得大胜,而白起原来的计划是趁胜追击,将赵国覆灭。可是韩、赵两国为了保命,派出使者来劝说秦国丞相范雎,范雎在使者的花言巧语之下,同意割地和谈,战事才告一段落。
作为战术大师,白起很清楚,如果当时不能覆灭赵国,给赵国以喘息之机,那么很可能失败的将是秦国。一方面,白起杀了几十万赵人,这些人也都是有亲人朋友的,他们的亲属必定会对秦军仇深似海,想尽一切手段来报复。
其次,赵国的巨大损失,也会让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这也会让征服赵国的速度变慢。公元前259年正月,秦赵双方停战,而在这一年九月,秦昭襄王再次派兵进攻邯郸。
史料记载:
“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
在白起看来,这次出兵是必败无疑。由于白起患病,此次的统帅名为王陵,在进攻赵国的过程中,屡次受挫,甚至损失了五个军营。见预言成真,白起对秦王道:
“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意思就是,您当初不听我的,现在没办法了吧,白起的话带着调侃和讽刺,而这句话也激怒了秦昭襄王。纵使白起的功劳再大,他也不能随便去调侃秦王,这是以下犯上,很可能会被杀头。
我们推断,此时的白起很可能已经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位精明的武将,怎么会不懂君臣之礼,他激怒秦王,就是想一心求死。白起杀人太多,虽说他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但他内心的冲突和羁绊,也只能他一人来承受,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白起很可能放弃了生的希望。
白起不配合出兵,惹恼了秦昭襄王
统帅王陵明显不能完成攻灭赵国的任务,所以秦昭襄王想再度启用白起。白起就好比一把锋锐的刀,只要拿起这把刀,就能将敌人手起刀落。不过,白起不想再继续做屠夫,秦王命令白起率兵出征,但白起予以拒绝。
史料记载:
“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昭襄王曾亲自下令,白起拒绝赴任,之后秦王派丞相去请白起,白起本就跟范雎不睦,仍是不肯就任,最后呢,白起干脆再次称病。秦军在前线屡吃败仗,损兵折将,这已经让秦昭襄王十分上火了,白起还拒绝参战,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怒之下,秦王便下令赐死白起。作为军事大师,白起自知不能取胜,但在其的指挥下,秦军必定可以减轻损失,单单这一点,也不是其他将领可比的。
奈何白起就是这般执拗,坚持不带兵,既然没有了利用价值,那么秦王也就没有必要再留白起的性命了。
范雎要对白起的死,负一定责任
白起跟宰相魏冉的关系很好,之所以白起能能成就举世功勋,也跟魏冉的提拔有莫大的关系。然而,范雎来后,魏冉被罢相,自此,白起跟范雎的关系也陷入僵局。
拜相之后,范雎为秦国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决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可由于范雎的刻意诋毁,白起也从此一蹶不振。
秦国之所以和赵国停战,很大程度上跟范雎有关。韩、赵派苏代去游说范雎,苏代不仅说服范雎停战,还成功挑起了白起和范雎的矛盾。
史料记载:
“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
如果继续让白起进攻邯郸,赵国必亡,那么白起的功劳将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必定可以成为三公,一旦白起上位,那么范雎的地位便会岌岌可危。
为了自身的利益,范雎同意了苏代的建议,暂时停止了对赵国的征伐。如果范雎和白起_力同心,那么赵国必亡,秦国的统一之路可能还会加快速度,但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白起的死,跟范雎有莫大的关系,为了防止白起再立战功,范雎必定会在秦王面前说白起的坏话,而恰巧白起性格执拗,上了这个圈套。
是时,秦王对范雎十分信任,在一定程度上,范雎可以左右秦王的判断,直至白起被赐死。
秦军久战之师,同样需要修整,杀白起可以缓解矛盾
白起曾经说过,秦军虽说消灭长平的赵军,但秦军同样损失过半,国内兵力也是相对空虚。当时如果再度进攻邯郸,诸侯国联合,在赵军的顽强抵抗下,秦军必败。
王陵无法攻下邯郸,秦昭襄王便换王关,但两个月后,邯郸仍然攻不下来。楚国的春申君、魏国信陵君率十万进攻秦军,秦王大败。不仅仅是白起,在一连的失利之后,就连秦昭襄王也有些灰心丧气了。
到了如此局面,或许杀掉白起,还能减缓一下与他国的矛盾,毕竟白起杀人实在太多,从始至终,死在白起手下的他国兵卒近百万人。在旁人看来,白起就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所以既然白起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还不如杀掉他,减缓下与他国的矛盾,争取一定时间来修整部队。
白起被封为战神,一经封神,也就离灭亡不远了,只是没有想到,他最后一个杀的人,却是自己!
历史人物白起简介
1、白起,芈姓,白氏,名起,_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2、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赐死于杜邮。
3、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并且被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名列武庙十哲。
白起儿子白仲的下场
《皓镧传》白仲结局白仲成为了嬴政的武师,白仲和殷小春走到了最后。
电视剧《皓镧传》中殷小春下毒叛变导致白仲被捕,因为殷小春一心效忠于皓镧母子,最后白仲成为了嬴政的武师,白仲和殷小春走到了最后。
殷小春是一名医术高超的医师,一直以来凭借自己的医术在宫中来去自如,如鱼得水,在一次意外的殷小春帮助皓镧躲过了官兵的追杀,因此和皓镧成为了一对患难的好友。在正义和爱情面前,殷小春还是选择了皓镧,最后白仲得到了皓镧的原谅,白仲此后忠心于皓镧和嬴政,最后和殷小春也走到了最后。
剧情简介
战国晚期,秦赵争锋,战事迭起。赵国御史李赫的女儿李皓镧家破人亡甚至被卖出,吕不韦把她买下献给在赵国当人质的秦王孙异人,随后二人一同入赵宫,凭智慧击退阴谋。
皓镧下嫁异人,秦国坑杀赵军四十万,异人的质子身份让他生命受到威胁,公主雅陷害皓镧不成反丧命,让二人产生嫌隙,吕不韦利用皓镧挑起事端扰乱赵国内廷,借机带秦王孙异人逃离赵国归秦。
秦国有人散播谣言说皓镧之子嬴政的父亲是吕不韦,而此时异人病重不治,嬴政登基,认为吕不韦与父亲之死难逃干系,把他流放,皓镧请求儿子饶他一命,最后俩人重回洛阳。
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文人墨客,武将豪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起战国的武将,我想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一个人。
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武安君,秦国大将军,领军三十余年,先后历经七十余战,而未尝败绩。《史记》中直接为其写列传,可见地位赫然鼎鼎。
影视剧照“白起“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名将最终的结局却不是战死沙场,而是被自己辅佐了30余年的君王赐剑自刎,身首异处。他犯了什么事,为什么会“晚节不保”?
白起与秦昭襄王?
白起其实并非秦昭襄王提拔起来的,而是芈太后时期的功臣宿将。
自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后,秦国无后,内乱,宣太后芈八子(芈太后)为巩固秦国政权,将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秦昭襄王)接回秦国。但由于昭襄王年幼,不能理政,芈太后代为主政,其弟魏冉辅政。
而白起可以说白起是芈太后一首提拔起来的。秦昭襄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南征北战20余年,到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南郡受封武安君,这期间一直是芈太后主政。
《芈月传》中孙俪扮演的芈太后
等到芈太后去世(前265年),秦昭襄王才开始真正主政,这时候的他已有58岁高龄了。许多大臣对昭襄王表面恭敬,暗地却是不屑一顾,认为秦国的强大都是芈太后之功,昭襄王不过是碌碌之辈罢了。
面对这样的恶劣的朝堂环境,昭襄王迫切的想摆脱芈太后的阴影,在军事上有所建树;恰逢秦伐韩,韩国不敌,想要割让上党郡给秦国以求和。
没想到上党郡守冯亭却私自联络赵国,赵国自然不愿放弃到嘴边的肉,一口吃掉了上党。这下秦赵交恶,秦昭襄王心想“夺回上党,打败赵国,那我的王位岂不高枕无忧了?”
影视剧照“秦昭襄王“
所以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国伐赵,著名的长平之战爆发,白起一战斩首坑杀45万赵国军队,一举重创赵国的有生力量。同时,白起认为此时赵国主力尽没,是一举消灭赵国的好时机。于是再接再厉,长平之战结束后不到1年(前259年)便兵分三路,再次发动进攻,主力主力直扑赵国首都邯郸。
然而,白起没想到这竟然是他最后一次以大将军身份领军作战。
将相不和,君臣相忌?
白起之死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秦昭襄王的心腹,丞相范雎。
影视剧照“范雎“
在白起进攻赵国,打的赵国节节败退的时候。韩赵两国偷偷派出使者向秦国割地求和,同时使者苏代暗暗联络并收买丞相范雎,让他说白起的坏话。
范雎收下重金后向昭襄王说:“白起本就是大将军了,在军队中极具声望,再让他灭掉赵国那就是连当年周公也不及他了啊,王上届时应该如何自处呢?”,昭襄王一听有道理,不能让白起再获得灭国之功,于是下令让白起退兵。白起知道后对着众人大骂范雎奸臣误国,怠失良机,范雎知道后自然也是恼怒不已,从此二人便成为仇敌。
秦国退兵之后,赵国失地千里,40多万人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举国悲愤,贵族不复往日的骄奢糜烂,国人一心想着报仇雪恨,内部空前团结。而所谓的割地求和不过是权宜之计,赵国在割地之时突然变脸,将本割让给秦国的土地送给了齐国,同时结成了燕韩赵魏齐联盟以抗击秦国。
这时候昭襄王才意识到自己被赵国耍了,大怒,欲派兵二次伐赵。但是白起却劝昭襄王,认为此时赵国已经与他国结成联盟,秦国连年征战,士卒疲敝不堪,需要休养生息。自己也卧床生病,无法领军,伐赵错过了最佳时机,所以暂不要轻动兵戈。
昭襄王抹不开面子,不听,派王陵率大军进攻赵国。结果王陵在邯郸城下大败,损失4万多秦国精锐。
这时候昭襄王没辙,只能派范雎来请他出兵,但是白起认为之前攻打赵国就已经错过最佳时机,现在又损失4万精锐,是不可能攻下邯郸的,再次拒绝领军。
范雎本就和白起有仇,回去向昭襄王汇报时各种添油加醋,说白起居功自傲,爱惜羽毛不愿领军。昭襄王自然大怒,认为白起不识好歹,但碍于白起的功绩,不好责罚。但是此时,白起与昭襄王之间已经出现裂痕。
杜邮自刎?
白起不愿出战,而楚国春申君和魏国信陵君出兵十余万支援赵国,将秦军反包围,秦国伤亡惨重。白起知道后说:“当初昭襄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
秦昭襄王本就晚年掌权,权柄不稳,加上白起这样的国柱都说出如此之话,对他的威信是种极大的削弱,自然怒火中烧。直接将白起贬为庶人,强迫他去往前线。白起只能抱病前往前线,无奈本就是病痛之躯,如何走得快?
范雎看中机会,又在昭襄王面前给白起补刀,说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意思时白起不服,一路都在抱怨秦昭襄王,所以故意走得慢。秦昭襄王这时候完全失去理智,直接派出使者带剑赐死白起。
影视剧照“白起无奈”
当白起走到杜邮的时候,使者追上了他,白起闻言后大叹:“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我用欺骗的手段把活埋赵军降卒几十万人,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拔剑自刎。
至此,一代将星白起陨落。而秦昭襄王灭亡赵国的想法自然也如白起所说,早就错过最佳时机,最后也不了了之。直到30年后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赵国才被王翦所灭。
总评:
白起作为一名军事家,将领,其人的能力与功绩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在政治方面,白起和岳飞是同一个级别。身为前朝将军,亲信遍布朝野,自己也很能打,这样本身就容易遭受猜忌,同时还得罪了身为秦昭襄王亲信的丞相范雎。
而在前线战事不利,国内怀疑昭襄王的执政能力之时,却没有站出来替自己君主分忧,反而屡屡跑来打昭襄王的脸,对昭襄王攻赵的战略决策说三道四,甚至抗命。换做任何上位者,都不希望有这样的手下。所以白起之死,在其自身本不懂政治,晚年爱惜羽毛却忽视了君王的感受,最后落得个自刎收场,惜哉?痛哉。
参考:《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80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