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看人不能只看眼前,王彦超虽在这方面是个失败的例子,但他最终能得以自保全身而退,令人佩服。
赵匡胤年轻时候也曾困惑迷茫过、他曾四处流浪彷徨无措,在孤苦无助时期曾遭到父亲好友的冷落,深感世态炎凉。
赵匡胤出身军人家庭,官宦世家。他的高祖赵朓当过幽都(今北京)的县令;曾祖赵珽,曾当过唐朝的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历任营、蓟、涿三州刺史。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个厉害人物,作战勇敢,擅长骑射,在五代十国这个动乱时期能经历四朝不倒。刚开始他在赵王王镕手下办事,后唐时期因救主有功,负责管理禁军。后汉时期,出任护圣都指挥使。后周时期,拜检校司徒,册封天水县开国男,与儿子赵匡胤掌管禁军。综上可看出赵匡胤是个不折不扣的官N代。
但他是个有志青年,一直想寻找机会干出一番大事。他看到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天下频繁易主,社会动荡百姓遭殃,后汉时期他的父亲的官路进入寒冬,只看不到升迁的希望,一家人的生活也是举步维艰,赵匡胤开始四处漂泊,走过许多地方,甚至到过陕西、甘肃等地,但赵匡胤依然是个居无定所的流浪汉。
走投无路的赵匡胤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老爹的好朋友王彦超,当时王彦超在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北)任防御使。之前王彦超曾和自己爹爹共同任过岳州(今湖北孝感县)防御使,二人关系很铁。
赵匡胤心想,王彦超和父亲交好,又位高权重,随便动动小手指,就能给自己个好差事做做,以后定会得到王彦超的重用和提拔,想到这里他心里美滋滋的,以为找到了靠山。
可是当他见到王彦超时,却似被浇了一头冷水,王彦超并没有收留他。王彦超升到这个职位上,全凭自己战场厮杀过来的,他看不起赵匡胤这样的投机取巧的官N代。
对于远道而来的赵匡胤,王彦超摆了一桌子丰富的宴席,让赵匡胤吃饱喝足后,他令人端出十贯铜钱送给赵匡胤。赵匡胤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明摆着要打发自己走人。虽然赵匡胤倍感羞辱,但他也深知“一贯钱难死英雄汉”的道理,前方的路还很长,他只好忍屈受辱,拿起这十贯钱走了。
赵匡胤离开复州后到了随州(今湖北随县),投靠了随州刺史董京本。
王彦超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当初那个乞丐一般的毛头小子,在短短10来年的时间,混成了大宋第一官人。
建隆二年,赵匡胤宣召各地节度使进京赴宴,准备大加封赏,当然,邀请名单上也有凤翔节度使王彦超的名字。
宴席期间,赵匡胤喝得微醉,但他仍频频举杯。伴君如伴虎,特别是在酒桌上,出事的可不少,一些节度使心里开始惶惶不安,特别是王彦超,他预知将有不好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果然,几杯酒下肚,赵匡胤盯着王彦超一字一句地说:“朕落魄时去复州投靠你,你何不接纳?”
赵匡胤虽然面带笑容,但话语里的寒气,让诸位节度使不寒而栗,他们知道赵匡胤这是在敲山震虎。
王彦超连忙出列叩头如捣蒜。他早知道会有今日,早想好了神回复。
只见他故意战兢兢地说:
“浅水怎能藏住神龙?当日陛下没有留滞在小郡,此乃天意啊!”
意思是:当初我若是接纳了您,您怎能创此伟业,成为大宋官人?
语言是个好东西,运用的好了,一切可化险为夷。一言可让人怒从中来,一言亦可让人喜笑颜开。
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这件事大概算是已经翻篇了。
但王彦超心知肚明,不管是赵匡胤真原谅自己还是假原谅自己,不管他有没有真正放下那些恩怨情仇,自己的小命都在他手里攥着。这次也许是赵匡胤表面宽容吧,哪一个开国君主不想在众人面树立一个仁慈、宽容的形象呢?
那晚,王彦超思索了一夜。
第二天,他写了一封罪己书,书里深刻认罪,字字诚恳,他让儿子献上去,自己则等待赵匡胤的处罚。
赵匡胤看后,让宦官传话:
“一个人若过度饮酒,就容易犯错。朕那天高兴,喝醉了,酒醒后很后悔。”
赵匡胤字里行间已经向王彦超表明那天的宴席上自己并非追酒,而是喝醉了,酒后乱语,现很后悔。不管怎么说他的意思就是让王彦超尽管放心,这件事不再追究了。
话说回来,小姐姐讲史认为赵匡胤能原谅王彦超,其实一是赵匡胤的政治策略,二是,他也向诸位节度使表明自己是个大度的官人。再者,王彦超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温和恭谨,气度不凡,有忠心(危难时刻众人皆逃,只有他对自己的主帅李继岌忠心耿耿),能够礼贤下士,大宋刚刚建立正需要拉拢人心,赵匡胤不会为了一点小事报复王彦超,最多吓唬吓唬就够了。
这件事发生在建隆二年,大宋国才刚刚建立,各地藩镇手中控制着不少的兵马,赵匡胤深深了解到唐末到五代十国时局分裂动荡,主要原因是由于藩王割据势力过大,所以要想使大宋长治久安,必须削藩。他这次邀请各地节度使前来,主要目的就是稳定人心,为下一步削藩做准备,他用王彦超和自己的过节一事,向节度使们表态:以前的事既往不咎,忠心孝忠朝廷, 定保尔等平安富贵!
赵匡胤综合以前时局及和自己黄袍加身的弊端,怕有人再来个黄袍加身,他决定接受枢密使赵普的建议“杯酒释兵权”,确保大宋的统一稳定。
开宝二年(969年),赵匡胤召王彦超等大将在皇宫后苑赴宴。席间,赵匡胤对众人举杯说:
“卿等均国家旧臣,随朕鞍前马后,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至今尚无休养安乐的时候,这实非肤礼待贤臣的本意。”
王彦超首先审时度势领会了赵匡胤的意思,他连忙离席,跪地奏请赵匡胤恩准自己告老还乡,受到赵匡胤的赞许。
然,其他大将不明白赵匡胤的用意,一个劲儿地向赵匡胤表功。赵匡胤听后不耐烦地说:“这是前朝的事,不值得再提了。”
第二天,赵匡胤下诏,一一收了大将们的兵权。
王彦超退休后,吃穿用度一律从简。他解散了家中的仆人与姬妾,过着低调的生活。他后悔自己杀人太多,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儿子们,“要勉力行善,以求自保。”雍熙三年(986年),王彦超逝世,享年73岁,朝廷追赠他为尚书令,死后哀荣。
聪明的王彦超,会审时度势,力求自保,他的存在对赵匡胤构不成任何的威胁,最终寿终正寝。
今天的义乌市塔山乡石壁将军殿有王彦超的塑像,并有镌刻的碑文,供后人世代瞻仰纪念。
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在战场上杀敌多少,而且在和平年代是否能审时度势寿终正寝
宋太祖赵匡胤虽然出身官宦世家,但他年轻那会很是落魄了一阵子。后汉建立后,年满二十岁的赵匡胤并没有在父亲的帮助下直接投军或者为官,反而独自外出游历,想要寻找机会建功立业。
他很快就到了复州,当时的复州防御使正是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昔日同僚王彦超。赵匡胤寻到了王彦超府上,想投在王彦超麾下,以期将来能够建功立业。
王彦超看到好友的这个儿子,虽然衣衫破烂,很是落魄,但他眼中却有坚毅之色,将来必然不是久居人下之人。他知道赵匡胤的来意,但是却不肯留下赵匡胤,只是招待了赵匡胤一顿饭,然后拿出十贯钱打发走了赵匡胤,让赵匡胤另寻他处。
看着手中的那十贯钱,赵匡胤心中满是屈辱,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这让他心灰意冷,但身上着实已经没有什么银钱了,他压下了扔掉那十贯钱的冲动,然后离开了,但这十贯钱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不是在打发叫花子吗?
很快,赵匡胤就身无分文了,不得不寄居在襄阳的一座寺庙里,寺庙的一个老和尚慧眼识珠,知道赵匡胤将来会有大际遇,他不想看着赵匡胤在襄阳无所事事,就对赵匡胤说:
?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
赵匡胤带着老和尚的馈赠北上寻找机会,不久之后,他就听说后汉枢密使郭威在征兵以征讨河中节度使李守贞。赵匡胤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于是投在了郭威麾下,也正是在郭威麾下,赵匡胤才开始建立军功,并在后来有了叫板整个后周的实力。
郭威辅佐刘知远建立了后汉,成为后汉手握兵权的权臣,赵匡胤能投在郭威麾下,起点是非常高的,只要赵匡胤争气,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就会有很多,而他也的确争气,很快就脱颖而出。
等到他投奔郭威的第三年,郭威就黄袍加身,建立了后周,而赵匡胤也成为滑州副指挥使。再三年后,郭威的养子柴荣继位,赵匡胤开始执掌禁军,并在柴荣登基之后的第一战中立下大功,升任殿前都虞候,并成为柴荣的心腹亲信之一。
赵匡胤在职场上的升迁是相当快的,等到了柴荣去世,后周落到了孤儿寡母手中,赵匡胤已经成长为后周的威胁,并最终学郭威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
北宋建立之后,凤翔节度使王彦超入朝担任中书令,当赵匡胤看到王彦章的时候,心里感慨万千,这么多年,他心里始终存了芥蒂,当年的羞辱,他从不曾忘记。于是赵匡胤在一次设宴围猎的时候,趁着醉意,对王彦超说:
?卿昔在复州,朕往依卿,何不纳我??
这是困扰了赵匡胤十几年的一个问题,堵在他心里难受,不吐不快,于是就这样问了出来,王彦超赶紧跪下来回答赵匡胤的问题,他是这样说的:
?勺水岂能止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者,盖天使然尔。?
王彦超并没有解释自己为何没有留下赵匡胤,而只是说正因为没有留下赵匡胤,所以赵匡胤才能有后来的际遇,建立了北宋,这正是上天的意思啊。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很快就换了话题。
看着面带笑意的赵匡胤,王彦超并没有放下心中的害怕,第二天就上表请罪,不过赵匡胤并没有怪罪于他,反而让中使去劝慰王彦超。
那么,王彦超当年为什么不肯留下赵匡胤呢?《宋史》中对王彦超的评价是这样的:?性温和恭谨,能礼下土。?
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王彦超绝不是欺负落魄少年的那种人,相反,他性格温和谦恭,很能礼贤下士,这样的一个人如何会为难赵匡胤。
那么,他不肯留下赵匡胤,其原因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他也看出赵匡胤并非平庸之人,而他给不了赵匡胤好的平台,所以才不肯留下,让赵匡胤另寻他处。不过,在让赵匡胤离开的时候,却只给了十贯钱,怎么说也算是小气了,十贯钱能做什么呢?
好在赵匡胤登基之后并没有计较这件事,对王彦超也还算重用,而王彦超最大的特点就是野心并不大,他并不眷恋官场。969年,赵匡胤将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等人召回京中,目的是要收回他们的兵权。
赵匡胤在后苑设宴款待他们,酒酣之际,就说了这样一番话:
?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
王彦超一听就明白了赵匡胤的意思,毕竟前有杯酒释兵权的例子在那里,所以王彦超很快就知道了赵匡胤想要做什么,他没有任何犹豫,跪下来对赵匡胤说:
臣本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乞骸骨,归邱园,臣之愿也。
当时的王彦超不过才五十五岁,但他对权力并不执着,所以才愿意交出兵权,告老还乡,只不过赵匡胤虽然收回了他们的兵权,但并没有让他们致仕,王彦超被改任右金吾卫上将军、判街仗事。
一直到983年,年近七十岁的王彦超再次上表请求致仕,宋太宗赵光义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以太子太师的身份致仕,再三年后,王彦超去世。这样看起来,王彦超也算是得了个善终。
他十二岁从军,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五朝,虽未有大功,但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也算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孟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韩信曾受过胯下之辱,后来却统兵百万,差点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司马迁曾受过酷刑,饱受人间煎熬,后来却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史记》;朱元璋当过和尚要过饭差点饿死,后来却当上了皇帝,成为了天下的主宰。
而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虽然没有韩信、司马迁、朱元璋等人受到的磨练多,但他在少年时,过得也并不如意。
赵匡胤的出身很好,是军人世家,不过却生不逢时,他出生于五代时期,当时的乱简直和春秋战国有一比。
公元947年,赵匡胤已经20岁了,这个年纪放在现在还是比较小的,但是在当时,却已经老大不小了,此时的赵匡胤已经有了家室,可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啃老族”。
也正是在这一年,赵匡胤的人生发生了变故,因为他的高官老爹赵弘殷失了势,原本效力的后晋变成了后汉,一家人一下子就失去了生活的保障。
这份变故让赵匡胤一家老老小小陷入了困境,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赵匡胤决定外出闯荡,好在他还有一身武艺,而他就想着在乱世闯荡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赵弘殷虽然失了势,但是人脉还是有的,于是就把儿子赵匡胤引荐给了刺史董宗本,处处受排挤的赵匡胤之后又去投靠了父亲的老部下复州防御使的王彦超。
不过王彦超并未收留落魄的赵匡胤,而是用10贯钱将其打发走了,后来赵匡胤称帝后是怎么对待王彦超的呢,并没有给他穿小鞋,反而对其重用有加。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王彦超的结局又是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
赵匡胤:我出生自带光环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宋史》
这番记载是赵匡胤出生的时候所降的异象,说的是满屋子的红光,还有一种不消散的香味,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赵匡胤浑身遍布金色,三天都是如此。
哎呦,我去,这一看,赵匡胤哪是寻常的孩子,绝对是比哪吒还妖异的存在,当然更神奇的事情还有。
赵匡胤长大些后,就开始学习骑马射箭,后来还想着驯服一匹烈马,结果这匹马不受控制乱跑一通,马背上的赵匡胤没有注意,就撞在了门楣上,并且从马上摔了下来,而赵匡胤却没有丝毫受伤,反而继续跨上马去驯服它。
后来赵匡胤又与别人在一间屋子中下棋,他看见屋外有麻雀在打架,就起身出屋去捉,结果刚出屋,房子就倒塌了,赵匡胤又逃过一劫。
单单看这些记载,赵匡胤那根本不是平常人,是自带主角光环的,当然这种记载并不可信,因为是有违自然现象的,不用思索也知道,这只是史书中对赵匡胤超自然的美化罢了。
王彦超:给你10贯钱,你走吧赵匡胤伴随着神奇长大了,而时代也更加乱了,后汉初年,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朝中失势,做不了啃老族的赵匡胤很是无奈,在生命受到威胁之时,赵匡胤决定出去闯荡,经过一番波折之后,赵匡胤去投靠了赵弘殷的老部下王彦超。
王彦超曾经也受到过赵弘殷的照顾,对于赵匡胤来投靠这事,按理来说,王彦超随便找个军中的职位让赵匡胤做做并不难,但是王彦超并没有这样做。
他看了看赵匡胤,略微思考下,给了赵匡胤10贯钱,便把赵匡胤打发走了,这摆明了在告诉赵匡胤,我看不上你,看你爹的面子上,我给你点钱,想在我手下做事,没门,你好走,不送。
赵匡胤很无奈,但面对逐客令他也没办法,于是就开始游历四方,后来在襄阳的一座寺庙中生活了一段时间,经过寺中一位老和尚的劝说,赵匡胤一路向北,投身到了后汉枢密使郭威的帐下,此后便一路飞黄腾达。
郭威称帝后,建立了后周,赵匡胤被任命为东西班行首,官拜滑州副指挥使,后来郭威去世,其养子柴荣继位,赵匡胤得以执掌禁军,柴荣死后,七岁的柴宗训即位,没多久,便爆发了陈桥兵变,赵匡胤摇身一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
赵匡胤:老王,还是你比较识时务话分两头,在郭威称帝前后,王彦超也一路官运亨通,他被任命为武宁军节度使,后来屡立战功,又被任命为了建雄军节度使,再后来,又被任命为河阳三城度使、河中节度使,加检校太尉。
等到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王彦超凭借着个人能力和手中的权力,仍然被重用,还是盘踞一方后手握重兵的节度使,此外还被赵匡胤加中书令,并且加授王彦超的父亲为太子少傅。
有一次,赵匡胤见了王彦超,就想起了当年没收留自己这件事,于是就问:
何不纳我(当年我去复州投靠你,你为何不收留我)?
王彦超略微思索后回答:
勺水岂能止神龙耶(我那就一勺水,你这条神龙游不开)!
赵匡胤听罢之后,哈哈大笑,这件事自然也就这么过去了,而赵匡胤之后也并没有因为这件事给王彦超穿小鞋,而是更加重用他。
后来平定了天下,赵匡胤看着这些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很不是滋味,于是就为这些节度使摆下了宴席,上演了一幕后世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在这件事情中,王彦超最先领悟赵匡胤的意思,主动交出了手里的兵权,回家养老去了,之后更是低调低调再低调,最终活到了73岁,得以善终。
正如曾巩在《隆平集》中所评价:累朝皆有战功,时以为彦超居富贵能知止足。
乱世出英雄,当然前提是自身要有过硬的本领,不然只能成为别人起跳的踏板,幸运的是,赵匡胤极有本事,无数人成为了他脚下的跳板。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当年王彦超不收留赵匡胤,也并不是看走了眼,而是赵匡胤这个啃老的官二代实在是一无是处,此外,王彦超还给了赵匡胤一些钱,算是做到了仁至义尽,在当时那个乱世,能做到如此,也难得可贵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9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