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萧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可以说是刘邦的后勤部长,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有很大的功劳。萧何的功劳不比韩信低,那为什么韩信被杀而萧何能保住性命呢 ?
萧何能够保住性命绝对不是刘邦的良心发现和感念旧情,而是萧何清楚知道了刘邦的心思,而刘邦这个心思就是怕朝廷中的大臣有威望和民心,而大臣的名声越臭刘邦越放心。于是萧何就迎合刘邦的心思,想到了“自污名节”这个办法。
有一次刘邦御驾亲征去平定英布的叛乱,刘邦经常派使者回来问萧何在长安城里干些什么,这时候萧何的门客就对萧何说:“丞相,你在关中深得民心,皇帝打听你的消息就是怕你有不臣之心,你必须想办法破坏自己的声誉,以减少皇帝的猜忌,只要你还有缺点那么皇帝才会放心。
这些话提醒了萧何,于是他马上想办法自污名节,萧何搞起了“房地产”,低价买土地,又高价卖出去,就这样搞的百姓们对萧何民怨沸腾。臭名远扬,萧何失去了百姓的民心,刘邦也放心了,萧何以后再也没有被猜忌。保全了身家性命。
张良和萧何在帮助刘邦夺得大汉天下之后,他们已经成为皇帝的眼中钉,他们如何化解这个危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1个方面,既给皇帝干活又要让皇帝放心,这才是化解危机的有效手段。第2个方面,拒绝皇帝赏赐把功劳都归功于皇帝。第3个方面,让自己在做官的道路上和人生的道路上都出现缺点或是污点让皇帝抓住自己的小辫子。
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名将,比如三国时期的关羽、张飞、赵云等;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白起、王翦、李牧、廉颇。一般来说,越是动乱的时代,就会出现战争,而一旦有战争的发生,必不可少的就会出现战将。因此,也越容易出现英雄豪杰。而大多数的将领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就会被斩杀。而王翦却不同,虽然也是功高震主,但最终却得以善终,这可以说是来自于他的智慧。
王翦是非常聪明的人,而且善于揣测人的心思。可以说是圆滑、有心机的做人,再加上有谋略、擅长领兵作战,因此在政治和军事上都能如鱼得水。特别是当他已经有了赫赫战绩的时候,那时候如果继续壮大下去,势必会引起秦始皇的猜疑,而王翦却早已经看透这点。
所以,当秦始皇指派李信灭楚国的时候,王翦并没有任何的不悦,而是称病辞退。谁知,李信不敌楚国,最终失败了,因此,才成就了王翦60万大军灭楚的传奇。而王翦也知道,如果出兵的话,势必会让秦始皇更加猜疑和忌惮自己的权利,因此,又做出一副贪得无厌,讨要赏赐的样子,实际上,就是为了打消秦始皇的顾虑。而最后在大胜之后,而放弃地位,告老还乡,最终安度晚年。
但是,历史上也经常上演兔死狗烹的戏码,比如战神白起,韩信等人,都是风云人物,可依旧是没有落下好的下场。但是,在王翦这里,却发生了变化。不难看出,王翦与一般的武夫是有所不同的,这也正是他的智慧救了他的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9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汉武帝的后代分别是谁两个糊涂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