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作为官二代,三国时期的诸葛恪绝对称得上才子。为什么?人家不靠父母,不投亲戚,凭着自己的能力独受孙权垂青,甚至被其视为“托孤大臣”。可如此能干的他,为何在世人眼中却只是小聪明,甚至被叔叔说成志大才疏,日后必败呢?
诸葛恪是著名的三国神童,年纪轻轻就备受孙权看重,将他看作“托孤大臣”
诸葛恪除了有着显赫家族之外,自身也有一定的能力,不但会武术,还善计谋,小小年纪便出道了。当时孙权“面试”诸葛恪的时候,出了这样一道题:“你的父亲与叔父,哪一个更厉害?”
显然这是不好回答的一道题,不要说诸葛亮之才智天下闻名,只是站于诸葛恪的叔父这个角度,就很难让他对比。但人家诸葛恪却极淡定:“还是我父亲更好一点。”为什么呢?因为人家后面有说明:“我父亲知道为谁效命,而我叔父却不懂。”言下之意,以当时天下之势,为东吴出力的才是识实务者。
孙权一听,心里那叫一个高兴,这个考生不但会思考还非常会说话,恭维话讲得一点都不浮夸!所以,诸葛恪一出仕,便被封了个骑都尉的官职。这一官阶可不低,按古时候文官品级的话,应该有五品了。
不仅如此,诸葛恪还仗着自己的口才出众,睿智博学,成为了东吴太子的宾友。这就是交上高阶为友了,自然他的官路注定平步青云。所以很快就成了左辅都尉,约为三品的样子吧,诸葛恪升得够快。
当然,如果说这些都来自于小聪明,似乎对诸葛恪有失公允。人家的机警与应变能力都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东吴接待蜀汉特使费祎。孙权为了彰显自己的傲气,让手下都不要起来迎接费祎。
费祎进到厅内,看看大家都自顾吃东西,并不起身。便当场作诗一道:凤皇来翔,骐驎吐哺,驴骡无知,伏食如故。
这就是文人,说脏话也不吐脏字。孙权等人一听傻掉了,大家正面面相觑,诸葛恪却开口了:爰植梧桐,以待凤皇,有何燕雀,自称来翔?何不弹射,使还故乡!
这让费祎大吃一惊,没想到东吴也有文化人呀。于是当场就做了一篇《麦赋》,这当然是想为难诸葛恪。可没想到,诸葛恪就是个不吃亏的主儿,马上回了一篇《磨赋》给费祎。在座各位读完两篇文章,都“咸称善焉”。
由此可见,诸葛恪之才名不虚传。也正是因为如此,到后来孙权病重,便下诏给诸葛恪行使辅佐太子理政之职。这可以说是无上的荣光了,孙权连国家之未来都交给了他,可以想见对其是何等器重。
不只是诸葛亮说他志大才疏,其他人也不看好诸葛恪,日后必败就成了自然之事
可是,如此聪明的诸葛恪却并不是人人眼中的才子,当年诸葛亮对他便不看好。东吴节度官徐详死了,孙权便想让诸葛恪为节度官,专门管理军粮的事情。诸葛亮一听,马上就摇头了,他给陆逊写了封信,结果诸葛恪的节度官就没了。
诸葛亮的信是怎么写的呢?原来,他认为诸葛恪粗心大意,行事太过莽撞,而自己的哥哥就这么一个儿子,容易出事,还是照顾一下兄长的为人父之心情,不要让诸葛恪出任此职了。
有人说这是不是诸葛亮瞎担心,怕诸葛恪出事而做出来的事呢?事实上,诸葛恪的才能在军事方面并不出彩。
比如说诸葛恪曾带兵指挥东兴之战,出于种种侥幸,他最终取得了胜利。真正聪明的人,在这个时候肯定要总结自己的失误与不足,但诸葛恪却不一样,马上乘胜出击合肥新城。
结果,十万人马在新城门外站了三个月,才将新城攻下。而新城当时有多少驻军呢?说起来让人不敢相信:四千人!十万对四千,这个悬殊恐怕也是别人做不出来的事了。
可就算是这样,诸葛恪也不认为自己不行,相反,他还对那些有意见,不服其领导的人采取打击政策。最后,连自己的大将都杀了。当他发动了进攻魏国的策略时,东吴实在人人自危,结果他便成了大家生存的障碍,从而被人家用计杀死。
由此可见诸葛恪在军事方面的能力不足,当然,打仗可能本就有胜负之说。但为人的性格才是诸葛恪最大的问题,他不但高傲而且很难听进他人的话。
其实,不只是诸葛亮不看好诸葛恪,他的父亲诸葛瑾也心知肚明。当年诸葛恪为官丹杨郡太守,自己夸下海口:三年可得武士四万人。他的父亲便说:“诸葛恪不可能使我家兴旺,而是要为我家带来灭族之祸。”
这就是诸葛恪的为人,孙权看好他除了自身的昏聩之外,就是诸葛恪能言善道,且懂得拍马溜须。他后来将儿子及国家之大业托付诸葛恪时,人家大司马吕岱不过好心劝了他一句:世事多难,凡事应该十思。
这本是长辈对于年轻人的语重心长,可诸葛恪却马上回人家:过去孔子就是这样让他的弟子这样三思而行,你却让我十思,是觉得我愚笨低能吗?得,这真成了好心当成驴肝肺了。人家不过一说,你只要一听便是,有什么非要怼回去的必要吗?可见诸葛恪冲动与难听进他人劝言的性格。
其实,诸葛恪之才未必是才疏,而是他少年得意,太多的恭维已经将他惯坏了。走上社会之后难以听取别人的真话也就在所难免。面对这样的事实时,诸葛恪不但没有反省自己,相反一直与人唱反调,最终落得个“才而疏”的名声,以及抛尸野外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了吧。
三国时期,各大家族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影响历史的人物,而要说最具有影响力的,诸葛家族一定能排上号。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诸葛亮,还有他的兄弟诸葛瑾、诸葛诞,三个人分别效忠魏蜀吴,但是如果论实权,还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能与他相提并论。那么,诸葛恪为何能够得到孙权的赏识,最后被选为托孤之人呢?
如果说在三国时期按哪个家族的影响力最大,那么徐州琅邪郡县的诸葛家族一定会首先被人们想到。我们知道诸葛亮就是出身在徐州琅邪郡,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蜀汉第一任丞相。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吴国也是深受孙权赏识和重用,其还有一个族弟诸葛诞后来在魏国也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员。
然而诸葛瑾和诸葛诞的权力和地位与诸葛亮是不能相提并论的,真正能和诸葛亮拥有几乎相同权力的一样人却是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在孙权去世之前曾将太子孙亮托付给了诸葛恪,除了没有赋予诸葛恪生杀大权其它吴国政务军事全部都委托给了诸葛恪。自此诸葛恪可以说是成了吴国的诸葛亮,那么诸葛恪为何会被孙权看中选为托孤之人呢?诸葛恪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诸葛恪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才思敏捷,这一点在他小的时候就表现了出来。据说在诸葛恪小的时候他曾和他的父亲诸葛瑾一同参加了孙权的宴会。因为诸葛瑾的面孔长的像驴的面孔,孙权于是叫人牵了一头驴进来并且在驴的脖子上挂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诸葛子瑜”四个字(诸葛瑾字子瑜)。
很显然这是孙权为了拿诸葛瑾开涮故意开的玩笑,当时在坐的东吴大臣见到这个场景之后都哈哈大笑。这时候诸葛恪从容的站出来向孙权请求在驴子的标签上再加两个字。孙权见诸葛恪还是个小孩对他的强求表示很好奇,于是就同意了诸葛恪的要求。谁知道诸葛恪接着诸葛子瑜四个字又写了两个子”之驴“,这一下在场的人都彻底的被诸葛恪给整乐了,孙权高兴之余于是就把这头驴子赏赐给了诸葛恪。
诸葛恪字元逊,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三国志·吴书十九》
诸葛恪在小时候的突出表现使得他逐渐引起了孙权的注意灾加上其父诸葛瑾在吴国也身居要位,因此诸葛恪在长大后就很轻松的步入了吴国的政坛。孙权每次和诸葛恪对话诸葛恪总是能应答自如,而且在当时一些吴国元老如张昭等人的口才都不及诸葛恪,所以后来孙权对诸葛恪是越来越倚重。
当然诸葛恪的能力也不仅仅局限于口才上,他也会带兵打仗而且还十分亲民在他的治下百姓的赋税和徭役都相对来说减少了不少。这样一来诸葛恪的声望不仅仅是仅仅显赫在朝中就连吴国民间百姓也都很拥戴他。事实上在孙权病重的时候并没有想让诸葛恪当托孤大臣,因为孙权也知道诸葛恪尽管是个有才之人但是为人却太过于刚愎自用,但当时东吴的大臣都认为诸葛恪做托孤之臣是众望所归,孙权也明白众意不可违背而且诸葛恪尽管有性格上的缺点但是对孙氏还是很忠心耿耿的,于是就派人将诸葛恪召回身边将吴国托付给了诸葛恪。
空有其名罢了,实际上没有什么能力。太中大夫陈韪评价孔融“小时了了。实际上,这句话形容诸葛恪最贴切不过,小时候的诸葛子瑜之驴和让张昭饮酒实在说明不了什么,不过是小聪明而已知子莫若父,诸葛瑾对儿子的评价:“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可谓一语中的,成也是他,败也是他。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东吴权臣,诸葛亮之侄,东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
诸葛恪体格肥胖,幼小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喜爱,在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代领其兵。神凤元年(公元252年)孙权病危时命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孙亮登基受封太傅。击败曹魏国取得东兴大捷,天下震动。从此之后,居功自傲独断专权。
公元253年十月,宗室孙峻瑜吴主孙亮,将诸葛恪诱入宫中诛杀,时年五十一岁。后诸葛恪平反。
诸葛恪死于何处?死于自己死做,诸葛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孙权曾经问诸葛恪,你爹跟你叔,谁本事大?是人都知道诸葛亮要比诸葛瑾强,但诸葛恪却说:当然是我爹。因为他知道跟谁干,孙权大笑。
这事只能说诸葛恪马屁拍得好之外,实在说明不了什么。而且这都是诸葛恪小时候的事情,成年以后,诸葛恪做丹阳太守。政绩出色,而此时已经进入三国尾声,在诸葛恪五十岁的时候。正式执掌东吴朝政。成为第一权臣。
吕岱曾对诸葛恪有一番劝诫,遇事多思。诸葛恪道“当年季文子三思而行,孔子听了后评论说,思两次就可以了。如今您劝我“十思”,是知道在下的不足啊”显然,此时的诸葛恪已经膨胀。诸葛恪最大缺点是:浮躁和自傲。凡是不愿多想,目无余子,瞧不起任何人。
诸葛亮在给陆逊的信里说诸葛恪“性疏”就在于此。而由于少年成名,诸葛恪太傲,既看不起不 如他的人,也看不起比他强的人(他也不认为有人比他强)。而且会把这种瞧不起明显的带出来。这就是自恋了,自恋的人,基本上都没有谦卑之心,听不得忠言谏言。这样的人肯定成不了大事。少年成熟过早但情商几乎没有增长。政治上幼稚导致他的失败,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偶然得胜便以知兵了 ,就此反滥用民力,穷兵黩武,引发内外不满,也让自己户灭九族。
诸葛恪政治生长环境太优越了,自小就被孙权培养,未受挫折,一旦有挫折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凡事太自信,性格刚愎自用,新城一战,完全是侥幸得胜。但他自己却认为他高于司马懿,诸葛亮。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主要原因是:
那时诸葛亮正忙着攻打魏国,没那么多时间去招纳将才。
诸葛恪又不是神马牛人,干吗要让他到蜀国来。
他俩不是同一年代的人。诸葛亮死的时候,诸葛恪才几岁。
诸葛恪他爹忠诚于吴,他又身居高官,干吗要到蜀国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8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朱由校为什么要纵容魏忠贤他是什么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