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第一才子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蜀地多才子,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西汉末年的扬雄,都是享誉天下的人物。三国时期,蜀地处于蜀汉政权统治之下,也出现了不少才子,其中有一位堪称第一,此人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甚至被后世誉为“蜀中孔子”。不过,这位才子在政治上乏善可陈,一生只做了两件大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此人是谁?
此人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学者谯周!谯周字允南,是益州巴西郡西充国县人,出生于201年。谯周家学渊源,父亲就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治尚书,兼通诸经及图、纬”。不过父亲很早就去世了,谯周跟随兄长生活,虽然家里很穷,但他仍然坚持读书,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
成年后的谯周个子很高,“身长八尺”,不过长得一般,“体貌素朴”。经过十几年的勤学苦读,谯周终于学有所成,“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此时,益州已经发生了变化,刘备入主西川,成为益州牧。之后,刘备还发起汉中之战,击退曹操,夺取了汉中。博学多才的谯周也被刘备延揽到麾下,任命其为劝学从事。
二、劝刘备称帝
劝学从事是学官,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不过谯周却参与了蜀汉政权的建立。220年十月,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曹魏政权。消息传到蜀地,引起了震动,因为刘备向来以汉臣自居,如今却江山无主。于是,蜀地的大臣们纷纷上书劝进,让刘备登基,延续汉朝的国祚。
第一批向刘备劝进的官员中就包括谯周,“议郎阳泉侯刘豹、青衣侯向举、偏将军张裔、黄权、大司马属殷纯、益州别驾从事赵莋、治中从事杨洪、从事祭酒何宗、议曹从事杜琼、劝学从事张爽、尹默、谯周”。这些人以祥瑞、天文现象为契机,劝刘备称帝。于是在221年四月,刘备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三、劝刘禅投降
谯周没有进入蜀汉政权的权力核心,一直担任学官,负责教育方面的工作。当时,姜维不断发起北伐,谯周上书反对,还写了一篇《仇国论》。263年,邓艾偷渡阴平,攻破绵竹,杀死诸葛瞻。消息传到成都,朝野震动,刘禅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有人提议投靠东吴,有人提出前往南中。
此时谯周站了出来,他力排众议,驳斥了上述两种观点,提出应该开城投降。谯周不愧是才子,思路敏捷,有理有据,将众人说得哑口无言。最后,刘禅采纳了谯周的建议,派人向邓艾投降,至此,蜀汉政权宣告灭亡。由于《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谯周的弟子,所以对师傅的评价很高,说谯周可以和董仲舒、扬雄相媲美。但王夫之却认为,“人知冯道之恶,而不知谯周之为尤恶也”,那么您觉得谯周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晚年被司马炎故意调任,结局凄凉。
一般读者对谯周此人,都是知之甚少的,远不及诸葛亮,周瑜等人的声望。而他闻名于世的事件是由于他在蜀汉存亡之际,力劝后主投降,让邓艾兵不血刃的夺得成都画上圆满的句号。
谯周作为地地道道的蜀地人,一直是没啥太大的影响力,他本人最高也只不过混了一个光禄大夫,还没什么实权。作为本地的大儒,却落得如此田地,应该也是积怨很久了,蜀汉政权一直一来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益州集团与刘备所带来的荆州集团的交锋,不过结果大家都明了。
所以谯周这一批人是憋屈的很,自己打心眼里瞧不起蜀汉这种小朝廷,梦想着是到曹魏集团里面做个一官半职的,那才有面子。所以真的到了邓艾带着大军杀向成都,谯周这些人指不定高兴成啥样呢,你刘禅爱咋地咋地,先给我投降。
谯周也不知道有没有打什么如意算盘,他自己是蜀地人,还是当地的儒学大家,更不要说手底下一大批的学生门客,所以他在蜀地的威望大家可想而知,司马昭也深谙其中的关联,所以直接将谯周封侯。
但司马炎即位后,事情变得与众不同了:司马炎本来是着手伐吴之事,但是还得考虑到蜀地的情况,以免到时候生乱,腹背受敌。而谯周当时在蜀地的威望足已赶上另一个刘禅了,所以司马炎出此考虑,将他调任洛阳。此时的谯周以年过古稀,再加上在蜀都生活了一辈子,突然换一个环境,不久便客死他乡,甚是悲凉凄惨。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但黄皓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的,于是刘禅也就没当回事,导致蜀汉群臣都不知道此事。不久之后,魏国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刘禅于是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敌。姜维率众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刘禅与群臣商议后决定派遣诸葛瞻领兵于涪拒敌,虽然一开始诸葛瞻击破了邓艾军的前锋,但诸葛瞻不听黄崇的劝告占据险要,最后战死绵竹。
刘禅再次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极力主张投降。而北地王刘谌请求背城一战,但刘禅不同意。南中地区的将领霍弋也请求带兵前来守卫成都,刘禅还是不同意。最终,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向邓艾军投降。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谯周的劝降,成为刘禅在关键时刻放弃抵抗的原因之一。对于谯周来说,不仅是蜀汉后期的大臣,更在益州本地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而这,自然是他能够影响刘禅决定的重要原因。以下,笔者就来说一说谯周这位历史人物。
一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谯周于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建安五年(公元201年)出生于著名的书香人家。虽然谯周幼年丧父,但是,他自幼勤奋好学,饱读经书,知晓天文。在很多人看来,谯周可以说是蜀汉的一位才子了。建兴年间,诸葛亮为蜀汉丞相,任命谯周为劝学从事。
《三国志·谯周传》中记载:亮卒于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大将军蒋琬领刺史,徙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蜀汉丞相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这也意味着诸葛亮北伐的结束。谯周当时在家,听闻这个消息,随即前往奔丧。与此同时,蜀汉后主刘禅诏书禁止大臣前往奔丧,但因为谯周行动迅速,得以到达。同年,蒋琬领益州刺史,谯周转任典学从事,为益州学者之首。因此,我们可以说谯周是蜀汉第一才子了。
在此基础上,谯周也教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比如大家熟悉的陈寿和罗宪,就是谯周的学生。一方面,陈寿是《三国志》的作者,另一方面,罗宪(218年—270年),字令则,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魏晋时期的著名将领,在蜀汉后期,罗宪担任巴东太守(郡府在永安白帝城)。于蜀汉灭亡后降魏,成功抵御孙吴的入侵,守住入魏国的要冲永安。后仕晋官至冠军将军、假节,封西鄂县侯。泰始六年(270年)去世,谥烈侯。
二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后主刘禅立刘璿为太子。谯周被调到太子府为仆他后转为家令。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经常外出游玩,沉醉于声色之中。此时的刘禅,可谓挣脱了束缚,开始无所顾忌了。在此背景下,谯周上疏给刘禅,援引古义,劝谏刘禅应该尊奉先帝刘备遗德,减少乐宫、后宫的增造。谯周因此被转任为中散大夫,仍然侍奉太子。
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谯周因为看到蜀汉经常对魏国用兵,百姓因此疲惫不堪,谯周因此与尚书令陈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对于谯周来说,在蜀汉后期坚决反对姜维。一定程度上,谯周的态度是具有可取之处的。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大臣去世后,姜维频繁进攻强大的曹魏,这让蜀汉的国力受到了较大的损耗,甚至可以说是蜀汉灭亡的原因之一。而谯周坚决反对姜维北伐,无疑是希望保存蜀汉的国力,避免过度的消耗。
三
后来,谯周升任为光禄大夫,成为不折不扣的蜀汉大臣。虽然谯周没有参与蜀汉朝政的处理,但是,谯周的名气却是越来越大,也即很多蜀汉官吏都比较推崇谯周,后生学者们有疑问都喜欢去问谯周,而谯周也能引经据典来解答。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正式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在这场战役爆发之前,后主禅因为听从黄皓之言,认为敌兵不会来,所以不作城守调度,这让曹魏大军初期的进攻比较顺利。
不过,姜维及时来到剑阁一带,挡住了钟会率领的曹魏大军。如果事情就此僵持下去的话,那么,蜀汉很可能不会在公元263年走向灭亡。但是,让蜀汉上下想不到的是,邓艾偷渡阴平,成功来到了蜀汉腹地。
江油失守后,刘禅派卫将军诸葛瞻抗击邓艾,诸葛瞻下属黄崇劝告说:“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但诸葛瞻犹豫不决,被邓艾夺取了险地。诸葛瞻督军到涪城并与魏军发生战斗,邓艾大败诸葛瞻前锋,诸葛瞻被迫退守绵竹。在绵竹之战中,邓艾大破蜀军,斩杀诸葛瞻及张遵、黄崇等人,魏军占领绵竹,并立即进军成都。面对突然到来的邓艾大军,后主刘禅非常紧张,于是召群臣商议对策。
四
最后,在邓艾兵临成都的时候,有大臣提出了迁都南中和投奔东吴的建议,一时间,各种建议层出不穷,让后主刘禅不知如何决断。在这个关键时刻。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前面已经说过,谯周作为益州本地的著名学者,拥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在他表达投降曹魏的主张后,无疑影响了众多蜀汉大臣,再加上诸葛瞻已经葬送了蜀汉精锐的御林军,这促使后主刘禅最终放弃了抵抗。魏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执掌曹魏大权的司马昭被拜为相国,封晋王。对于司马昭来说,认为谯周有保全蜀国之功,于是册封谯周为阳城亭侯。又下书召谯周前往洛阳任职,谯周行至汉中一带,因为患病而停滞不前。
司马炎称帝后,多次下诏书催促谯周,谯周带病前往洛阳,泰始三年(公元267年),谯周病重卧床不起,被拜为骑都尉,谯周认为自己无功,请求回到封地,但是司马炎不允许。泰始六年(公元270年)秋,谯周被封为散骑常侍,因为病重无法参拜,在同年冬天病逝。对此,在笔者看来,谯周力劝后主刘禅投降,显然不是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毕竟谯周当时已经60多岁了,也即他主要是希望早日结束战乱,并保全益州百姓免于战火。甚至可以这么说,谯周代表了益州本地士族的利益,所以他才能影响后主刘禅。
众所周知,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姜维继续北伐中原。对于姜维北伐来说,《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将其称之为“九伐中原”。当然,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则认为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十一次北伐中原。不过,在整体战绩上,虽然姜维北伐中原的次数较多,却比不上诸葛亮北伐曹魏。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姜维的整体能力,尤其是治国上的能力比不上全面的诸葛亮,另一方面,则是姜维北伐中原期间,遭到了比较激烈的反对。换而言之,诸葛亮北伐期间,反对的声音不是太大。但是,等到姜维北伐中原时,反对的文臣武将却相对较多,甚至连诸葛亮的儿子都不支持姜维北伐中原。那么,问题来了,姜维北伐,到底有多少蜀汉大臣反对呢?
作为后主刘禅宠信的宦官,黄皓不仅反对姜维北伐,还试图扶持他人取代姜维。比如景耀五年(262年),姜维见黄皓祸乱蜀汉朝政,启奏刘禅将其处死,但刘禅不同意,说黄皓不过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姜维对此感到非常害怕,于是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并且,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前夕,姜维获得了司马昭调集兵马的消息,所以上奏后主刘禅,做好汉中一带的防御。可是,因为宦官黄皓的谗言,后主刘禅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这让后来的曹魏大军成功突破了汉中防线。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为益州本地人士。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谯周因为看到蜀汉经常对魏国用兵,百姓因此凋瘁,谯周因此与尚书令陈祗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退朝以后,谯周书写《仇国论》。其中,就尚书令陈祗来说,属于朝廷中支持姜维北伐的大臣。不过,公元258年,尚书令陈祗去世。在他去世后,姜维在蜀汉朝廷就没有多少支持自己北伐的大臣了。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谯周这位老臣,同样是反对姜维北伐中原的。并且,等到公元263年,邓艾兵临成都时,也是谯周力劝后主刘禅放弃抵抗,促使蜀汉正式走向灭亡。
如果说黄皓、谯周反对姜维北伐,还可以让人理解,那么,作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不支持姜维北伐,甚至主张夺取姜维的兵权,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了。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北伐败回,诸葛瞻与董厥等人认为姜维好战无功,致使国内疲弊,于是上表给后主刘禅,要求让姜维担任益州刺史。在此基础上,诸葛瞻、董厥还请求后主刘禅夺取姜维的兵权。当然,后主刘禅并没有听从这一建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8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在位仅三十天的明光宗到底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