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缇萦救父是什么样的故事不仅救了父亲,还推动了我国历史进程

以史为鉴 2023-06-26 06:55:07

缇萦救父是什么样的故事不仅救了父亲,还推动了我国历史进程

每当一提起缇萦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故事的名称是缇萦救父。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汉文帝在位的时候。公元前184年的时候,缇萦出生在山东,她的父亲淳于意是一个弃官从医的人,在当地很受人尊重。但是即使是远离了朝堂,行医的淳于意还是被人上书告发,说他收受贿赂。当时的法律,对于受贿的人都是要押到长安接受皇帝的审判的。

当时淳于意生了五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在他被押送到长安的路上,他的女儿都是跟在后面哭。淳于意不禁感叹,生女儿是没有用的。此时最小的女儿缇萦听到父亲这么说自己,自然是很难受的,于是她就打算凭借着自的力量,为自己的父亲洗去冤屈。于是乎一个小女孩就跟着押送的车队走向了长安。

但是试想一下当时的环境,孤独的小女孩,一个人在长安城,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她。在这种情况下她一个人的力量又怎么能够替自己的父亲洗去冤屈呢。聪明的缇萦只好寄希望于写信给汉文帝。信中的内容大致就是歌颂汉文帝的英明,以及自己的家庭不能没有父亲,自己愿意为了父亲受罚之类的话,而且还说到残害人的躯体的处罚是不可取的。也就是最后这一点,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说来也是凑巧,汉文帝还真的就看见了小缇萦写的信。看到信中真情流露的小女孩满满的孝心,也佩服这个女孩的勇气,小小年纪就敢指出法律的不足。汉文帝也不禁为了这样一个小女孩而动容。

看完小女孩书信的汉文帝也不禁回想起来自己国家法律是不是真的不合适,毕竟一个开明的君主,是足够的体恤下属的。残害下属肉体的做法是不是不可取呢?更何况广袤的大地,有多少冤屈假案,受害人因为这个肉刑而丧失了劳动能力呢?汉文帝立刻意识到了这不是一个应该继续存在的法律,于是立刻下令,废除了从奴隶制度开始一直沿用至汉文帝时代的肉刑。而且制定了法律保障服刑的人的安危,就好像现在的有期徒刑,时间到了就可以释放。

于是乎小小的缇萦真的救到了自己的父亲,缇萦救父的故事也就这么流传了下来。

而为什么会说到这件事对于中国的法律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呢?实际上是因为摧残肉体的刑罚是从很久远的奴隶制度开始,一直沿用的,以前的皇帝从未考虑到受刑的人会被怎么影响,所以这种没有人性的刑罚就一直在用。直到缇萦的书信给汉文帝看到之后,惊醒了文帝,才算是给这种刑罚彻底的画上了句号。

也是因为缇萦的建议,汉文帝开创了有期徒刑的先河,为后世法律轻重判断提供了参考,而且汉文帝之后的汉景帝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于量刑提供了标准,并且制定了统一的刑罚工具,规定了什么样的罪判什么样的刑。

这个故事其实从一开始,是不会产生这么大的效果的,充其量只是一个女孩救父的讲述孝心的故事,但是故事中有个明君汉文帝,也是他的存在,才使得这个事情真正意义上的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毕竟文帝在位期间可以说是天下太平的,他善于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也敢于推动改革,正是明君和贤臣的有机结合,才有了缇萦救父推动历史的发展。

实际上废除了肉刑定义了有期徒刑,也是标志着我们古代中国彻底的摆脱了野蛮人的标准,进入了文明时代。所以这的确是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正是小小的女孩大胆的上谏推动了这一切的发展。

汉代孝女淳于缇萦的生平简介 汉文帝刘恒废肉刑是因为淳于缇萦吗?

  男尊女卑的思想自古有之,史官们在记录历史事迹的时候写的主要是男子,只有少数出名的女子才被记录了下来。所以古代有二十四孝子,却没有二十四孝女,难道两千多年的华夏历史里就没出过一个孝女?古代不仅有孝女,而且还出过很多孝女。

  西汉汉文帝时期,文帝以德治天下,百姓安乐,《汉书·刑法志》云:文帝即位十三年,除肉刑三。汉文帝之所以要废除肉刑,是因为一位叫做淳于缇萦的孝女上书救父。

  淳于缇萦之父是西汉著名医学家淳于意,任齐国的太仓令(粮仓主管),也称仓公或太仓公。淳于意是名医公乘阳庆的真传弟子,他是一个专心研究医术的大夫,为了增进自己的医术,他还辞去了官职,不经营家产,长期游历各地,走到哪里就替哪里的百姓看病,若是有诸侯王请他看病,他还不一定答应呢!淳于意成了一位“江湖郎中”,因为他对王侯不肯趋承的态度最终给自己招来了祸端。

  当时赵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都听闻过淳于意的医术高超之名,他们都曾重金聘请过淳于意,希望淳于意能给他们当宫廷大夫,淳于意通通拒绝了,因此一连得罪了四位王侯。富豪权贵也请过淳于意,可惜请不动他,最后也恨上了淳于意。

  怨恨淳于意的人在私底下罗织罪名强加于淳于意身上,最后淳于意被朝廷抓住,被判处肉刑,就是在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等。因为淳于意曾经做过官,因此还要将他送往京城长安执行刑罚。

  淳于意没有一个儿子,只有五个女儿,淳于缇萦是五姊妹中最小的那个。被押上传车以后,淳于意的五个女儿都来了,她们跟在押送淳于意的车后,一路都在哭泣。见此情景,淳于意怒了,大声骂道:“我没有儿子,现在这种危急情况就没有一个能帮得上忙的!”淳于缇萦五姐妹听了以后更加伤心,但是只有淳于缇萦当下便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跟着父亲进京,她要像个男儿一样,救父亲出来。

  到了长安以后,淳于缇萦写了一份“陈冤书”并将其送到了汉文帝手里,文帝看过以后大为震惊,因为淳于缇萦一直坚称自己的父亲没有犯罪,而且她还愿意充为官婢,替父受刑。文帝仁厚,被淳于缇萦的孝心所感动,也查明了淳于意并没有犯罪的事实,最终不但放了淳于意,还废除了残酷的肉刑。

  淳于缇萦上书救父的孝行,不仅感动了汉文帝,也感动了无数百姓,他们将淳于缇萦救父的故事一代代流传了下来,使得淳于缇萦成为了后世之人孝道的榜样。

缇萦救父

缇萦救父

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低微,在汉高祖在世的时候是个不得宠的妃子。她怕住在宫里受吕后的陷害,就请求跟着儿子住在代郡。住在代郡不像在皇宫里那么阔气,因此,娘儿俩多少知道一些老百姓的疾苦。

汉文帝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诏书说:“一个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为什么要把他的父母妻儿也一起逮捕办罪呢?我不相信这种法令有什么好处,请你们商议一下改变的办法。”

大臣们一商量,按照汉文帝的意见,废除了一人犯法、全家连坐(连坐,就是被牵连一同办罪)的法令。

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音tí yíng)。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汉文帝废除肉刑,看起来是件好事。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弊病不少。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就给打死了,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刑罚。后来到了他的儿子汉景帝手里,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一些。

来源:《中华上下五千年》(曹余章 著)

《缇萦救父》读后感

《缇萦救父》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缇萦救父》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缇萦救父》读后感1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历史故事,我也不例外,在我的《弟子规千字文》这本书中,就有一则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那就是《缇萦救父》。

  《缇萦救父》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缇萦的父亲淳于意喜好医术,常常治病救人,但是有一次被人诬陷开错了药方,送进了官府,被判肉刑。缇萦知道后,决心去长安为父伸冤。汉文帝看了她的状子后,被她的孝心感动了,赦免了淳于意的罪。看了这个故事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让我懂得我们要向缇萦一样,做一个孝顺、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谢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成长,他们每天为我们洗衣、做饭……而我们却在旁边玩玩具、看电视,偶尔还会对他们发脾气,现在想起来自己做的真是太不对了,我们不能给爸爸妈妈添麻烦,反而还应该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还应该感谢老师,这位辛勤的“园丁”每天为我们“浇水”、“施肥”,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应该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并且给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还应该感谢那些在地震发生时,帮助过我们的叔叔、阿姨们,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来救助我们,有的甚至还失去了生命,这一切让我们记忆犹新,以后我也要学习他们,积极地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

  小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感谢我们的爸爸妈妈、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身边帮助过我们的人,做一个孝顺、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缇萦救父》读后感2   星期天,我在家里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108个好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动难忘的故事是《缇萦救父》。

  这个故事讲的是:缇萦的父亲淳于意因为给人治病,病人吃了药却死了,于是被判处了肉刑。这个刑法是非常厉害的,就是要在脸上刺字,还要割鼻子,砍掉手脚。缇萦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孩子,不顾家人的反对和爸爸一起到长安,还大胆地给皇上上奏章,以肉刑的残酷为出发点,向汉文帝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汉文帝可是一个少有的开明的皇帝,他看了缇萦的信后,十分感动,于是下诏书废除了肉刑,多么孝敬勇敢的缇萦啊!古时候女孩子不要讲给皇帝上奏章,就是出门也是要被议论的呀!为了救自己的父亲,缇萦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了,真让人敬佩啊!

  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的震撼着。中国有“父慈子孝”的说法,作为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以“孝”为准则,要尽心的关心,照顾父母。我呼吁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孝顺父母,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爱。“百事孝为先”如果孝顺变为传统,世界一定会更美好!

《缇萦救父》读后感3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故事叫《淳于缇萦救父》,里面讲了一个汉朝的小姑娘淳于缇萦救父亲的故事。

  淳于缇萦的父亲淳于意是个医生,倒有点名气。有一次,一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没想到,淳于意竟然治死了人。当地的官吏把他判为肉刑,把他送往长安治罪。他的小女儿名叫淳于缇萦,她跟父亲一起去长安。

  一到长安,她便托人写了一份奏章,汉文帝知道了这是一个小姑娘写的,很重视。那奏章是这样写的:“我叫缇萦,是淳于意的女儿。我父亲被判为肉刑,我很难过,同时我也为多年来遭受肉刑的.人而难过。我深知人死不能复生,手、足、鼻割去了不能再安上。不如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我愿意成为奴婢,但一定要救我父亲!”

  汉文帝看了奏章以后,深受感动,决定废除肉刑。原来割鼻子就打三百大板,原来割手、足改成五百大板。看了是好事,但一些犯人一打三百大板就没命了。直到后来才减少了打板子的个数。这样,淳于缇萦便救了她的父亲。

  我觉得淳于缇萦有孝心,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救父亲,让他免收肉刑之苦。我还觉得她很勇敢,敢向万能的皇帝上书。她还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宁可自己当奴婢,也要救自己的父亲。她一定想到了以前父亲养育自己不容易,如果现在还不尽孝,那便是违背了天理呀!

《缇萦救父》读后感4   这个暑假,我看了五本书,有《向着明亮那方》,《爱的教育》,《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还有两本是《三国演义》和《伊拉龙》。其中,我最喜欢看《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所讲述的故事是从春秋开始,一直到三国结束。这当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缇萦救父。

  汉文帝的母亲薄氏是个不得势的妃子,汉高祖还在的时候,他怕收到吕后的陷害,就和儿子住在封地上,薄氏原来是个吃过苦的人,知道老百姓的痛苦。所以后来汉文帝一即位,先大赦天下,后废除全家连坐的法令,最后救济各地的鳏寡孤独。汉文帝又下了一道诏书,要老百姓多提意见,这么一来,上奏章劝他的人就多起来了。

  齐国临淄有个人叫淳于意,他喜欢医学,很有名气。有个大商人的妻子患病,请淳于意医治,结果吃了药没过几天就死了。于是淳于意被告,官吏判他肉刑。肉刑就是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脚或右脚。淳于意有个最小的女儿叫缇萦,她决定跟父亲一起去长安。

  缇萦一到长安,就写了封信给汉文帝。大意是:我是淳于意的女儿缇萦,我父亲犯了罪,应该受到肉刑的处分。但一个人受到肉刑的处分就残废了,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愿被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汉文帝于是把刺字改为做苦工,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砍左脚或右脚改为打五百板子。

  缇萦不仅救了自己的父亲,还替天下人废除了肉刑。

  我认为缇萦是一个很勇敢的女孩,汉文帝是位圣明的君主。

缇萦救父一文主要讲了什么?

汉文帝的四年中,有人上书告发淳于意受贿。按照刑法应当专车押送他向西到长安。淳于意有5个女儿,跟着(囚车)在哭。淳于意生气,骂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危急时没有人能帮忙。”

这时小女儿缇萦因父亲的话感到悲伤,就跟父亲向西到达西安,上书说:“我的父亲担任官吏,齐地的人都说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应当获罪受刑。我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复生感到悲痛,而受过刑的人不能再长出新的肢体,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办法了。

我希望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来赎父亲的罪过,让(他)能改过自新。”她的书信被皇上听到后为她的意愿感到悲伤,这一年也废除了肉刑法。

扩展资料 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低微,在汉高祖在世的时候是个不得宠的妃子。她怕住在宫里受吕后的陷害,就请求跟着儿子住在代郡。住在代郡不像在皇宫里那么阔气,因此,娘儿俩多少知道一些老百姓的疾苦。

汉文帝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诏书说:"一个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为什么要把他的父母妻儿也一起逮捕办罪呢?我不相信这种法令有什么好处,请你们商议一下改变的办法。"

大臣们一商量,按照汉文帝的意见,废除了一人犯法、全家连坐的法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缇萦救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7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