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妲己曾经发明了一样东西,现在家家户户都在用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1 22:03:55

妲己曾经发明了一样东西,现在家家户户都在用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妲己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商纣王最后一位王后妲己,被世人视为祸国妖姬。更甚至诸如《封神榜》等神魔小说,直接将妲己塑造成狐狸精的形象。受女娲指使,前来诱惑纣王,覆灭商。

将罪名推到女子身上,是古代历史常有的事。说的好像没有这些美丽的女子,男人就不会荒唐无道似的。

当然妲己到底是不是祸国妖姬,是否应当承担商灭亡的罪责,这些都与本文无关。本文要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件与妲己有关的“器”,一件由妲己发明并成为中华文化标志的物件。再给大家提示一点,此“器”与食物有关,大家能否猜到是什么呢?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一集,说的便是美食的“器”。小编当时看片的时候,就在想既然说到了器具,为何不将“筷子”好好说一说呢?这绝对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也是中国人离不开的吃饭家伙。

作为世界上最常用的器具之一,筷子发明于中国,随后传到周边诸如日本、韩国、越南等汉字文化圈。不管是在美食领域还是在文化领域,筷子的地位都不低。

而这家家户户必备,大家每日都会用到的餐具,发明者其实是被大家称之为红颜祸水的妲己。

《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记:“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虽然这两份史料,重点是说商纣王生活的奢侈。但也由此说明,最晚在商纣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使用筷子了。

传说商纣王喜怒无常,挑剔无比,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拿饮食方面来说吧,经常不是说鱼肉不新鲜,就是说鸡汤太烫,不然就是菜肴冰凉不能入口。

当时的人命根本不值钱,许多厨师侍者因此成为刀下亡魂。而妲己能得宠也不只是因为长的美貌,关键是能讨好纣王。

妲己知道纣王挑剔,所以纣王要到她的宫殿吃饭的时候,每次都是她自己先尝尝,试试冷热,看看咸淡。就是怕纣王不满意,因此发火。

纣王于是最喜欢来与妲己一起吃饭,妲己伺候的越发小心。有一次妲己尝到几碗菜肴太烫,但是纣王已经来了,来不及调换,于是她急中生智。

她抽出发间玉簪,用两根玉簪夹起菜来吹一吹,然后喂入纣王口中。纣王颇为享受美人伺候,此后经常让妲己夹菜喂饭。

妲己后来就找工匠专门定制了两根长玉簪用来夹菜,成为“玉筷”的雏形。后来这个夹菜方式传到民间,普通百姓用不起“玉”,就有了木筷和竹筷。

随着时间的发展,筷子渐渐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以至于到了今天,成为中华文化的独特标志。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历史上筷子到底是几时产生的,一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能肯定但是,肯定是在纣王之前了。因为有考古学家,在早于纣王时间段的墓葬中发现过钢箸(筷)。

再补充说明一点,西方饮食使用刀叉,是他们代表性饮食文化。但实际上,这都是中国玩剩下的。

饮食工具中国很早就开始使用,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餐叉直到战国时期仍在使用,一直到后来可能是中国饮食的多样性发展,使得叉子渐渐不能满足,才渐渐退出了历史。

苏妲己曾发明什么酷刑,令人听到后不寒而栗,如今却成为居家必备?

苏妲己当初发明了炮烙之刑,这个刑罚是把人放在柱子上面活活烤死,这个刑法可所谓是很极其残忍的,可是现在生活中都用一种小电器叫做熨斗,熨斗的电器就是由刑法改编出来的,现在熨斗在每个人的家庭中都是必备的,熨斗的这种原理虽然看着很简单,但是能够想到它的也是非常不容易,所以熨斗出现也是多亏了苏妲己发明了炮烙之刑。

《封神榜》相信大家都看过的,当时在里面有一位帝王就是纣王,他本来是一位非常好的明君,可是后来变坏了,人们都觉得他是因为遇到了苏妲己才会变坏的,而在我们电视剧中也有很多情节都是说,苏妲己是一个妖怪是她迷惑了纣王,这其实也能看得出,苏妲己对纣王的影响有多么的大,不过提到苏妲己这个人,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她的美丽,但是她在那个时候最让害怕的不是美色,而是她惩罚人的手段。

在纣王的那个时代,很多惩罚人的手段都是非常的残忍,所以大部分人都把这个责任都归结于到纣王的身上,其实像那种非常残忍的刑法,一开始并不是纣王发明出来的,还是苏妲己发明出来的,就说其中一个非常令人难以接受的刑罚炮烙之刑,这种刑罚是非常的恐怖,以前刚发明的时候很多人宁愿自杀也不愿意遭受这样的罪,不过当时纣王也的确靠这种刑罚让很多所谓有骨气的人顺从了他。

当然现在那种刑法已经被废除了,不过当初苏妲己发明的这项刑法是非常让人胆战心惊的,很多人都会在后面说苏妲己是多么的恶毒的人,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种想法竟然在现在帮助了很多人生活中的方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