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旗下的五子良将个个都战功赫赫,但彼此间肯定有比较的,究竟谁才是五子之首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不过大多数人都是推崇张辽的吧,因为他实在是太厉害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张辽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是曹操最信赖、最倚重的外姓将领。逍遥津之战中张辽以数千人击溃孙权十万大军,使得整个吴国为之震颤,“张辽止啼”的典故流传至今。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聂壹的后人。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1、智勇双全
建安六年(201年),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豨于东海郡,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都认为应该引军而还。在“众议还”的氛围中,唯有张辽看出昌豨有动摇之心,于是向夏侯渊说:“这些天以来,每当我巡视围城的军情时,昌豨就两眼盯着我看。而且,他的士兵所发射的箭日益稀少,此种迹象必定是因为昌豨心怀犹豫,所以才没有力战。我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豨投降,岂不是更好吗?”
于是,张辽派遣使者向昌豨传话:“曹公有命令,让张辽来对你传达。”昌豨果然走下来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武,正在用他的美德感化四方,先归附的可以受大赏。”于是昌豨便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相对,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
曹操先遣昌豨返还东海郡。随后,曹操便责备张辽道:“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张辽拜谢了曹操的关怀,又根据当时的形势,回答道:“凭着明公威信著于四海,我张辽拿着圣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这么做。”
此次事件,张辽在夏侯渊面前展现了明察秋毫,在昌豨面前展现了刚柔并济,在曹操面前展现了料敌雄断。
通过张辽的成功劝降,东海郡在此后保持了长达5年的平静。此时,黄河以北的袁氏势力依然强大。直到5年之后,曹操平定了冀州并打垮了袁氏,统治东海郡的昌豨才再次发起叛乱。
2、能稳军心
建安十三年(208年),当时,荆州尚未安定,人心尚未归附。曹操在那一年,重新组建了许多军队。张辽率领其中一支新组建的军队,屯驻于长社。军队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骚动,在夜间,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此时,张辽经过审时度势,对左右说:“不可乱动。这一定不会是全营尽反,必然是那些制造叛变之人,想藉此骚动去惑乱众人而已。”
于是,张辽传令军中,只要不是谋反者就安坐勿动。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情况逐渐稳定下来,不久,在军中查出并擒获了制造动乱的首领,并将其肃清杀死,彻底挫败了军中夜叛。
以前,军营内的夜间谋反经常会让人难辨敌友、逃离求生。曹操曾经遭遇过军中夜叛,导致曹操四千人的军队只剩下五百人。牛辅也曾经遭遇过军中夜叛,导致牛辅在逃离的途中被叛徒所杀。而这一次,张辽识破谋反之计并转败为胜的冷静表现,成为了遏制军中夜叛的处事典范,被《通典》评价为:“张辽审计,立擒贼首,亦同料敌之义”。在明代小说《三国演义》中,张辽击杀太史慈的故事,正是由此事改编而成。
3、战绩惊人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闻风丧胆。又率领追兵,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因此,人们认为张辽是五子良将之首就不奇怪了。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率领重兵征讨汉中张鲁,合肥一带仅剩下张辽、乐进、李典等将领及七千余军队,可谓势单力孤。到了八月份,东吴孙权带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大有一鼓作气,“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可是却被张辽以八百壮士所破,最后无功而返。
有人说,合肥之战中,张辽仅仅杀了几十个敌人,两个敌将(杀数十人,斩二将),怎么就被“”吹成“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呢?张辽之所以位列“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有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在合肥保卫战中,张辽以少胜多,狠狠地打了孙权的嚣张气焰。
在曹操带领大部队走后,张辽就知道孙权会乘虚攻打合肥,于是筑垒硖石南、开凿藏舟浦,时刻防备着孙权。在孙权十万大军来袭时,张辽等人不换不乱,打开了曹操留下的书信。曹操书信之中只是说让张辽、李典出战,乐进守城,具体如何守城、如何出战、怎么应对突发情况都没有提及。
张辽分析道,刚刚迫使刘备归还一半荆州的东吴孙权带领十万大军来袭合肥,一副志在必得,速战速决的样子。而张辽等人仅有7000多人,听到十万大军来袭,普通士兵腿都打颤。此时,久经战阵的张辽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就可以守住城池。张辽的策略得到了李典和乐进的赞同。
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商定之后,开始了军事行动。张辽募集了八百勇士,被甲持戟,乘着夜色降临,偷袭孙权大营。此时的孙权大军,刚刚来到合肥城下,还没有站稳脚跟,由于大意,被张辽杀了个措手不及。
据三国志记载,张辽刚刚冲入孙权营帐,便杀了几十个士兵,还杀了两员吴将。张辽边冲,边大喊“我是张辽张文远”,横冲直撞,一直冲到了孙权身边。孙权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场面啊,大惊失色,逃到高处,手持长戟自卫。
其二,张辽突出重围之后,再次进入包围圈,救出剩下的几百人。
张辽于是向孙权挑战,而孙权惊魂未定,不知道张辽到底带来了多少军队,不敢轻举妄动。不久,孙权看见张辽仅仅带了几百人,于是调集重兵围攻张辽。张辽等人的陷入了重重包围,他急切之间,仅仅带领麾下数十人逃出。剩下的几百人大呼道:“将军弃我乎!”张辽又回身,进入包围圈,救出了这几百人,一同返回合肥。经过张辽的这一战,东吴大军士气低落,感觉张辽是无法战胜的,想着什么时候回家“过年”。
《三国志》: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其三,在孙权撤退时,张辽差点将孙权生擒活捉,把孙权吓得半死。
孙权看到自己的军队士气低落,无法取胜,于是听从众人的意见,撤兵回家。张辽看到机会来了,于是主动出击。他率领诸军乘势追击,几乎再次捉住孙权。孙权来袭时,被张辽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吃了一次亏,现在,无组织撤退,再次被张辽奇袭,又吃了一次亏。
张辽准确预估了孙权的逃生路线,并分兵毁桥。孙权和甘宁来到桥边,仗着鞭打战马助势,才顺利跃过断桥,死里逃生。如果张辽认识孙权,很可能将其生擒活捉。张辽也因这次大战的优异表现,被曹操拜为征东将军。
结语
在曹操带走主力后,张辽就判断出孙权会乘虚进攻合肥,未雨绸缪,提前修筑工事,整军待战,以逸待劳。在孙权十万大军到来之后,张辽以八百勇士奇袭,犹如赵云长坂坡曹营七进七出一样,多次冲杀,大杀孙权大军士气。张辽在刚刚冲入曹营时,就杀了数十人,两员战将,而不是一共杀了这么点人。他在那一夜,斩杀的吴将、吴兵肯定比这多多了。
在孙权退走之时,张辽又一次追杀孙权。这一次,比上次八百勇士造成的危害还大,差点生擒活捉孙权。经过这次合肥之战,奠定了张辽五子良将之首的名将地位。这次大战之后,有了“张辽止啼”这样一个流传千古的典故,也就是说东吴的小孩子听到张辽的名字,就可能突然止啼。张辽凭借这一系列战绩,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有句话叫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侠客勇士或许管用,但如果是统兵大将也这样做,就不一定是正确的了,起码对于曹操来说是这样。张辽曾经只身前去招降一个叛将,事情虽然成功,但回来后曹操却批评了他,说这种事情不是大将所为。张辽被称之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首,一生战功卓著,为曹操父子所倚重。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早年曾经从属丁原、董卓、吕布。曹操攻破徐州的都城下邳,吕布战败被杀,张辽率部归顺了曹操。官渡之战以后,张辽在跟随曹操征讨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的征战中有功,逐渐被曹操任用为独当一面的大将。打败袁谭以后,曹操派张辽率军攻打海滨地区,讨平了辽东的柳毅。回到邺城,曹操亲自出来迎接,拉着张辽同乘一辆车,同时任命他为荡寇将军。后来,张辽又率部攻入了山,斩首陈兰、梅成,平定了淮南,曹操当众予以表彰。
张辽作为历史名将,使他成名的战役是合肥战役。建安二十年(公元215),曹操西征汉中的张鲁,留下张辽和乐进、李典等七千人守卫合肥。临行前,曹操交给护军薛悌一份手令,在外封上写着:敌军到来再打开。不久,孙权率领十万大军围攻合肥,众将一起打开命令函,见上面的命令是:如果孙权来到,张辽、李典将军出战,乐进守城,护军薛悌不准出战。众将疑惑不解。张辽说:曹公远征在外,待其救兵来时,敌军必定已经攻破我们了。所以曹公命令我们,要趁敌人尚未形成包围圈就立刻迎击,挫伤他们的锐气,以安定军心,然后就可以坚守了。成败的关键,在此一战,大家有什么可疑惑的?李典也赞成张辽的意见。于是,张辽连夜招募敢死的士兵,共得到八百人,杀牛犒劳将士,饱食后准备第二天大战。天刚亮,张辽披甲持戟,率先攻入敌阵,连杀几十名敌兵,斩杀两名敌将。张辽大呼着自己的姓名,冲入敌人的营垒,直到孙权的大旗之下。孙权及其将领一时不知所措,只得登上高丘,众将用长戟护住孙权。张辽喝斥孙权下来接战,孙权不敢动。望见张辽带领的兵少,孙权的部下渐渐聚拢,把张辽包围起来。张辽左冲右突,奋勇向前,冲开缺口,部下几十人随着冲出,余下的士兵高声呼喊说:将军要抛弃我们吗?张辽返身杀回,再入重围,救出余下的士兵。孙权的兵将望风披靡,没有人敢阻挡他。从早晨战到中午,吴军士气大为受挫。张辽退回去修筑防御工事,大家心情也安定下来,将士们都很佩服张辽。孙权包围合肥十多天,眼见得不可能攻破,便领兵撤退。张辽率领各路兵马追击,几乎抓获孙权。曹操后来听说后,对张辽的表现大加赞许,任命张辽为征东将军。第二年,曹操再次率军征伐孙权,来到合肥,巡视张辽当年作战的地方,感慨叹息很久。于是给张辽增加了军队,让他驻军居巢,长期防守东吴。
此后,张辽多数时候都是在防守孙权,直到曹丕继位当皇帝,仍然如此。曹丕对张辽更加器重,除了任命他为前将军,封都乡侯,还赐给张辽的母亲舆车。曹丕还派兵马护送张辽的家眷到张辽的驻军地,命令张辽的母亲到达的时候,要用仪仗队出迎,所部官吏、将军都要在道边罗列下拜。这是皇帝对大将的最大的信任,他既体现了皇帝对驻守边境将领的关怀,也表明他不担心这个将领会有异心。过去大将带兵在外,家眷留在京城是常规做法,这一方面是为了安全的需要,也有让大将为家人考虑不会产生异心的考量。
东吴方面始终对张辽忌惮不已,尤其是孙权,当听说张辽病了,还不忘告诫众将:张辽虽然有病,还是勇不可挡,应当谨慎行事。自合肥之战后,终张辽一生,孙权都不敢对张辽军开战。就是这样一个听到他的名字都让东吴人胆战心惊的人,早年却受到了批评,说他的一个行为不是大将所为。那么,张辽是哪一件事受到了曹操的批评呢?
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以后,东海郡太守昌g却背叛了。曹操派遣张辽与夏侯渊围攻昌g的东海郡,一连数月,粮食用尽了,夏侯渊打算撤军。张辽对夏侯渊说:最近几天,我每次巡视阵营,昌g总是很专注地盯着我看,而他们射出的箭也一天比一天减少了,这一定是昌g心中犹豫,拿不定主意是该战还是该降,所以才不奋力抵抗。我想诱使他和我对话,或许可以劝降他。张辽于是派人传话说:曹公有命令,让张辽传达给你。昌g果然从城上下来和张辽谈话。张辽对昌g说:曹公神武英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势力,先归附的可以受到大赏。昌g答应投降。张辽于是来到昌g的家,向他的妻子儿女致礼。昌g非常高兴,跟随着张辽去见了曹操。曹操接受了昌g的投降,让他回去继续担任东海郡守。曹操却责备张辽说:这不是大将应该采用的方法。
曹操为什么要批评张辽呢?从曹操的话中可以看出,张辽虽然说动了昌g投降,但一个大将只身前往叛将首领家中,这实在太过冒险。假如昌g把张辽扣下,是不是会造成军中一部失去统帅?张辽可能有一种以诚相待的想法,但曹操更了解昌g,这个人反复无常,诚心对他不一定管用。在此前昌g已经多次背叛,后来这个昌g还是背叛了,假如昌g当时歪念头一动,张辽还真是很危险。
曹操虽然不赞成张辽的这种冒险,但是否从中也看出了张辽的胆略?合肥之战,曹操让张辽和李典出战,让其他将领守城,应该是知道张辽的勇武的。曹操是什么时候知道张辽勇气过人的,会不会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曹操批张辽,其本意是爱将惜才,他不愿意为了东海郡一时的得失而损失一员勇将。三国勇将不少,但像张辽这样因为勇气而成为一代名将的却不是很多。
张辽(169-222年)的老师没有确切记载,推测应该是家族传承。他使用武器有两种说法:一、是戟,叫月牙戟,在三国志张辽传中提过,在逍遥津一战中张辽使把长戟大杀十方。二、是刀,三国演义里面是钩镰刀。他字文远,本系汉武帝时朔州人聂壹的后代,后为了避祸改性张。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经跟随过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
张辽,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被历代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历史上,张辽有两场战役,最为经典。一是八百破十万,一是威震清闲津,这两场战斗都发生在合肥之战。是三国时代魏军创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吴主孙权亲自领兵10万攻击合肥。其时,合肥守军仅仅7000人,孙权雄师却有10万人,气力迥异。曹操其时正在征讨张鲁,估量孙权会进击合肥。是以,他提前写了一道命令,封于木函中,交给护军薛悌,要他“贼至乃发”。后孙权公然兴师攻击合肥,薛悌就将木函交于张辽,张辽关上木函,见上写道:“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意思是孙权来进击,张辽、李典能够出战,乐进守城,护军薛悌不可参战。
看完命令,大家疑惑重重。乐进、李典认为,两军兵力悬殊太大,如果出战,取胜的机会太小。
张辽见此义愤填膺,大声说:“主公现在远征张鲁,若咱们坐等救兵,等救兵来时,合肥早被吴军击破了。现在应当趁着吴军容身未稳,自主动出击,才能挫其锐气,保住合肥。”乐进等闻听张辽之言,仍心神不定。张辽发怒说:“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若疑,吾张辽独决之。”李典也表示支撑张辽。最终,众将服从了张辽看法。张辽在夜间征集精锐将士八百人,开剥牛支让将士餍饫,准备次日的大战。
次日凌晨,张辽带领800将士,大呼“张辽在此”,率众杀入敌阵。此时,吴军毫无准备,乱作一团。张辽持续砍杀数十人,并斩杀了东吴名将陈武等两员上将,直逼孙权帐下,要取其生命。孙权大惊,仓遑间登上一个土垒,手持长戟自守。吴军见张辽兵少,很快围了过来,将张辽围了好几层。张辽在吴阵中四处冲杀,带领麾下数十人得以突出重围。但阵中仍有被包围进去的将士,他们向张辽大呼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张辽又杀入重围,救出被包围的士兵。孙权的将士没有人敢招架张辽。这时候,李典也带人策应,两边战至中午,吴军伤亡沉重,士气大挫。张辽见出战的目标已经达成,遂率众回城,增强防守。
以后,孙权连续围城十余日,但终不能破城,命令撤军。孙权和多数将领在清闲津北岸巡查,恰被魏军发现。张辽立刻带领步骑突袭孙权。吴将甘宁、吕蒙与张辽奋力拼杀,凌统则率亲兵保护孙权包围。当孙权等人骑马行至清闲津桥时,见桥南板已被撤除一多半无法通过。在此危机关键,吴将谷利情急智生,给孙权坐骑猛地抽了一鞭子,骏马奋力一跃,飞桥而过,孙权夺路而逃,幸免于难。
曹操得到消息,对张辽大加赞美,并拜张辽为征东将军。张辽大北孙权一事震动东吴,计《三国志·吴书》连裴注中,述及此事的传记有七篇。?据《魏略》记录,此役以后,江东小儿呜咽不愿止者,其怙恃只需恫吓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没有敢呜咽的了。
说起三国这个时代,大家都很兴奋,因为这个年代英雄辈出,名将谋士层出不穷。其中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国也有“五子良将”,作为“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更是被后世列入“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为后世香火所祭祀。张辽作为一个外姓将军,一生南征北战,虽然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曹操手下很多将军也战功彪炳,张辽凭什么能位列“五子良将”之首呢?
其实在正史中,并没有“五虎上将”一说,这都是后人小说中编撰出来的;不过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的确是有“五子良将”一说的,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这就是“五子良将”的由来了。“五子良将”指的就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了。
张辽曾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的领导下,恪尽职守。吕布败亡后,张辽归属曹操,随曹操四处征讨,战功累累。曾亲自劝降昌豨,攻袁氏而转战河北,以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智平荆州新军的叛乱,击灭陈兰、梅成。濡须之战后,张辽与李典、乐进等镇守合肥,并多次击退孙吴的进攻。
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在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
乐进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
于禁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然而在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
张郃早期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
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徐晃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
但是“五子良将”之首原本是于禁的,但是由于于禁在襄樊之战中不仅败给了关羽,而且还选择了投降,导致晚节不保,于是被从首位排在了第三位。这五人战绩都非凡,但是张辽的逍遥津之战太过辉煌,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继而打败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堪比韩信的“背水一战”了。
在逍遥津之战的时候,有一个小插曲,可以说亘古至今,极少有那个武将能做到,那就是对手下的不抛弃不放弃。话说在张辽率八百步卒杀进孙权初到尚未整阵的部队时,的确让东吴军队惊慌了,不过终究人多势众,待局势稳定后,形式对张辽一方就很不利了,孙权指挥士兵欲合围全歼张辽这八百人。
张辽看局势不对,连忙率左右将士突围,杀出一条血路。张辽与左右数十人杀出重围后,回头一看,其馀陷在重围的战士们高喊著:“张将军难道要丢下我们不管了吗?”于是张辽又再领着这数十人,杀进包围几层的东吴军,把其它人带了出来。东吴军人人都被张辽军震撼到,没有人敢抵挡他们。
从凌晨战到中午,吴军将士原本高昂的斗志都萎靡下去了,张辽遂领军回城,整备守城事宜。而曹军初战告捷,军心大振,将领们对张辽也心悦诚服。试问哪个武将能在如此危难之际,还毅然而然的率领几十个士兵杀入重围中的吗?在现在看来,纯粹是找死的行为,不过张辽还是做了,而且还做的很漂亮,此举不但让东吴士兵胆寒,也让曹魏士兵士气大增。
收复张辽,可以说曹操一生中做出过的最英明决定了;动能攻城拔寨,静能镇守一方,以一城之力抵御一国;因为张辽的存在,在刘备和曹操争夺激烈的时候,东吴依然无法寸进一步;列为“五子良将”之首,当之无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6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唐朝四大贤相分别是谁姚崇有什么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