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夏侯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三国演义》中,夏侯惇“拔矢啖睛”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使得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兄。但实际上,“盲夏侯”虽然略有武力,不过并非那种披坚持锐上阵杀敌的,分管军队后勤或是坐镇一方调度甚至当一个文官更适合他。
夏侯惇是曹操麾下位居第一的大将(曹操时为前将军,曹丕称帝后为大将军),主要是因为他代表了追随曹操起兵的“谯沛武人集团”,代表了那些忠于曹操先于忠于汉室的那些曹魏心腹之人,也就是新兴的功勋集团。
夏侯惇也算是文武兼通
夏侯惇虽然没有“拔矢啖睛”,但确实是战场之上被射瞎了一只眼睛。
“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曹操一开始也属于是兵微将寡的,所以身边一起起兵之人,只要能上阵的都得阵前厮杀,而夏侯惇本身也该有些勇武的,
“以烈气闻。”
为啥说他以烈性闻名呢,是因为他十四岁的时候本来是想走读经入仕的路子,于是拜师读书,结果有人侮辱他老师,于是就被夏侯惇给杀了。
而且夏侯惇一直好学不倦,
“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
所以说他文武兼通是没什么问题,但肯定算不上文武双全。
夏侯惇一开始打仗确实不行
《三国志》里对于夏侯惇的介绍很短,理由之一就是他在曹操的南征北战中,武没有立下多少攻城拔寨的功劳,而文也没有出过多少计谋。
而且就是《三国志》与《资治通鉴》的短短篇幅,就记载了夏侯惇的几次失败,
对阵吕布:“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
对阵高顺、张辽:曹操遣将军夏侯惇救之,为顺等所败。
对阵刘备: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操遣夏侯、于禁等拒之。备一旦烧屯去,等追之。裨将军钜鹿李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窄狭,草木深,不可追也。”等不听,使典留守而追之,果入伏里,兵大败。
从曹操前期军事生涯看,夏侯惇虽然一直跟随其左右,但是战场上的作用不大。
夏侯惇负责固守后方
曹魏的天下可以说是曹操亲自动手打下来的,每一次重大战役曹操都会亲自下场指挥,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他信得过的人在后方坐镇。
这方面曹操是吃过亏的,兖州就是因为他率军在外被世家勾结吕布趁虚而入的,害得他浪费几年时间。所以兖州之变时,曹操其实就安排夏侯惇留守濮阳了,但是因为曹操的家眷都在甄城,所以夏侯惇不顾一切地去救援,即便是因此中计丢了濮阳,但是夏侯惇的忠心的毋庸置疑的。
而因为背叛曹操的是跟他关系本来很好的世家高门子弟张邈以及名士陈宫,所以后来哪怕是已经有颍川集团的那些世家高门出身的文官帮他管理地方,曹操仍然需要一个真正忠于自己的人来震慑后方。而作为“谯沛武人集团”首领的夏侯惇就是不二人选。
在曹操迎献帝定都许“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夏侯惇的官职是河南尹,也就是负责曹操的大本营。
转领河南尹。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邺破,迁伏波将军,领尹如故,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
也就是曹操在前方征战,夏侯惇在后方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可见曹操对夏侯惇的信任。
二十四年,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夏侯惇为武将第一实为忠心
夏侯惇和谯沛乡党一起从曹操起兵之初就追随于他,与后来投靠过来的人自然不同,尤其是颍川集团为代表的世家高门子弟及各方士人,他们开始投靠曹操,只是为了廓清天下,匡扶汉室。而夏侯惇等人的“谯沛武人集团”则是只效忠于曹操,政治上从无动摇。
曹操对于夏侯惇的无比信任,就是因为他的忠心。两件事可以说的很明白。
《三国志·魏志·夏侯惇本传》裴松之注引《魏书》: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悼独汉官,乃上书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日:“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是以屈君乎?”
第一件说的是,曹操已经建立了藩国魏国,别的人都当了魏国的官,而夏侯惇却是汉朝的官,于是他就要求当魏国的官,最后被封为前将军。
第二件事,就是代表谯沛集团请求曹操代汉自立,
《魏志·武帝纪》注引《魏氏春秋》:夏侯惇谓王曰“天下成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以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余年,功德着于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应天顺民,复何疑哉!”
综上所言,即便是夏侯惇没有夺城斩将之能,但是却有着稳定后方威慑宵小之功,而又忠心耿耿,所以因功为曹魏武将第一实属正常之事。
曹操吃过世家高门的亏,因为也有意推出一位可以坐镇中枢的自家武将来制衡那些文官,而好歹算是文化人的夏侯惇正是不二人选。夏侯惇也没有让曹操失望。
再则人品上,曹操也信得过这位廉洁的堂兄弟。
“性清俭,有馀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
曹丕登基,夏侯惇仍为众将之首的大将军,死后谥号“忠侯”,也是众人第一。
说起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大将,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夏侯惇了。作为统帅曹魏大军的将领,夏侯惇的谋略不足,打仗也可以说是一根筋,因此在和刘备等人的交战之中屡战屡败,甚至被称为魏国的“常败将军”。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经常打败仗的将军,曹操却十分赏识他,并且还屡屡给他升官,可以说是“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那么很多人心中就会忿忿不平了,凭啥他就能受到曹操的特殊照顾呢?难道说他和曹操的关系很硬吗?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得从夏侯家族和曹家的关系说起了。东汉末年,两族都是沛国谯县的名门大族。不过曹家自从曹腾以来,世世代代都能在朝中担任重要官职,而为了谋求未来的发展,夏侯家族就开始主动向曹家靠拢。因此在乱世开始的时候,夏侯惇和他的堂弟就看中了在士大夫口中非常有声誉的曹操。
当时的曹操曾经因为违反当地的法律即将入狱,而此时的夏侯渊选择顶替曹操坐牢,于是曹操动用当地的各种关系,终于将夏侯渊救出,从此两个家族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当曹操在陈留举兵的时候,夏侯惇和夏侯渊先后来投,当时的曹操直接给他们安排了“别部司马”的官位,要知道,就算是曹操的两个堂弟曹仁、曹洪等人,在当时的官职也是别部司马,可见夏侯家族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从此之后,曹操就将夏侯惇视为自己的心腹大将,因为夏侯惇的忠诚度很高,并且尽管经常打败仗,却并没有较大的失误出现。后来,夏侯惇的弟弟夏侯渊战死定军山,曹操心中对于夏侯惇弟弟的战死感到非常愧疚,于是从此之后曹操再也没有让夏侯惇领军作战,给他升了一个很高的虚职,让他名义上统领二十六军。
在夏侯惇退休之后,曹操给予了他生活之上很大的关照,不仅赏赐了他很多的金银财宝和美女,并且还对夏侯惇说:“将军战争沙场这么久了,现在也该享受一下清福了。”由此可见,夏侯惇的地位之所以如此牢固,完全是因为曹家和夏侯家族的“铁关系”。
要问三国第一猛将是谁,除了张飞外,可能不少人会觉得夏侯惇也可以配得上勇将之名。其原因,无非是演义中,夏侯惇生吃了自己被射瞎的眼球,让人印象深刻。但实际上,夏侯惇的眼睛在被射瞎后,他好像并没有胃口尝一尝自己的眼睛是什么味。
因为瞎了一只眼睛,夏侯惇在众多的三国武将中还是很有辨识度的。而且因为他与曹操之间说不清的特殊关系,夏侯惇在曹魏的出场率也是相当的高,但是细观夏侯惇的人生历程,好像和他的名气并不相符合,再和其他名将一比,夏侯惇的经历更加不堪入目了。今天小编就来讲一讲夏侯惇这个人,看看历史上的夏侯惇是否配得上名将之名。
魏国的元老级人物
夏侯惇的出场时间可以说是非常的早了,曹操首次起兵的时候,夏侯惇就负责给曹操带兵。有人觉得,夏侯惇其实就是曹魏集团的大股东,他的真实地位是和曹操平起平坐的情况。这样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那时候和士族结盟是枭雄们常用的手段,曹操自然也是如此,而且夏侯家对于他来说,绝对值得信任。
和大部分出名的武将一样,夏侯惇小时候就充满了侠义精神,而且夏侯惇的戾气明显还要更重一些。十四岁那年,有人侮辱了夏侯惇的老师,结果就被暴怒下的夏侯惇给杀了,不管这段的记载是真是假,史料作者的目的无非是想让我们知道,夏侯惇是个狠角色。
《三国志》——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
夏侯惇早期的战绩并不详细,大概过程应该就是打打黄巾军一类的。到了中后期,有关夏侯惇的记载,几乎清一色全部是败仗。和曹魏的五子良将相比,夏侯惇明显惨了一些,但一个事实却没有改变,不管夏侯惇败的有多惨,他一直是五子良将的上司。这一点足以证明,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是无人可及的,另外,曹操称魏王之后,唯独没有给夏侯惇封官,因为在他眼里,夏侯惇并不是自己的手下,而是和自己一样的汉臣。
惨不忍睹的战绩
受到了曹操这般礼遇,夏侯惇却还是让曹操失望了,也许外人看来是这样,其实曹操心里根本就没介意呢。公元194年,曹操为报杀父之仇,亲率大军征讨徐中,没想到打的正开心的时候,陈宫、张邈叛变了,同时还引来了吕布这个麻烦,无奈之下只能回去救火。在看老家这边,面对吕布的突袭,夏侯惇果断选择了出城迎击,但不曾想,吕布用了一招诈降记。吕布在人们的眼中普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历史上他也确实是这样,所以吕布的诈降记也别有一番风味。
《三国志》——(吕布)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
吕布派遣部将假装向夏侯惇投降,并且成功绑了夏侯惇,按常理发展,这时候应该杀了夏侯惇或者逼迫其投降。但不知道是吕布的命令还是诈降的将领私自做主,被绑了的夏侯惇完全被当成了一个肉票,用来换取金钱。一阵骚乱之后,夏侯惇还是成功被手下救了出来,部将韩浩按律办事,准备将夏侯惇和劫匪一同斩杀,这才吓退了诈降的将领。既然是按律办事,就证明武将被俘在当时应该是常事,所以才有了专门的法律,这样一看,夏侯惇被绑也不算太丢脸。
事后曹操才从徐州赶了回来,刚从鬼门关爬出来的夏侯惇立刻就参与到对吕布的反击中,也许是太想洗涮耻辱了,夏侯惇身先士卒,但不幸被流箭射中了左眼,至此,夏侯惇就以独眼的形象示人了。因为他还有一个弟弟夏侯渊,同僚们为了区分两人,就称夏侯惇为“盲夏侯”,这导致了夏侯惇经常拿镜子出气。
《魏略》——时夏侯渊与惇俱为将军,军中号惇为盲夏侯。惇恶之,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
后来,吕布派高顺袭击刘备,为了支援盟友,曹操派夏侯惇带兵与刘备汇合,但不曾想,两人一起被高顺给收拾掉了。公元202年,刘备早就已经从盟友变成了敌人,并协同刘表袭击曹操南部战线,这一次又是夏侯惇领兵,而结果也正常,夏侯惇在博望坡中了刘备的埋伏,亏得李典来救,他才捡了一条命。到了曹操征讨江东失败后,夏侯惇才迎来了转机,除了成功平叛以外,夏侯惇还参加了讨伐张鲁的战事,虽然这其中运气占了很大一部分。
夏侯惇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综上所述,夏侯惇确实不是一个太合格的武将,但这样单方面的评价对夏侯惇来说很不公平,一个将领的好与坏,也不只能去看他领兵的打仗能力。中原地区因为长时间的战乱,百姓往往生活贫苦,正好又赶上天下大旱。见此情景,夏侯惇亲自率领军民修建水利工程用于灌溉农田,同时夏侯惇还生活简朴,平时的赏赐他也习惯性的分给下属,死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家产。
《三国志》——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另外,夏侯惇也是曹操最信任的人之一,可能曹操也清楚夏侯惇正面交战确实不行,所以经常交给夏侯惇留守的任务,倒不是觉得夏侯惇守城有多厉害,而是让夏侯惇来留守,亲征前线的曹操才能安心。在夏侯惇的传记中,陈寿用了大量的文字来描写夏侯惇的曹操的亲密关系,比如二人同乘一车,或者夏侯惇可以带剑进入曹操的居室。由此可见夏侯惇的糟糕战绩在曹操眼里并不算事。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两人的关系外,也取决于夏侯惇在非战斗情况下的表现,所以夏侯惇理应算的上是曹魏的名将。
一、屡败屡战的夏侯惇
1.公元194年,曹操征讨徐州,让夏侯惇、荀彧和程昱三人留守后后方。不想张邈、陈宫叛变,借机引来了吕布。夏侯惇为护曹操家室,冒险出城,不料被吕布抄了老巢濮阳,不但如此,吕布还派部下诈降夏侯惇。夏侯惇有没有中计历史上没有记载,但夏侯惇最后竟成了这些人的人质,部下韩浩决定按法律来办,准备将人质和劫匪一同消灭,也多亏了韩浩的举动,让劫匪放弃了逃跑的希望,就地投降了,夏侯惇也因此获救。
在后来反击吕布的时候,夏侯惇估计是想为之前所受的耻辱报仇,贸然挺进,不幸被乱飞的弩箭射中了左眼,只得后撤,从此夏侯惇就变成了我们熟悉的独眼形象。
2. 公元198年,吕布进攻刘备,刘备不敌后向曹操求救,曹操便派了夏侯惇去协助刘备。结果不但没有能帮上刘备,自己也差不点被吕布大将高顺给收拾掉。
3. 公元202年,博望坡之战打响,夏侯惇不听李典的劝告,继续追着刘备不放,不成想刘备在半路设下了伏兵,夏侯惇大败。若不是李典来救,只怕夏侯惇要交代在这了,演义里对这段的描述是诸葛亮击败了夏侯惇,能被诸葛亮击败,作者也是给足了夏侯惇面子。
4. 到了公元204年,经历了数次大败的夏侯惇可能觉得,武的不行我可以试试文的。于是夏侯惇接了一个劝降的活,当时的名士田涛在北方不听命于曹操,夏侯惇奉命去劝降田涛,两人本是旧识,但夏侯惇未能成功。
5. 屡败屡战的夏侯惇在公元206年迎来他人生的转机,俗话说得好“否极泰来”。在平叛河东的过程中,夏侯惇获胜了,从这之后,除了汉中讨张鲁以外,在很少有关于夏侯惇出战的记载。
二、不离不弃的曹操
纵观夏侯惇一生,基本以失败为主,但他的待遇却和战绩完全不成正比,靠着败仗一路高升。曹丕称帝后,夏侯惇已经成为大将军了,这其中也多亏了曹操对他的支持。曹操估计也知道他这位兄弟打仗不行,基本会派给他留守或者后勤运输的工作,这些活自然没有在前线杀敌拉风,但能干这些活的必定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夏侯惇就成了最佳人选。
夏侯惇最早追随曹操起兵,两人还是同宗,在曹操眼里,夏侯惇甚至已经不是自己的属下,而是自己的同僚,在分封官职的时候,诸将均授予魏王下属的官职,而夏侯惇却还是汉朝的官。之后在夏侯惇的主动要求下,曹操才将夏侯惇封为魏前将军,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可谓非比寻常,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
甚至夏侯惇还可以和曹操同乘一辆马车,进出曹操的居室时,也完全不用提前进行通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5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洪承畴真的背叛明朝了吗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