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太宗皇太极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生平简介

以史为鉴 2023-06-26 05:15:17

清太宗皇太极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生平简介

和硕恪纯长公主(1641一1703),名阿吉格,清太宗皇太极之第十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庶妃蒙古察哈尔部奇垒氏。初号和硕公主。顺治十年(1653)13岁时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十四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吴应熊与公主婚后,顺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因其父吴三桂反叛清廷,同其子吴世霖皆被清廷处死;据朝鲜燕行录、康熙起居注和清人王沄《漫游纪略》,公主及幼子被幽禁宫中。二十年云南平定,公主所出的两个幼子和额驸其他庶子被全部处死。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时年63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642年,清崇德六年十二月初七日丑时(1642年1月7日),公主出生,初号和硕公主。(见《清皇室四谱》)

注: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

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8月从龙入关,9月至京。

公元1648年,清顺治五年,平西王吴三桂出镇汉中,留长子吴应熊于京。

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八月十九日下嫁平西王吴三桂子应熊。(清世祖实录)

公元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二月进和硕长公主,授公主金册。册文曰:典崇鳌降,帝女戒以钦哉,诗美肃雍,王姬咏其秾矣。既娴内治,宜被殊荣,咨尔和硕公主,乃朕之妹,敬慎居心柔嘉维则,母仪克奉,教夙禀于在宫,妇德无违,誉尤彰于筑馆,出银潢之贵派,作配高闳,备玉碟之懿亲,共襄宗国。凤占允协,象服攸宜,是用封尔为和硕长公主,锡(赐)之金册,谦以持盈,益笃兴门之枯,贵而能俭,永垂宜室之声,勿替令仪,尚缓厚禄,钦此。

公元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十二月17岁进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恪纯长公主,具体时间不详)

公元1661-1662年间,即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元年间,长子吴世霖诞生,为此与额驸同往寺庙设醮。(见朝鲜使臣见闻《进贺兼陈奏行书状官李东溟闻见事件》)

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至云南为吴三桂祝寿。(见《平吴录》)

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平西王吴三桂反,诏执额驸吴应熊下狱。

公元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四月十三日,康熙下令将吴应熊及子世霖处绞,其余幼子与公主免死幽禁。

公元1680年,康熙十九年五月甲子,谕恪纯长公主、公主被反叛所累、屡年困顿。朕每念及、未尝不为恻然。不意深染时症。遣乳媪暨亲近侍卫往视、及回、转奏公主之语。不胜感叹。又闻病势危笃、即命该部院衙门、将服饰执事等项、星夜制办。今公主体中大愈、将此各项尽送公主处、以示朕惓惓注念之意。

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云南平定,康熙下令将公主所出的吴三桂“二幼孙缢杀,诸庶孙斩首弃市”。

公元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长公主薨,年六十三。终其悲苦一生也只得到了不冷不热的官方祭文而已:国家重宗潢之谊,淑媛沾荣;典礼隆追恤之文,幽泉被泽。尔和硕恪纯长公主,辉分玉叶,秀毓金枝。盛车服以于归,恩荣备礼;值藩封之肆逆,孱息骈诛。虽浩荡深仁,犹仰承夫膏露,而伶仃暮景,实饱历乎冰霜。正将受养以长年,乃遽沉疴而永逝。呜呼!本支在念,纶綍斯昭。聿颁牲礼而荐馨香,用设几宴以申奠祭。灵其不昧,尚克来歆。

公主薨逝后火化,祭祀事宜由恭亲王常宁之子海善贝勒代行。园寝在今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乡草房村,日伪时期,地宫被盗发,善后的德公府发现地宫内只有骨灰罐。园寝今已平毁。

清朝的人物。。全部人物。。。比如: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全部说出来。。。。好评啊啊啊

和硕恪纯长公主,清太宗皇太极十四女,其母庶妃奇垒氏。又称和硕建宁公主、金福格格。
和硕和婉公主,高宗弟和亲王弘昼长女,母福晋乌札库氏
和硕怀恪公主,雍正帝第二女,母为侧妃李氏
和硕淑慎公主,世宗兄、废太子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
和硕和惠公主,世宗弟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
和硕端柔公主,世宗弟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
寿臧和硕公主,道光帝第五女,母祥妃钮祜禄氏
和硕端静公主,康熙帝第五女,母贵人兆佳氏
和硕温恪公主,康熙帝第十三女,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和硕悫靖公主,康熙帝第十四女,母贵人袁氏
和硕敦恪公主,康熙帝第十五女,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寿禧和硕公主,道光帝第八女,母彤贵妃舒穆鲁氏
庄敬和硕公主,嘉庆帝第三女,母嘉亲王侧妃(和裕皇贵妃)刘佳氏,葬于北京的公主坟内东侧
和硕恭悫长公主,顺治帝第二女,母庶妃杨氏
和硕和顺公主,顺治帝兄承泽亲王硕塞次女,母福晋那拉氏
和硕柔嘉公主,顺治帝堂兄安郡王岳乐次女,为顺治帝养女
慧安和硕公主,嘉庆帝第五女,母嘉亲王侧妃沈佳氏
和硕和嘉公主,乾隆帝第四女,母纯贵妃苏佳氏
和硕和恪公主,乾隆帝第九女,母令妃魏佳氏
固伦端庄公主
称东果公主,封固伦公主,谥固伦端庄公主。生母为清太祖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札青。明万历六年(1578)二月二十二日生。不仅是长女,而且是努尔哈赤诸子女中之最长者。长子褚英与次子代善是她的同母弟弟。明万历十六年(1588)嫁董鄂氏(亦称栋鄂、东果)何和礼,时年十一。因此称东果公主或东果格格。顺治九年(1652)七月卒,年七十五,葬于辽宁省灯塔市西大窑镇公安堡村东红宝石山南坡。康熙五十五年(1715年)追谥端庄,即为固伦端庄公主。何和礼,明人译为好好里。明嘉靖四十年(1561)生。26岁时袭其兄位为董鄂部首领。明万历十六年(1588)投附努尔哈赤,当时已有妻子,努尔哈赤复以长女嫁之,可见努尔哈赤对何和礼的重视。何和礼是后金的开国元勋之一,后金政权建立后封为一等大臣,为参决军国大事的开国五大臣之一。后金天命年间授世职三等总兵官。天命九年(1624)八月卒,年六十四。何和礼作为清王朝的开国元勋,死后亦受到很高礼遇。清太宗时,追封何和礼为三等子。顺治十一年(1654年),追谥曰温顺,并勒石记功。内有“追述往事,轸念前勋”,称赞何和礼“乃能益励忠诚,封疆攸赖,始终尽瘁克襄王室”。雍正八年(1729年),加封号勇勤。子六人,次子多积礼、第四子和顾图、第五子都类,在清朝初年皆有作为。都类为公主所出。
固伦温庄长公主
马喀塔(1625—1663):固伦长公主。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二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三女、八女同母。后金天聪九年(1635)许配给察哈尔部蒙古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清崇德元年(1636)出嫁,时年12岁。是年,额哲受封为察哈尔亲王。六年(1641)额哲去世。顺治二年(1645)复嫁给额哲的弟弟阿布鼐。顺治十四年(1657)受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封为永宁长公主。后来改封为固伦温庄长公主。阿布鼐在顺治五年袭其兄额哲遗爵受封为亲王,后因“负恩失礼”被削去爵位并被处死。公主于康熙二年(1663)去世,时年39岁。
固伦端靖长公主
靖端长公主。清太宗皇太极第三女,其母为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皇太极之二女马喀塔和八女同母。后金天聪二年(1628)七月初三日生。初封固伦公主。崇德三年(1638)十二月许配给科尔沁部蒙古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哥哥之子即许配给她亲娘舅之子奇他特。四年12岁时出嫁。崇德八年(1643)奇他特受赐固伦额骆仪仗,顺治六年(1649)被封为科尔沁多罗郡王,八年闰二月去世。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十四年晋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晋封为延庆长公主。后改为端靖长公主。康熙二十五年(1686)五月去世,葬于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瓦房屯之东北,时年59岁。
固伦永安长公主
皇太极的第八女。其母为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与皇太极的二女、三女同母。后金天聪八年(1634)闰八月十六日生。初固伦公主。祟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顺治二年(1645)12岁时出嫁。十四年(1657)二月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被封为固伦昌乐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永安长公主。康熙十一年(1672)五月,巴雅斯护朗袭其父爵为土谢图亲王,是年八月去世。二十一年(1692)正月公主去世,时年59岁。赐谥端贞长公主。
固伦荣宪公主
固伦荣宪公主(1673-1728),康熙帝第三女,母荣妃马佳氏,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受封为和硕荣宪公主,六月嫁给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时年十九岁。康熙四十八年(1709)晋封固伦荣宪公主;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逝世,年五十六岁。
固伦恪靖公主
固伦恪靖公主(1675-1735),康熙帝第六女,母贵人郭络罗氏,康熙十八年五月二十七生。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九岁,受封为和硕公主,嫁给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康熙四十五年(1706)受封为和硕恪靖公主;雍正二年(1724)晋固伦恪靖公主。雍正十三年去世,时年五十七。
固伦和敬公主
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帝第三女,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其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六月二十八日去世为止,活了62岁。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16岁的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嫁给了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亦称作:色布腾巴尔珠尔),这个额驸色布腾巴勒珠尔的身世来头可不小,他是科尔沁左翼中旗扎萨克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的玄孙,世祖固伦端敏公主额驸班第之孙。固伦端敏公主的出身也十分高贵,生父为顺治堂兄简亲王济度,生母为孝惠皇后的亲姐姐,所以孝惠皇后是公主的姨母兼养母。满珠习礼是孝庄文皇后的父亲,而满珠习礼亲王的长子吴克善(又称乌克善、卓礼克图亲王)的女儿就是后来被降作静妃的顺治帝皇后(孝庄皇后的侄女),而顺治的孝惠章皇后、淑惠妃又都是这一家子的。而色布腾巴勒珠尔早在乾隆八年(1743年)初封科尔沁辅国公,乾隆十七年(1752年)晋袭亲王,与公主婚后留住京师。
固伦和静公主
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乾隆七女,乾隆二十一年(1756)七月十五日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三十五年(1770)正月封今位号。七月,嫁给拉旺多尔济。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日卒,年20岁。额驸拉旺多尔济(?一1816),博尔济吉特氏,额驸超勇亲于策凌之孙。札萨克和硕亲王成衮札布第七子。乾隆二十九年(1764)封为世子。乾隆三十五年(1770)七月,娶固伦和静公主,授固伦额驸,一般都叫他七额驸。乾隆二十六年(1771),袭封超勇亲王。乾隆四十年授领侍卫内大臣,寻兼都统。嘉庆八年(1803)闰二月,嘉庆帝乘舆行至顺贞门时,侍卫成德伏于门侧,突出行刺。侍卫丹巴多尔济急出抵御而受伤,幸好拉旺多尔济将成德抱住,其他侍卫一拥而上将成德擒获杀死。嘉庆帝因其救驾有功赐御用补褂,洊充上书房总谙达,并封其子巴彦济噶勒为辅国公。据说还有一次随嘉庆帝至木兰围场打围,与熊搏斗,再次救驾,因此成了跛子。嘉庆二十一年(1816)因病乞归,五月十六日即去世。
固伦和孝公主
固伦和孝公主(1775—1823):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三日生,母为惇妃汪氏。在《清史稿公主表》中记载:"主,高宗少女,素所钟爱,未嫁赐金机轿。"因此在和孝公主13岁时,便被破格册封为固伦公主,这也充分说明了乾隆对她的宠爱,因为按清朝法制所定:皇后所生之女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品级与亲王相当,而妃、嫔所生或者由皇后收养的其他皇亲宗室之女,则只能封为"和硕公主",品级只相当于郡王。而固伦和孝公主是一个妃子所生,乾隆帝因为疼爱她,才破格封其为固伦公主。乾隆四十五年(1780)五月指配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乾隆五十一年(1786)八月赐乘金顶轿。乾隆五十二年(1787)正月封今位号。乾隆五十四年(1789)十一月嫁丰绅殷德。嘉庆四年(1799)正月和珅得罪,家被抄,嘉庆帝命留资赡养。嘉庆十五年(1810)丰绅殷德卒。公主亦于道光三年(1823)九月初十日去世,年49岁。固伦和孝公主为乾隆最小公主,素被弘历喜爱。从未嫁即赐乘金顶轿及嘉庆时受和珅牵连而独留资赡养便可说明。
慧愍固伦公主
慧愍固伦公主(1811年—1815年),嘉庆帝颙琰第九女,其母为恭顺皇贵妃钮枯禄氏,时为如妃。同母姐皇八女早夭。同母弟惠端亲王绵愉。
嘉庆十六年一月二十五日生。嘉庆二十年五月殇,时年5岁。嘉庆二十五年追封为慧愍固伦公主。与异母姐慧安和硕公主同葬于梁格庄的清西陵公主园寝。
寿庄固伦公主
寿庄固伦公主(1842——1884):旻宁第九女。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日,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封为寿庄和硕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同治四年(1865)正月德徽卒。光绪七年(1881)十月晋封为寿庄固伦公主。光绪十年(1884)二月十四日去世,年43岁。额驸德徽(?—1865),博罗持氏,父裕恒,世袭诚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卒,无子,以从子为嗣。
荣安固伦公主
荣安固伦公主,中国古代清朝咸丰帝长女,母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咸丰五年(1855年)五月初七生。同治五年(1866)九月奉两宫皇太后懿旨,指配给世袭一等雄勇公符珍为妻。同治九年(1870)九月封为荣安固伦公主,十二年(1873)八月下嫁。十三年(1874)十二月二十九逝世。 额驸符珍(?一1909),瓜尔佳氏,初名瑞煜,为清太宗时额驸辉塞之后。袭封一等雄勇公,指配后改名符珍。授散秩大臣。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擢汉军副都统。光绪六年(1880)九月署护军统领。光绪十年(1884)十月累迁御前大臣。光绪十六年(1890)二月授都统。光绪十八年(1892)闰六月授内大臣。光绪二十年(1894)正月赐用紫缰。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奉命留京办理旗务。宣统元年(1909)十二月去世。
固伦荣寿公主
荣寿固伦公主(1854-1911),道光六子恭亲王长女。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初二日(2月28日)巳时,嫡福晋瓜尔佳氏所出.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初九日(1862年1月8日),两宫皇太后宣布将恭王长女抚养于宫中,晋为固伦公主。同治三年正月初二日(2月9日),两宫皇太后正式册封恭王长女为固伦公主。同治四年九月(10—11月),固请撤去长女“固伦”名号,两宫皇太后准奏,改封为荣寿公主。同年九月初六日(10月14日),长女荣寿公主由慈禧太后指婚于固伦额驸景寿之子志端。同治九年九月初七,正式下嫁志端.次年十月志端死。
1881年,皇太后懿旨:封其为固伦公主。1894年正月,皇太后懿旨:赏食固伦公主双俸(约800两白银)。
固伦温宪公主固伦温宪公主,初封和硕温宪公主,(1683-1702),康熙帝之第九女,序齿为五公主,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二日生。其母为康熙德妃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与四阿哥胤禛、十四阿哥胤禵、皇六子胤祚(幼殇)、皇七女(幼殇)、皇十二女(即七公主)同母。康熙三十九年(1700)18岁时受封为和硕温宪公主,嫁给佟氏舜安颜。雍正元年追封固伦温宪公主。
固伦纯悫公主
固伦纯悫公主(1685-1710)。清圣祖康熙帝玄烨之第十女,序齿为六公主。其母为玄烨庶妃纳喇氏,即通嫔。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十六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22岁时受封为和硕纯悫公主。是年九月初三嫁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台吉策凌。 公主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农历三月二十四日去世,时年25岁。雍正十年(1732)因策凌军功追赠为固伦纯悫公主。死后葬于京师郊外,后与策凌合葬。公主与策凌所生子成衮札布初被封为世子,策凌去世后袭爵为札萨克亲王兼盟长
固伦纯禧公主
固伦纯禧公主(1671-1741),康熙帝之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康熙十年十月二十八生,抚养宫中,为康熙帝养女,依照年龄排行为大公主。康熙二十九年(1690)时年20岁,封为和硕纯禧公主,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班第。雍正元年(1723)二月晋封固伦纯禧公主,班第卒后,居京师(北京)。乾隆六年(1741)辛酉病笃归旗,十二月初七日去世,时年70岁。葬于通榆兴隆山。
固伦端敏公主
固伦端敏公主,清顺治帝堂兄简亲王济度次女,母福晋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年六月十三生。后抚养宫中,为顺治帝养女,初封和硕端敏公主。康熙九年(1670)嫁班第。雍正元年(1723)晋固伦端敏公主,七年去世,年七十七。
固伦雍穆长公主
固伦雍穆长公主,爱新觉罗·雅图(1629—1678),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顺治帝)、五女阿图(固伦淑慧长公主)、七女同母。后金天聪三年(1629)正月初八日生。初号固伦公主。七年许配给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哥哥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第三子,也是她亲娘舅之子弼尔塔哈尔。后来吴克善有罪,皇太极十分生气,欲断此婚姻,由于吴克善入朝服罪,仍维持其婚配。祟德六年(1641)公主年13岁时出嫁。八年(1643)弼尔塔哈尔被赐封为固伦额驸,康熙五年(1666)弼尔塔哈尔袭其父爵受封为卓礼克图亲王,六年去世。顺治十三年(1656)公主回到北京。翌年晋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受封为固伦兴平长公主,后改为固伦雍穆长公主。康熙十七年(1678)闰二月去世,时年50岁。
固伦淑慧公主
固伦淑慧公主,名阿图,称巴林公主,。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四女雅图、皇七女、皇九子福临同母。后金天聪六年(1632)二月十二日生。祟德六年(1641)正月,许配给喀尔喀蒙古额驹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八年出嫁,时年十二。索尔哈在崇德元年(1636)袭其兄额尔克代青之三等甲喇章京,即三等轻车都尉世职,顺治初年去世。顺治五年(1648)阿图复嫁给蒙古巴林部辅国公博尔济吉持氏色布防,所以人称巴林公主。色布腾为元太祖21世孙,顺治五年晋封为辅国公。七年晋封为巴林郡王。康熙七年(1668)二月去世。阿图自嫁色布腾后,顺治十四年(1657)被封为固伦长公主,十六年二月被封为固伦和顺长公主,后改为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公主为孝庄文皇后所钟爱。色布腾去世后,康熙十二年(1673)孝庄文皇后有病,康熙皇帝派人把公主接到北京,以后又多次到北京。三十一年(1692)沼设护卫长史视贝勒例。三十九年(1700)正月初十日卒于京师,年六十九。
固伦淑哲公主
固伦淑哲公主,谥固伦端献公主。皇太极的第七女。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持氏布木布泰,与皇四女雅图、皇五女阿图、皇九子福临同母。后金天聪七年(1633)十一月十六日生。初号淑哲公主。崇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扎鲁特部博尔济吉特氏内大臣俄尔齐桑之子铿吉尔格。顺治二年(1645)出嫁,时年十三。五年去世,年十六。赐谥固伦端献长公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清实录》记载:祟德六年(1641)将公主许配给俄齐尔桑之子铿吉尔格。顺治二年(1645)却记公主嫁给俄齐尔桑之子喇麻思。《玉牒》只记公主嫁给铿吉尔格。而《清史稿》俄齐尔桑传却记顺治二年(1645)正月“其子喇麻喇尚主授固伦公主。”“公主表”认为这一矛盾的现:“当是铿吉尔格改名喇麻思译文作喇麻喇”。 唐邦治先生又提出第二种可能,即“铿吉尔格为喇麻思之兄,公主先嫁其兄,兄死又嫁其弟”。我们认为这第二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文献记载公主嫁铿吉尔格与嫁喇麻喇的时间均为顺治二年(1645)。
固伦端顺公主
固伦端顺公主。生母为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与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同母。崇德元年(1636)三月二十五日生。初封固伦公主。顺治四年(1647)嫁蒙古阿巴亥部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时年十二。七年卒,年十五。十三年(1656)六月赐谥固伦端顺长公主。噶尔玛索诺木与公主结婚后,授与一等精奇尼哈番(子)。公主去世后,皇太极之兄礼亲王代善之女复嫁给他,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三年(1664)卒。
庄静固伦公主
庄静固伦公主。生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时为藩邸嫡福晋。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七日生。嘉庆七年(1802)封为庄静固伦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给蒙古族博尔济吉持氏玛尼巴达喇。嘉庆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日去世,年二十八。葬于昌陵附近王佐村园寝。额驸玛尼巴达喇,嘉庆四年(1799)袭封土默特贝子。历任前锋统领,蒙古都统。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衔。道光十一年(1831)封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日卒。

1.庙号

2.谥号

3.姓名

4.在位时间

5.年号

6.皇陵

1.清太祖

2.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追尊)

3.努尔哈赤(1559-1626)

4.1616年~1626年

5.天命

6.福陵

清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皇太极(1592—1643)

1626年~1643年

天聪 崇德

昭陵

清成宗

义皇帝
世称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

追尊,不久废

  
  

清世祖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福临(1638—1661)

1643年~1661年

顺治

孝陵

清圣祖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玄烨(1654—1722)

1661年~1722年

康熙

景陵

清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胤禛(1678—1735)

1722年~1735年

雍正

泰陵

清高宗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弘历(1711—1799)

1735年~1795年

乾隆

裕陵

清仁宗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颙琰(1760—1820)

1796年~1820年

嘉庆

昌陵

清宣宗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旻宁(1782—1850)

1820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清文宗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奕詝(1830—1861)

1850年~1861年

咸丰

定陵

清穆宗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载淳(1856—1875)

1861年~1875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清德宗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载湉(1871—1908)

1875年~1908年

光绪

崇陵





溥仪(1906—1967)

1908年~1912年

宣统

华龙陵园[
太祖努尔哈赤 孝慈高皇后 叶赫那拉氏孟古姐姐(皇太极生母,由于皇太极的生母生前只是侧福晋,为提高生母身份,并未追封太祖的其他三位正妻,仍称大妃。三位大妃分别是: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扎青,继妃富察氏衮代,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   

  孝烈武皇后 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多尔衮当上摄政王之后追封的,多尔衮死后被褫夺摄政王封号,阿巴亥的皇后封号也被废除。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多尔衮平反,复其王爵,但未复阿巴亥的皇后封号)  

  太宗皇太极 孝端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哲哲   

  孝庄文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 (福临生母)

  世祖顺治福临 废皇后(静妃) 博尔济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玄烨生母)   

  孝献皇后 董鄂氏(董鄂氏生前封号为“贤”,位号是皇贵妃。追封皇后,徽号端敬,谥号孝献,但不祔宗庙,也就是灵位不入太庙,所以谥号中没有顺治的谥号“章”字)   

  圣祖康熙玄烨 孝诚仁皇后 赫舍里氏(废太子胤礽生母)   

  孝昭仁皇后 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 佟佳氏 (胤禛养母)  

  孝恭仁皇后 乌雅氏 (胤禛生母)

  世宗雍正胤禛 孝敬宪皇后 乌拉那拉氏   

  孝圣宪皇后 钮祜禄氏 (弘历生母) 

  高宗乾隆弘历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   

  废皇后 乌拉那拉氏(乾隆的第二位皇后,永璂生母,乾隆三十年忤旨收回金册金宝,相当于被废,丧葬规格等同于皇贵妃)   

  孝仪纯皇后 魏佳氏(颙琰生母)   

  仁宗嘉庆颙琰 孝淑睿皇后 喜塔腊氏 (旻宁生母,嘉庆二年薨)  

  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氏   

  宣宗道光旻宁 孝穆成皇后 钮祜禄氏(嘉庆十三年薨,宣宗追封皇后)  

  孝慎成皇后 佟佳氏 

  孝全成皇后 钮祜禄氏(孝和睿皇后侄女,奕詝生母)   

  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奕?生母,咸丰五年七月,尊为康慈皇太后,当月薨,谥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穆宗载淳即位,祔庙,加谥)   

  文宗咸丰奕詝 孝德显皇后 萨克达氏   

  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 钮祜禄氏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 叶赫那拉氏杏贞(载淳生母)   

  穆宗同治载淳 孝哲毅皇后(嘉顺皇后) 阿鲁特氏   

  德宗光绪载湉 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 叶赫那拉氏静芬   

  逊帝宣统溥仪 皇后 郭布罗氏婉容

全部不大可能,这是一部分,其他问度娘吧。。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公主,最好附上生平简介

第一名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从小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第二名文成公主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第三名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帝王血统。高阳公主乃唐太宗李世民之十八女,美丽温柔之玳姬所生,素为太宗所锺爱。帝王深宫之威严华贵,使其养成民间女子绝无仅有之傲慢骄横;大唐盛世之生活熏陶,使其具有无可比拟之雍容才情。高傲之公主,叛逆之性格,或许奠基其艳丽哀婉之悲剧,或许埋下其无法摆脱之祸根

第四名 平阳公主

 历史上有两个平阳公主,一个是汉武帝最亲的姐姐,一生命运坎坷,她是最善良的,也是最英勇的,还有一个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之第三女,是一个巾帼将军,豪气干云,为唐王朝建立立下卓著之功勋。

第五名长平公主

 阿九,令人哀怜;身世悲凉,幻影人间。她是一位传奇式的女子,她贵为崇祯皇帝的公主,却喜欢在武林中行走,找到挚爱后还不顾礼法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可是命运捉弄人,最后国破家亡,痛失一臂,背负国仇家恨,出家为尼,好可怜。长平公主,史书记载常有难言之隐;或许民间传闻多寓美好希冀;或许文学作品关注乱世情缘;或许国破家亡之美丽公主,英年早逝灵魂不散。

第六名 和硕公主

和硕长公主,是顺治的妹妹,康熙的姑母。她也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公主,做为一个政治棋子作为安抚工具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因吴三佳反叛清廷,吴应熊同其子吴世霖皆被清廷处死。她因为公主身份免死,但是,一个女人悲惨的一生已经注定。

其实在清朝公主都应该叫格格,公主只是汉族人对皇帝女儿的称呼 格格是满州八旗贵族女儿的尊称,在满族大军入关建立起清王朝后为了区分皇族直系子女和贵族子女称呼上的区别才有公主一词。

第七名 馆陶长公主

  馆陶长公主刘嫖,历经西汉文景武三朝。她是汉文帝有史料记载的两个女儿之一,窦皇后的唯一的亲生女儿,汉景帝唯一的同母姐姐,同时也是汉武帝的姑母兼岳母。刘嫖的封邑在馆陶县,所以称馆陶公主,于汉文帝三年(前177年)嫁给堂邑侯陈午为妻,故《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又称其堂邑大长公主。汉文帝即位时封长女刘嫖为长公主;汉武帝时,尊称窦太主。有二子一女。
  
  公元前153年,景帝立庶长子刘荣为太子。刘嫖于是为女儿陈氏向刘荣生母栗姬请求联姻。不料栗姬因厌恶刘嫖屡次给景帝进献美女而拒绝。刘嫖转而和王夫人王娡联姻。并且屡次在景帝面前污蔑栗姬,王娡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一次朝会上大行官奏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请封太子母亲栗姬为皇后。景帝非常生气,竟论罪处死了大行官,并废了太子,改封他为临江王。栗姬由此完全失宠,不能再见到景帝,最终忧郁而死。不久,皇帝正式册封王娡为皇后,王娡之子刘彻立为太子。
  
  前141年,刘彻即位,立刘嫖女儿陈氏为皇后,三年后的建元二年(前138年),刘彻在平阳侯家遇到了他后来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建元三年卫子夫怀孕,刘嫖不敢对孕中的卫子夫下手,于是绑架了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欲杀之,卫青好友公孙敖等人及时赶到,救下卫青。刘彻大怒,大肆封赏卫家众人。
  
  元光五年(前130年)陈皇后指使女巫楚服行巫蛊之术被废,并被赶出长安居住在长门宫,因为刘嫖和陈家并不知晓巫蛊之事,刘彻在刘嫖请罪之时表示不会牵连到她和堂邑侯陈家。
  
  陈皇后失位后第二年,刘嫖的丈夫陈午过世。刘嫖有个面首名叫董偃。虽然《汉书》称董偃是在陈午过世后才到馆陶身边,但陈后被废所居的长门宫,正是董偃为讨好皇帝(按汉律,男仆与女主人私通是死罪)才劝刘嫖送给刘彻的,由此可知,陈午在世时,董偃已经得宠了。
  
  刘彻曾经亲临公主府邸,对姑母说:“我想拜见一下主人翁。”刘嫖和董偃一起请罪,刘彻并没有怪罪董偃,还赏赐给董偃衣服、帽子。公主摆筵,请汉武帝入席,亲自为皇帝奉食进觞。当时,董偃见皇帝不自呼己名,而自称为“主人翁”。刘彻听了大笑,饮宴甚欢。宴罢,董偃贵宠之名,天下皆知。
  
  一天,武帝在宣室设酒宴款待窦太主和董偃。当他们要进入宣室时,东方朔执戟上前阻拦,对武帝说:“董偃有三个罪名可杀:他以臣下的身份,私侍公主,这是第一条死罪。败坏男女风化,搞乱婚姻礼制,有伤先王的制度,这是罪二;陛下正当壮盛之年,须积思放六经,留心于王事,追慕唐虞的政治,仰敬三代的教化,而董偃却不知依经书劝学,反而以靡丽为重,奢侈为称,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径淫辟之路,这是国家之大贼,社会之大害,这是他第三条死罪。”
  
  武帝听后,默不作声,过一会说:“我已经摆好酒宴,下次再改吧!”
  
  东方朔说:“不可以。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议论正当的国事,不能进去!正是这样,**的事情才渐渐消除下去。不要弄到这样的境地:竖貂教桓公**,后来终究和易牙一同为患;庆父缢死于莒国,鲁国方得安宁;管蔡诛灭了,同室方得治安。”
  
  武帝听罢便下诏停摆酒宴于宣室,改摆在北宫。让董偃从东司马门进去,后又把它改称东交门。赏赐给东方朔黄金三十斤。从此,董偃逐渐失去了宠爱,三十岁就去世了。过了几年,馆陶也去世,董偃与她一起合葬在霸陵。馆陶和董偃也被认为是往后公主贵人做越礼之事的开始。

第八名 建宁公主

历史上建宁是顺治的妹妹,康熙的姑母。 皇太极诸女: 皇十四女(1641一1703):和硕长公主。皇太极之第十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庶妃察哈尔部蒙古奇垒氏。初号和硕公主。顺治十年(1653)13岁时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十四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吴应熊与公主婚后,顺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晋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四年因其父吴三桂反叛清廷,同其子吴世霖皆被清廷处死。吴应熊死后,康熙皇帝经常下诏慰藉公主,谓其“为叛寇所累”。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时年63岁。历史上皇太极的共有十四个女儿,建宁公主是最小的,年纪比康熙大十三岁。她生母是庶妃,因此可能不太得宠,皇太极二女马喀塔、四女雅图、五女阿图都有留下名字来,建宁却没有留下名字。又嫁给清廷深为忌惮的吴三桂之子,那时她才13岁,这一辈子就注定是悲剧了。

第九名 还珠格格

  北京有个著名的地方叫公主坟。自从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映播后,人们对京西公主坟内埋葬的公主是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乾隆义女,有的说是金泰之妻,有的说是奇女孔四贞等。
  
  其实公主坟内的公主是谁,早在1965年修地铁时,文物部门就对公主坟进行了考古挖掘,并参考历史资料考证,谜底早已揭开。在复兴门外,复兴路和西三环路交界处的街心花园,因过去曾葬有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而得名公主坟,两位公主分别葬东西两边,东边葬的是庄敬和硕公主,她为嘉庆第三女,为和裕皇贵妃所生,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她于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下嫁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三十一岁。西边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为嘉庆四女,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于乾隆四十九年。她于嘉庆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玛尼巴达喇郡王。嘉庆十六年五月卒,年二十八岁。
  
  因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死后不得入皇陵,也不能进公婆墓地,必须另建坟莹,故北京郊区有很多公主坟,有的地方现仍叫公主坟。因庄敬和硕公主和庄静固伦公主是同年而亡,仅隔二个月,所以就埋葬在同一处了。公主坟的墓地原有围墙、仪门、享殿等地面建筑,四周及里面广植古松、古柏和国槐、银杏等树木,显得古色古香。地宫均为砖石结构,非常坚固。双墓均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宝、丝绸等物。
  
  清太宗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仿明制,皇帝的女儿称“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为“固伦公主”,“固伦”满语意为天下、国家、尊贵、高雅;妃子所生之女或皇后养女称为“和硕公主”,“和硕”,满语,意为一方。两种封号强调了嫡庶之别,但偶尔也有例外。公主不能称为格格,格格是皇家贵族小姐婚前的统称,顺治17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为格格。公以下之女称为宗女。若为侧室所生,均依次降二等。
  
  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还珠格格》至少3点违背了历史:一是公主坟下埋着两位公主,而不是一位;二是公主坟下埋着的是乾隆的孙女,而不是女儿;三是乾隆的女儿是公主,而不是格格。
  
  至于传说最多的公主坟埋葬的是降清明将孔有德之女孔四贞。是因明将孔有德降清后屡立战功(注:清朝对明朝降将采取利用政策,如范文程、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等),如取南京、攻江阴、征贵州、战广西等,顺治六年被封为“定南王”。在顺治九年,孔有德在桂林被明将李定国围困,受伤后自杀身亡。顺治母亲孝庄皇后收养其女孔四贞为义女,并封为和硕公主,成为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她武艺高强,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因此就以讹传讹地流传开了。
  

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与吴应熊连生数子,结局却非常凄凉吗?

建宁公主,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虚拟人物,在这部小说中,建宁主公是主人公韦小宝的七位夫人之一,性格刁蛮、泼辣、胆大妄为。

不管是在金庸小说《鹿鼎记》中,还是在相关的影视作品中,比如周星驰主演的电影《鹿鼎记》,建宁公主都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但是,就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不仅没有和韦小宝在一起,反而和吴应熊结为夫妻,并且连生数子。

当然,在三藩之乱爆发后,不仅吴应熊被康熙皇帝斩杀,对于吴应熊和建宁公主的几个子女,基本上也遭到了株连。在此基础上,建宁公主的后半生,几乎成为了孤家寡人,并且还因为吴三桂的叛乱,从而遭到了清朝朝廷的冷落和非议,可谓非常凄凉。

首先,对于真实历史上的建宁公主,就是和硕恪纯长公主(1641一1703),名阿吉格, 清太宗皇太极之第十四女。根据《清史稿》、《清世祖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和硕恪纯长公主其母为皇太极庶妃蒙古察哈尔部奇垒氏,也即和硕恪纯长公主和康熙皇帝的母亲不是同一人。在此基础上,和硕恪纯长公主和康熙皇帝的关系,实际上是比较疏远的。

更为关键的是,正是因为和硕恪纯长公主的生母为皇太极庶妃蒙古察哈尔部奇垒氏,所以,在清朝的公主中,和硕恪纯长公主的地位也是比较低。而这,也是顺治皇帝将其许配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原因之一。公元1648年,清顺治五年,平西王吴三桂出镇汉中,留长子吴应熊于京。

顺治十年(1653年),13岁的和硕恪纯长公主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由此,对于真实历史上的建宁公主,早在顺治皇帝就嫁给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

并且,对于两人来说,不管这场联姻出于什么目的,是笼络吴三桂也罢,还是迫使吴三桂投鼠忌器也罢,最终,和硕恪纯长公主和吴应熊之间,还是比较恩爱的,也即两人不是表面夫妻,而是投入了真实的感情。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从两件事情可以体现出来,一是和硕恪纯长公主为吴应熊生下了吴世璠、吴世霖等多个子女。二是吴三桂在造反前夕,已经派人去京城曾派密使到京,准备接回儿子。虽然吴三桂成功接回了自己的孙子吴世璠,但是,就他的儿子吴应熊,却不愿意回到云南。

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史料中没有给出吴应熊不愿意回到云南的原因,但是,初步推测的话,吴应熊很可能就是放不下他的妻子和硕恪纯长公主。

换而言之,吴应熊如果逃跑,和硕恪纯长公主及其子女将受到株连,如果自己坚持留在京城,并付出自己的性命,或许不会导致妻子受到株连。从这一点来看,真实历史上的吴应熊,自然要比《鹿鼎记》中的吴应熊具有担当精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475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